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的公益性质与体制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由高校学报影响力看其改革发展途径

由高校学报影响力看其改革发展途径

目前 , 随着我 国建设高水平大学 和一流大 学 目标的提 出, 许多高校都将重点放在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术梯 队的建设 学 上来 , 提出了许 多管理办 法 、 激励 措施 , 中的一个 重要指标 其 就是在核 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数量 和被 S IE 等检索 系统 检索 C, l 的论文数量 。各高校在科研人员技术 职称评定 、 院士 申报 、 杰 出青年 申报 、 江学 者 申报 、 硕 士导 师 申报 前 和学术 带 头 长 博
选刊标准 , 每种期 刊均应在其标注 的时间出版 , I I 至少连看 3 s
期, 经常超过 出版 时限的期刊不在 II s 的选 刊范围内。2 国际 、
编辑规范 。规范化能使 每篇文献 的检索最优 化 : 信息 、 刊名 论
文标题 与文摘 的完整叙述 、 所有参考 文献 的完整文献 学信息 、
者、 出版地 、 市 、 城 国家 、 邮编 、 电话 、 真 和电 邮等; 者 的署 传 作 名、 、 地址 所在机构及其地址 、 邮编和 E m i — a 地址 。一流 的出 l 版流程 , : 时间短 、 包括 出版 高水平 的编辑 。2要 提供 参考 文 、
献的信息 , 如参 考文献 的作者 , 英文 标题 , 源 期刊 的名称 及 来 其卷 、 、 期 年份 、 页数范 围 , 网站名 称 、 接 地址 等。重要 的引 链 文信 息包括论文引用情况 、 作者 的通讯地址 、 考文献与摘要 参 等。3 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沿 , 、 学术水 平较高 , 内容具有创
学术研究 的专业化 趋势是 重要 的选 刊标准 。随着 科技 发展 , 学科研究深入细致 , 的研究领域与交叉学科 能丰富 I 数 据 新 S I
库, 也被作为期刊源 选用 。5 期 刊 的国际化 程度 。作 者与 编 、 辑部地域距 离的 国际性 , 显示 了期刊作 为 国际期刊 的基本条 件。II s 较多选择一些投稿 作者跨地 区 、 跨国界 、 国际合作的有 代表性 的期刊 。多 国籍 的作 者群 的学术论文高 度代表 了先进 研究 领域 的热点所在 , 以选刊时有较高的命 中率 。 所 ( ) 国工程信息公司 ( 数 据库 主要选 刊原则 l - 美 口) 5 J 1 出版形式和流程 。完整 的出版信息 , 、 包括 I N号 、 S S 出版

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思考

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思考

第17卷第5期2015年10月狳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V o l.17 N o. 5O c t. 2015高校学报改革创新的思考刘文华,张琴摘要:探讨高校学报改革创新问题,通过分析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及其面临的形势,提出高校学报要改进与主办学校的 关系,实行开门办刊,提升学报的功能和水平;积极实行编排和版式制作出版改革,加大专业化建设力度,培育学报的专业 品牌;逐步实施学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期刊出版经营机制,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报的发展实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专业化;管理体制;高校学报;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3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15)05-0127-03作者简介:刘文华,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艮刊编辑出版;张琴,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合肥230036)。

收稿日==2015-03-06随着国家文化和科研体制改革开放的发展,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由于 期刊的不断专业化、开放化、现代化、高端化、数字 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发展,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 越来越大,发展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1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及管理体制的现状笔者最近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50所高 校进行问卷调查,收回36份。

统计分析,发现高 校学报管理体制不健全,出版和经营方式单一,虽 然回答“实行多种新媒体出版”的比例较高,但其 中多是被动地被各种期刊数据库收录见表1。

高校学报由于创刊宗旨和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因而其办刊理念和功能均 具有内向性,稿件内容具有复杂而乏专业性,管理 体制缺乏经营的主体性。

在一个学术评价、交流 不断开放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时代,内向性的高 校学报不仅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也难以满 足本校科研、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专业特色不明显使其读者的针对性不强,影响力 难以提高。

关于我国高校学报改革几个重点问题的讨论

关于我国高校学报改革几个重点问题的讨论

K e r s: n e i U a ; yt fm; oe for aa m n; re i as Sei a r ; oetitn y wo d U i rtj r S Ss mro M d u a m ng et P fs nlm; pc leue C lcvao vs yOn l e er oj n l e o so i af t s l iz i
弱” 的状 况 , 现 “ 、 、 、 ” 实 专 特 大 强 ,促 进 高校 学 报 向
特色 化 、 业 化 和 品牌 化 方 向发展 _ 。“ 、 、 、 专 l 全 散 小 J 弱 ” 这 是 对 我 国 高 校 学 报 存 在 问题 的 准 确 揭 示 。 , 虽然 经过 几年 的努 力 情 况 有 所 改 善 , 却 未 能 从 根 但
早 在 20 0 2年 教 育 部 启 动 高校 学 报 名 刊 名栏 建
设 工程 , 目 的 是 逐 步 改 变 高 校 学 报 “ 、 、 、 其 全 散 小


顺 应 出版 业 改 革 的 大 势
如果 留意 近年 来 我 国 出版 业 变 革 情 况 , 许 能 或 对我 们学 报 的改 革思 路 和方 向有 所启 示 。进 入本世
v lp n n r s e t e o r f s in l m n p ca e t r s,e p o e o e a in mo e o u t e t n t e n x n e o me ti e p c i f oe so a i a d s e i l au e v p s f x lr p r t d sfrf rh rsr gh n a d e pa d,r n o e l o e u p n y,e t b ih a f c sa ls n ef — e t e wa o e a u t t c d mi u l y,a o s h i v tl y a d c e t i ,a d t e h y c n h v e lh n r e l e e o me t i yt v aei a a e cq ai v l s t r u e t er iai n r a i t t v y n h n t e a a e h at y a d o d ry d v lp n .

开展高校公益性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开展高校公益性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开展高校公益性评价的思考与建议•云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西南林业大学联合课题组公立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社会服务的载体、文化传承的重要组织和国际交流的机构,公立高校具有突出的社会公益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研究与建设高校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高校公益属性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的高校评价及评价指标情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定期开展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工作。

随着我国髙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评价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国家对教育的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对教育的评估和监测”。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高校的外部评价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大大推动了我国的高校评价活动和评价研究,出现了很多关于高校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见表1)。

对髙校进行评价和排名有利于政府和公众及时地了解各高校的实力,有利于加强对高校的监督,有利于促进高校找准定位和确立发展目标。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上述评价排名并未得到社会以及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且过度和功利的重视评价指标(尤其是权重高的指标)对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反而起到了异化的作用。

二、高校的公益性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责任。

我国的高校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高校学报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作者 单位 :西安 晚报 对外新 闻 ) 部
章 ,从 而 降低 了学 报 的 学术 水 平 和 学术 影 响 【 。 2 】
・6 ・ 8
维普资讯
新闻知识 (060 ) 20 +5
5 经济 效益低 下 。学报作 为 _。 . 种学术 期刊 ,有 其固有的特 点 : 足内容专深,读 者面相对狭 小,与生 ~
维普资讯

高校 媒 体 ・
新闻知识 (060 ) 20 .5
于高校学报
张雁 影
高校 学报作 为一类 学术 期刊 ,是展 示高校教 学 、 科研水平 的窗口, 为高校培养 学术人才 、 强学术 交 在 加 流、 转化科技成 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 。 改革 开放 2 0多年来 ,高校学报及时、快速地将各类人才 的新思 想 、新方法和新 成果用论文的 形式公布于众 ,传播 于 世, 确实功不可没。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 W O T ,学术期 刊 出现 了前 所未有的 国际化趋势 ,在 同国外优秀 期刊
的竞争中,高校学报面临严峻 的挑战 ,如何增强实力 ,
养发挥 了积 极 的作 用[ 。当今世界 ,科 学技术突飞猛 J ] 进, 科学活动 日益 向综合化和专 业化方 向发展 , 科研交
流 与合 作早 已突破校界和 国界, 国际化程度越 来越高 , 加上信 息技 术和现代 出版技术快速升 级,科技信息 的
放在河道中的沙石 , 保汛期洪峰顺利通过 。 确 另外, 宁 强县水利局执法人 员经费匮乏这个久悬 未决的 “ 老大 难 ”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 。 水利有 了合作意识 ,这次报道 才获得极大的 成 功。 这再次说 明, 记者不光是找事 的, 也是帮助解决 事情 的。这才是舆 论监督 的本意 。

转企?还是改制?高校学报改革之路的再思考

转企?还是改制?高校学报改革之路的再思考

转企?还是改制?高校学报改革之路的再思考作者:王兴全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08期摘要:随着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期刊转企改制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就给学术期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阵营中的主力军,由于其特殊性,转企改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因此,我们认为,这次学报改革的重点不在“转企”,而在“改制”。

关键词:社会效益公益性改制从2011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逐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但学术期刊与其他非时政类期刊相比,又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因此,2011年8月,柳斌杰署长在答记者问时就明确指出:“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将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

”为此文章拟从高校学报非市场化改革的视角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术期刊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校学报适不适宜转企?随着国家文化体制和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术期刊转企改制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学术期刊能不能转、该不该转?目前学术界和期刊界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论。

我们认为,对一些科协系统各专业协会或学会隶属的或者是高校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如《软件学报》《有色金属学报》《耐火材料》等,与社会现实联系十分紧密,其刊登的成果实用性强,许多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是适合转企改制的。

但是对于高校学报来说,尤其是社科类学报又有着特殊性,“转企”的时机还不成熟,一旦从主办单位脱离出来,必然会面临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第一,高校学报是学术性刊物,生存基础薄弱,不具备独立生存发展的条件。

目前,高校学报都是由所在高校投资主办的。

转企改制后,学报须自负盈亏,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据初步估计,一个高校学报,如果是月刊,编制就算只有4—5人,要保证刊物正常运行每年开支至少就需要上百万元。

浅谈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职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局 常委李 长 春为 此作 出重 要批 示 , 望 “ 闻出 版系统 希 新 坚持 以科 学 发展 为 主题 , 以转 变发展 方式 为 主线 , 开好
高职学报 的专业化改革 , 不仅指学报内容的专科 化、 学科范围的集中化 , 它还涉及编辑队伍的专业化 、 设计装帧 的专业化 以及 出版发行 的专业化等多个方 面。要实现高职学报的专业化发展 , 其中最为重要 的 是编辑行为的主体和客体 , 即学报编辑和学报内容 的
持 续发 展 。
( ) 一 学报 编排 专业化
十七届六 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 中央关于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 、 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 的决定》 在总结历史经验 、 , 科学分析形势的 基础上 ,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 , 确立 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 目标。中共 中央政治
作者简介 : 侯波( 9 1 )女 , 1 8 一 , 山东济宁人,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高职教育、 学报编辑。
当 代职业教育/ 1 年第1期 2 。1 1
7 7
观 , 对 稿件 的政治 观 点 和思 想倾 向等 有 较好 的鉴别 并 能 力 。2 学 报编 辑 应 有较 广博 的文 化科 学 知识 , 掌 () 并 握 l2门与学 报业 务关 系密 切 的学科 知识 。3学 报 编 一 () 辑 应该 具备 敏锐 的政治 素 质 、 良好 的职业 素质 、 娴熟 的 业 务素 质 , 有较 强 的事业 心 、 真 负责 的态度 以及 无 具 认 私 的奉 献精 神 。编辑 的专 业发展 是 编辑 内在结 构不 断 更 新 、 进 和 丰 富的 过程 。高职 学 报 编辑 的专业 成 长 演 则有 两层 含 义 : 仅 要熟 悉 编辑 业 务 , 不 更要 熟 悉 专业 、 学科 知识 , 后者 的难 度要 比前 者要大 得 多 , 制约一 名 是 编辑 在 专业 成 长 上 到底 能走 多 远 的瓶 颈 。 当然 , 两 这 者是 相互 交融在 一起 的。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第 学 报
J 0URNAL 0F JL N I I BUS NE S AND T HN0LOGY I S EC COL GE LE
Vo . 6 No 6 1 . . 2 No . 0 0 v2 1
管理方式 和方法都 要有所 创新 , 转变学 报 的管理 理念 , 以顺应 学术 发展 的潮 流 。作 为专升本 院校学 报要想 在
这种生存环境中有 自己的一席之地 ,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 更新观念 ,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办刊模式的创新 、 加 强编辑队伍建设 、 提高学报学术质量, 都是推动科学走向繁荣发展 、 提升学报载体平台高度应采取的重要方
2注重 发展 。
学报 的前途 在 于发展 , 尤其 是专 升本 院校 。刚升人本科 的院校各个 环节都相对 薄弱 , 的发展 问题首 学报
先要从质量抓起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学报编辑部应根据社会发展 、 科学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 组织稿件 、 策 划选题 。学报 可 以考 虑 以中心问题来设 计栏 目、 织稿件 , 组 也可 以学科为 主题 设计栏 目、 组织稿 件 。要理 论联系实际, 把文科和理科结合起来 , 把实际问题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注重学报发展也包括数量问 题 。在扩 大发行 量上 , 报还应做 相应 的努 力 。没 有数量就 没有质量 , 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也无从 谈起 。 学 社
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
王 少 林
( 吉林工商学院 学报编辑部 , 吉林 长春 106 ) 30 2
【 摘要]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整体 办学水平的一个窗 口, 目前专升本院校学报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但 加之现
在 国 内外 学 术期 刊发 展 迅 猛 , 刊 竞 争 日益剧 烈 , 期 学报 如何 发 展 成 为专 升 本 院校 首要 思 考 的 问题 。 建本 科 院校 学报 新 的各 项 改 革都 应 遵循 学 术发 展 的规 律 , 科 学发 展 之路 。 走 【 键 词】 升本 院校 ; 关 专 学报 改革 ; 新 创 【 中图 分 类号 】 2 75 G 3. [ 稿 日期 】 0 00 —0 收 2 1.73 f 献 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6 438 ( 00 0 .120 文 17 .2 82 1 )602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20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2 4 20 ) 5 1 9 5 1o —8 2 (0 6 0 —0 4 ~0
中国的学术 期刊 已处 于市 场经 济 的大 环境 中 , 市场 并 不是 万 能 的 , 但 市场 本 身 也 有难 以 克 服的缺 点 , 法保证 经 济发展 的社 会效 益 。学术 期 刊不 同于 其 他 的经 济 行 业 , 为 一个 承 无 作 载 特殊精 神产 品的媒介 , 国的绝大 多数 学术期 刊特别是 高 校学 报 还 无法 坚强 地 承 受市 场经 中


高校 学报 的特 殊属 性 与 深 化 体 制 改 革 的 障碍
量 多质 不高 , 发行量 小 , 影响 面 窄是 高校 学 报最 为 突 出 的问 题 。但 必 须 一 分 为二 地 看 待
这一 问题 。一 方 面 , 必须 看 到 , 校学 报发行 量相对 较小 , 高 经济 效 益相 对 较差 的情况 是必 然 存
学 报要享 受“ 待 ” 就必 须摆 脱职 称 评定 或 工作 量 考核 工 具 的定 位 , 正 发挥 其 服 务 社会 主 优 , 真 义经 济建设 和 文化建设 的重要 职能 。高校学 报存 在 的种 种 问题亟 待改 革 。2 0 底 , 0 5年 中共 中
央、 国务 院下发 了《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于 深化 文化体制 改革 的若 干 意 见 》 要求 推 进 文化 事业 , 单 位改革 , 要根 据现 有文 化事业 单 位 的性 质 和功 能 , 别对 待 、 类 指 导 , 区 分 明确 不 同 的改 革要 求 。 f“ I 分类指 导” ] 的原 则 , 现 了党和 政府对 文化 体制 改 革 的审慎 态 度 。高校 学 报要 以何 种 体 方 式生存 , 如何 发挥 应有 的职 能 、 现 自身的价值 是学 报人 必须认 真 思考 的关键 问题 。 体
济 的风雨 洗礼 。若要 求 它们完 全市 场化 , 必然 出现各种 意想 不 到 的失误 与挫 折 。而 这种精 神 领 域的 失误 和 经济 领域 的损失 相 比 , 往往 更容易 被人 忽视 , 且可 能造 成 学 术精 神 的 丧失 , 为 成

个 民族 永远无 法 弥补 的痛楚 。当然 , 实行市 场化并 不等 于高校 学 报 可 以远 离市 场 。高校 不
在的:
收 稿 日期 : 0 6 0 —2 20 - 5 3
作者简介 : 陈
芳 (9 7 1 7 ~ ) 女 . 建 福 清 人 , 辑 . 士 。 . 福 编 博
维普资讯
1O 5
泉州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 )
20 0 6年 9月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5期
20 0 6年 9月
泉 州师 范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 ) 社
J u n l fQu n h u No ma ie st ( o i1S in e o r a a z o r lUn V riy S ca ce c ) o
之 内是不 可能 实现 的 。
( 精英 文化 建设 的需 要要 求高 校 学 报 以追 求社 会效 益 为 主 要 目标 尽 管 精英 文化 与 二) 大 众文化 是互 补共 存 、 非相 互对 立的 , 人 的感性存 在 与理性 存 在 之 间 的矛盾 却 显而 易见 。 而 但 特 别是 当社会 的经 济发 展到 一定 程 度 , 人们 的物 质 生 活 日渐 富 足之 后 , 众 文 化对 精 英 文化 大 的排斥与 挤压 就更 加明 显 了, 精英 文化正 日渐 被边缘化 。当人们 满 足 于 当下 生 活 的快 乐 体验
将社 会 效 益 放 在 首 位 , 传 播 精 英 文 化 . 务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和 文 化 为 目标 。 读 者 相 对 有 限 、 行 量 以 服 发 小 、 响 面 窄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事 实 . 高校 学 报 还 有 很 大 的 发展 空 间 , 作 为 公 益 事 业 加 以 发 展 ・ 影 但 应 深 化体 制 改革 要 下 大 力气 塑造 学术 品格 , 正 发 挥 其建 设 精 英 文 化 , 领 先进 文 化 方 向 的功 能 。 真 引 关 键 词 : 校 学 报 ; 益 事业 ; 制 改 革 高 公 体
绝对 的并 且是不 可 克服 的 。中 国现 在 虽 然拥 有 2 0 种 的 高校 学 报 , 它 们 的读 者 却 十 分 0 0多 但
有限, 根本 无法 发 出时代 的强 音 , 是 与极其 有 限 的读 者 进行 对 话 。学 术 研 究 需要 的 巨大投 只 入 和学术 期 刊高额 的办 刊经 费与 它的创 收能 力形成 了 巨大 的反差 , 国学术 期 刊 的读 者市 场 中 还 处在一 个非 常稚 嫩的 发展 阶段 , 靠 学术期 刊 的消费 者—— 读 者来 提 供办 刊 的经 费 在近期 依
Vo. 4No 5 12 .
S p 2 0 e.0 6
高 校学 报 的 公 益性 质 与体制 改 革 的 思 考
陈 芳
( 建 师 范 大 学 学 报编 辑 部 . 福 福建 福 州 3 0 0 ) 5 0 7 之中却无法实 现市场 化。高校学 报作为学 术期 刊・ 高
( ) 一 读者 的有 限性 决定 了 高校 学报 有 限 的 发行 量 学 术 期 刊 是 一 种 特 殊 的精 神 产 品 。
学术期 刊 是学术 研究 成果 的 载体 , 它的读 者是 有一定 知识 和文 化 背景 的学者 。而每 一 种学术
期 刊 由于 高度专 业 化 , 只可 能吸 引特 定专业 的学者 。这 就决 定 了学 术 期 刊读 者 的有 限性 是 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