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送教下乡教案
送教下乡培训主题式研修实施策略

送教下乡培训主题式研修实施策略作者:彭亚平来源:《教师·上》2018年第05期摘要: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就送教下乡培训背景下,在分析当前小学乡村教师对记叙文教学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构建高效课堂能力不强的现状基础上,结合送教下乡培训,从摸准突出问题,优化课程设计;立足一线实际,强化优势促实效;理论联系实际,提炼策略技巧三方面,对“以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为例”的主题式研修策略加以讨论。
关键词:送教下乡培训;主题式研修;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2作者简介:彭亚平(1982—),女,湖南省洞口县花古中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湖南省洞口县(以下简称“我县”)属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区,共有5600多名教职员工。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县每年参培教师达到1900余人。
我县自2015年成功申报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以来,国培受益面更是大幅度增加。
我县以送教下乡为切入点、突破口,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主题式研究,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对各门学科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送教下乡培训实践,以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为例进行主题式研修探讨。
一、摸准突出问题,优化课程设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为实现小学记叙文教学高效策略,我们可以发挥国培的辐射作用,从教学新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将实践、反思和改进紧密结合,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2017年,我县国培办在探索中创新,在培训前结合“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的研修主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调研考察等方式,进行充分的培训前调查访谈,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真正摸清学员们在小学记叙文教学策略和国培研修结合中已有什么,还需要什么。
关于组织我县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的计划

关于组织我县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的计划为贯彻《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落实省教育厅2013年工作要点中关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让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亲密接触,通山县教研室计划组织我县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以期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送教团队送教团队由我县历年来在省市县各项教学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组成,同时邀请部分高中名师评课,具体名单如下(可添加):策划:方彩琴教研室小学语文:华海玲(四小)卢敏(五小)李玉姬(横石)陈通华(四小)徐英概(三小)马卉(一小)黄丽霞(实小)明海英(二小)小学数学:吴凤景(实小)陈红霞(实小)许娟(三小)叶新艳(黄沙)朱玉平(楠林)徐鄂娟(二小)郝丽丽(振新)小学英语:汪丽娟(实小)吴海燕(实小)刑盼(实小)夏婷(实小)阮金(郑家坪)武倩(一小)阮文(实小)徐检(楠林)管星平(黄沙)狄星星(横石)小学音乐:程娜丽(二小)焦娟(实小)陈北燕(燕厦)小学美术:张筠(一小)雷宏艳(二小)张学政(实小)翟艾青(实小)小学体育:袁文哲(实小)成良泉(二小)尹礼燕(四小)毛江华(闯王)中学语文:朱必钦(镇南)孔首珍(实验)华清曲(实验)袁美红(实验)陈丽萍(实验)阮诗子(镇南)程波(镇南)沈云妮(厦铺)汪薇(大畈)徐维发(振新)中学数学:成家钊(实验)朱必践(实验)舒思文(镇南)谢立功(镇南)成忠献(横石)徐德炜(大路)中学英语:陈晓宁(实验)王志娟(实验)朱娟(实验)陈建时(横石)王傲兰(洪港)中学物理:吴燕华(燕夏)陈宝林(横石)徐德木(楠林)陈其凡(实验)中学化学:陈前浪(燕夏)王胤琪(实验)周向阳(双语)曹善琦(实验)中学政史:宋晓波(镇南)李长鑫(楠林)涂诗教(横石)刘鹏飞(镇南)中学音乐:宋湘琴(实中)谢朝霞(实中)黄良敏(镇南)杨文丽(职教)李海英中学美术:张燕(镇南)王丹(实中)朱莎(职教)中学体育:万民(实中)陈利剑(横石)胡文丰(职教)葛张冰(洪港)特邀高中优秀教师:焦元罕(一中)朱必炫(一中)王定顺(一中)梁建新(一中)王春梅(职教)吴远政(职教)孙立军(职教)饶浩勋(职教)成武英(教育局)二、送教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送教活动时间区间为2013年3月下旬——12月下旬,每学期到各乡镇一次,具体时间与各中心学校商定。
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需求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1. 语文教学: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写字技巧等;2. 数学教学: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数据与统计等;3. 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语法与词汇扩充、口语表达等;4. 科学教学:科学探究、实验操作、科学常识等;5. 其他学科教学: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学科需求,重点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实践、游戏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2. 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提供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教具和实验器材。
确保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2. 开班签到及简短的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和学习困难。
3. 教学展示与讲解通过示范、图文并茂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学习与操作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操作,如阅读指定的文章,解答问题,完成练习题等。
5. 学生分享与互动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解题方法和答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送教下乡特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送教下乡的意义,掌握送教下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送教下乡的意义和目的。
2. 送教下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送教下乡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2. 如何与家长、学校进行有效沟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村特校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送教下乡吗?为什么我们要进行送教下乡?(二)讲授新课1. 介绍送教下乡的意义和目的。
2. 讲解送教下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分析送教下乡中的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送教下乡的具体操作。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提出改进措施。
(四)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模拟送教下乡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送教下乡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送教下乡的意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送教下乡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2.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特校,了解特校学生的生活状况。
七、教学时间1. 课时:2课时2.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资料3. 角色扮演道具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学校的沟通,确保送教下乡工作的顺利进行。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认识蔬菜》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了解蔬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 学习蔬菜的种植、护理和食用方法。
教学资源:1. 实物蔬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图片素材:各种蔬菜的图片。
3. 教学视频:蔬菜种植、护理和食用方法的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验,如种植蔬菜、采摘蔬菜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讲解蔬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蔬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组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蔬菜的摄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蔬菜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里或农村种植蔬菜的经历。
二、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种植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护理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蔬菜的摄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蔬菜的认识程度和表达能力。
东关中心学校送教下乡活动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东关中心学校送教下乡活动通知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8.广玉兰》主题:互惠双赢,共谋发展。
执教学校及执教人:东关第二小学陈彩云老师送教学校:前进小学参加人员:东关中心学校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主持单位:东关中心学校中心教研组活动目的: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是一名学习者,教师彼此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目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已大大加强,然而大多却是流于形式并未达到真正专业沟通、心灵碰撞、共同进步的目的。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也是一种教学互惠活动,互惠式教师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双赢"发展的作用。
以达到教师合作互惠的目的。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主持人:黄维静卫时道会议流程:1、小组讨论评议2、大组集中评议A、主持人介绍此次活动的相关情况。
感谢..............B、执教者说课。
C、各组对这节课的评价汇报。
D、自由发言3、主持人总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往乡村学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我们将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陈彩云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习——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幼儿园送课下乡教育教案

幼儿园送课下乡教育教案主题:送课下乡教育--我的美丽家园教学目标:1.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和农村人民的生活习惯。
2.通过与乡村儿童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
3.习惯于生活在一个资源匮乏、人情淳朴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4.进行乡村社区实践活动,发扬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美丽家园”的重要性,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感受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
3.进行书法绘画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黑板、彩笔、画纸、书法纸、彩色笔、桶、垃圾袋等。
2.教学环境:乡村环境。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环节1.教师将孩子们带到乡村环境中,带领孩子们欣赏乡村美景。
(利用周前时间拍照片展示给孩子看)2.让孩子们自由发言。
3.引导孩子们对美好家园的认识。
第二节:学习乡村生活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1.分组小组活动:每个组分别对村庄中的某一个特色文化进行探究,如:村庄中每个家门口的彩绘、独特的建筑风格等。
2.小组介绍自己探究到的文化传统。
让每个小组在班内以IPAD作一个简单的PPT背景介绍一下。
3.教师介绍农村人民的生活习惯,与孩子们共同讨论。
4.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农村的垃圾分类处理,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第三节:实践活动:学习乡村书法和垃圾分类1.引导孩子们学习书法技巧,让孩子们用毛笔练习书法。
2.制作卡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字体书写“美丽家园”四个字,然后用彩笔在白卡片上画出家园所在的环境与生活习惯。
(制作卡片的目的: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宣传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3.对现场接触到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处理。
(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助)第四节:总结1.让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卡片内容,与孩子们共同描述并鼓励孩子们以后要爱护我们的大地,从小关爱自然,在保护环境里成长。
2.让孩子们共同感受这次活动带给他们的收获。
3.教师与孩子们合影留念,结束此次送课下乡教育活动。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增进了孩子们对乡村的了解和欣赏,带领孩子们珍爱生命,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护大自然的情怀。
王丹送教下乡教案

王丹送教下乡教案第一篇:王丹送教下乡教案送教下乡教案(中班)活动名称:不可以(社会)活动目标:1.认识到做错事会给别人或自己添麻烦,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2.运用移情体验,预见自身行为的他人评价。
活动准备:《大卫,不可以》故事书或图片。
活动过程:1.阅读理解,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或图片。
(1)观察第一组画面:伸手拿高处的东西。
教师:最上边的那个罐子里装着好吃的糖果,妈妈为什么要把它放那么高呀?大卫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丰富词:摇摇晃晃、很危险)那我们一起告诉他:“大卫.不可以.”(2)观察第二组画面:在客厅玩耍把客厅弄得脏兮兮时。
教师: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丰富词:一串黑脚印)大卫为什么会这么脏呢?他可能做什么去了?哦,那样可不可以呀?(3)观察第三组画面:在洗澡时肆意玩水。
教师:大卫做了什么?乱扔的玩具得由谁来收拾呢?水哗哗地流走了多可惜啊!(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4)观察第四组画面:在洗澡后光着身子往外跑。
教师:哎呀,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会感到难为情,还会因此感冒的)(5)观察第五组画面:在玩打击乐时。
教师:大卫在玩什么?他玩得开心吗?可是家人和邻居会开心吗?(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6)观察第六组画面:吃东西时。
教师:大卫在用餐时摆弄什么?这样做好吗?你看到大卫吃了什么?一顿饭吃那么多好不好?(用餐时不能玩食物,也不能暴饮暴食)(7)观察第七组画面:睡觉前。
教师:睡觉前玩这么激烈的游戏,还容易入睡吗?应该怎样做呢?(睡觉前要保持安静才容易入睡)(8)观察第八组画面:挖鼻孔。
教师:大卫挖鼻孔好吗?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我们对大卫说:“大卫,不可以。
”(9)观察第九组画面:玩玩具时。
教师:妈妈为什么会要求大卫自己收拾玩具?乱扔玩具好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要负责把玩具收好)(10)观察第十组画面:玩棒球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教下乡教案(中班)
活动名称:不可以(社会)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做错事会给别人或自己添麻烦,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2.运用移情体验,预见自身行为的他人评价。
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故事书或图片。
活动过程:
1.阅读理解,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或图片。
(1)观察第一组画面:伸手拿高处的东西。
教师:最上边的那个罐子里装着好吃的糖果,妈妈为什么要把它放那么高呀?大卫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丰富词:摇摇晃晃、很危险)那我们一起告诉他:“大卫.不可以.”
(2)观察第二组画面:在客厅玩耍把客厅弄得脏兮兮时。
教师: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丰富词:一串黑脚印)大卫为什么会这么脏呢?他可能做什么去了?哦,那样可不可以呀?
(3)观察第三组画面:在洗澡时肆意玩水。
教师:大卫做了什么?乱扔的玩具得由谁来收拾呢?水哗哗地流走了多可惜啊!(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
(4)观察第四组画面:在洗澡后光着身子往外跑。
教师:哎呀,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
(会感到难为情,还会因此感冒的)
(5)观察第五组画面:在玩打击乐时。
教师:大卫在玩什么?他玩得开心吗?可是家人和邻居会开心吗?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6)观察第六组画面:吃东西时。
教师:大卫在用餐时摆弄什么?这样做好吗?你看到大卫吃了什么?一顿饭吃那么多好不好?
(用餐时不能玩食物,也不能暴饮暴食)
(7)观察第七组画面:睡觉前。
教师:睡觉前玩这么激烈的游戏,还容易入睡吗?应该怎样做呢?
(睡觉前要保持安静才容易入睡)
(8)观察第八组画面:挖鼻孔。
教师:大卫挖鼻孔好吗?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我们对大卫说:“大卫,不可以。
”
(9)观察第九组画面:玩玩具时。
教师:妈妈为什么会要求大卫自己收拾玩具?乱扔玩具好吗?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要负责把玩具收好)
(10)观察第十组画面:玩棒球时。
教师:妈妈说“不可以”后,大卫听从妈妈的意见了吗?大卫不听劝阻玩棒球,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大卫做了这些事情心情怎么样?妈妈是怎样说的?大卫听到妈妈讲“不可以”后,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
做错事会给别人或自己添麻烦,当我们做错事时,别人会劝阻我们,会说“不可以”,
2.谈话交流,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能够做好哪些事。
教师:我们有没有像大卫一样,容易做错事呢?
教师可以根据一日生活的顺序,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或他人做得好的事情。
如:早上起床不磨蹭,自己穿衣服;吃饭时不挑食,桌面干净:与别人分享玩具等。
教师:有时候我们也容易做错一些事情,你有过吗?
教师:当别人对你说“不可以”时,甚至惩罚你时,你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说出真实的感受,如:想哭,委屈,生气,想大声喊,懂得自己错了等。
小结:别人说“不可以”,是为了让我们少做错事,我们要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3.讨论交流,探讨不做错事、不被说“不可以”的办法。
教师:我们为什么会做一些错事呢?
幼儿讨论得出原因,如:心里不高兴、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等。
教师:我们怎样可以少做或不做错事,避免别人对我们说“不可以”呢?教师可以根据一日生活的顺序帮助幼儿分析,如起床、上幼儿园、游戏、就餐、入睡、盥洗等环节应该怎样做才能少被人说“不可以”。
小结:做事情之前,自己要尽量做好,避免给别人添麻烦,造成不便.
评析:
1.活动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
2.教师预设的努比奥,孩子们基本达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
3.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兴趣一直很高。
4.在最后的环节,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小结。
长海县幼儿园王丹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