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延迟满足”范式对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启示
培养孩子自控力: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习时坐得住

培养孩子自控力: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习时坐得住看到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总想着多玩一会儿,再看一会儿电视,拿起手机、PAD就不愿放下,学习的事能拖就拖。
好不容易坐到桌子前,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写作业,说话、走神、玩橡皮,磨蹭半天也做不完,背两遍课文就开始烦躁,遇到难题总想放弃...如果孩子这样没有自制力,哪个家长不为孩子的未来感到焦虑?我们不是一定非要孩子有多么突出的成绩、未来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孩子总得学会不放纵自己,学会为自己的未来付出努力呀。
对于孩子来说,要获得能够应对未来各种挑战,实现人生价值和取得成就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有动机和目标感,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也需要抵御诱惑的能力。
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很多诱惑,有的人总是习惯于“即刻满足”,为了现在眼前的东西,放弃长远目标;而有的人则可以对眼前的诱惑说不,从而能够实现更有价值的目标。
从棉花糖实验说起上世纪60、7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招募了653名四岁的孩子进行了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研究人员把孩子带进房间,在孩子面前放着一颗棉花糖。
然后研究人员告诉孩子:我要出去一会儿,这颗糖,你可以选择现在就吃掉它;或者,如果你能等到我回来再吃的话,我会再给你1颗棉花糖,那样你就可以得到2颗棉花糖。
60年代,棉花糖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有特别大的吸引力。
这些孩子能不能忍住想吃棉花糖的冲动?他能够为了再得到1颗棉花糖这个终极目标而进行自我控制,克制住马上要吃掉眼前的棉花糖的冲动吗?结果,2/3的孩子等待期间吃了棉花糖。
有1/3能够成功的控制住自己对棉花糖的渴望,等到研究者回来得到2颗棉花糖。
实验到这还没有结束,真正让这个实验成为心理学经典实验的原因是,20年后米歇尔对这些参加过实验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
结果发现,当年在延迟满足能力上好的孩子,他们20年之后的成绩更好,在社会上表现的也更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
教育案例:“延迟满足”会使孩子获得什么

教育案例:“延迟满足”会使孩子获得什么案例背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吃加餐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们先入厕洗手,但经常有个别的孩子等不及,会趁老师不注意先下手为强,便会有孩子告状说:“老师妈妈,XX已经拿点心吃了!”“XX已经拿苹果吃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常有发生。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常有发现:如果家长不给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好吃的食物,有的孩子便会哭闹不止,大发脾气,还有的孩子甚至会坐在地上蹬着腿不依不饶,以此“威胁”家长以便达到目的。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四.二.一’结构的家庭教养模式,使家长对孩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时间一长,孩子便没了耐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抓住不放,看到想要吃的东西就嚷嚷着要这、要那,一旦不能满足,便马上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家长们也往往在孩子的哭闹声中束手就擒、有求必应。
长久以往会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
幼儿时期是心理萌芽的关键期,是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抵制诱惑、克服任性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能够培养孩子做到克制自己、学会等待?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怎样处理?是简单的制止?还是找出有效的对策?这是我们教师应当急于思考的问题。
案例描述:根据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组织了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馋馋的嘴巴》,活动开始我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孩子们体验馋的感受。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盘彩色巧克力豆,请孩子们一起看一看是什么颜色,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然后我问孩子们:“现在你看到这么好看颜色的巧克力豆,闻着这么香香甜甜的味道,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吃!”我又接着问:“知道很想很想吃的感觉叫什么吗?”玉玉抢着回答:“叫馋!”。
我笑着肯定了玉玉的回答。
然后不动声色地将每个孩子面前的小盘子里放了一颗巧克力豆,便利用课件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起《小羊嘟嘟》的故事,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习克制“馋”的诱惑方法,体验延迟满足带来的收获。
“延迟满足”实验告诉你:自律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延迟满足”实验告诉你:自律的孩子更容易成功20世纪70年代,在WalterMischel的策划组织下,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基地内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人员给每个4岁的孩子一颗看上去非常好吃的棉花糖,并告诉孩子可以吃,但是如果马上吃掉的话,只能吃一颗棉花糖,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的话,就能吃到两颗。
然后,实验人员离开,留下孩子和极具诱惑的棉花糖。
门关上之后...5秒,10秒,50秒,2分钟,4分钟,8分钟,13分钟,14分30秒。
不到15分钟的时间三分之二的小孩都把盘里的棉花糖吃了。
当然也有孩子耐心的等了15分钟,最终得到了两块糖。
实验并没有完,更有意思得事情来了。
十五年后,研究人员找到这些已经是十八、十九岁的小孩们。
他们吃惊的发现,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往往都有一些行为上的缺陷: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与同学相处的也不太好。
而那些沒有吃棉花糖的小孩,他们SAT成绩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要高210分。
他们做事更有计划,更善于社交,他们不会沉迷于某物而不能自拔,人生发展得非常顺利。
这一实验的结论就是:有自律精神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
这个有趣的实验似乎颠覆了我们的常识,难道自律才是成功的敲门砖?我们常常会觉得所有成功的人都非常聪明,但是其实并不是!智商极高和极低的人均为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约占全部人口的80%!知乎上有一句很出名的话说的挺好“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去拼智商”。
既然智商相差不多,为什么成功的不是你和我?而是他们?因为成功人士身上有一种共同的优秀品质——超强的自律能力!你一定很熟悉李嘉诚这个名字,这个已经88岁的华人富翁从早年创业至今,他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而且还会跟着大声说。
而且,李嘉诚不论几点睡觉,一定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
延迟满足的教育意义

延迟满足的教育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孩子们得到即时满足的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到各种信息,可以通过在线游戏获得即时的快乐,可以通过电视和电影观看各种精彩的故事。
然而,即时满足并不一定对孩子们的教育有益。
相反,延迟满足的教育意义更加深远。
延迟满足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
当孩子们学会等待并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明白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
这种意识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延迟满足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
当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够推迟满足时,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冷静和理智。
这种自律能力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时间,管理自己的行为,并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延迟满足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孩子们在等待满足的过程中,他们会开始思考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如何创造出更好的方法来达成目标。
这种思考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
延迟满足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当孩子们在等待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和困难。
然而,正是通过这种困难的经历,孩子们才能够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适应新的环境。
这种能力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适应新的情况。
延迟满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延迟满足,孩子们能够培养耐心和毅力,提高自律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注重延迟满足的培养,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Title: 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儿童追求即时满足的现象,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
然而,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成长过程,而且对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儿童延迟满足?1. 定义:儿童延迟满足是指儿童能够延迟自己的满足需求的能力,即在面对诱惑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选择延后满足。
2. 成长过程:儿童在早期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即时满足,随着芳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会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二、儿童延迟满足的重要性1.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儿童通过延迟满足的练习,能够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
2. 长远利益的追求:延迟满足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长远利益为导向,避免短视行为。
3. 动机和目标的重要性:延迟满足对儿童的动机和目标设定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延迟满足与教育1. 学习兴趣培养:教育者可以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引导儿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延迟满足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控制饮食、规律作息等。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延迟满足能够激发儿童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自我反思和决策,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即时满足的需求往往是儿童面临的主要诱惑之一。
然而,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
对于教育者而言,了解延迟满足的发展规律和重要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儿童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教育者可以培养和引导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挑战和面对未来的竞争。
总结回顾:通过对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结论。
幼儿园社会活动延迟满足教案实施心得

幼儿园社会活动延迟满足教案实施心得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社会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的满足延迟能力较差,表现出即时满足的倾向。
我们尝试引入了延迟满足的教学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在设计社会活动时将延迟满足融入其中。
在游戏环节中,我们设定了一些需要等待的规则,鼓励孩子们学会等待和延迟满足。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接受了延迟满足的概念,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对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在孩子们表现出即时满足的倾向时,我们会耐心引导他们,让他们思考等待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导他们探索延迟满足带来的积极结果。
逐渐的,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满足延迟能力得到了提升,表现出了更好的自我控制和耐心。
我们也将延迟满足教学融入了家长参与的环节。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向他们传达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引导孩子们培养这种能力。
家校共育,使得孩子们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够接受到延迟满足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延迟满足教案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养成了延迟满足的习惯,表现出了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的积极参与也为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教育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在社会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培养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延迟满足教案实施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导。
谢谢大家!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深知幼儿社会活动中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性。
延迟满足能力是指孩子们学会等待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盲目追求即时满足,而是能够为了更大的回报而延迟享受。
这种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耐心和合作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延迟满足对幼儿的重要性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作用这种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一个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人,会具有较强的自控力、毅力、耐挫力,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这种能力应该是从小培养的,现在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委屈,什么物质都是无条件地满足,要什么就立刻给,这样孩子对物质的需求或对欲望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弱,因为太容易得到了,不需要靠他的努力就能得到。
”而一个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知道自己要付出很多才能达到那个目标。
这方面的能力高,延迟半个小时才吃那个巧克力,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自控能力越强,混得越好。
广西米尔顿催眠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吴向东认为,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刺激,如果控制不住,很容易一不小心步入歧途。
“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控制自己,控制多了心里的模式就成型了,这样在成人后在碰到刺激时,就会先控制一下自己,考虑一下这个现在对我有没有利,五年以后有没有利,十年以后有没有利。
”吴向东说,如果小时候不控制自己,长大了就会习惯“控制不住”的状态,矫正起来则比较难。
培养孩子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想要什么时,家长可以适当地延迟一下再满足他,那么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就会忍耐自己,他会明白:我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耐心才能得到这个东西。
“任何一个孩子的性格、品质、自我认同的养成,都是来自外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老师、父母怎么看你,你就怎么看自己。
”自我延迟满足能力也是从外在到内在的过程,当父母刻意去做的时候,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
有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孩子在提出要求时,家长不及时满足,会否导致孩子缺乏爱和安全感?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应如何让孩子既能感到父母是爱他的,同时又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父母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温和而坚定品质。
”徐亮说,当一个家长做任何事情都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能很客观的看待这个现实,当孩子做出任何不好的举动时,也能包容和接纳,那么这个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一切互动时,都能很好地把握分寸。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即时满足。
但是这种“幸福”的背后衍生出一个现象:幼儿自控能力差。
由于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向父母发脾气甚至表现出痛苦。
但反过来的话,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就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痛苦,将来也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权衡怎样做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避免未来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做事情有始无终。
这个方法被称作——延迟满足下面亲童商城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使用技巧❶符合孩子的生理条件延迟满足就是一种抑制过程,正规的延迟满足训练,应该在孩子接近4岁的时候开始,过早进行训练,几乎和1岁孩子就训练小便一样,没有什么本质效果。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虽然也可以适当进行延迟满足训练,但最重要的是立界线。
❷孩子要明白一些界线延迟满足的核心就是通过等待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孩子对很多事情完全没有界线,他的自我中心感一定很强,基本是没有自我的控制能力。
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效果不佳。
所以,对3岁左右的孩子,一定要竖立界线。
一些日常的小规定,都是对孩子认知上的锻炼,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❸延迟要从一分钟开始家长在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等待,但最初的延迟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让孩子灰心丧气。
如果获得成功,就要遵循小步递进的原则,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
如果孩子不能完成,亲童商城小编提醒您:此时需要考虑降低等待时间。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要期望一开始就能等待很长时间,只要孩子能自我控制等上一小段时间就可以了。
常用方法❶代币法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要买一样亲童商城的玩具,或是其他东西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小红花”来进行交换,“小红花”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
这些奖励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不要采用物质奖励。
一般在孩子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延迟满足”范式对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启示摘要: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延迟满足是儿童心理成熟的表现,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米契尔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为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策略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自我延迟满足范式的分析,对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策略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自我延迟满足范式;延迟满足;等待一、问题的提出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
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
“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
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
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
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
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直接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也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生活。
自我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而延迟满足的基本研究范式最早是由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米契尔(walter mischel)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也称之为“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
从以往有关文献中可以发现,儿童的高延迟满足与注意力集中、讲道理、聪明、机智应变、能力强、合作性有关,而低延迟满足的儿童趋于攻击、好动、不能应对压力、易于感情用事、爱怄气等由此可见,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与自我控制、自我韧力、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至关重要。
二、自我延迟满足的研究1.米契尔“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米歇尔等人主要对3岁左右的儿童进行研究,将基本范式分为两个阶段:延迟选择阶段和延迟维持阶段。
其程序为:首先,实验者向被试幼儿出示两个数量不等或价值不等的奖励物,让被试幼儿做出偏好选择,此为延迟选择阶段。
然后,实验者告诉被试幼儿他现在有事需要离开房间一会儿,同时告诉被试幼儿,如果他能够等到实验者回来,那么他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奖励物,如果他中途不愿意等了,也可以按铃让实验者回来,但这样他就只能得到自己不太喜欢的奖励物了。
确信被试幼儿理解了获得奖励物和等待之间的关系后,实验者离开房间,通过单向玻璃记录被试幼儿的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此为延迟维持阶段。
实验者在15 或20 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后回来。
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的第二阶段中,被试幼儿要为他的延迟选择付出努力,体现延迟满足的执行过程,而主试需考察被试幼儿在延迟等待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并记录等待时间。
米契尔在研究中体现了奖励结果的偏好选择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和等待过程的心理发生机制。
2.米契尔“自我延迟满足”研究范式的评述在该研究范式中,米契尔给被试幼儿提供了大奖赏和小奖赏,如果被试选择了小奖赏就可以立刻得到满足,但是如果被试幼儿选择了大奖赏就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得到满足。
个体在期间所展示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自我强加的延迟满足。
在自我延迟情景中,儿童面对的是令人难过的两难选择:如果被试要想获得自己偏爱的奖励,就必须面对充满诱惑和干扰的艰难的等待任务,而无需等待就可得到的即时奖励又不是自己的最爱。
这种复杂的、相互冲突形成了自我延迟任务的主要特点。
因此,自我延迟满足方法反映了儿童在压力情景下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
3.儿童延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儿童延迟发展的特点有关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3~5岁时儿童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杨丽珠等研究发现: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短,4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显著延长,5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更长。
2岁儿童延迟性自我控制行为已经初步上升到主导地位。
虽然2岁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水平较低,且具有明显冲动性,主要依靠外界压力而实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以及根据外界要求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都有显著提高,3~4岁期间发展较快。
而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儿童4~5岁时获得飞速发展。
因此,在关键期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至关重要。
(2)儿童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在等待过程中,儿童对奖励物程度、思维策略、元认知策略、情绪反应、喃喃自语、情景和榜样等因素都将对其延迟等待时间有关系,如,有的儿童通过思考有趣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或从事其他活动,对奖励物进行再认知编码,蒙上眼睛,远离奖励物等来延迟等待。
儿童在等待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培养儿童延迟满足策略的应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让他们学会“迟延满足”是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呢?1.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孩子在刚出生时就有需要的满足,如,吮吸乳汁。
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会越来越多,父母要学会分析孩子的合理需要,给予不同的延迟满足方式。
如,推迟满足时间,或让孩子付出劳动或努力。
孩子学会忍耐以后,对于得到的东西才会懂得珍惜。
2.提供给儿童一个比当前延迟报酬更优越的报酬在试验中,儿童希望及时得到奖励,但又必须等待,心理陷入矛盾冲突当中。
这时如果可以提前给儿童展示延迟报酬的话,可以提高儿童等待的时间。
3.父母可以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有的孩子很任性,当父母不能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时,他们会通过哭闹来与父母抗争。
这时,父母一定要冷静对待,态度坚决,不能有半点让步。
必须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是想要就可以立即得到的。
当孩子发现哭闹不能解决问题时,他就会试着按照父母的意图做,要么等待,要么通过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4.树立榜样,及时强化阿特伍德等人的研究也证明榜样模仿是儿童自控行为的决定因素。
儿童通过社会学习,榜样模仿,产生自我强化,进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达到自我控制。
因此,社会模仿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及时表扬和奖励自控强的榜样,使得儿童通过观察学习来强化自控行为。
这种榜样可是父母自身、儿童身边的同伴、连环画、动画片、电视节目等。
一旦孩子接受父母对他需要的延迟满足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忍耐和自控的优点,以强化孩子良好行为的再次出现。
让孩子的忍耐和等待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而不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忍耐能力。
5.建立良好的父母控制模式,形成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儿童自我控制水平与家庭中父母控制模式有关。
父母因素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block研究认为,严厉控制下的儿童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控的特征;限制控制下的儿童多有退缩和攻击性行为;父母要求少或要求低的儿童有高攻击性特征,而父母要求高的儿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
母亲温暖的话语和体贴的关怀,儿童会受到关注与爱,在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冲动的过程中会得到良好的支持,会使他们在发展自控能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对儿童的依从和合作有很大影响。
6.游戏提高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由于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儿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习得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从而逐渐将在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内在意识,以实现对自我的控制、监督和调节。
因此,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学习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学习建立和维护秩序,学会合作、等待、尊重他人、采纳他人的观点,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及冲动。
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之参与进去,从而提高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7.“延迟满足”课程让儿童学会等待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建立起适合本年龄段的课程体系。
例如,针对0~1岁的幼儿,应了解1岁之内的实际特点,由于此年龄段幼儿实在太小,对他们而言,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
当幼儿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在加强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更应注重关键期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丽珠,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心理机制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6):712-715.[2]m.ischel w,shoda y,peak p.the nature of adolescent com petenies predicted by preschool delay ofgratification[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4):687-696.[3]funder,block,delay of gratification:some longitudinalpersonality correlates[m].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4(6):1198-1213。
[4]胡兴旺,李虹.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125-128.[5]庄文婷,侯春.儿童早期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及其发展特点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9(8).[6]michel h n, michel w.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knoledge of str ategie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child development, 1983, 54(3):603- 609.[7]杨丽珠,王江洋.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j]. 心理学报,2007,39(4):668- 678.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