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本研 究 显 示 河 南 汉 族 人 群 中 MS易 感 性 与 V D R 基因 A p a I 及 B s m I酶切 多 态性 均有 关 联 。但 目前 相 关 的研究 甚 少 , 且 样本 量 相对较 小 , 对 比分 析有 限 。故
பைடு நூலகம்
[ 7 ] 徐 波, 王保 捷 . 维 生 素 D受 体 基 因 多 态 性 研 究 进 展 [ J ] . 法 医学 杂 志, 2 0 0 5 , 2 1 ( 1 ) : 5 5 - 5 7 . [ 8 ] 孙 庆利 , 谢 汝萍, 王荫 华 , 等. 维 生 素 D受 体 基 因 多 态 性 与 多 发 性
治 多发性 硬 化 的新 药 具有 重要 意义 。
参 考文 献
[ 1 ] Ke e g a n B M, N o s e w o r t h y J H.Mu h i p l e s e r o s i s [ J ] .An n Re v Me d ,
2 0 0 2 , ( 5 3 ) : 2 8 5 — 3 0 2 .
[ 3 ] P o s e r C M, P a t y D W, S c h e i n b e r g L, e t a 1 . N e w d i a g n o s t i c c i r t e i r a f o r
m 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r e s e a r c h p r o t o c o l s[ J ] . A n n N e u r o l ,
超声引导臂丛加股神经阻滞在上肢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 周围神经阻滞在整形外科 中应用 逐渐增 多 , 不仅 能 提供满意的手术 中和术后 镇痛要 求 , 能减 少全 麻用药 , 免 还 避 椎管 内阻滞副作 用的 发生 , 早期 下床 活 动 , 短住 院时 间。超 缩 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提供 了一种 新 的神 经阻滞技 术 , 笔者 将 它应用于上 肢整 形手 术病 人 , 与 常规 盲 探操 作 的方 法作 对 并 比, 观察其 能否提高阻滞成功率 , 减少局麻药用量 。
维普资讯
第2 卷 8
第6 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J un l f o ] n dcl ol efr t n li o ra o u a gMe i lg i a t s Y i a C e o Na o ie
Vo . 8 No 6 12 .
抽证实针尖是否在血 管 内; 继续 推注局 麻药 , 到无 回声 暗区 直 在神经周 围扩散 , 神经被推动或抬起 。阻滞股 神经时 尚可见 股 动脉被推 向内侧 ; 如果针 头不在 股动 脉鞘 内 , 可见局 麻药 暗区 在神经上方浅层组织水平扩散。 实时监测见神经干( ) 束 被局麻药完 全包绕 时停 止注药 , 否 则稍微改变进针 方向, 进行 另外 的神经干分支注药 。 常规盲探操作组行 臂 丛阻滞 时在 前 、 中斜 角肌肌 间沟 , 环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4 . 0例行择期上肢瘢痕切 除植皮术 与下肢取皮 状软骨水平 , 朝对侧 足跟方 向进针 ; 股神经 阻滞 时在腹 股沟 行 术 ,S A A I~ Ⅱ级 病 人 , 机 分 为 超 声 引 导 组 ( 组 ) 常 规 盲 韧带下股动脉搏动点外侧 1m处 , 随 A 和 c 向头侧与水 平面成 6 0进针 。 探操作组 ( ) 每组 各 2 。两 组病 人年龄 、 别 、 重 、 B组 , 0例 性 体 体 两者均 以引 出该 神经支 配 的相 应部 位异 感 为神 经定 位 标志 。 重指数 、 手术部位均相似 。病人不合作 、 年龄 <l 6岁、 术侧神经 局麻药用量为臂丛用 2 r , 5 d 股神经用 1 ml i 5 。 13 观察指 标 局麻药用量 ( ) 记 录神经 干( ) 局麻药 . m1: 束 被 功能损害 、 穿刺部位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者除外。 完全包绕时所需的 局麻药用 量 ; 阻滞效 果评 定 : 根据患 者对手 12 麻醉方法 麻 醉前病人 开放 静脉 , . 建立 常规监 测 ( B , NIP E G,p 2后静 脉 注射 咪 唑安 定 l mg 芬太 尼 4 ~ 5 ̄ 。 C SO ) ~2 , 0 0t 术刺 激的反应将麻醉效果分为 : : g 优 能满 足手术 , 不用追加静 脉 辅助用药 ; 轻度疼 痛 , 良: 追加 少量 辅助用 药 ; : 差 疼痛 明显 , 追 局麻药均使用 0 2 %布 比卡 因。 .5 超声引导组使用 Hi ci UB一4 5 t hE a 0 B型移动式超声 仪和频 加大量全麻用药 。效果优 良者为阻滞完善。 记录相关并发症如误入血管 、 血肿 、 局麻药 中毒 、 经损伤 神 率为 7 5 .MHz 直线探头 。探头涂 以专用胶 用无菌手 套覆盖 , 皮 肤消毒 、 铺无 菌 巾。穿刺 点用 6号 针 头 、 %利 多卡 因局部 浸 等 。 l . 7 2 采用方差 分析 ; 计数 润 。针头用 9号局麻长针 , 用输 液延 长管连接 于装有 局麻 药 的 14 数据处理 计 量 资料 以 o ±S表示 ,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注射 器上并排气 。 行肌 间沟臂 丛阻滞时 , 术侧肩背 部垫 高 1 e , 向对侧偏 2 结 果 0r 头 a 4 。探头长轴与身体纵轴垂直 , 5, 置于环状软骨水平 、 胸锁乳 突肌 A组 所有病 人均能 舒适地 接受 穿刺过程 , 神经 、 管结构 血 表面 , 可见颈 内动脉 ( 回声 , 无 圆形 或类 圆形 , 搏动 ) 有 和颈 内静 均能满意成像 。B组有 1 2例病 人诉 穿刺 时麻 木感 难 以忍受。 脉( 回声 , 无 类圆形 , 被探头 压扁 ) 再 向胸锁 乳 突肌背 侧 、 可 , 略 两组臂丛及股神经阻滞局起效时 间、 局麻药 用量 、 滞效果 、 阻 作 向尾端平行移动探头 , 可见臂丛神经 根 ( ) 干 的横 断面 超声 图像 用 时 间分 别 见 表 l 表 2 和 。 表现为在前 、 中斜 角肌 之间 的多个 圆形 或椭 圆形低 回声 区 , 周 从 表中可 以看 出 , A组臂 丛 及股 神经 阻滞 局起 效 快 于 B 围被高回声晕包绕 , 时可见 内下 方 的椎动 脉 ( 回声 , 有 无 圆形 , 组 、 时间长于 B组 ( 作用 P均 <0 0 )A组 股神经阻 滞效果 均 .1 , 有搏动) 。进针点在探 头纵轴外侧 2 m处。 c 优于 B组(P<0 0 )局麻药用量均少于 B组 ( .5 , P<0 0 或 0 .1 . 行股神经阻滞时 , 取皮侧下 肢膝关节 稍屈外旋 l 。在 腹般 0 ) 5, 5 。B组 出现 3例局部血 肿 , 两组均 未见 局麻药 中毒 、 经损 神 沟韧带下方放置探 头 , 以股动 脉搏 动点 为 中心 , 长轴 与大腿 纵 伤 现 象 。 轴垂直 , 可以清晰显示髂耻弓筋膜深 面 由内向外 排列 的股 静脉 3 讨 论 在常规盲探法及 神经刺 激仪定 位神 经阻 滞 中为确保 成功 ( 回声 , 无 类圆形 , 可被 探头压 扁 )股 动脉 ( 回声 , 、 无 圆形或 类 圆 形, 有搏 动) 和股神经 ( 稍高 回声 , 卵圆形或 三角形 ) 断面超声 常常需要大剂量 和高 容量 的局 麻药 , 横 因此 , 在同 时进行 多处神 图像 , 在探头纵 轴外侧 l 2 m处进针 。 - c 经阻滞时通常顾 虑局麻药 中毒的发生 _ 。 l J 进针 时沿 超声 束扫 描平 面 , 与探 头长 轴平 行进 针 , 穿刺针 外周阻滞成功的关键是 确保 局麻药 在神经周 围充分扩散 , 表现为高 回声 的直 线 , 活动针体 可引起 周 围组 织移动 。通 过调 只根据解剖标志和 异感定 位的盲探 法是 不能观 察到 局麻 药的 不能保 证效 果 , 时, 可 避免 地 损 伤神 经 及周 围血 同 不 整进针 方向 , 配合 轻微 调整探 头 的角度 , 针体始 终 在声像 图 扩散 的, 使 显示 范围内移动。接 近神经 时 , 轻推 动针 体, 轻 可见 神经 也被 管。即使神经刺激仪也难 以达到完善 的效果 , 而且还 可能直接 推动 , 证实针尖 已接近神经 , 助手快速推注 2 %利多卡 因 l ml 导致 神经损伤 。 ~2 超声引导下可 以直接看见神经结 构 , 刺针 的位 置和局麻 穿 作为试验量 , 可见 局麻 药扩散 的情 况 ( 回声暗 区 ) 否则先 回 无 ,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及上肢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王统青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目的探讨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结果分作观察组(硬币正面,30例)与对照组(硬币背面,30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麻醉,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质量,记录比较各组患者臂丛神经主要分支(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及完全阻滞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P<0.05),观察组患者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阻滞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完全阻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者接受锁骨及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时采取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麻醉精准性,安全性高。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肢骨折手术;完全阻滞率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09.25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the Operation of Clavicle and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WANG Tongq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Lianyungang,Jiangsu Province,222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lavicle and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60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lavicle and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 from January2018to October2021in Gany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Jiangsu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control group(the back of the coin,30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anesthetized by traditional method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esthetized by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median nerve,musculocutaneous nerve,radial nerve)block anesthesia onset time and complete block rate,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00.0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822,P<0.05).The block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has definite effec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lavicle and upper limb fracture surgery,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anesthesia and has high safety.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ance;Brachial plexus block;Clavicle;Upper extremity fracture surgery;Complete block rate收稿日期:2022-07-02;修回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王统青(1981-),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超声的应用和老年患者的麻醉。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技术的概述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清晰地显示 臂丛神经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 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定位和避开血管、神经等重要 结构,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技术的基本原理
高频超声波
使用高频超声波(通常在5-10 MHz)对目标区域进行无创、实
时成像。
实时监测
通过超声波的回声信号,实时监测 和追踪目标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精准定位
利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精确地定 位臂丛神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 伤。
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01
02
03
定位目标
佳。
解决方案
03
医生采取了其他麻醉方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对超声
引导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频超声探头
随着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探头应用于臂丛神经阻 滞,提供更清晰、分辨率更高的图像。
3D超声成像
3D超声成像能够提供更立体的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定位 神经结构,提高阻滞成功率。
臂丛神经的分支
包括胸廓出口的锁骨上、 下分支,以及腋、肌皮、 正中、桡、尺等分支。
超声解剖特征
臂丛神经在超声图像上呈 现低回声结构,周围有高 回声的脂肪组织和肌肉组 织作为参照。
03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 实践操作
操作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
患者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史、 用药史、过敏史等,确保无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患者对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的满意度较高,因为它具有微创、 无痛、定位准确等优点,能够减轻 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与盲探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更高的成功率,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神 经,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
与传统的注射器注射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实时监测注射过程, 减少注射到血管和神经的风险。
适用于各种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不仅可以用于常见的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还可以应 用于其他复杂阻滞技术,如颈路臂丛神经阻滞等。
前景广阔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将更加成熟和普 及,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进一步优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案
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麻醉 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使臂丛 神经传导功能暂时或永久性阻断,
达到镇痛效果。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臂丛神经 的位置和走行,以及周围组织的
毗邻关系。
通过超声引导技术,医生可以更 加准确地定位臂丛神经,减少对 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提高阻
研究不同药物配比、剂量和注射速度等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以寻找最 佳的麻醉方案。
探索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特殊病例中的…
如肥胖患者、颈椎疾病患者等,研究其在特殊病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加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麻醉医生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促 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与传统的镇痛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为持久的镇痛效果, 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05
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注意事项

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20-06-03T11:33:31.1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期作者:柯西华[导读]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径路主要分为四种,那么在应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请往下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麻醉手段,是局部麻醉。
实施麻醉处理的部位是患者的颈部,借助超声检查设备确定臂丛神经的位置,然后麻醉医师经由彩超的引导,把麻醉药物精准的注射至患者的臂丛神经四周,令臂丛神经处的神经传导受到阻滞,发挥药物的麻醉效用,可以保证后续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此种麻醉手段适合应用在上肢手术当中,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麻醉定位精准等特点。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径路主要分为四种,那么在应用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请往下看:1.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超声探头选择线型、高频的,探头的频率应大于6 MHz、小于13 MHz。
在具体应用时,把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部中心,然后一点点地向外侧移动,由内至外的观察过程中,依次能够发现气管、甲状腺、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前斜角肌,最后是臂丛以及中斜角肌。
在得到的超声图像中,最好辨认的是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静脉,这两处部位是确定臂丛位置的关键标志。
位于肌间沟的中间部位,臂丛的上、中、下截面呈类圆形或者是圆形,外侧的回声比较高,中间的回声比较低。
部分患者的肌间沟部位不会出现明显的回声,主要是和蜂窝状比较相似的回声组织。
在应用短轴平面内技术时,指导患者的头部向健康的一侧偏移,然后移动探头,确保臂丛的影像在图像的中部稍微偏向外侧。
穿刺点选择超声探头的外侧部位,由中斜角肌部位推进,让针头处在臂丛的深处,在确定回抽无血以后使用麻醉药物,麻醉药物的用量控制在10毫升到15毫升之间,能够观察到麻醉药物向着周围扩散。
再把穿刺针退回皮下,对进针的角度进行调整,令针尖处于臂丛的上前方,在确认回抽无血之后在为患者注射10毫升到15毫升之间的局麻药物。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 7 ]P E C K E , E L Y E . 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d e Q u e r v a i n t e n o s y —
n o v i t i s wi t h u l t r a s o u n d — — ui g d e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n e e d l e t e n o t o — —
2 0 1 3 , 5( 5 ) : 4 3 8 — 4 4t .
【 J 1 . E x p e t r R e v i e w o f Me d i c a l D e v i c e s , 2 0 1 3 , 1 0  ̄) : 4 7 1 - 4 7 6 .
・
经 验 交流 ・
Me d i c i n e , 2 01 3 , 3 2( 6 ) : 9 0 1 — 91 4 .
[ 4 ]K O L I O S L , K O T S O U G I A N I D , H I R C H E C , e t 1. a U l t r a s o u n d
i n h a n d a n d w is r t : a p p r o a c h f o r a s t a n d a r d i z e d e x a mi n a t i o n
m y a n d p l a t e l e t — i r c h p l a s ma i n j e c t i o n : a c a s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J ] . P M &R : J o u ma l f o I n j u r y ,F u n c t i o n ,a n d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7年第33卷第8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常用于肩部以下的上肢手术,传统阻滞方法是根据人体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定位,盲探寻找异感来定位神经[1],这种阻滞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且阻滞成功率也较低,易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安全性较低。
近年来超声定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本文将以70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上肢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37.6±15.3)岁;体重45~75kg,平均(55.7±4.5)kg。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7.3±14.7)岁;体重48~76kg,平均(56.3±6.2)kg。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8h 禁食、禁水,术前30min 均肌内注射20mg 丁溴东莨菪碱、0.1g 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
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偏向对侧。
①对照组行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甲状舌骨肌上方选作穿刺点,使用7号针头稍偏脚侧推进垂直穿刺穿刺点皮肤,进针深度为1~1.5cm,固定针头,当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时,注入30mL 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
②观察组选用SonoSite M-Turbo 彩色超声仪,使用5~10MHz 的探头频率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观察穿刺部位臂丛神经及其周围血管、组织的相对关系,在超声平面内穿刺,注入30mL 0.37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使麻醉药物浸润所有神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