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李商隐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唐诗八首,千古绝唱

唐诗八首,千古绝唱

八首唐诗,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的巅峰是在唐代,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在唐代涌现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他们犹如一颗颗繁星,照耀着中国文学的天空。

最好的诗人在唐代,他们留下了一首首精彩绝伦诗,供后世鉴赏学习。

现存的唐诗五万多首,两千二百多个诗人。

这八首唐诗,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有着“孤篇盖全唐”的美誉,诗人张若虚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

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

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将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仙李白内心的直白,当时的李白被诏入京,却没有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郁郁不得志。

现实是如此的艰难,每一步走下去都是岐路,充满了挫折,但李白没有悲观到底,喊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豪情壮志,给了生命一个希望。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李商隐《风雨》古诗鉴赏《风雨》古诗赏析

李商隐《风雨》古诗鉴赏《风雨》古诗赏析

李商隐《风雨》古诗鉴赏《风雨》古诗赏析《风雨》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是一曲慷慨不平的悲歌。

这首诗以“风雨”为题,“凄凉”开首,是表露羁泊异乡,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之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风雨》作者: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风雨》【注解】1.此诗张《笺》编于大中十一年(857),云:"'新知遭薄俗'谓郑亚李回辈;'旧好隔良缘'谓子直(令狐绹)不能久居京师,翻使穷年羁泊。

自断此生已无郭震、马周之奇遇,诗之所以叹也。

味其意致,似在游江东时。

2.《宝剑篇》:张说《郭代公行状》:"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八擢进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

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令录旧文,上《古剑篇》,览而喜之。

"郭忠恕《汗简》云:"《郭元振文集序》:'昔于故邺城下得异剑,上有古文四字云:请俟薛烛。

因作《古剑歌》。

'"按《古剑歌》借古剑尘埋寓怀才不遇之意,有句云:"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

"商隐此引郭元振事,自叹怀才不遇。

3.羁泊欲穷年:卢思道《为高仆射与司马消难书》:"羁泊水乡,无乃穷悴。

"庾信《哀江南赋》:"下亭飘泊,高桥羁旅。

"穷年:终生。

4.黄叶句:自喻飘零如风雨中的黄叶。

5.青楼:富贵人家。

6.新知两句:冯注:"新知谓婚于王氏,旧好指令狐。

遭薄俗者,世风浇薄,乃有朋党之分,而怒及我矣。

"7.心断句:《旧唐书·马周传》:"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

古诗词鉴赏【意象】解析

古诗词鉴赏【意象】解析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 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 桃花、扬花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 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周邦彦《满庭芳》“年年如新燕,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借鹧鸪之意象抒怅惘之离愁
张籍《湘江曲》:““送人发,送人归, 白萍茫茫鹧鸪飞。”
因其声凄切,常寓艰难之处境,惆怅之心情, 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李白的《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 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 有香如故。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 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 松,慎勿作桃李。”
“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 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孤闻雁。崔野涂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促织感秋而生,其音商,性胜,秋尽则尽。;
李陵《答苏武书》: “胡笳动,牧马悲鸣”
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 惊。”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 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

②趁:追逐。

《春日》赏析这首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白居易诗对比阅读》

《白居易诗对比阅读》

《白居易诗对比阅读》
白居易诗对比阅读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与杜甫、
李商隐并称唐宋时期的“三大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开放豪放、形象
生动、感情真挚著称,对唐代诗歌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比阅读
白居易的两篇代表性诗作。

诗作一:《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叙述的是唐玄
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
展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意象丰
富多样,如:“红鸾二十四,雏凤双飞翼”和“明皇幸后庭,俨为陈
后主”等,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作二:《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重要作品,也是他的抒情诗之一。

诗中以女琵琶师为主角,通过琵琶的音乐和歌词,表达了对逝去的
时光和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抒情语言激情澎湃,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引人入胜,令人动容。

通过对比阅读这两首诗作,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多样而丰富,既有叙事性的长篇叙事诗,也有感情抒发的抒情诗。

他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深入人心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这也是白居易成为唐代诗坛巨匠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欣赏他的诗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唐代文化和艺术,感受到人类情感和思考的共通之处。

论白居易与李商隐哪个才是描写爱情的高手

论白居易与李商隐哪个才是描写爱情的高手

论白居易与李商隐哪个才是描写爱情的高手一.序论中心论题:白居易在艺术手法上可谓在渲染刻画方面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及。

帝王与妃子的故事通过他的笔触的“修饰”,增添了无限的瑰丽色彩和浪漫风情。

白居易以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可以说做到了时刻牵引着读者的心弦,令人愁肠百转、哀叹惋惜。

虽然他把李杨之间的故事描写成了一曲世世传唱的爱情颂歌,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可谓完美无瑕,可是其中却缺乏或对部分事实加以掩盖,写实效力不够。

可以说,白居易是一个具有相当高超水平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能够将艺术风格和方法展现无遗,并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把握大众喜爱的口味并“对症下药”赢得市场和广泛好评。

但其深刻性、真实性却有些欠缺。

李商隐的讽喻诗则直白毫不隐晦地将矛头直指玄宗的昏庸荒淫、霸占儿媳的行为、为寿王鸣不平。

其诗作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简明扼要而深刻入理的对李杨的故事进行了批判,并隐晦地对玄宗坚定不移的“爱情”做了质疑和讽刺。

换句话说,李商隐能立足于史实,冷静客观透彻地除却爱情表面的浮华声势的对内在本质的拷问,也可以说李商隐就如唐朝时期的福尔摩斯,心理分析师。

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剖析力令人望而生畏但却鞭辟入里、言之凿凿。

所以说,在描写李杨爱情方面,我组观点为:李商隐更胜一筹。

二.本论通过阅读两位诗人描写关于李杨的诗作和其他作品,以及通过阅读唐史和相关试论研究作品,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理论材料,通过老师点拨,得出上述结论。

白居易的《长恨歌》奠定了白居易在唐代诗歌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而他也描写李杨爱情的圣手。

自从《长恨歌》问世以来就被广为传颂,奉为描写李杨爱情乃至古往今来爱情传奇的传世杰作。

白居易作为描写刻画恢弘壮丽的豪华宫廷气派场面和纸醉金迷的生活以及李杨爱情海誓山盟、情比金坚、忍痛割爱、诺许三生的唯美动人的整个故事用叙事加大量抒情的笔法极致渲染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浓烈的爱情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爱情颂歌,它从头至尾给我们呈现出它的艺术美,从艺术的角度看,它强烈的抒情、千回百转的咏叹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本来这个已经家喻户晓的故事哀婉动人。

白居易李商隐诗歌鉴赏22页PPT

白居易李商隐诗歌鉴赏22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白居易李商隐诗歌鉴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及赏析《夜雨寄北》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夜雨寄北》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译文二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夜雨寄北》译文三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赏析一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两字,悲痛地哀悼屈原,含蓄地对造成屈原悲剧的 楚国统治者加以谴责,诗人也是借此批判唐朝的统治者。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③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二月二日:蜀地以此日为踏青节。②元亮井,陶 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作者称“无文通半顷 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意指难以归隐躬耕。亚夫营: 汉代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细柳,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 称为“亚夫营”。③游人:作者自指。
李商隐诗歌鉴赏
楚 宫①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②,楚厉③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④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⑤ ,更困腥臊⑥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⑦在,彩丝⑧谁惜惧长蛟。
[注]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诗人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 时所作。②漻: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③楚厉:指 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 归则为厉”,亦可称“迷魂”,即冤魂。④女萝山鬼:女 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 以其非正神,故称“鬼”。⑤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 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 鱼腹了。⑥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 臊”。⑦三户:指楚人。⑧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粽子。
白居易诗歌鉴赏
秦中吟·歌舞 秦中①岁云暮② ,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
朱紫③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④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⑤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秦中:指当时的都城长安。②岁云暮:指 一年将尽的时候。③朱紫:朱衣紫绶的简称,代指 高官。④秋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廷尉:都是主管刑狱官员的别称。 ⑤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 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 的惨状。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 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 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 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 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A. “晚起”是本诗的描写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 “晚起”这一中心进行的。
B. 首联紧扣诗题,描写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 由于迟起睡足而心情很好。
C. 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政事,堆放案头 的文卷一丝不苟审核清楚。
D. 颈联写诗人喜欢喝酒,案卷一审完,就坐着小轿外出喝 酒,酒醉后乘着小船兜风。
C.“万里”“三年”,表面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 的漫长,实抒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
D.“风檐夜雨声”是写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 这里是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秦中吟·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
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秦中吟·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E. 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 日到那里去洗濯一下冠缨。
晚起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请加以分 析。
①官吏身份。他宿在衙内,早晨能听到“冬冬衙鼓声”。 ②人至迟暮。他头发已白,早上迟起。③明辨曲直。面 对成堆的案卷,他一一审查明辨。④及时行乐。他闲时 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 行。⑤情操高洁。他向往去清澈的松江去洗濯尘缨。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 析。 。
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诗人借助对 “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 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 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 “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 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 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震撼人心。
晚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①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②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③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 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 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 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2、全诗抒发了作 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 分析。
①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前两联以景写情,首联清深如泪 的湘波、颔联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都蕴含着对屈原的哀 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②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尾联 写楚人不忘纪念屈原,流露出诗人对屈原身后能得到尊崇 纪念的欣慰。③对屈原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怜伤之情。诗人 怀念屈原,以屈原自比,借写屈原的不幸遭遇抒发了怀才 不遇的感慨。④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首联中“恨”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枫树夜猿愁自断, 女萝山鬼语相邀。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
A.颔联写到湘江岸上的景物,用枫树、猿啼、女萝、山鬼等意象 营造了夜晚湘江两岸阴森衰败的意境,使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B.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 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之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 易招回。 C.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和棕叶 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 转变为激越高昂。 D.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 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 者直接无情的鞭挞。 E.全诗以景写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 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
【注】①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 鬈或冠的长针。②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类似后世的轿子。③濯:洗。
晚起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秉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D )
2、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倍增其哀乐。”本诗则是以乐境反衬愁思 ,结 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在首联联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 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是以乐境写哀思,反 而使愁情更浓。(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 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 1 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 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创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 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
阴雨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 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 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 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 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夫妻双 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 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 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屮滩急声响、秋意扑面, 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 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 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