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学案模板

合集下载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案1)预习案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春》集体备课导学案1(教师案)

《春》集体备课导学案1(教师案)

《春》导学案时间:班级姓名课型:复习课总课时:1课时备课人:仲晓丽[复习目标]1、梳理知识要点;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品味优美语言。

(重点)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练笔,提高运用感官描写景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复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质疑法。

[导学流程]一、自主复习(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

)(一)基础知识。

1、作者及代表作品简介。

(可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2)主要作品: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还有《绿》《春》等。

(3)其它方面: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他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语文导学案模板

语文导学案模板
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主+展示
年级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2.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轻读。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清除阅读障碍。
【课后反思】2、Biblioteka 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
(2)
(3)
(4)
(5)
四【自主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自学提示1、2。
2、
五【展示交流讲解】
六【当堂训练】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三、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六【拓展延伸】
八【作业设计】
1.
2
九【板书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三、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正反面两个方面来理解作者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四、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五、通过想象练习,不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种树人的话。
六、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体会写法汲取经验。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一、概述导学案是指在课前设计,用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资源的教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导学案设计模板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填写受众对象,如初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 [填写授课时间,如2022年9月1日]•授课地点: [填写授课地点,如教室编号]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填写知识目标,如掌握某个知识点]•能力目标: [填写能力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填写情感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学习任务•[填写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3]•…4. 学习资源•教材: [填写教材名称和页码]•辅助资料: [填写辅助资料,如PPT、视频等]•网络资源: [填写网络资源链接]5. 学习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填写导入新知识的步骤,如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步骤二: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1的步骤,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步骤三: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2的步骤,如观察、实验、讨论等]步骤四:学习任务3•[填写学习任务3的步骤,如练习、归纳总结、展示成果等]6. 总结与拓展•[填写总结与拓展的内容,如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拓展学习的内容等]三、总结以上就是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希望本文的模板能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9《论教养》(导学案)(教师版)

9《论教养》(导学案)(教师版)

9 《论教养》导学案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课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①,其待人也轻以约②。

重以周,故不怠③;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韩愈)【注释】①重以周:严而全;②轻以约:宽而少;③怠:怠慢。

记住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前苏联学者、作家。

他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代表作品有《罪犯的纸牌游戏》《伊戈尔远征记》等。

▲测试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答案】B【解析】B.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国籍错误。

了解背景《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谷羽译。

有删改。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

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诫年轻人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字词积累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允.诺(yǔn)箴.言(zhēn)妨碍.(ài)汲.取(jí)汤匙.(chí)尴尬..(gān gà)附庸.风雅(yōng)疲惫.不堪(bèi)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 róu)絮絮叨..叨(xù dāo)彬彬.有礼(bīn)持续不懈.(xiè)▲测试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忸怩.作态(ní)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答案】B【解析】B.箴.言(xián)——zhē。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重点理解本文所出现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3.学习、了解本诗以比喻为主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背诵全文。

预习案(约分钟)一、文学常识1、“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以屈原为代表,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句法参差错落,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他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二、自主预习(自主阅读,掌握字音,感知通假、活用和句式)1、识记字音颛顼zhuān xū苗裔 yì孟陬zōu 汩 yù搴阰 qiān pí骐骥qí jì驰骋chí chěng2、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予)(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3、、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哦,香雪》导学案教师版

《哦,香雪》导学案教师版

《哦,香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品味小说淳朴优美、清新婉丽的语言特色,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4.理解“火车”和“铅笔盒”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5.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二、学法指导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找出小说中有关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前后文细细品味。

3.通过分析修辞手法、语体特色、句式特点等把握小说的语言特色。

4.注意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其象征意义。

5.理解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纯真、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把握小说中体现的美。

三、知识拓展1.作者作品铁凝,河北赵县人。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内心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

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中篇小说《麦秸垛》,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

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2.背景资料《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

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一、导学案概要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导学案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结构1. 课程主题: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突出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重点。

2. 学习目标:列出本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方向。

3. 预习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学习内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5.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课堂反馈: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要点1. 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精炼明了,避免内容冗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

3. 多样性:导学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清晰明了:导学案中的说明文字要简洁清晰,避免模糊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5. 实际操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示例课程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学习目标:1. 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习导入:请学生思考,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内容:1. 高效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