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綯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

李商隐诗词全集535首第三卷101《蝶》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102《蝶》飞来绣户阴,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轻涂汉殿金。

相兼惟柳絮,所得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邀为子夜吟。

103《井泥四十韵》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

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

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

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

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

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

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寄辞别地脉,因言谢泉扉。

升腾不自意,畴昔忽已乖。

伊余掉行鞅,行行来自西。

一日下马到,此时芳草萋。

四面多好树,旦暮云霞姿。

晚落花满地,幽鸟鸣何枝。

萝幄既已荐,山樽亦可开。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

因兹感物理,恻怆平生怀。

茫茫此群品,不定轮与蹄。

喜得舜可禅,不以瞽瞍疑。

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嬴氏并六合,所来因不韦。

汉祖把左契,自言一布衣。

当涂佩国玺,本乃黄门携。

长戟乱中原,何妨起戎氐。

不独帝王耳,臣下亦如斯。

伊尹佐兴王,不藉汉父资。

磻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

屠狗与贩缯,突起定倾危。

长沙启封土,岂是出程姬。

帝问主人翁,有自卖珠儿。

武昌昔男子,老苦为人妻。

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大钧运群有,难以一理推。

顾于冥冥内,为问秉者谁。

我恐更万世,此事愈云为。

猛虎与双翅,更以角副之。

凤凰不五色,联翼上鸡栖。

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浮云不相顾,寥泬谁为梯。

悒怏夜将半,但歌井中泥。

104《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105《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106《定子》檀槽一抹广陵春,定子初开睡脸新。

却笑吃虚隋炀帝,破家亡国为何人。

107《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馀庙中客。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有感二首》原文有感二首?其一九服归元化,三灵叶睿图。

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

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

何成奏云物,直是灭萑苻。

证逮符书密,辞连性命俱。

竟缘尊汉相,不早辨胡雏。

鬼?分朝部,军烽照上都。

敢云堪恸哭,未免怨洪炉。

有感二首?其二丹陛犹敷奏,彤庭?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李商隐《有感二首》注释、九服:古人设想中的九层行政区域。

三灵:日、月、星。

叶:合。

睿图:帝王的英明谋略。

2、本初:袁绍的字。

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为丞相。

次年,宦官郭穰告发他指使巫者诅咒武帝,勾结贰师将军李广利,欲立昌邑王为帝,被腰斩,妻、子果首。

屈牦诛: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谋反罪被诛。

3、有甚:有过于。

4、何成奏云物:奏云物:记载祥瑞灾异。

借指李训使人谎称石榴树夜降甘露事。

5、证逮符书密:证逮,指逮捕与案情有牵连的人。

符书:逮捕的官文书。

辞连:供词牵连。

6、尊汉相:汉成帝时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过人。

匈奴单于来朝,见商颇畏惧。

7、鬼?(lù):登记死人的名册。

朝部:朝班。

上都:指长安。

至德元载号长安为上都。

8、堪恸(tòng)哭:洪炉:指天地。

9、敷奏:陈述奏进。

?(xū):忽。

0、临危对卢植:《后汉书?何进传》载,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后,宦官张让、段?等劫太后、少帝从复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指斥段?罪恶,?等惧,乃释太后。

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黄河渡口,在洛阳北),卢植连夜追至河边,王允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斩数人,馀皆投河死。

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还宫。

这里以卢植比令狐楚。

、御仗:皇帝的仪仗。

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

殿:一作“队”。

凶徒:指宦官。

凶,原作兵。

剧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战还要厉害。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

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李商隐的诗词鉴赏(通用7篇)李商隐代表作品主要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贾生》《蝉》《登乐游原》等。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李商隐的诗词鉴赏,欢迎阅读!李商隐的诗词鉴赏篇1《正月崇让宅》原文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鉴赏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

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

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

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洛阳时。

昔日返回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

这次返归,却是触景生悲。

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远;妻子已死,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此独自徘徊。

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凄冷;露寒风冷,春花也不绽开。

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

这四句,用环境的凄楚,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楚。

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

”(《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去逝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哀悼之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

“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

“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

“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网。

“惊猜”句非常逼真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

李商隐经典诗赏析5篇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墓葬地点颇有争议。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李商隐——《蝉》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薄宦,小官;梗犹泛,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处漂流的木偶。

【简析】: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李商隐——《筹笔驿》2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

管仲,春秋时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曾为燕昭王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大破强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常以管、乐自许。

【赏析】:本诗写得沉郁顿挫,颇类杜甫。

和杜甫所感叹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相似,为有才有志的诸葛亮事业最终不竟而遗恨无穷。

李商隐——《登乐游原》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赏析】: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

诗人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李商隐——《风雨》4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李商隐的思乡诗

李商隐的思乡诗

李商隐的思乡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成就综述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

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

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选
更请君王猎一围。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赠柳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李商隐诗,编成《李义山诗集》,有明汲古阁刻本和《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均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间毗陵蒋氏刻 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无注。给他的诗作注的,据记载宋有刘克、张文亮两家,后不传。明末释道源注李诗,书未刊行。清初朱鹤龄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补充发挥,撰成《李义山诗注》3卷,附有年谱,是最早的李诗笺本。后来沈厚□将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辑入朱注本中,成为通行的《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乾隆年间,为李商隐诗作注解的还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诸家,以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最受人称道。李商隐文,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赋1卷、文1卷,《宋史·艺文志》所载,则更有文集 8卷、别集20卷,俱散佚。朱鹤龄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中重新录出汇编,徐炯、徐树谷加以补充和笺注,成为《李义山文集笺注》10 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李义山文集》5卷。冯浩则据徐氏笺本分类按年编成《樊南文集详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从《全唐文》中又辑录出冯氏未收的李商隐骈文200余篇,编成《樊南文集补编》12卷,与其弟钱振常分任笺注,并附年谱订误。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新、旧《唐书》都有本传,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补充了一些逸事。朱鹤龄撰成年谱,功在首创,而疏漏亦多。经冯浩改订后,诗人一生的行踪才历历在目,诗文编年也基本上有了着落。但冯氏未及见李商隐文集的补编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遗漏舛误之处。以后,钱振伦依据《补编》所收文章,对冯谱作了若干订误。近人张采田则在冯、钱等人基础上,撰成《玉□生年谱会笺》,搜辑大量史料,进一步考订了诗人的身世和诗文编年,对许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隐生平和创作的专著。但书中过于强调“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测附会的地方仍时有所见,考订失误也在所难免,岑仲勉有专文《〈玉□生年谱会笺〉平质》加以辨正。张氏另撰有《李义山诗辨正》,内容主要是驳正何焯、朱□尊、纪昀三家评语,涉及对李商隐各首诗的理解,可与《年谱会笺》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重有感》译文、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重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此诗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甘露之变”后国家政治形势的看法,诗中对刘从谏上表之事予以肯定,主张各地的武装力量进兵京城,铲除阉党,恢复皇帝的自由,为朝廷分忧,体现了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强烈的正义感。

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⑴,安危须共主君忧⑵。

窦融表已来关右⑶,陶侃军宜次石头⑷。

岂有蛟龙愁失水⑸,更无鹰隼与高秋⑹!
昼号夜哭兼幽显⑺,早晚星关雪涕收⑻?
【注释】
⑴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

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

⑵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

须:应当。

主君:指皇上。

⑶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

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

⑷陶侃: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侃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

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⑸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

愁:一作“曾”,一作“长”。

⑹鹰隼:比喻猛将名臣。

与:通“举”。

⑺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

⑻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

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

雪涕:指落泪。

【白话译文】
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元年(836年)。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灭宦官。

事败,李、郑先后被杀,连未曾预谋的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也遭族灭,同时株连者千余人,造成“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事变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通鉴》)。

开成元年(836年)二、三月,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两次上表,力辩王涯等无辜被杀,指斥宦官“擅领甲兵,恣行剽劫”,表示要“修饰封疆,训练士卒,内为陛下心腹,外为陛下藩垣。

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并派人揭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的罪行。

一时宦官气焰稍有收敛。

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严重弊端,写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

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
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

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

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

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

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

“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

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

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

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

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

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

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

“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

“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

“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

(《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

”鹰隼之喻用其意。

)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

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

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

“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

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

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

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