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脂肪酸教案

合集下载

脂肪酸的分类高中生物教案

脂肪酸的分类高中生物教案

脂肪酸的分类高中生物教案
一、目标
1. 了解脂肪酸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脂肪酸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特征;
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脂肪酸。

二、导入
1.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脂肪酸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提问:脂肪酸按照什么标准可以进行分类呢?
三、讲解
1. 脂肪酸是一种碳原子数目为偶数,通常以乙酸为母核的羧酸;
2. 脂肪酸可以按照碳链长度、不饱和度和功能化改性等方式进行分类;
3. 按照碳链长度,脂肪酸主要可分为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短链脂肪酸;
4. 按照不饱和度,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5. 按照功能化改性,脂肪酸可以进一步分为酯化脂肪酸、羟基化脂肪酸等。

四、演示
1. 请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不同类型的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2. 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对不同类型的脂肪酸进行分类。

五、实践
1. 同学们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脂肪酸分类的方法;
2. 每组要求提供研究结果和结论。

六、讨论
1. 同学们归纳总结脂肪酸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同学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七、总结
1. 脂肪酸可以按照碳链长度、不饱和度和功能化改性等方式进行分类;
2. 熟练掌握脂肪酸的分类方法和特征,有助于对生物学的深入理解。

八、作业
1. 完成脂肪酸的分类习题;
2. 思考脂肪酸的分类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九、拓展
1. 进一步了解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领域;
2. 探索脂肪酸在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时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2课时
你知道“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吗?
五、完成《学练优》当堂检测
六、学生谈收获
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问题,并从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中查找
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维持其学习
积极性。
指导学生阅读32页材料
师生点评
教后记:
3.你知道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4.你知道缺乏含碘、含锌(微量)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学生思考回答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
提示:可以从书本查找解决
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开始翻书查找有关内容,涌跃回答。
明确:
我觉得有一定的依据。因为水份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3.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也是
。不过贮存在人体内的的脂肪一般是的物质。
二问题引入
常言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什么水分对我们这么重要呢?《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说,女人是水做的。今天老师要说,不仅是女人,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这么说有科学依据吗?
三、明确目标
四、授课
[比速度]看谁在10分钟内自学课本22—24页并完成《学练优》P14自主预习
水,除了是人体细胞含量最多的成分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要保证健康生活,只是多喝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奇怪的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1.你知道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2.你知道缺乏含磷的无机盐有什么症状吗?这些成分在哪些食物中含有的多?
运输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及尿素等废物
无机盐: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人体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学教案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能力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难点: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前收集的食物材料五、教学过程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七、课下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时数比教参的建议多用一课时,这样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对三类有机营养物质的作用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既明白共性,又明确区别。

对探究活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进行方案设计,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应该让学生明了存在着实验误差,样的实验要求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达到,并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课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够进行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供能物质蛋白质: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重要的备用能源非 供能物质 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水:细胞的主要成分,运输作用 无机盐:作用多种多样,缺少后患病维生素:简单的有机物,不构成细胞但作用很大4.2.2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馒头碎屑注意:蔬菜(如胡萝卜)中不含有的维生素A ,但是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 。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识记人体消化系统图)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最大消化腺)、胰腺、肠腺 (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充分搅拌②号充分搅拌③号不搅拌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现象: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②号试管变蓝,原因:清水中无唾液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

③号试管部分变蓝,原因: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但由于不搅拌,只有部分被消化。

为什么要置于37度水中?模拟口腔的温度,使唾液淀粉酶能更好的发挥其活性_。

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 葡萄糖 (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食物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分别是:淀粉是口腔,蛋白质是胃,脂肪是小肠。

最终被消化的部位都是小肠。

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小肠(十二指肠)。

肝脏还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含多种消化酶。

5.吸收过程人体主要的吸收部位是小肠,小肠长,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此☆(缺钙与缺维生素D 是相同症状)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制品 分泌唾液肠液、胰液2ml 唾液+ 2ml 唾液 2ml 清水 +馒头碎屑+馒头碎屑胃液肠液、胰液小肠胆汁口腔 小肠胃、小肠 小肠肠液、胰液外,胃和大肠也具有吸收功能。

6.合理营养①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五谷类、果蔬类、肉类、乳制品类、油脂类。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材解读本节教材内容,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学方法,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比较条理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查阅图表、自学课本、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三大供能有机物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第二课时学习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相关知识。

背景资料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2)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3)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4)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5)无机盐: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

(6)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也不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2.易误易混知识(1)三大类供能物质对人体能量供给的比较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类供能物质,同时也都是人体细胞的构成成分,但它们为人体供能发挥作用的主次不同。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一般情况下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在体内贮存;而蛋白质的作用主要是构成细胞,只有在特殊情况下被分解时才能为人体供能。

(2)误认为不吃动物性食物,体内就会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人体缺乏时会引起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中。

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示范教案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示范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本章设计本章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以及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思路进行编排。

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

在本章的资料分析中,让学生分析的资料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如食品包装袋等,也可以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还可以从教材里的插图中获得,这说明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图表、插图、数据以及生活经验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的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教材在课文、练习和各种学习栏目中多次呈现图表资料,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解读各种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查阅附表以及阅读教材等,说出每人早餐或中餐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以及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与人体细胞的成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在进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准备好人体缺乏某些无机盐症状和缺乏某些维生素症状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消化和吸收”这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利用本节的引言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变化,进而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活动。

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以便作为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依据。

并认识到本节的探究活动只解决了消化这一复杂过程的开始部分。

在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明确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并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二章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第1课时)教案

第二章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第1课时)教案

第二章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

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教材中较详细地介绍了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如单糖、双糖、多糖、脂肪、磷脂和胆固醇等,是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中安排的糖类、脂肪和磷脂的化学结构式,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它们各自的元素组成,并加以比较。

糖类、脂质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糖和脂的名称比较多,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单糖——双糖——多糖的关系理顺各种糖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脂质的教学中则应通过比较分析脂肪与磷脂的不同,了解脂质的不同作用。

二、课题: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三、课时安排:3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生物体中有机物的种类。

能区别动植物体中不同的糖类及其作用。

能分辨三种脂质的组成和功能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糖类和脂质的作用,了解这两类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既不大量摄入多余的糖和脂,也不盲目减肥。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糖、脂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磷脂的结构与功能。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八、板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二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一、糖类1、组成元素:2、通式:3、分类:4、单糖及其作用5、脱水缩合6、双糖及其作用7、多糖及其作用8、动植物细胞中糖的比较二、脂质1、组成元素:2、分类:3、脂肪结构及作用4、磷脂结构及作用5、胆固醇结构及作用九、评价:1、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A、葡萄糖B、糖原C、核糖D、纤维素2、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蛋白质B.新陈代谢C.细胞D.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3、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水分4、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5、植物体储存能量的多糖是()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6、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多糖是()A.葡萄糖B.糖原C.纤维素D.淀粉7、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A、核酸B、糖类C、蛋白质D、脂质8、细胞内最好的储能物质是()A、葡萄糖B、淀粉C、脂肪D、糖原十、反思:化学基础始终是本课的拦路虎,能不能另辟蹊径?用比喻的方法也许可以,学术语言离学生太远,学术实在难以理解,我要改表呆板的教学,让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才行。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师集体备课教案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时会放出能量,形成高温,将粪便中的病菌和虫卵杀死。

12、④好处;经无害化处理后,粪便中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的有机物变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同时避免了粪便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可谓"变废为宝"。

学习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常考考点)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表示数据的统计图,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

下面结合实际曲线图,进行解读。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个部位中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A表示口腔,B表示咽和食道,E表示大肠,根据消化道的先后顺序,可知C表示胃,D表示小肠。

(2)(2)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3)①最先被消化的是淀粉,在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内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4)@其次被消化的是蛋白质,部分蛋白质首先在胃内胃液中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内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5)③最后被分解的是脂肪,脂肪进入小肠后,首先在肝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在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内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6)(3)由此可知:(7)①图中的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因为曲线丫是最后发生变化的。

(8)②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

(9)③D(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肝脏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肠腺分泌的肠液等。

最后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布置课后练习。

①完成书本课后练习②对重难点概念根据成绩优良中差分层次布置背诵和抄写的作业③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册内容作业。

课时三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学习合理营养的相关知识(常考考点)首先提出问题:逢年过节,美食丰盛,有的同学常常过量饮食,这样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许多同学在吃饭时吃得很少,饿了就吃零食,你认为这种习惯是否合理?为什么?通过问题导学,引入合理营养的知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植物油皂脚制取脂肪酸 1.皂化酸解法 皂化酸解反应原理: 皂化酸解反应原理 : 皂脚先用碱液补 用碱液补 充皂化,使其中的中性油转化为肥皂和甘油; 充皂化 然后将所得皂胶用硫酸进行酸解 硫酸进行酸解,使肥皂转 硫酸进行酸解 变脂肪酸。 CH2OCOR9 R′COONa CH2OH CHOCOR0+3NaOH R″COONa + CHOH CH2OCOR, R, COONa CH2OH 2RCOONa+H2SO4=2RCOOH+Na2SO4
特点: 特点: 实现连续化工业生产; 连续化工业生产; 连续化工业生产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能 脂肪酸和甘油能及时 脂肪酸和甘油能 地连续不断地分离出去,水解度高(99.5%) 水解度高(99. 水解度高 生产周期短,热能利用率高,蒸汽消耗少, 生产周期短,热能利用率高,蒸汽消耗少, 生产成本低; 生产成本低; 不足:对水解原料有其适应范围, 对水解原料有其适应范围 不足 对水解原料有其适应范围,操作 难度大,设备投资费用高; 难度大,设备投资费用高; 总之,连续非催化高压逆流水解法是当代 连续非催化高压逆流水解法是当代 脂肪酸工业生产中最先进的水解技术。 脂肪酸工业生产中最先进的水解技术。
在水解过程中使用少量(油重的0.1%~ 0.2%)锌粉能改善脂肪酸的色泽。
加水量:油重30%~60% 30%~ 30% 60%; 催化剂约:油重0 催化剂约:油重0.5%~4%; Mpa; 中压催化水 水解压力:1.0~3.4Mpa 1 解工艺条件 水解时间:6~10h; 6 10h 静置分层:30~40min 30~ min; 30 40min 水解率:95%以上 95% 95 以上。 油脂水解要求: 油脂水解要求: 通入蒸汽排出物料中、 通入蒸汽排出物料中 、 水解罐顶部空间 的空气,连续水解时油水接触要均匀。 的空气,连续水解时油水接触要均匀。 充分利用工艺过程中的热能。 充分利用工艺过程中的热能。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催化水解 中压催化水解,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催化水解,脂肪酸中含 有一定量的金属皂, 有一定量的金属皂,要进行酸化处理和水洗;
第二章 工业脂肪酸
Industrial fatty acid 天然脂肪酸 工业脂肪酸 合成脂肪酸 天然脂肪酸的原料来源: 天然脂肪酸的原料来源: 动物植物油脂、皂脚、脱臭馏出物 皂脚、 皂脚 脱臭馏出物,海生 动物油以及妥尔油。 脂肪酸产品: 脂肪酸产品: 混合脂肪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芥 酸等。
温度是油脂水解反应速度的函数. ⑶ 温度 温度是油脂水解反应速度的函数. 升高温度,可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 升高温度 , 可降低油 - 水两相界面张力 , 增加水在油中的溶解度,并加剧分子运动。 增加水在油中的溶解度,并加剧分子运动。 高温下,水离解而产生的H 高温下,水离解而产生的H+及OH-浓度增 加,也有利于提高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 油脂水解体系 中必须保证有足够 的液态水 液态水,使生成 液态水 的甘油溶解在液态 水中。
2.酸化水解法
(1) 生产原理 : 酸化水解法是将皂脚中的肥皂 生产原理: 先经硫酸分解, 得到脂肪酸与中性油的混合物, 先经硫酸分解 , 得到脂肪酸与中性油的混合物 , 这种混合物通常称为酸化油, 然后再水解其中的 这种混合物通常称为酸化油 , 中性油得到粗脂肪酸。 中性油得到粗脂肪酸。 2RCOONa+H2SO4=2RCOOH+Na2SO4 CH2OCOR′ R′COOH CH2OH CHOCOR″+ 3H2O CH2OCOR, R″COOH + CHOH R, COOH CH2OH
不加ZnO 加0.6%ZnO
0
1
2
3
4
5
6
7
8
时间(hr)
第二节
工业脂肪酸的精制
粗脂肪酸脂肪酸含量一般在90%~98%。 脂肪酸含量一般在90% 98% 脂肪酸含量一般在90 低沸点杂质: 低沸点杂质:水份、酮、醛、游离甘油等。 高沸点杂质: 高沸点杂质 : 色素、甘油酯、氧化脂肪 酸、不皂化物、部分聚合 脂肪酸等。 一、脂肪酸蒸馏的基本原理 根据脂肪酸与杂质混合物沸点的不同 脂肪酸与杂质混合物沸点的不同, 根据 脂肪酸与杂质混合物沸点的不同 , 控制一定的温度, 控制一定的温度 , 即可将低沸点杂质 、 高沸 点杂质与脂肪酸分离。 点杂质与脂肪酸分离。
油脂碱炼 皂脚组成
(一)植物油皂脚制取脂肪酸的方法 1.提取方法 1.提取方法 皂化酸解法 酸化水解法 2.油脂水解方法 2.油脂水解方法 根据水解操作 操作的不同: 间歇水解法 操作 连续水解法 根据水解压力不同和是否采用催化剂: 根据水解压力不同和是否采用催化剂: 常压(或低压) 常压(或低压)催化水解法 催化或非催化中压水解法 连续非催化高压逆流水解法 甚高压脂肪并流水解法 催化低压高温水解法 油脂的酶促水解法
⑶ 水洗
加水量:脂肪酸重的30 50% 30~ 加水量:脂肪酸重的30~50%,洗涤2~3次。 2 主要设备是皂化酸解锅如图。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 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 设备简单 水蒸汽消耗少 水蒸汽消耗少。 不足:该方法酸 碱消耗多,生产成本较大。 该方法酸、 不足 该方法酸、碱消耗多,生产成本较大。
(三)影响脂肪酸生产的因素 原料:原料的品种(组成)及其纯度。 1.原料:原料的品种(组成)及其纯度。 2.油脂水解工艺对脂肪酸生产的影响 2.油脂水解工艺对脂肪酸生产的影响 ⑴ 水分 提高反应物水分在体系中的浓度; 提高反应物水分在体系中的浓度; 水量↗ 使反应生成的甘油得到稀释; 水量↗ 使反应生成的甘油得到稀释; 高温下水本身离解为H 量增大. 高温下水本身离解为H+及OH-量增大. ⑵ 甘油 适当的加水量; 从反应体系中引出甘油,重新加新鲜水或 或低浓度的甘油水进行水解。
⑷ 催化剂的种类 酸性催化剂优于碱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优于碱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催化活性): 酸性催化剂(催化活性): 烷基苯磺酸>烷基磺酸> Twitchell) 烷基苯磺酸>烷基磺酸>特催契尔(Twitchell) 也可用其盐类作乳化剂。 碱性催化剂(催化活性) 碱性催化剂(催化活性):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非催化水解,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非催化水解,上层脂肪酸 中压非催化水解 则可直接送往蒸馏工段进行精制。 则可直接送往蒸馏工段进行精制。
中压连续水解生产工艺设备流程图
特点:生产周期短,蒸汽消耗量少, 特点:生产周期短,蒸汽消耗量少,工 艺用水少, 甘油浓度较高, 艺用水少,酸化油水解废水中甘油浓度较高, 甘油浓度较高 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 设备投资较大 设备投资较大。 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但设备投资较大 适用于较大规模的脂肪酸生产厂家。 ☆连续非催化高压逆流水解法
提高油脂的水解度; 提高油脂的水解度; 提高油脂水解的反应速度。 提高油脂水解的反应速度。 (2) 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条件
皂脚→酸化→ 水洗) 水解→水洗→ 皂脚→酸化→(水洗)→水解→水洗→粗脂肪酸
① 酸化 酸化工艺条件 加水量: 20% 加水量:为料重20%左右 20 左右; 预热温度: 80~85℃; 预热温度: 80~85℃ 浓硫酸: 10% 浓硫酸:为皂脚重的7%~10%; 7 90℃下保温静置1 90℃下保温静置1~2h; (热水洗涤1~2次。) 热水洗涤1 热水洗涤 得到中性油和脂肪酸的混合物—酸化油 酸化油。 酸化油
②酸化油水解(油脂水解) 酸化油水解(油脂水解) 常压催化水解(水解分两次进行) ☆常压催化水解(水解分两次进行) 加水量:油重30%; 30% 30 催化剂约:油重3%; 3 浓硫酸:1%~2%; 第一段水 1 解工艺条件 水解时间:8~10h; 8 10h 静置分层:30~40min 30~ min; 30 40min 水解率:80%~85%以上 80% 85%以上。 80 加水量:油重30%; 30% 30 催化剂约:油重3%; 第二段水 3 解工艺条件 浓硫酸:0.5%~3%; 0 水解时间:8h左右 8 左右; 静置分层:30~40min 30~ min; 30 40min 水解率: 95%以上 95%以上。
盐析工艺条件 投盐量约为皂脚的8%~12%; 8%~ 8% 12%; 用直接蒸汽翻动1~2h; 1 静置2~4h。 2 ⑵ 硫酸酸解 酸解工艺条件 使肥皂转变为脂肪酸; 加料重40%的清水 40% 40 的清水煮沸; 加入95%~98%的浓硫酸 95% 98%的浓硫酸使结块渐渐消失; 95 操作时间约2~3h。 2 放出废酸液,用废水冲淡或用10 % 石灰乳 10% 10 中和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二、脂肪酸的蒸馏
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粗脂肪酸→预热→析气→加热→真空蒸馏→ 粗脂肪酸→预热→析气→加热→真空蒸馏→冷凝 ↓ 蒸馏黑脚 →精制混合脂肪酸 ⑴ 预热 温度在80~95℃。 ⑵ 析气 目的: 目的 : 将溶解在粗脂肪酸中的空气与脂肪酸进 行分离; 行分离;同时将原料粗脂肪酸中的大部分低沸点杂 质组分脱除。 质组分脱除。 真空度控制在0.09MPa以上,温度80~95℃。 ~ ⑶ 加热 温度在215~270℃。 215~ 215 270℃。
加水量:油重40~50%; 40~ 40 50% 4.8~ 连续非催化 水解压力:4.8~5.2Mpa(260℃±); 4.8 5.2Mpa(260℃± 小时; 高压逆流水 水解时间:2~3小时 2 解工艺条件 水解率: 98%以上 98%以上。
要求:工艺所用水,通常是蒸汽冷凝 要求:工艺所用水,通常是蒸汽冷凝 去离子(无氯离子)和脱气水。 水、去离子(无氯离子)和脱气水。 其余与中压连续水解要求相同。 其余与中压连续水解要求相同。
固体烧碱量=0.713×10-3×皂脚皂化价×皂脚重量 皂脚皂化价× 固体烧碱量= 713× 超碱量= 10% 超碱量=5~10%理论加碱量
皂化工艺条件 皂化工艺条件 碱液浓度:36Λ 碱液浓度:36ΛB9e, 直接蒸汽翻煮1 直接蒸汽翻煮1h ,呈均匀的闭合状态。 终了时,应保持在pH10~11不变 应保持在p 10~11不变 不变。 应保持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