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牛郎织女

合集下载

苏教版十一册13课牛郎织女

苏教版十一册13课牛郎织女

文化传统的体现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 社会,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 的观察与思考。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忠贞不渝 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向往。
民间传说的流传
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口口 相传和不断加工,逐渐形成了完整的 故事情节。
故事发展
01
02
03
3
牛郎织女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勇气和坚持,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实 现美好的爱情。
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 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他们因 为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无法在一
起。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 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
了美好的爱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社会不 公,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反抗,
专横霸道
王母娘娘对天宫的管理非常严格, 不容许任何人违背她的意愿。她总 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不顾及他 人的感受和需要。
04
牛郎织女的故事寓意
对爱情的追求
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 守,即使面临种种困难和阻挠,他们仍然坚定地 追求着彼此。
2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真挚情感的 向往,也揭示了爱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牛郎织女
目录
• 课程导入 • 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 牛郎织女的人物分析 • 牛郎织女的故事寓意 • 课程总结与思考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两人在天上和人间发生的 爱情故事。这个传说在中国文学、艺术和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 现今广为人知的故事情节。

六年级第13课《牛郎织女》

六年级第13课《牛郎织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银汉迢迢暗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金风玉露一相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便胜却、人间无数。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相关资料:
1.“民间故事”简介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3.有关诗歌
迢迢牵牛星鹊 桥 仙
(无名氏)东汉秦观 (宋)
霎时间 顷刻间
一瞬间 一刹那
●预习作业4
1.抽组号为“4”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评价,示范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任务驱动:
2.导学。(随学情调整)
(1)说说课文中讲的小故事。
(2)给故事加小标题。
(3)说说每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
第四板块:品读第一段
1.任务驱动:
2.导学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分别读读这几个小故事,试着为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自学时间:5分钟。
2.展示。(7分钟)
故事一:(1-2)相依为命
故事二:(3-5)结为夫妻
故事三:(6-7)临终叮嘱
故事四:(8-10)隔河相望
习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13.牛郎织女

13.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

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

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

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各小组按以上要求进行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1、朗读生字,正音。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小组讨论)五、学习第二段: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2、老牛又讲了什么话?3、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4、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13、牛郎织女

13、牛郎织女

shuāi
chèn
嫂子 牛棚
zhēng zhá
衰老
xiōng
趁机
tiǎn zhuài
挣 扎
波涛汹涌 舔 拽
衰退 趁热打铁 工棚
表嫂 衰落 衰弱 扎实
挣脱 挣钱 汹涌澎湃
开始前请每人放一句狠话。
自愿
4人
点名
1人
谁是狠话放的最准的一个?给他一点掌声!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 • • • • •
织女星
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 光度等于太 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直径的2.76倍, 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它离我们的距 离为250万亿公里、26.5光年。
牛郎星和织 女星相距16.4光 年之遥,就算没 有银河阻隔,牛 郎织女要想见上 一面,也只能是 在梦中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 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 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 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 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 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思考: 课文按时间顺序怎么分段?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 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 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 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 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
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自主学习: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

13牛郎织女

13牛郎织女
牛 郎 织 女
为什么写《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银河
织女星
牛郎星
迢迢牵牛星
【朝代】汉
tiá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zhu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杼(zhù)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纴(rèn)。天帝怒,责令 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 一会。”
《孟姜女》“孟姜女的真情感动了天地,一时间电闪雷 鸣,长城不断倒塌,她在倒塌的城墙里,找到了万杞良的 尸骨和葫芦坠。招魂台上,孟姜女在祭奠亡夫之后,一跃 跳入东海,追随她的爱人,去了。”
为什么写《牛郎织女》这个爱情故事?
为什么写这些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 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 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荆楚岁时记》
故事名称
《牛郎织 女》
《白蛇传》
《孟姜女》
《梁山伯 与祝英台》
牛郎
许仙
范桤良 梁山伯
Hale Waihona Puke 男主织女白素贞 孟姜女 祝英台
女主
主要人物 老牛
小青
孟老伯 师母
红娘
王母娘娘 法海
马文才 秦始皇
追求美满的爱情, 向往美好的生活。
第三者
《牛郎织女》“七月七日晚上,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 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 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白蛇传》“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 终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 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13、牛郎织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原来”造句。

3、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以“对照顾很周到”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堂作业:1、用“弱”组词填空星光()身体()感情()力量()性格()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原来她生病了。

(2)我们班的痰盂一夜之间变成了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3),原来。

家庭作业:1、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同学们知道民间故事吗?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讲的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⑴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⑵、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说说通过读书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3.帮助学生列出提纲:“照看老牛——老牛说话——树林相识——相互了解——结成夫妇——老牛高兴”。

三、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郎“孤苦伶仃”?2、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2、学习第二段:⑴默读课文第二段,划出中心句。

⑵读后交流。

⑶再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4)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以“对照顾很周到”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牛郎织女》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牛郎织女》
牛 郎 织 女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 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 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 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 好愿望,反映了人源自群众的强烈要 求。tiǎn
zhuài
sǎo
péng
舔舔
shuāi
拽着
chèn
嫂子
zhēng zhá
牛棚
zān
衰老
趁机
fén
挣扎
xiōng
• 老牛 • 牛郎 • 织女 • 王母娘娘
读课文,找出描写牛郎、织女、
老牛和王母娘娘的句子,思考从中
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牛郎
• 吃剩饭
• 穿破衣裳
• 天不亮就上山放牛
• 没有名字 • (孤苦伶仃)
• 牛郎照看老牛:
• 老牛对牛郎:
• 周到
• 挑最好的草地 • 吃又肥又嫩的青 草 • 喝最干净的溪水
• 织女:心灵手巧、美丽善良;
•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牛郎织女》是一篇 民间故事 , 按 故事发展 的顺序记叙的。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 牛郎织女
• 白蛇传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孟姜女哭长城
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
• 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精卫填海、
叶公好龙、嫦娥奔月……
( 1 )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 2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4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3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 6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 9)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 7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 5)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 8)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10 (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12 (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11 (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13.牛郎和织女

13.牛郎和织女

13、牛郎织女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

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他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

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她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灯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

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这个机会呀!”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

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消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

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

这姑娘是谁呢?原来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

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

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

交谈中,牛郎明白了侄女的身份,侄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

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侄女在家里纺织。

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

它说:“我不能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

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的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侄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陈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的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牛郎织女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牛郎和老牛间亲密的感情,领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学重难点1.阅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2.理解王母娘娘的专制给牛郎织女造成的痛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0月31日(47)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加深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4.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5.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6.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1)哥哥嫂子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2)牛郎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鼓励充分想像)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牵红线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3)牛郎织女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紧扣文中出现的人物,通过研读其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

)四、作业1.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练习形式,达到让学生巩固字词,积累、丰富词汇、语言的目的。

)第二课时 10月31日(48)课时目标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教学重难点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牛郎织女之间的什么故事?3.故事的主人公是牛郎和织女。

你觉得天上人间的爱情会是怎样的爱情?(曲折、美丽、浪漫、悲惨、凄美……)4.小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是仙女,一个是凡人,身份的不同,地位的悬殊,似乎向我们暗示这样的爱情故事定会充满波折。

(设计意图:课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因此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寻爱情这一主题。

从课题入手,确定主题,整体把握文本的基调。

)二、相爱原因1.尽管爱的路上会有坎坷和崎岖,但是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

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浏览默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1)互相欣赏、倾心、爱慕(相机分析牛郎和织女的人物形象)板书:牛郎:勤劳善良(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织女:心灵手巧(联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勤劳善良和心灵手巧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彼此欣赏让他们走到一起。

(2)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除了互相欣赏和喜欢,还有一个原因。

你发现了吗?牛郎和织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共同的追求,追求幸福,向往爱情)板书:追求幸福(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读第三自然段,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知恩图报;金牛大仙;牛忠厚、任劳任怨;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

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

牛的作用太大了。

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是他们爱情的促成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黄梅戏《天仙配》就是以仙凡相恋为题材创作的。

想不想听一听?(播放并出示歌词和插图)(设计意图:分析牛郎织女相爱的原因,感受牛郎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以及恩爱美满的生活,分析老牛的意象。

)三、爱的坚贞1.过渡:多么美满的生活,多么纯真的爱情。

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就像歌曲中唱的“夫妻恩爱苦也甜”。

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是那么短暂。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身份的悬殊,牛郎和织女的相爱不会一帆风顺,故事有了波折。

2.默读课文8-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从中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不近人情,铁石心肠,残暴专制,蛮不讲理,象征着封建专制制度)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中,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反对、破坏者)3.面对王母的反对与破坏,牛郎和织女有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1)织女一边挣扎……(2)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披上牛皮追赶。

(体会牛郎的内心的想法)4.小结:为了追求幸福,哪怕面对再大的困难,牛郎和织女也义无反顾。

5.感情朗读8-10自然段。

四、学习表达方法1.曾经那么幸福的生活、那么美满的日子却遭遇到王母无情的阻挠,故事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如果不出现王母的阻挠,故事会怎样?(平淡无奇,太平常了)写王母的阻挠有什么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反衬突显出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2.王母的阻挠反映了故事中的一对矛盾。

矛盾的双方是——王母和牛郎织女,他们分别代表两个对立面,一方面是天庭的规矩,仙女不能私自下凡,许配凡人,一方面是织女和牛郎一定要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矛盾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强烈的撞击,由于矛盾冲突的激化,故事达到了高潮。

(出示:高潮)3.我们的故事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民间故事是叙事性的文章,这就是叙事性文章的叙事结构。

(板书:叙事)4.所以说,王母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在前文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些地方暗示了王母会来抓走织女?(机会难得,决心,老牛的皮)这些情节的提前出现都是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板书:伏笔)伏笔就是文章中,在前段里为后段做的提示和暗示。

如果没有这些伏笔,情节的发展会显得——太突然了。

所以说,伏笔一种巧妙而高明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在今后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到前后的联系。

5.齐读8-10自然段(设计意图: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具体的课例向他们介绍了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体知识。

)五、故事结局1.过渡:王母的玉簪冷酷无情的拆散了一对相爱的人。

(出示第11自然段和插图)谁来读一读?2.小结: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鹊桥相会(1)过渡: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万物,看,喜鹊来了。

(2)出示插图,为什么是喜鹊?(喜鹊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团圆,被称为相思鸟、恩爱鸟,他们搭起的横跨天河的天桥多么美丽而壮观呀)(3)其实故事讲到隔河相望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又增加一个鹊桥相会的情节?(表达了同情牛郎织女,永世不见面的残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写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寄托对团圆的向往。

(设计意图:品析故事结局,拓展阅读,了解喜鹊的意象,感受人们创作民间故事的善良美好愿望。

)六、故事的流传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时一个民间故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起源。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诗经中《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曹植《九咏》写道:"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这个故事在汉代之前(公元220年)就形成了,穿过漫漫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了一千八百年。

这是为什么?仅仅是写天上人间的爱情吗?人们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愿望?古代劳动人民也和牛郎织女一样——,民间故事的创作和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七、指导复述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

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的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

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自由练练。

八、推荐阅读我国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人民创作了许多生动曲折的民间故事,其中有四篇最具有代表性,最为脍炙人口,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