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5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2011年高考总复习历史(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5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考向瞭望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之上的,财富集中 现象日益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大多数美国人由于贫困无力购买所需的 商品,使市场陷于萎缩,市场的萎缩又导致许多部门生产相对过剩。市场与销 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 ③美国在20年代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 矛盾。虚假繁荣的经济使很多美国人对自己的还贷能力相当自信,纷纷贷款购
3.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 (1)主要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 济事务由市场自身来决定,政府扮演经济“守夜人”的角色。 (2)政府的“自愿合作”政策: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呼吁劳 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 4.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 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 (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 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 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 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 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激化所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救济(Relief) 内容 (3R) 复兴(Recovery) 改革(Reform)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救济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 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等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 构稳定农产品价格等 通过《工业复兴法》,制订行业公平竞争法规;管制公 用事业控股公司;制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 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 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 “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办公共工程;为 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2011届大纲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7讲

2011届大纲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7讲
争的结局有关 A.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 )
从材料中的“台民”“台湾,„„全输之倭
奴”等信息,可以判定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根
据《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练习4 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 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 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解析 ( C )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 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 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1)原因 ②直接原因:英法 修订条约,扩大侵略 的要求遭到 拒绝。 ①1856年秋, 英军 首先进攻 广州 ,随后 法国 也 (2)经过
练习6 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
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面。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 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B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考点综合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包括鸦片
(2)平壤战役:清军 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 主力尚存 ,日军乘 机控制 黄海制海权 。 (4)辽东战役: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 、 旅顺 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 ,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割 辽东半岛、 台湾 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父子方相式传
有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 •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神有秘 ________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① ②中 地央 方: :设 封有 侯相 和、 伯卿 ,士 定等 期, 向掌 商管 王政 纳务 贡。 , 并奉命征伐。
• (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 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1 大宗与小宗
• 图解: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
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
制。
主题2 宗法制的影响
• 导读 (1)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 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
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从布局上,王
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
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主题3 分封制的作用
• (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 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 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 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一 分封制问题 主题1 分封制的目的
• 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
• ——顾炎武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
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主题2 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
• 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河北省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民族关系课件 人教版

河北省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民族关系课件 人教版
• 汉武帝时,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富裕,兵马强壮, 中央政权强大有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 反击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不仅安定了西汉北部边郡,也使西 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使汉与西域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畅通。 可见汉朝先后对匈奴政策的和战争变化都是符合当时国情的, 有利于汉朝政权的巩固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其他民族 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 清朝统治者在镇压人民抗清斗争的同时,调整统治政策, 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超过明朝,资本主义 萌芽在缓慢发展。
• 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还打败了沙俄的侵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 清朝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第14页,共50页。
• 思考:怎样评价辽宋、夏宋、金宋之间的三次和议?
扩张,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族。华夏族自诞生之日起,又以迁 徙、聚合、民族战争等诸多方式,频频与周边各民族碰撞、交流,不断 吸收新鲜血液,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融入众多非华夏族的氏族和部落。 这样,以华夏族为核心,在中国的腹心地区进行的民族融合,是为这一 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特点。
先; • B.原来居住在色楞格河一带的回纪,后来改名回鹊,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 C.靺鞨族原居东北,唐朝时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后来被称为女
真,建立金国;明朝时期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建立后金,后女真改名满洲,后金改 为清;
• D.青藏高原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 E.元朝时大批波斯、阿拉伯人迁人中国,与汉、蒙、维吾尔族人形成新的回族。
第15页,共50页。
• 维吾尔族和裕固族 • ·唐朝:
•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原居色楞格河一带。
• 8世纪中期,回纥强大起来,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其 首领骨力斐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年 开封)。 “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 陈桥兵变” 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开封 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宋太祖采取“先南后 ”“先易后难 的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北 ”“ 先易后难 ” 的战略方针 , 基本消灭了南方割据势 力 。 979年 , 宋太宗灭北汉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年 宋太宗灭北汉, 面。
复习向导 1.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的措施, 权制度的措施,理解北宋结 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及加强 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表现, 表现,掌握庆历新政与王安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准确理 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3.王安石变法 . (1) 目的 : 增加国家收入 , 增强军队力量 ; 缓和矛 盾,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2)内容 内容
变法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理 财 方 面
具体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 给农民, 给农民,收获后偿还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 役钱
作用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 收入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 发展了生产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国家收 入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 辽和西夏的进攻, 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 开支 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加强了军队训练,
(5)改革科举 改革科举 殿试 ① 考 试 分为 乡 试 、 省 试 、 殿试 三 级 , 殿 试 成为 定 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②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③实行糊名法。 实行糊名法。 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课件4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课件4

2.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辽阔的疆域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 西藏 ,云 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 ,都在元朝的 东北广大地区, 统治范围之内. 统治范围之内.
(2)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一,原因:元朝大一统的出现, 第一,原因: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 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二,表现:一是民族融合 的发展.第二,表现: 得到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得到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边疆各 族大量迁入 中原和江南 ,民族间的杂居,加强了民 民族间的杂居, 族融合; 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 女真 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 汉人";唐 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 朝至元朝时大量波斯人和 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 定居,和汉, 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 定居,和汉,蒙, 畏兀儿 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二是加强了对边 ——回族 疆的管理: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疆的管理: 西藏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 澎湖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二,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1.金的建立 阿骨打 发展为女真族. (1)由 黑水靺鞨 发展为女真族. 1115 年,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 (2)猛安谋克制:目的:为加强统治力量 .特点: 猛安谋克制:目的: 特点: 基本社会组织——军事兼行政组织, 基本社会组织——军事兼行政组织,兵农合一 .作 ——军事兼行政组织 用: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2.辽和北宋的灭亡 (1)金灭辽:联宋攻辽, 1125 年,辽亡. 金灭辽:联宋攻辽, 辽亡. 金统治者俘获徽宗, (2)金灭北宋: 1127 年,金统治者俘获徽宗,钦 金灭北宋: 北宋灭亡.原因: 宗,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原因:北宋统 史称" 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 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2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2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B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h
19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 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 可以和日本一战,这体现了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 态,故B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h
20
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这一口号也使义和
团在斗争中对清朝统治阶级放松了警惕,不能识破清政
府的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2.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从列强侵华来看:
(1)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h
11
(2)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
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
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
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
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
经济方面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 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并放宽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 开始形成
h
25
【解析】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此题关键是理解 “近代中国”的含义。“近代化”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化,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 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初 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民族资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按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 造中国,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等。选C项。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历史人物分析
古代历史人物
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中国封建社会 基础。
汉武帝
开疆拓土,巩固大一统, 推行儒学,开创汉朝盛世 。
唐太宗
开创贞观之治,促进民族 融合,完善科举制度。
中世纪历史人物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巩固唐 朝统治,促进经济发展。
朱元璋
建立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定《 大明律》,推动文化发展。
古代历史
古代史概述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 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不 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
点。
古代政治制度
介绍古代国家的政治体 制、官僚制度及权力结 构,分析其对当时社会
的影响。
经济与文化
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基 础、贸易交流以及文化 成就,如哲学、文学、
艺术等。
科技与发明
概述古代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重要发明,如四大 发明等,及其对后世的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专项练习和强化复习,提高掌握程度。
复习方法与计划
01
模拟考试
02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 试环境和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 力和心理素质。
应试技巧与策略
审题技巧
学会准确把握题意,提取关键信息,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失 分。
应试技巧与策略
答题规范
按照规范要求答题,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答案一 目了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历史复习策略与技巧
复习方法与计划
制定计划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将知识点按照时间线和主题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每天的学 习任务和复习时间。
复习方法与计划
思维导图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考点考向
命题预测: 考查形式上, 以选择题为主、 命题预测 : 考查形式上 , 以选择题为主 、 材料题也会有 所涉及。 考查内容上: 世界一体化” 所涉及 。 考查内容上 : ( 1 ) 从 “ 世界一体化 ” 特别是世界 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世界工业化” 为切入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2 ) 以 “ 世界工业化 ” 为切入点 , 考查近代以来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 会环境的影响。 会环境的影响 。 ( 3 ) 将经济的发展与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和 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 使用建议
由于现行教材是按专题形式编写的, 教师在复习时, 3 . 由于现行教材是按专题形式编写的 , 教师在复习时 , 一定要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 一定要将同一时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内容结合起来, 让 学生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两次工业革命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形式,归纳、 1.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形式,归纳、对比和掌握基础知 可对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识,如:可对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侵略 情况、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情况、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成就和影响以表格形式进行复 习。 2.指导学生用线索联系的方法把本专题内容进行有序 整理,特别是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这个中心, 整理,特别是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这个中心,从而使学 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21讲 场的拓展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
第22讲 两次工业革命
单元总结提升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 考点考向
命题规律: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命题规律 :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 高考对本单元 的命题力度比较大,是命题重点之一。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的命题力度比较大 , 是命题重点之一 。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 主要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主要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从考查的题型来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 以选择 题为主,特别是情境材料型选择题,其中新课标省份在2008 题为主, 特别是情境材料型选择题, 其中新课标省份在2008 年共命制了12道选择题 2009年辽宁与宁夏文综和浙江文综 道选择题, 年共命制了 道选择题, 2009 年辽宁与宁夏文综和浙江文综 分别命制了一道材料解析题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线索:西方工业文明兴起、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线索:西方工业文明兴起、 发展的历程与影响。 发展的历程与影响。 二要突出三个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二要突出三个重点: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 程与影响; 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程与影响;②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三要注意联系世界形势, 三要注意联系世界形势 , 加深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 外扩张之间关系的认识。 外扩张之间关系的认识。
│ 复习策略
四要通过列表对比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要通过列表对比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新航 路开辟中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情况及影响的比较, 路开辟中迪亚士 、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情况及影响的比较 , 荷兰和英国等早期殖民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的比较, 荷兰和英国等早期殖民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的比较 , 两 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比较等。 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比较等。 五要把本单元的知识与中国历史相联系, 五要把本单元的知识与中国历史相联系,把中国历史 的许多问题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分析认识。 的许多问题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分析认识 。 如回答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 政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 、 政治 、 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 化产生的原因, 化产生的原因 , 应从工业文明的崛起这个大的世界历史 背景中去思考,即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背景中去思考,即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框架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整合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 单元总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