【推荐】五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11.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长春版
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原创版2篇】目录(篇1)1.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2.描述诗人秋夜出篱门,感受到凉爽的天气;3.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总结诗人的情感。
正文(篇1)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秋天的一个夜晚,天色渐渐变亮,诗人走出篱笆门外,感受到一丝凉爽的空气。
他抬头望向天空,发现天空中还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星星也稀疏地点缀在天空中。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想起了家乡的风景。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种感觉让他感到非常痛苦。
他想着,如果自己能够回到家乡,那该多好啊!秋天的夜晚是美丽的,但在这个夜晚,诗人却感到无限的寂寞和孤独。
他不想回到屋里去睡觉,因为他害怕自己会再次想起家乡,想起亲人。
他想着,如果自己能够永远留在这个美丽的秋夜中,那该多好啊!但现实是残酷的,诗人最终还是回到了屋里。
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和星星,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想起了家乡的童年往事。
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温暖和安慰,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虽然秋夜的凉爽让诗人感到一丝寒意,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爱。
他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自己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目录(篇2)1.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2.描述诗人秋夜出篱门,感受到凉爽的天气;3.表达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4.总结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正文(篇2)秋夜将晓出篱门外迎凉有感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和宜人的气候。
在秋天的夜晚,当人们已经进入梦乡时,有一位诗人却早早地起床,出门感受着秋夜的凉爽。
他站在篱笆门外,迎接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这位诗人深深地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从清晨的凉爽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他感到自己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仿佛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他想到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大好河山,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美好的时光。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能够亲眼目睹祖国的美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解针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
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hún_____ jiè wèn_____ mù tóng___ yáo yuǎn____[2]辨字组词。
清________ 魂________ 牧________请________ 魅________ 牡________[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②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4]《清明》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诗中描写了________的景象。
“_______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
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与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说说“入”“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你体会到老百姓什么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
[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赏析诗意诗歌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萧萧凉风起,回首皆秋色。
桂树人初去,兰蕙花已谢。
露华夜更寒,月明天欲曙。
只得有乌啼,孤灯待曙光。
试题一:请分析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一:此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将秋天的景色与人事相联系,寄托自己思乡之情。
比喻手法中的“回首皆秋色”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节的感慨。
对仗手法中的“桂树人初去,兰蕙花已谢”则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苦涩之情。
诗歌二:《小鱼儿》明月东流水,潇湘引舟子。
纤纤细步入青波,小鱼儿,起偷窥。
银鳞闪闪千金点,金鳞闪闪万金贴。
鱼入云中嬉,咔哧咔哧。
翩翩飞舞,欢乐无比。
试题二:请描述诗中描绘的场景,并解释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
答案二:此诗描绘了在明月照耀下,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嬉戏的场景。
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生动活泼的场景中。
同时,作者使用了形象描写和拟人手法,使得小鱼儿仿佛拥有了人的情感,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
第二单元:古文共鉴古文一:《孟子·告子下》道听途说,进退徬徨,内外不佞,生乱之道也。
夫君子之行也天下虽乱,如遇水火,不燃不溺。
舜有臣五人,虞有臣四人,自周公佐成王至于孔子佐昭文之间,凡三百年,考其修身之道,则与不肖焉,盖莫之与为也。
是故君子有大道而不行,有小节而不用,则面有所不见,耳有所不闻,二者之间,则察颜观色矣。
试题三:请分析孟子在此篇中表达的观点,并总结其思想核心。
答案三:在《告子下》中,孟子通过揭示道听途说、进退徬徨等现象的不当之处,表达了君子行为必须遵循的原则。
他强调君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以舜、虞、周公、孔子等伟大人物的事例来证明君子修身的道理。
作者的观点是,君子应该凭借自己的内在修养,面对外在的喧嚣与混乱,不为所动,保持道德操守和气节,以此达到尊卑有序共融的社会和个人的境界。
古文二:《孟子·离娄上》子玉不文,岂以文丧之邪?不论文,岂以文亡之邪?知其不可而为之,则有篡君之心。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板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习题5篇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板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习题5篇第一篇: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板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习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yí shī hú chén wǔ yuè mó tiān()()()()二、辨字组词:晓()尘()摩()遗()绕()尖()魔()遣()三、填空:1.本诗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有()之称。
2.诗中描写的“河”指(),“岳”指()。
3.表达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盼望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的诗句是()。
4.我还知道陆游的爱国诗有()。
四、思考1.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种气势?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怎样愿望?3.面对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什么?4.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什么?5.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陆游,你又想说什么?第二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5.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6.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7.摩天:碰到天.8.遗民:北方沦陷区的人民.9.胡尘:指金兵铁骑扬起的尘土.10.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古诗今译】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历史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在方尺的画幅中,收摄万里的风光,决不是将山河城郭按比例缩小而罗列于纸上.艺术作品塑造了生动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虽着墨不多,而意境则浩无际涯,颇难以道里计.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前人论诗歌意境的,常常向往于这种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蚕尾续文》),便是例子.然而,我们还可以看到,别有一种凌云健笔,龙腾虎跃于尺幅之上,而气吞万里,有如司空图所云“真体内充”,“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诗品·雄浑》)的风概,一般出于长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诗仍属绝句,其为咫尺有万里之势,与崔颢《长干行》相比照,似乎更当得起“墨光四射,四表无穷”的崇高评价.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有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指出了对立情景的辩证交融,可以成倍地增强艺术感染力量.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神州陆沉的悲痛,抒发广大民众的情高意切来讽刺统治者的麻木不仁;将时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既全面深刻地揭露,又高度集中地概括于二十八字之中.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深愤,交织辉映,所给予人们的启示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又哪里是“百年”“万里”所能限量呢?这种恢宏壮阔的境界,在盛唐绝句中还不多见,却于中唐以至宋代诗人笔下不断有所开辟,是值得我们特殊注意与珍重的.第三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简单导入,理解诗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裁:诗题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名字:陆游年代:宋代描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原文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
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第二句中“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
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11-2长春版语文五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 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悲凉、悲伤
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从“泪”字体会到的。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 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 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 伤呢?是什么让他心痛如斯啊? 这些美好 的河山被敌人 占领了。
感 “感”是什么意思? 感想、感受、感慨。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从课题中,你知道诗人感受到 了什么呢?哪个字告诉了你? 感到清凉, “凉”这个字。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 的心。 诗歌不仅有音律美,更重要 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 皆心语。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怀寄 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在这首 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二、课文理解
“五千仞岳”说明了华山怎样?高到哪 种程度?你能用哪些词、句来形容华山? 高 上摩天,直入云天
直插云霄、耸入云天、 高耸入云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行诗。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祖国山河壮丽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祖国河山如此壮丽,你的心里涌起 一股怎样的情怀?
课件PPT
预习检查
1、朗读《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2、认读生字和词语。
2.字词整合
(1) 生难字
字义 ①高大的山;②称妻的父 母及伯父、叔父;③姓。
扩词 (岳父)(岳母)(三山五岳) 运用 岳家将在抗击金兵中屡立 战功。 字 义 扩 词 物体和物体紧密接触,来回 移动。 (摩挲)(摩托)(摩登)(摩 崖)(摩擦) 上周我们听了一节观摩课。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试题】(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注释】1.将晓:天将要亮。
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
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
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
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
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同步试题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将______( ) 摩______( ) 尽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省______( ) 给______( ) 血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区别字组词。
岳( ) 漠( ) 楼( )
兵( ) 摸( ) 搂( )
晓( ) 凉( ) 洮( )
挠( ) 掠( ) 挑( )
3.选词填空。
现象景象
(1)春天到了,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 )。
(2)大家注意清洁卫生,在我们学校已经没有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 )了。
4.下面句子中不属于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B.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
C.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
D.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一朵小小的白梅。
5.补充诗句并完成各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 )河东入海,
( )( )仞( )( )摩天。
遗民泪尽( )( )( ),
南望王师( )( )( )。
(1)填空。
这首诗是( )爱国诗人( )写的。
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
(2)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王师”是指宋朝的军队。
( )
②这首诗是诗人48岁时写的一首爱国诗。
( )
③“五千仞”是形容山之高,“三万里”是形容河之长。
( )
④诗题朗读时是这样划分停顿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用菜做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
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
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
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
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古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
试卷第2页,总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jiàng(上将) jiāng(将来)
mā(摩挲) mó(摩擦)
jìn(用尽) jǐn(尽管)
shěng(省份) xǐng(反省)
gěi(交给) jǐ(给予)
xiě(流血) xuè(鲜血)
【解析】
2.岳飞大漠楼房拂晓凉席洮南
士兵摸黑搂住阻挠掠过挑水
【解析】
3. (1)景象 (2)现象
【解析】
4.C
【解析】
5.(1)南宋陆游滚滚黄河东流人海,气势磅礴;
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
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2)①√ ②× ③√ ④×
【解析】
6.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绝句》唐杜甫
【解析】
答案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