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莒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

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

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

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

“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

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

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

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昌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时长: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考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时代诗歌十年,值得注意的新气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是对1980年代以来诗歌过于个人化、碎片化之后一种重建总体性的努力。

因为中国特殊的情况,诗歌写作的碎片化比较严重,中国新诗起源之后遭遇变数太多,1980年代以后又遇到解构主义思潮,一切都被颠覆打碎了,所以,主题写作是一种诗歌的深化和升华。

第二是生态写作或者说自然写作。

环境发生大变化的时代,生态诗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保护的主题,同时也是展现新的世界观、新的宇宙观的途径。

每个新的时代的开始,都有新的宇宙观出现,载人航天等拓宽了人类视野。

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新的时代对世界全新的感受、新的宇宙观出现的征兆。

新时代需要我们重新理解世界、天下、宇宙,诗歌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第三是女性写作。

去年英国《卫报》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无论是年度畅销榜名单、各大获奖名单还是文学新人名单,显示出女性作家或许将逐渐占主导地位。

诗歌也有这种趋势,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男女更加平等化等因素,女性写作势头上升。

第四是青春写作。

青春写作是永恒的话题,特别对中国来说,中国现代性形象就是青春形象。

学者宋明岸认为,近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陈独秀《敬告青年》、李大钊《青春》《青春中华之创造》等文章中,都有类似思想,强调“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

青春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最主要的形象。

《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代表一种创新、一种希望和一种未来。

新诗的主角是青年,具有更自由开放精神和新时空观、新天下观的青年。

新诗现代性仍然在成长之中,新时代诗歌也是如此。

(摘编自李少君《诗歌维新:新诗、新时代与新气象》,有删改)材料二:自发韧以来,新诗的音乐性就引起闻一多、郭沫若、梁实秋、徐志摩、戴望舒等诗人学者的关注与论述。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9+1中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全部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共12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选择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就由助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

也许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sháo),最终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zā)所去。

B.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piě)在冰冷的铁轨旁边。

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chàn)。

一切又复原了宁静,静得叫人愁怅。

C.中秋节,在我的家乡,现在确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jī),上面供一副.(fù)香烛,几碟瓜果月饼。

孩子们急迫地盼那柱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

D.袁隆平拍去身上在粉笔灰尘,掖.(yē)着讲义夹.(jiá),匆忙来到校内外的早稻试验田。

采纳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过去史学家始终认为其次次世界大战比较重要,认为1914年到1918年的一战只是欧洲旧的家庭式的争吵。

于是..冷战结束以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主流历史学家起先意识到其实一战比二战更重要。

一战不仅为将来洗好了牌,为二十年后的二战奠定了基础,也在精神和文化上基本确立..了持续至今的世界历史文化版图。

【甲】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第一个结果是四个欧洲古老帝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整个欧洲文明出现巨大的真空。

【乙】更具灾难性的是“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虽然结束了斗争,却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或文明的尺度。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考生留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学问。

(完成1-6题,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叱.骂(chì)戮.(lù)力雏.(chú)菊惨绝人寰.(huán)B.租赁.(rèn)喋.血(dié)玉玦.(jué)长歌当.(dàng)哭C.解剖.(pōu)惩创.(chuāng)瞋.(chēn)目婆娑.(shā)起舞D.浸渍.(zì)拊.(fǔ)心作揖.(jī)蓊蓊..(wěn)郁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绿荫间牒包袱桀骜不训B.废墟堕入睚眦暗然伤神C.菲薄踌躇窒息殒身不恤D.刀俎彘肩膨涨不寒而粟3.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次选举,原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夫诗人”,他最擅长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一般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觉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高校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奢侈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诞生入死的战斗经验,不禁感慨万千。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多地博物馆正在主动推动预防性爱护,为文物打造“金钟罩”“铁布衫”,从源头上削减水汽、虫害等对文物的威逼。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一天,刚刚下班的李师傅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中年男子向他伸出一双脏兮兮的手。

D.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目光,“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

江苏省江阴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江苏省江阴市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惧群司将遂越职,以 .至陵迟矣
举匏樽以.相属
12、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2 分)
( 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 3 分)

( 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3 分)


A. 太祖之初如.陈留
如:到、往
B.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 C.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 .节督诸军事
幸:皇帝到某地 假:借
D. 诚用.百姓疲劳故也
用:因为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的一组是( 3 分)


A.不应三公之.辟
不知日之.入
B.战于荥阳而.卒
惑而.不从师。
C.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火炉上的水壶日夜是醒着的。醒着的是难受的,所以总唠唠叨叨。 ④主人常常在沙发上坐了,取笑水壶不旷达。
⑤当然, 始终不醒的是另一个房子, 长沙发紧边的地方, 有一个门洞。 门洞没有帘子, 好了,这正是黑帘子,永远于所有来客是一种神秘。如果有一只猫进去,放大了瞳孔,就 知道这是主人的卧屋, 七平方米的, 妙在安一张双人床, 不松不紧。 而又是从床上到床下,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
5、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 )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 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 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
“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大附中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

我原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一棵青桐,一棵古槐。

斯人远去,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特地挂了牌,名“项里桐”。

据说,项羽诞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此树下,这桐树就特殊茂密,青枝绿叶,直冲云天。

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行言,项羽在此树下诞生盖有天意。

梧桐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

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

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③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战火多数,文物留存极少,而其故里始终未被遗忘,直到现在这个旅游城。

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

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无敌、拔山扛鼎、分我杯羹……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多条,项羽一人就占百条。

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

后人多观赏他的武功,倒忽视了他的文化贡献。

④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

刚烈坚毅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攸关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

他身上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

⑤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宠爱他的英勇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宠爱关羽的忠义一样。

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36分(12题,每小题3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84分,总分120分。

一、语言基础(18分)1、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3分A.长歌当(dāng)哭寥(liáo)落赠(zēng)言惆怅(chàng)B.殒(sǔn)身不恤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C.百舸(kě)争流乾坤(kūn)翌(yì)年颓圮(jǐ)D.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âi)噩(â)梦踌躇(chú)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加思索沧海一栗风华正茂漫江碧透B.寒暄沦陷铤而走险凄婉迷茫C.头晕目眩不记其数忸泥不安峥嵘岁月D.书生意气星辉斑澜天伦之乐毫不相干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

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B.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

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及天然气利用,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C.散文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曾经采访过两次叶利钦。

5.请选出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3分)①忽然,谙于调配光度的青苔媒婆燃亮所有的小虫子,给鸟儿谈情说爱照明。

②鸟儿回来了,在树叶间相互追寻。

③他们很希望能看见点什么。

④此外,山楂果和蔷薇子的殷红色泽也不够。

⑤夜幕降临到困倦的树林。

⑥但是,星星太远了,而月亮也未落到足够近的位置。

A.⑤②③⑥④① B.⑤③②⑥①④C.②⑤③④⑥① D.②③⑤④①⑥6.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是“春秋三传”之一。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十二策、三十三篇。

是我国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为司马迁。

该书共130篇,其中有10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10书。

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7---12题(22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C、军中无以为.乐(成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变成)D、相去.四十里(距离)脱身独去.(离开)8、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常以身翼.蔽沛公道芷阳间.行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项伯杀人,臣活.之C、于是项伯复夜.去籍.吏民,封府库D、秦地可尽王.也素善.留侯张良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客何为者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得复见将军于此B、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不然,籍何以至此D、若属皆且为所虏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10、下面有关文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罪和北向坐的行为举止上表现出自己的诚实和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

B、沛公的一番言辞,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的用不自意三个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

C、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又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拱手交给了敌方。

D、当范增多次授意项王趁机杀死沛公时,他当断不断,从而失去了良机。

可见项王刚愎自用,寡谋轻信而又不善用人。

1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三、鉴赏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6分)题乌江亭夏日绝句杜牧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做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12.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3.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诗的窠臼,对项羽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诗的窠臼,对项羽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诗与杜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4.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寻梦,撑一只长篙,(2)大行不顾细谨,。

(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今者项庄拔剑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乡村英文韩少功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

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

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

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

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

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

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谁得罪了,谁知道!”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

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么?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帮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

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冤仇就这样结下了。

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

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都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

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么?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

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的难堪吗?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

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

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

谷仓前有两三只地蟞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