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重有感》唐诗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⑴,安危须共主君忧⑵。

窦融表已来关右⑶,陶侃军宜次石头⑷。

岂有蛟龙愁失水⑸,更无鹰隼与高秋⑹!昼号夜哭兼幽显⑺,早晚星关雪涕收⑻?【注释】⑴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

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⑵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须:应当。

主君:指皇上。

⑶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

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⑷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

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⑸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

愁:一作“曾”,一作“长”。

⑹鹰隼:比喻猛将名臣。

与:通“举”。

⑺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⑻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

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

雪涕:指落泪。

【白话译文】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

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

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李商隐的诗全集(5)

李商隐的诗全集(5)

李商隐的诗全集(5)李商隐的诗全集《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翻译】自己有成仙得道的潜质自己却不知道,十年间经常梦到自己采到灵芝仙草,西风吹过惊动大地,漫天黄云,天色已晚,还是回到嵩阳宫去找我以前的师傅吧?《马嵬二首其二》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鸣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陇头呜咽多。

龙脑移香凤辇留,可能千古永悠悠。

夜台若使香魂在,应作烟花出陇头。

《题汉祖庙》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翻译】是男儿就应该有远大的抱负,不该眷恋家园,而应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

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项羽又何曾在故乡待过。

《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翻译】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楚宫二首》【其一】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其二】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翻译】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忆住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读李商隐《重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李商隐《重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李商隐《重有感》_读后感_模板正视淋漓的鲜血——读李商隐《重有感》徐畅提到李商隐,除了迷离悱恻的风格,细腻难解的感情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玉溪生的另一面——一个勇于正视淋漓鲜血的有志青年。

李商隐《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一、末日的阴谋与流血这一天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2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晨曦中的大明宫肃穆中透着一丝祥和之气,清晨唐天子驾临紫宸殿,百官列班站定,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称昨晚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发现甘露祥瑞,并向文宗道贺。

宰相李训、舒元舆劝唐文宗亲自前往观看,亲承祥瑞。

辰时刚过,唐文宗到含元殿升朝,命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到左金吾后院察看甘露,良久才回,这时宰相李训却认为这不是真正的甘露,文宗自然很是惊异,又派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率领诸位宦官再次前往左金吾后院察看。

仇士良等宦官不疑有他,欣然而往,殊不知这甘露祥瑞正是宰相李训在天子授意下设计将他们诛杀殆尽的圈套。

原来,安史之乱不仅给唐王朝带来了因藩镇割据而日渐分崩离析的危险,更埋下了宦官专政的祸根。

从肃宗宠幸的”老奴”李辅国,到程元振、俱文珍,宦官的权力日渐扩大,渐渐到了一手操纵废立甚至谋杀皇帝的地步。

一度营造”元和中兴”局面的唐宪宗晚年被宦官王守澄谋杀,后来的敬宗也被害于宦官刘克明,经过一番争斗,王守澄又拥立文宗即位。

唐文宗很不齿于自己被宦官拥立的事实,更是痛恨宦官专权篡弑。

他秘密培养自己的羽翼,用李训、郑注的计谋,利用宦官之间的斗争,成功扳倒并杀死了权阉王守澄,这一次他决心对将擅权的宦官斩草除根,矛头对准了另一个权阉仇士良。

唐文宗与李训、郑注的密谋原本是趁王守澄下葬之机,令宦官前往水边送葬,出任凤翔节度使的郑注挑选精兵前来将他们一网打尽,不料李、郑二人亦有嫌隙,李训为争功,并在成功后铲除郑注,决心提前在京城动手。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

《重有感》李商隐诗词重有感李商隐唐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注释】:①玉帐:主帅所居帐幕。

宋张淏《云谷杂记》:“玉帐乃兵家压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

其法出于黄帝遁甲。

”牙旗:大将所建以象牙为饰的大旗。

张衡《东京赋》“牙旗缤纷”,《文选》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

’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②窦融:东汉平陵人,曾任钜鹿太守,归汉后受凉州牧,上表请出兵讨隗嚣。

及破嚣,封安丰侯,拜冀州牧。

见《后汉书》本传。

关右:函谷关以西。

③陶侃:晋鄱阳人,刘弘辟为南蛮长史,明帝时曾率师平苏峻之乱。

会师于石头城下。

乱平,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

见《晋书》本传。

石头:石头城。

在今江苏南京。

④蛟龙愁失水:《管子·形势》:“蛟龙,水虫之神者也。

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叫神废。

”⑤鹰隼与高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又,《汉书·孙宝列传》:“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

”与,与“举”同义。

⑥星关:犹言天门,指皇帝居处。

【赏析】:唐文宗大和九年,宦官发动“甘露之变”,挟持文宗,杀害宰相。

义山有感于此次政变,先作五言排律《有感》二首,复作此七律,故曰“重有感”。

本篇冯浩、张采田均以为专为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而发,庶几近之,盖意欲激刘从谏出兵辅佐文宗消除宦官势力,使幽显雪涕收也。

声情激越,知其对宦官之专横跋扈,实深恶痛绝,乃有“欲回天地”之想,足见其志之锐、其气之盛,大义凛然,非懦弱书生也。

李商隐的诗词《隋宫》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的诗词《隋宫》原文及赏析

【导语】《隋宫》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忌,且滥杀忠谏之⼠,遂伏下杀⾝之祸。

次⼆句取裁锦⼀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突出炀帝之骄奢*逸。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李商隐的诗词《隋宫》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①.张《笺》编此诗于⼤中⼗⼀年(857),时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隋宫:隋炀帝杨⼴建造的⾏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隋⼤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津,⼤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泉县西七⾥,故⼴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宫在⽢泉县北五⾥,隋炀帝建。

《寰宇记》:⼗宫在江都县北五⾥,长⾩苑内,依林傍涧,⾼跨冈⾩,随城形置焉。

⽈归雁、回流、九⾥、松林、枫林、⼤雷、⼩雷、春草、九华、光汾。

" ②.乘兴句:《晋书·舆服志》:"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

"此⾔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忌,毫⽆戒备。

③.九重: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明察,懂得。

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

《隋书·炀帝纪》载:隋炀帝巡游,⼤⾂上表劝谏者皆斩之,遂⽆⼈敢谏。

⼤业⼗四年(618),在⾏宫⾥被其部下宇⽂化及所杀。

④.宫锦:供皇家使⽤的⾼级锦缎。

⑤.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两边下垂⾄马蹬,⽤来挡泥⼟。

《隋书·⾷货志》:"⼤业元年,造龙⾈,凤榻、黄龙、⾚舰、楼船、篾舫……幸江都……舳舻相接,⼆百余⾥。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诗歌类型 作为⼀个关⼼政治的知识分⼦,李商隐写了⼤量这⽅⾯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百⾸左右。

其中《韩碑》、《⾏次西郊作⼀百韵》、《随师东》、《有感⼆⾸》等,是其中⽐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李商隐诗歌的思想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在他生活的时期,统治阶级昏庸无能,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疾苦。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晚期,他经历了山河破碎,日薄西山的时代。

同时他不幸的身世也给他带来感伤的情绪,因此他的大量诗歌中反映出忧虑意识。

晚唐朝廷极度荒淫腐朽,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的日益嚣张,朋党之争异常激烈,人民生活疾苦,所有这些在李诗中都有所触及。

李商隐的诗歌揭露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公,有对自己,也有对国家、君主、人民的反映。

他的诗歌表现出忧虑感伤的美,使得他不愧为晚唐优秀的抒情感伤诗人。

一、关心民生疾苦由于当时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李商隐在对上层统治集团进行揭露抨击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也有反映。

在《行次西郊一百韵》中,他写出西京农村在天灾人祸侵袭下荒凉残破的景象和农民无以为生,被迫为“盗”的情况。

反映了藩镇割据、宦官乱政、统治集团重赋剥削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说明他对百姓的同情。

“草木半舒柝,不类冰雪晨。

又若夏苦热,焦卷无芳浸”。

写出当时农民生活环境的恶劣,生活条件极差。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诗人一一走过十家,没有一家幸存的,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对人民的迫害。

甘露之变后,宦官对人民的凶残压迫,以及朋党之争,朝廷的无能使得人民惨死或是颠沛流离。

“城空鼠雀死,人去才狼喧”,没有人影,全是豺狼的喧叫,多么惨的景象啊!在这场宦官的叛乱战争中,百姓遭到极大的迫害,他们只求得“不复仪所适,但欲死山间”而更惨的是“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揭露出官吏逼迫“穷民”为盗贼的实质。

诗人面对此种情况后,写到“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表现诗人愿为民请命,肝脑涂地的决心,揭示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担忧,对黑暗社会的抨击和批判。

《灞桥》中诗人想到北方人民在回鹘统治者的侵略下饱受苦难,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担忧。

《即日》、《异信》等诗对人民在酷虐政治的压迫下所受的痛苦流露出深深的同情。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有感二首?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有感二首?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有感二首》注释、九服:古人设想中的九层行政区域。

三灵:日、月、星。

叶:合。

睿图:帝王的英明谋略。

2、本初:袁绍的字。

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为丞相。

次年,宦官郭穰告发他指使巫者诅咒武帝,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妻、子果首。

屈牦诛: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谋反罪被诛。

3、有甚:有过于。

4、何成奏云物:奏云物:记载祥瑞灾异。

借指李训使人谎称石榴树夜降甘露事。

5、证逮符书密:证逮,指逮捕与案情有牵连的人。

符书:逮捕的官文书。

辞连:供词牵连。

6、尊汉相:汉成帝时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过人。

匈奴单于来朝,见商颇畏惧。

7、鬼?(lù):登记死人的名册。

朝部:朝班。

上都:指长安。

至德元载号长安为上都。

8、堪恸(tòng)哭:洪炉:指天地。

9、敷奏:陈述奏进。

?(xū):忽。

0、临危对卢植:《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罪恶,?等惧,乃释太后。

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馀皆投河死。

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

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

、御仗:皇帝的仪仗。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

殿:一作“队”。

凶徒:指宦官。

凶,原作兵。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重有感》唐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李商隐
玉帐牙旗得上游,
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
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
更无鹰隼與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
早晚星关雪涕收?
鉴赏
大和九年(835)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

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

开成元年(836)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
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

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沉没。

作者有感于此事和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局势,写了这首诗。

因为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本篇题为“重有感”。

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

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

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

(“安危”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

“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

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

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

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

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

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
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

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

“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與(通“举”)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

(《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

”鹰隼之喻用其意。

)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

纪昀说:“岂有、更无,开合相应。

上句言无受制之理,下句解受制之故。

”(《李义山诗集辑评》引)这是比较符合作者原意的。

与上面的“须共”、“ 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

正因为“更无鹰隼與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为宦官所占领的宫阙,拭泪欢庆呢?“早晚”,即“多早晚”,系不定之词。

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

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
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

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

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