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50张-含13真题及原创题

考点训练
5.(2013·雅安)石油蒸馏可以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系列产品, 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dānzhì)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答案:C
考点知识梳理 第十七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6.(2013·福州)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考点知识梳理 第六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1)碘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____元素(填“微 量”或“常量”)。
(2)由图 1 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下列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填 字母)。
考点知识梳理 第七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氧酸化物
化合物
无机物碱 盐
有机物
混合物
考点知识梳理 第四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考点知识梳理 第五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考点训练
例 1 (2013·兰州)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 助放射学进行了“G 蛋白偶联受体” 研究,揭开了 “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 2012 年诺贝 尔化学奖。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考点训练
解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从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信息可以(kěyǐ)知道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选择B。
答案:(1)微量 (2)126.9 (3)B
考点知识梳理 第八页,共51页。
中考典例精析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探究目标】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单质单质 单 质物物混合物 物质氧化物酸 碱盐氧化物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4、原子的结构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原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⑪单质_____________ ⑫酸_____________ ⑬碱_____________⑭盐_____________ ⑮氧化物____________⑯有机物_____________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B、不同的性质C、相同化学性质D、不同化学性质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5、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6、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讲义)第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宏观上,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和。
2.混合物和纯净物3.单质和化合物[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酸、碱、盐和氧化物[思考2]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它是酸吗?[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空气氮气氧化钠B 生石灰白磷水C 氯化氢铁臭氧D 烧碱氯化钾二氧化氮A.A B.B C.C D.D[练习2]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HNO3⑦AgNO3⑧Fe(OH)3用序号填写;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1.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①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单质。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
(2)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练习3]研究人员在含有C70的溶液中混入癌细胞,再用可见光照射溶液,结果发现55%的癌细胞被杀灭。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错误的是()A.C70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B.C7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70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C70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树状分类法混合物物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思考3]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练习4]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
[思考4]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总结]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层层分类的方法,每一层为一个分类标准,层与层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2)交叉分类法从对物质进行分类。
Na2[练习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分类方法属于()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析C.单一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练习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 2SO 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氢化物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 .①④⑤⑥⑧ B .①②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⑦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 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等 [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 2O 2B .MgOC .Al 2O 3D .CO 2[思考5]思考如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归纳总结]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4.归纳课本法 课本是复习之本,只有真正掌握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 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回到课本不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 硬背,而是要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 识。在复习中要增强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 撑点,按《考试说明》(简称“考钢”)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 项的对照过关。使课本的概念系统化,条理化。即将零碎分散 而繁杂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从
返回
[归纳· 助学]
常用的四种符号和七种图式
元素符号:Al S + - - 离子符号:Al3 S2 SO2 4 (1)四种符号同位素符号:12C 13C 6 6 化合价符号:+3 -2 Al S
返回
返回
[鉴赏· 领悟]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H3的电子式: (2012· 江苏高考) (×)
而形成知识面,使概念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从而达
到全面系统地梳理基本概念,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防止 出现“以考代学”、“以练代本”的错误做法。 返回
返回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 根据化学式正确判断化合价。 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 表示方法。 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返回
(3)物质变化中的“三色”、“四解”、“十二化”:
物理变化
三色 四解 十二 化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潮解 ①熔化 ②汽化 ①分解 ①氧化 ④碳化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 化学与STSE (解析版)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化学与STSE【新高考专用】【题型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题型2物质的性质及变化】【题型3化学与健康】【题型4化学与能源】【题型5化学与科技】【题型6化学与环境】【题型7化学与材料】【题型8化学与生活、生产】【题型9古文献中的化学常识】【题型10古诗词中的化学常识】1.(2024·河南新乡第一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叙述错误的是A.会场“莲花碗”(如图)采取自然采光方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绿电”全部由单晶双面光伏组件提供,该光伏组件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C.各个项目的冠军获得的金牌是合金,属于混合物D.导光管的采光罩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采光罩的材质是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B【解析】A.会场采取自然采光方式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正确;B.该光伏组件是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B错误;C.金牌是合金,属于混合物,C正确;D.采光罩的材质是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故选B。
2.(2024·辽宁联考模拟)2023年中国航天大会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下列关于航天飞船上所用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航天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B.航天飞船制作发动机喷管套筒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发射航天飞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应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煤油是烃的混合物D.航天飞船上用于燃气管路隔热层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胶体【答案】C【解析】A .Si 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载人飞船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成分为Si ,选项A 不正确;B .碳纤维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化合物,选项B 不正确;C .煤油的主要成分是烃、是烃的混合物,选项C 正确;D .纳米二氧化硅只有分散到水中才能形成胶体分散系,选项D 不正确;故选C 。
3.(2024·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 B C D凤舞九天木雕彩绘云凤纹漆圆壶(木板剜凿而成)战国晚期木觚青铜尊盘【答案】D 【解析】凤舞九天木雕、彩绘云凤纹漆圆壶、木觚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 项、B 项、C 项均不符合题意,青铜尊盘属于金属材料,故选D 。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掌握物质的一般分类方法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为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高考考试大纲》对应教科书内容分子、原子、离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义务教育教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酸、碱、盐、氧化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1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选修5 第一章第一节一、知识整理知识网络: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注: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还有许多物质间的反应不符合此规律。
二、重点知识解析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元素与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
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4.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要点归纳】1.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2.从微观后者两3.为了认识自然和科学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按一定的规则给物质分类,如:按组成元素分类有机物(由碳、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烃、醇、醛、酸、酯、卤代烃、油脂等。
化合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按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分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按性质分类酸:有机酸、无机酸、一元酸、多元酸、强酸、弱酸混合物碱:强碱、弱碱、物质化合物盐:易溶、微溶、难溶纯净物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不成盐单质:金属、非金属、惰性气体【试题精选】1.Cl和Cl-的共同点是()A.有相同的核电荷数B.都有毒C.都有氧化性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河南安阳2010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化学))关于金属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全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仅存在于矿物中B.金属元素存在于矿物和动物体内,单植物体内不含C.大多数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少数金属元素以化合态存在D.金属元素不仅存在矿物中,动物和植物体内页存在少量金属元素3.(山东济宁一中2010高三第二次反馈练习)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开始了它的探月历程,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土壤里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可控核聚变的原料3He,3He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物质,据统计,月球上的3He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的3He含量可达500万吨。
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A.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B.3He和4He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D.在3He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2.(东北师大附中2010高三第二次摸底)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分子。
【精编】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课件-精心整理

考向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015·北京卷)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 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思路引导] 看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析] A、B、D 项均涉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C
[规律方法]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两种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 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 的熔化。
[答案] (1)× (2)× (3)× (4)√ (5)√ (6)×
考查角度 2.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2.(2014·青岛模拟)表中对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
是( )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蔗糖 NaHCO3 CO2
B 天然橡胶 生石膏 SO2 CH3CH2O H
C 王水
冰
H2SiO3
Cl2
D
胆矾
玻璃 H2CO3
NH3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知识,明矾[KAl(SO4)2·12H2O]、 胆矾(CuSO4·5H2O)、生石膏(CaSO4·2H2O)等结晶水合物都是纯净 物;玻璃是多种硅酸盐的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是纯净物;蔗 糖有固定的组成(C12H22O11),是纯净物;天然橡胶是高分子化合 物,一般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纯净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 酸的混合物。H2SiO3、H2CO3 均是弱电解质;NaHCO3 是强电解 质;SO2、CO2、CH3CH2OH、NH3 均是非电解质;Cl2 是单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 (6)KClO3 和 SO3 溶于水后能导电,故 KClO3 和 SO3 为电解 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物质的组成
1. 微观角度 分子、原子、离子是用来表示物质微观构成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是用来表示物质微观构成的粒子,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 离子 。如:OH-、SO42-、NO3-、 CO32-等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称为 根 。 2. 宏观角度 思考下面方框中每种物质的特征, 思考下面方框中每种物质的特征,并在空白方框在各举两例具 体的化学物质。 体的化学物质。
• 例4、硼的原子序数为 ,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 、硼的原子序数为5, 学式不可能是 B.H3BO3 C.H2BO3 D.H4B2O5 A.HBO2 . .
• 例5、铜在一定条件也会生锈,其主要成分是铜绿, 、铜在一定条件也会生锈,其主要成分是铜绿, 式中n等于 等于: 化学式为Cu 化学式为 2(OH)nCO3,式中 等于: • A.1 B.2 C.3 D.4 . . . . • • • • • 例6、下列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下列过程中, A.碘升华 .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 C.NaCl溶于水 . 溶于水 D.汽油挥发 .
Fe(OH)3浊液、 浊液、 黄泥水 牛奶、 牛奶、油水 混合物
2.混合物的分类 混合物的分类——常见分散系的分类和特征 混合物的分类 常见分散系的分类和特征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按分散质的直径大小,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按分散质的直径大小,可把分 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由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它们 的性质也不同。 的性质也不同。 分散系 溶液
三. 化学用语
1. 氢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H+ 。 为 氢 ,符号为 H ,离子符号 ,乙烯的 H 分子式为 C2H4 。 ,结构式为 H 为 CH2=CH2 C=C = H H ,结构简式
2. 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单质分子 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 化合物中, 里,元素化合价为 0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 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 -2 0 +4 +6 ;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 0 +2 +3 。+4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NO2 。HClO4 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7 元素的化合价为 。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① 酸+碱 →盐+水 ② 盐1 + 碱1 → 盐2 + 碱2 盐1 + 盐2 → 盐3 + 盐4 ③ 酸1 + 盐1 → 酸2 + 盐2 (反应物要有一种易溶) 反应物要有一种易溶) 两种反应物都要易溶 a.强酸 + 弱酸盐 强酸 b.不挥发性酸 +挥发性酸盐 不挥发性酸
金属 单 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无机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见第三讲) 见第三讲)
物质
二. 物质的变化
1.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 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叫做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 成。
化学变化如:晶体的风化,铝的钝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化学变化如:晶体的风化,铝的钝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油脂的硬化,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油脂的硬化,水的电解 · · · · · · 物理变化如:冰熔化、水蒸发、汽油挥发、碘的升华、石油的 物理变化如:冰熔化、水蒸发、汽油挥发、碘的升华、 分馏· 分馏 · · · · ·
分散系粒子直径 小于10 小于 -9m (小于 小于1nm) 小于 (能透过半透膜 能透过半透膜) 能透过半透膜 10-9~10-7m
特征
澄清、透明、均一、 澄清、透明、均一、 稳定, 稳定,无丁达尔效应
实例
CuSO4溶液、 溶液、 食盐水
胶体 悬浊液 浊 液 乳浊液
(1~100nm) ~ (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能透过半透膜 大于10 大于 -7m
2. 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的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分为化合反应、 解反应、 和复分解反应。 解反应、 置换反应 和复分解反应。 电子转移(得失)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 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 , 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水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 )根据水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4)根据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为 吸热 ) 反应。 反应和 放热 反应。
强碱易溶) 碱性氧化物 + 水 → 强碱 (强碱易溶) 弱碱难溶) 弱碱 (弱碱难溶) 碱性氧化物 + 水
注意: 注意: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 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单质出现的一定氧化还原反 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单质出现的一定氧化还原反 其它则要看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升降。 应,其它则要看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升降。 ②在水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一般 在水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离子反应。 都是离子反应 都是离子反应。
外观与溶液相同, 外观与溶液相同,较稳 短时间内不分层); 定(短时间内不分层); 有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胶体、 淀粉溶液
不透明、不均一、 不透明、不均一、不稳 定(静置一会儿就分层或 (大于 大于100nm) 大于 变清), ),无丁达尔效应 变清),无丁达尔效应 (不能透过半透膜 (但静置分层后上层的清 不能透过半透膜) 不能透过半透膜 液常可看见丁达尔效应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 例1、 某矿泉水含有钙、氯、钠等,这里的钙、 钠等,这里的钙、 、 某矿泉水含有钙、 氯和钠指的是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 . 分子 氧化物 • 例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 有关化学用错误 错误的是 有关化学用错误的是 • A.过氧化氢的分子式 H2O2 . • B. Cl-的结构示意图 . • C.乙烯的结构式 C2H4 .
37
•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质量数为 的氯原子
17Cl
• • • • •
例3、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 2H4 结构简式 、乙烯的结构简式C B、乙醇的结构简式 2H6O 、乙醇的结构简式C C、带m个正电荷的 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m 个正电荷的A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个正电荷的 离子的离子符号为A D、臭氧的分子式 3 、臭氧的分子式O
金属 盐 碱性 氧化物 盐 和 金 属 碱 盐+水
非金属 盐 酸性 氧化物 和 氢 气
酸
盐+碱 盐+盐 盐
盐+酸
盐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不能用硝酸) ① 金属 + 酸 → 盐 + H2↑ (不能用硝酸) ② 金属1 + 盐1 → 金属2 + 盐2
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单质能把后面的元素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在溶液中反应不可使用K、Ca、Na) 在溶液中反应不可使用 、 、 )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原子团的定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 4. 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酸、 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 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 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