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秦汉时代的城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秦代城市 ppt课件

三,咸阳的发展 首都地理位置: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其宫殿建筑有咸阳宫、离宫、别宫、阿房宫、信宫,形成 结构严谨的宫殿建筑群,建筑群规模宏大、华丽,是秦始 皇居住议政的地方。
认为建设: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秦人已经营了140余年, 规模大。据考古探测,咸阳故城占地约45平方公里。不但 城内宫殿林立,而且城外100公里内也是离宫别馆星罗棋 布,共有270余座。始皇又大修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 外辐射,以便巡行天下。
3,东汉时期,由于都城东迁,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随之 转移,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城市也得到较大发展,如会稽、 丹阳、豫章。另外,沿海城市番禺、徐闻、合浦也得到发 展。
总体来说,西汉的疆域大于秦朝,。汉代的城市发展极 不均衡,城市发展以北方各省为主。这一现象到了三国和 魏、晋时期便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经济和城市中心南移 的第一次浪潮。
在宫殿附近有铸铁、冶炼和陶窖作坊,表明当时已经 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官府手工业作坊。
秦咸阳的居民区位于城南,大部分沦入渭水,居民居 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 严格管理。
在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始称皇帝的公元前221年,“徙天 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这恐怕是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一 次城市化行为。仅以每家平均5口人计算,这次迁徙进城的 人口就有60万之多。如再加上咸阳原有的人口,估计能达到 70~80万人。这在2000多年前,恐怕要算作超级城市了。
计有800-900个。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 北方为对付匈奴的侵略,在长城以北新设一个和发展。
郡县制下的城 市体系
全国分36郡, 郡下设县,县 下设乡,乡下 设亭,亭下设 里,设官里管 制。
二,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初步确立了以朝廷为中心,以郡县城市为网络分布状的封
昌盛的秦汉文化ppt 人教版课件

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造纸术的改进: 西汉前期 出现麻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4世纪 传入朝鲜
7世纪 传入日本
8世纪 传入阿拉伯
16世纪 传入美洲
12世纪 传欧洲非洲
19世纪 传入大洋州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4世纪 传入朝鲜
7世纪 传入日本
8世纪 传入阿拉伯
16世纪 传入美洲
12世纪 传欧洲非洲
19世纪 传入大洋州
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造纸术的改进:
西汉前期 出现麻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板
二、数学的发展:
书
西周时期 用罗马筹数记字没数有法位值制:
阿拉伯数字I :(代表 1)、 V (代表 5)
1
2
3
XC4((代代5表表116000))、7
8 9 0 L (代表50)
D(代表500)
丝 帛兽骨又 金太文帛贵书 , 甲都骨文不是理想的铸
书写材料 。 呢写书
?材料写 材 料
象 形 字
册
竹木简
刻
青 铜 器
史书记载:
秦始皇每天要 批阅一百多公斤 重的竹简。
东方朔上个奏 本,竟用了三千 片竹简,要两个 人才能抬得动。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纸的发明和改进: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中国人能发明纸?
技术成就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
答: 1. 西汉我国已经出现了纸,是世界上 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2. 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 早的地震仪 3. 《 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 世界上都是先进的。 4. 华佗制成麻醉剂“麻沸散”,是世 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பைடு நூலகம்
秦汉时期PPT课件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第三章-秦汉时代的城市上课讲义

从经济上看,咸阳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整除载沣河、渭水交汇地点以西的 三角地,土地肥沃,农产丰富。
从交通方面看,咸阳是南北大道要冲,由渭北的一条古道,东出可通晋关(今陕 西大荔县东黄河岸),过黄河经蒲坂(今山西运城西南蒲州镇),直抵魏国;古 道至渭南向东至崤函关隘(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可逐鹿中原。同时,由咸阳出 发,沿渭水至黄河,水路交通方便。
秦代定都咸阳充分表明——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交通条件、历史背 景是中国古代定都的综合因素。
从政治上看,从秦孝公起,经秦国七代国君长达144年(公元前350年~前206年) 的经营。是政治上的大本营。
从军事上看,咸阳地处渭水流域,北依九崤xiáo山,南屏终南山,有“据山河之 固,东向以制诸侯”的战略地理条件。
④推行不建立外廓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 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城市形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独具一格。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设想,奇异的构思,反映了秦 代开国,革新进取,开万世基业的万丈雄心。
1.以宫廷为建构的核心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十二年)“作为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 之。”先立宫室,而后作城。
第二节 秦朝都城咸阳
1.咸阳概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一统 封建帝国的都城,其规划布局在我国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咸阳的营建,以公元前221年为界,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孝公迁都咸阳至公元前 221年始皇统一中国,历时129年。此 时的咸阳是战国列强国都之一,可称 之为咸阳故城。孝公初建的咸阳故城 ,限于渭北,但其规模远超过了《周
拆除城墙后的各国都城,发展成为地区的商业中 心,如临淄、邯郸、寿春等,同时出现部分新的都会 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qióng),海上贸易中 心南海、会稽、芝罘(fú)等。
从交通方面看,咸阳是南北大道要冲,由渭北的一条古道,东出可通晋关(今陕 西大荔县东黄河岸),过黄河经蒲坂(今山西运城西南蒲州镇),直抵魏国;古 道至渭南向东至崤函关隘(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可逐鹿中原。同时,由咸阳出 发,沿渭水至黄河,水路交通方便。
秦代定都咸阳充分表明——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交通条件、历史背 景是中国古代定都的综合因素。
从政治上看,从秦孝公起,经秦国七代国君长达144年(公元前350年~前206年) 的经营。是政治上的大本营。
从军事上看,咸阳地处渭水流域,北依九崤xiáo山,南屏终南山,有“据山河之 固,东向以制诸侯”的战略地理条件。
④推行不建立外廓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 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城市形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独具一格。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设想,奇异的构思,反映了秦 代开国,革新进取,开万世基业的万丈雄心。
1.以宫廷为建构的核心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十二年)“作为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 之。”先立宫室,而后作城。
第二节 秦朝都城咸阳
1.咸阳概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一统 封建帝国的都城,其规划布局在我国都城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咸阳的营建,以公元前221年为界,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孝公迁都咸阳至公元前 221年始皇统一中国,历时129年。此 时的咸阳是战国列强国都之一,可称 之为咸阳故城。孝公初建的咸阳故城 ,限于渭北,但其规模远超过了《周
拆除城墙后的各国都城,发展成为地区的商业中 心,如临淄、邯郸、寿春等,同时出现部分新的都会 如云阳、琅琊、冶铁中心临邛(qióng),海上贸易中 心南海、会稽、芝罘(fú)等。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

秦都咸阳营建及废弃的四个阶段(文献记载):
• 一 初创期;秦孝公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 350-前338年)。商鞅变法、攻魏收河 西之地。
• 二 发展期:秦惠文王元年至庄襄王(公元前337前247)。利用巴蜀之利,总体规划、 跨渭河两岸,并逐渐南移。
• 三 鼎盛期:嬴政统治期间(公元前246-前210)。 五帝所不及的成就,写仿六国宫 室;诸庙、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丈,长三百八十步的渭水桥,将渭北渭南联系在一起。
•
在秦都咸阳的北郊有秦始皇避暑的林光宫(今淳化县铁
王乡梁武帝村)和梁山宫(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县乾陵乡梁山)。在泾阳建
筑了防御外来侵略的指挥部望夷宫。
•
秦都咸阳南郊多是离宫别馆,如帝王别墅的负(加草字
头)阳宫(今户县县西坡头村),皇帝狩猎的长杨宫(今周
至县终南乡东竹园头)等等。东郊、西郊与咸阳复道 、甬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 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 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刑徒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宫,或作 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震坏城” •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等
等。
• 就是说秦都咸阳的144年中,它的规模是逐 步扩大的,是个大约百万人的城市。东迄 黄河,西达汧渭之交,北由九 山和林光宫, 南至秦岭北麓的长杨宫和负(上有草字头) 阳宫。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城市的 中心在渭北今咸阳市窑店乡一带。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4 秦汉地方城邑与城市体系、长城、村落

塔布陀罗亥城址
位于呼和浩特巴彦镇塔 里村北约1千米,大青山 脚下。城址平面呈方形, 由大、小两城组成,平 面呈“回”字形。面积 约77万平方米。南墙正 中有一缺口,可能为城 门,其它三面未见城门。
宜春楚皇城
云梦楚皇城
城市体系
• 许多城市布局结构特征在汉帝国广阔的疆 域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例如平面结构以矩 形为主,均采用粘土夯筑作为主要建筑技 术等,这些特点在相隔数千公里的不同城 市中都一般无二。
• 二、秦汉长城及西北地区的汉代烽燧 • 1、秦汉长城 •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汉时期两次大
规模筑长城:一次是秦始皇时期,一次是 汉武帝时代。
• 部分利用战国长城,沿用、联结、废弃; 部分为新筑的长城。
• 秦汉长城西起甘肃敦煌,东至辽东碣石, 直线距离达6000公里以上。这条横贯中国 北方的长城及其沿线的烽燧、城障等建筑 设施,既代表了当时军事建筑工程技术的 杰作,也是秦汉强大帝国政治经济力量的 反映,曾有效地控制了长城南北居民之间 的往来接触,对以后长城南北互有差别的 历史进程也有深刻的影响。
• 茂陵邑周围没有夯土城
墙,而是以壕沟环绕,面 积可达550多万平方米。
长陵邑南、北、西三面有墙,东面无墙,东西长约
2200米,南北宽约1300米,面积约280万平方米。
北方区
• 代王城遗址位于河北 蔚县代王城镇。城址 平面呈椭圆形,周长 9200余米,总面积约 600万平方米。
• 代王城规模较大,形 制较为特殊,城内又 发现有春秋时期遗物 ,则很可能是沿用早 期古城。
• 城市与城市体系可能直接地反映汉帝国对 其政治与社会的顶层设计。
汉城市与城市体系研究切入角度(考古) • 城址类型
京城(都城)、诸侯王国都城、郡治县城 、一般县城、乡城和边城。 (刘庆柱)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总结 ppt课件

壹
殷商到秦朝城市规划
ppt课件
3
殷商时代的城市
城址一般选择临近山水,大多呈 不规则长方形平面,功能分区简单而 明确,大多南北朝向。
整体布局较为规则,以宫室为 主体,辅以官署和生产生活有关建筑 以及城桓、壕沟等防御性设施。
ppt课件
4
周朝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 国,方九里……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ppt课件
24
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
城市规划布局: 有三套方城:皇城(宫城、大 内、紫禁城)、里城、罗城 (外城、新城)。三套护城河。 都是逐渐扩建的,反映了当时 的防御要求。 里城和罗城外都有宽阔的城壕, 且各城门都有瓮城。 开封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 水贯都”。河道对城市的布局 和发展也有影响,如城东南角 沿汴河两岸直到扬州外七八里 仍是繁华的市区。 宋东京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
4. 对外贸易的发达,带来河西走廊城市的 发展
ppt课件
8
西汉
西汉都城长安:——利用秦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 建。
规划特点:
1: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主要宫殿在南,东 西市在北。
2:12个城门。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 面呈不规 则矩形,12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 面格三个城门。
3.交通。 4.手工作坊 5.礼制建筑 6,拥有帝王专用的园林。 7.居住地段称之为闾里。躲在城市各宫殿 之间,宫殿面积占城市的二分之一以上
曹魏邺城
止 车 门 广 场
ppt课件
12
曹魏邺城
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
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 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 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 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 点是区分更明确。整个城市 的布局,将道路对正城门, 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 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 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 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 对以后的都城布局都有重大 影响
殷商到秦朝城市规划
ppt课件
3
殷商时代的城市
城址一般选择临近山水,大多呈 不规则长方形平面,功能分区简单而 明确,大多南北朝向。
整体布局较为规则,以宫室为 主体,辅以官署和生产生活有关建筑 以及城桓、壕沟等防御性设施。
ppt课件
4
周朝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 国,方九里……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
ppt课件
24
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
城市规划布局: 有三套方城:皇城(宫城、大 内、紫禁城)、里城、罗城 (外城、新城)。三套护城河。 都是逐渐扩建的,反映了当时 的防御要求。 里城和罗城外都有宽阔的城壕, 且各城门都有瓮城。 开封城内河道较多,号称“四 水贯都”。河道对城市的布局 和发展也有影响,如城东南角 沿汴河两岸直到扬州外七八里 仍是繁华的市区。 宋东京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
4. 对外贸易的发达,带来河西走廊城市的 发展
ppt课件
8
西汉
西汉都城长安:——利用秦代名长安宫的离宫扩 建。
规划特点:
1:平面呈不规则矩形。主要宫殿在南,东 西市在北。
2:12个城门。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 面呈不规 则矩形,12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 面格三个城门。
3.交通。 4.手工作坊 5.礼制建筑 6,拥有帝王专用的园林。 7.居住地段称之为闾里。躲在城市各宫殿 之间,宫殿面积占城市的二分之一以上
曹魏邺城
止 车 门 广 场
ppt课件
12
曹魏邺城
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
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 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 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 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 点是区分更明确。整个城市 的布局,将道路对正城门, 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 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 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 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 对以后的都城布局都有重大 影响
中国城市建设史—秦汉时期的城市

咸阳 信宫
阿房宫
温泉宫 始皇陵
两山峰形为“门阙”
秦都外围规划建设示意图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2.西汉长安
西安附近都城位置变迁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 西周都城丰京和镐京、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唐长安等先后在此建都。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2 汉长安(西汉) 位于秦咸阳以南,今渭
水河的南岸,秦咸阳的正南 方。汉长安的建设基本上都 是沿袭秦制,汉长安在先后 的二十年间逐步建成。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总结与思考
•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本特征; • 秦汉时期城市的居住形式; •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 汉长安的布局特点; •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 • 秦都外围的规划思想; • 西安附近都城变迁情况(秦汉及以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E END
建章宫
市场
桂 宫
明光宫
北 宫
未央宫
长乐宫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城市建设情况
(4)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 (5)在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 (6)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城墙和门,居住地段不集中,多 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 (7)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3 东都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
25——220年将汉朝首都改在洛阳。
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九 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共有十 二门。
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宫占据 城市的几乎一半的用地。 两宫之 间是方整的闾里。
城内除宫殿和闾里外还有几处 皇家园囿。
祭祀建筑在城南,官署在南宫 附近。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宫殿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 (V)礼制建筑区 • 1.圜丘 • 2.辟雍 • 3.社稷 • 4.明堂 • 5.灵台 • (Ⅵ)道路网规划 • 汉长安城道路网布局虽仍继承传统的经纬涂制,
但由于城市形制曲折,故具体布局不得不据总体 规划要求,并迁就城的形制,作出适当安排。
18
秦汉城市规划建设总结
• 城址选择
1.充分发挥近水筑城的传统经验,切实做到确保城 市水源,提高城市防护能力,并充分利用航运之便, 发展城市经济。
4.城市形制应视地形和实际要求而定,不为旧的井 田规划传统概念所制约,故不强求规整。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5
6
• 规划特点
– 在总体规划结构上,基本上仍保持了早期咸阳城的传统, 继续以渭北咸阳宫权充全盘规划结构的重心,此宫之南 北中轴线,仍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 统一后的咸阳城市,实系由两部分所组成。 – 由于城市横跨渭河南北两岸,且以地势高亢之渭北区为
主体,呈俯瞰全城之势。这种地理条件,确有利于运用 天体规划观念,以展新姿,而示帝都之尊。 – 以广阔京畿为规划基础,又与运用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相 结合。 – 正是出于这种结合的要求,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廓的革新 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 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 咸阳规划重视发挥地形优势的传统,把城市规划结构更 加合理的与地形紧密相结合。除以渭河作为规划结构中 联系两大综合区的纽带外,并于高原地带建置宫廷区; 地势较低的地带,分别划作手工业、商业及居住区。藉 地势之高低错落,以表现分区的主次关系。
• 5.尽管长安城形制不规整,可是分区规划用地的 划分,却仍有条不紊。整个分区规划系以安门大道 为主轴线来安排的。
• 6.长安城市总体规划,有进一步革新营国制度体 系传统的尝试
16
城市分区规划 :
• (Ⅰ)宫廷区 (宫室区) • 长安城内的宫廷区是聚集未央、长乐、明光、桂宫和北宫五
座宫所组成。五宫沿城之规划主轴线——安门大道呈东西对 列,形成庞大的宫廷区。置格局颇与秦咸阳渭南诸宫相似。 • (Ⅱ)商业区(市) • 《西京赋》称:“尔乃廓开九市,通阌带阌,旗亭五重, 俯察百隧。” • (Ⅲ)手工业区 • 手工业可分两大类,一为官府手工业,一为民营手工业。 • (Ⅳ)居住区 • 长安城内居住分区仍继承了传统的分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 的体制而规划的。
7
•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 规划思想被称为“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8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9
10
• 城市的布局
–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 –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 街道与居住区
•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 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一般百姓“闾里”)
1.城市规模视城市经济职能要求,亦即在经济分区 中所应起的作用,并结合封建中央集权政体的城 市建设体制而定,不受旧礼制营建制度约束。各 种城市的规模均无定制,都是按实际需要来权衡 的。
2.城市人口及城市周围农村生产规模,是决定城市 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3.城市尚应考虑预留发展余地,以便随形势演变, 及时适当扩展城市规模,以适应需求。
2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2
第三章秦汉时代的城市建设
1
背景与特点
• 背景
– 秦灭六国: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以咸阳 为中心,大修驰道;统一税率、文字、货币等; 派重兵戍守北方,修筑万里长城。
– 汉朝:部分封王,沿用郡县制;经济上, “与 民休息”,重视农业,提倡手工业、商业发展。
2
背景与特点
• 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 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 – 城市分布地域大力扩展 – 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
2.近水筑城应注意合理利用地形,务使“高毋近旱而 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 故宜选择河流两岸台地建城。
3.城址所在地区要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以确保城市 居民的生活供应。
4.城址要选在水陆交通干线上,特别是交通要冲处, 而且所在地区应有较丰富的资源,以利繁荣城市工 商经济。
19
• 城市规模与形制
形成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 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 – 城市建设:闾里制;修建居民住宅,多宫制建
都城。
3
• 秦咸阳 • 汉长安
秦汉都城
4
秦咸阳
• 城市的布局特点(图)
– 以宫廷为建构核心 – 以水系为骨架(渭水) – 象天思想,以天体观念来建 – 京畿一体的“大咸阳” – 排水系统完善 – 市肆 – 居住区(什伍之制,闾里布置规整) – 园林(皇帝专用的禁苑离宫)
15
总体规划的特点
• 1.格局实与渭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 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
•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 长安城总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 展前景,至为重要。
• 4.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 “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 以表达帝都城市的尊严特性。
–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 陵邑 – 园林
11
12
• 布局特点:
– 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 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 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
13
14
区域规划特点
•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 • 特点:
–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 (V)礼制建筑区 • 1.圜丘 • 2.辟雍 • 3.社稷 • 4.明堂 • 5.灵台 • (Ⅵ)道路网规划 • 汉长安城道路网布局虽仍继承传统的经纬涂制,
但由于城市形制曲折,故具体布局不得不据总体 规划要求,并迁就城的形制,作出适当安排。
18
秦汉城市规划建设总结
• 城址选择
1.充分发挥近水筑城的传统经验,切实做到确保城 市水源,提高城市防护能力,并充分利用航运之便, 发展城市经济。
4.城市形制应视地形和实际要求而定,不为旧的井 田规划传统概念所制约,故不强求规整。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5
6
• 规划特点
– 在总体规划结构上,基本上仍保持了早期咸阳城的传统, 继续以渭北咸阳宫权充全盘规划结构的重心,此宫之南 北中轴线,仍作为全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 统一后的咸阳城市,实系由两部分所组成。 – 由于城市横跨渭河南北两岸,且以地势高亢之渭北区为
主体,呈俯瞰全城之势。这种地理条件,确有利于运用 天体规划观念,以展新姿,而示帝都之尊。 – 以广阔京畿为规划基础,又与运用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相 结合。 – 正是出于这种结合的要求,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廓的革新 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 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 咸阳规划重视发挥地形优势的传统,把城市规划结构更 加合理的与地形紧密相结合。除以渭河作为规划结构中 联系两大综合区的纽带外,并于高原地带建置宫廷区; 地势较低的地带,分别划作手工业、商业及居住区。藉 地势之高低错落,以表现分区的主次关系。
• 5.尽管长安城形制不规整,可是分区规划用地的 划分,却仍有条不紊。整个分区规划系以安门大道 为主轴线来安排的。
• 6.长安城市总体规划,有进一步革新营国制度体 系传统的尝试
16
城市分区规划 :
• (Ⅰ)宫廷区 (宫室区) • 长安城内的宫廷区是聚集未央、长乐、明光、桂宫和北宫五
座宫所组成。五宫沿城之规划主轴线——安门大道呈东西对 列,形成庞大的宫廷区。置格局颇与秦咸阳渭南诸宫相似。 • (Ⅱ)商业区(市) • 《西京赋》称:“尔乃廓开九市,通阌带阌,旗亭五重, 俯察百隧。” • (Ⅲ)手工业区 • 手工业可分两大类,一为官府手工业,一为民营手工业。 • (Ⅳ)居住区 • 长安城内居住分区仍继承了传统的分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 的体制而规划的。
7
• 秦咸阳在城建史上成就
– 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 规划思想被称为“秦制”,影响了汉朝的规划。
8
汉长安 (览秦制,跨周法)
9
10
• 城市的布局
– 总体形态:“斗城”-不规则正方形,缺西北角 – 宫殿:以“大、 多、高”为贵 – 街道与居住区
• 居住: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原则(权贵府邸“第”-布 置中部“戚里”-布置宫殿附近;一般百姓“闾里”)
1.城市规模视城市经济职能要求,亦即在经济分区 中所应起的作用,并结合封建中央集权政体的城 市建设体制而定,不受旧礼制营建制度约束。各 种城市的规模均无定制,都是按实际需要来权衡 的。
2.城市人口及城市周围农村生产规模,是决定城市 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3.城市尚应考虑预留发展余地,以便随形势演变, 及时适当扩展城市规模,以适应需求。
2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2
第三章秦汉时代的城市建设
1
背景与特点
• 背景
– 秦灭六国: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以咸阳 为中心,大修驰道;统一税率、文字、货币等; 派重兵戍守北方,修筑万里长城。
– 汉朝:部分封王,沿用郡县制;经济上, “与 民休息”,重视农业,提倡手工业、商业发展。
2
背景与特点
• 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 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 – 城市分布地域大力扩展 – 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
2.近水筑城应注意合理利用地形,务使“高毋近旱而 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 故宜选择河流两岸台地建城。
3.城址所在地区要有较好的农业基础,以确保城市 居民的生活供应。
4.城址要选在水陆交通干线上,特别是交通要冲处, 而且所在地区应有较丰富的资源,以利繁荣城市工 商经济。
19
• 城市规模与形制
形成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 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 – 城市建设:闾里制;修建居民住宅,多宫制建
都城。
3
• 秦咸阳 • 汉长安
秦汉都城
4
秦咸阳
• 城市的布局特点(图)
– 以宫廷为建构核心 – 以水系为骨架(渭水) – 象天思想,以天体观念来建 – 京畿一体的“大咸阳” – 排水系统完善 – 市肆 – 居住区(什伍之制,闾里布置规整) – 园林(皇帝专用的禁苑离宫)
15
总体规划的特点
• 1.格局实与渭北咸阳故城相似,继承春秋战国之 际城廓分工规划概念传统的产物。
• 2.积极发挥作为经济区域中心城的作用,这是汉 长安城总体布局的重点所在。
• 3.作为区域中心城的扩展方向,关系到区域的发 展前景,至为重要。
• 4.长安规划革新了旧的择中立宫传统,运用以 “高”、“大”、“多”为贵的封建礼制等级观念, 以表达帝都城市的尊严特性。
– 市肆:九市,以东西两市为最大。 – 陵邑 – 园林
11
12
• 布局特点:
– 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 – 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 – 宫殿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
13
14
区域规划特点
• 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 “八水”(图) • 特点:
– 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 – 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 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