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环境控制
畜牧业中的养殖场设计和环境控制

畜牧业中的养殖场设计和环境控制畜牧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养殖场的设计和环境控制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中养殖场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环境控制,以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养殖场设计原则1. 布局合理:养殖场的布局应合理规划,包括畜禽舍、饲养区、运输区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舒适度。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养殖效益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2. 空间利用率高:养殖场在有限的土地上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合理设置道路、建筑物,确保畜禽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同时减少废弃、闲置空间的浪费。
3. 环境友好:养殖场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和防止氮、磷等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水源的措施。
二、畜禽舍的设计要点畜禽舍是养殖场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其设计需要兼顾动物的生活需求和生产效率。
1. 通风与换气:合理设置通风和换气设施,确保舍内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可以采用天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季节和动物密度进行调节。
2. 温度调节:提供合适的温度对于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设备合理的供暖和制冷系统,能够在冬季保持温暖,在夏季降低温度,为畜禽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3. 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和繁殖,并对其行为和生理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养殖场设计中需要考虑合理的光照设置,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三、环境控制措施为了保证畜牧业环境的质量和动物的生长效益,环境控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 废弃物管理:养殖场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动物粪便、剩余饲料等。
合理处理废弃物对于环境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采用储存、处理和利用的方式,例如沼气池、堆肥设施等。
2. 水质管理:合理管理饮用水和饮水设备,确保水质清洁和充足供应,避免水源污染导致动物疾病的传播。
3. 疾病防控: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包括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和动物隔离等,以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畜牧养殖环境注意事项

畜牧养殖环境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养殖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避免选择低洼地、洪水易发区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
2. 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内应合理规划养殖区、饲料加工区、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3.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杂物,防止污染和疾病传播。
同时,要对养殖设施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4. 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动物的福利。
5. 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为畜牧动物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保证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6. 防止异味和噪音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养殖场内的异味和噪音,以减轻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7.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病防控,定期对畜牧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检测,发现疫情要及时处理,防止疫病的扩散。
8. 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训养殖人员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疫病防控意识,严格按照养殖规范操作,防止人为因素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重视养殖环境的保护和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环境控制策略

养殖场环境控制策略养殖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环境问题,如氨气排放、水污染和噪音扰民等,给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养殖场环境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恰当选择养殖场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址对于环境控制至关重要。
应优先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以及生态脆弱区的地点,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同时,还应考虑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以及养殖业发展的潜力等因素,以确保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环境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
过高的密度会增加氨气和粪便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进而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科学制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尽量减少养殖动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压力,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效益和健康水平,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十分重要,其是否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
通过合理利用废弃物和粪便,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立科学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如沼气池和生物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地处理废弃物,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产生可再生能源。
四、优化饲料配方饲料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养殖环境的污染程度有直接影响。
合理优化饲料配方,减少营养素的过量供给,可以降低动物体内产生的废物,缩小养殖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度。
此外,科学选择饲料原料,降低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构建绿色的养殖链条。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环境监测是养殖场环境控制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空气、水源和土壤进行定期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同时,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完善养殖操作流程,确保环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
养殖场环境控制策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畜禽养殖除异味规章制度

畜禽养殖除异味规章制度
第一条:养殖场环境管理
1.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消毒,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
2. 定期清理畜禽粪便,减少异味的产生。
3. 安排专人负责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做好异味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第二条:饲料管理
1. 使用优质的饲料,确保畜禽获得充足的营养。
2. 饲料的投喂量要适量,不得过量浪费。
3. 饲料的存放要密封,避免异味的扩散。
第三条:畜禽健康管理
1. 定期进行畜禽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2. 出现疫情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消毒,避免疫情传播带来的异味。
3. 注重畜禽的生活质量,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第四条:养殖排放管理
1. 安装专业的排放设备,控制排放的质量和数量。
2. 对养殖场的排放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异味。
3. 遵守相关排放标准,不得私自排放有害气体和废水。
第五条:环保意识培养
1. 员工应接受环保意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2. 提倡员工参与养殖环境的管理和改善,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养殖场环境。
3. 建立健全的环保奖惩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减少异味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就是一套畜禽养殖除异味规章制度的内容,通过制定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养殖过程中的异味问题,确保畜禽的健康成长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希望养殖场主和相关人员都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
养殖场环保问题整改措施

养殖场环保问题整改措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改善养殖场的环境状况,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整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粪便处理、废水处理、排气治理等方面介绍养殖场环保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饲料管理养殖业的环保问题首先体现在饲料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上。
针对这一问题,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1. 精确饲料配方:合理配置饲料配方,确保畜禽能够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物质,减少饲料的浪费。
2. 控制饲料喂养量:根据畜禽的需求,合理控制饲料的喂养量,防止过度喂养导致的饲料浪费。
同时,也可以减少畜禽的粪便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环境控制: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减少应激反应,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二、粪便处理养殖场的粪便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病原菌,如果不得当处理,将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整改措施:1. 粪便堆肥:将粪便堆肥处理,通过适当的调整料水比例,控制堆肥的温度、水分及通气情况,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生产高效有机肥料。
2. 沼气发电:养殖场可以配备沼气池,通过对畜禽粪便进行发酵产气,生成沼气,再利用沼气发电供养殖场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粪便厌氧处理: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对粪便进行处理,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的无机物质,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三、废水处理养殖场的废水处理是防止水体污染的重要环节。
畜禽养殖活动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病原菌,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还可能引发疾病的传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整改措施:1. 集中处理:养殖场可以建立集中处理的废水处理设施,通过物理、生化等方式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
2. 再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进行再利用,用于农田灌溉或者循环使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养殖场猪舍环境控制标准

养殖场猪舍环境控制标准
养殖场猪舍的环境控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育肥猪舍的温度应控制在18~23℃,保育猪舍的温度应控制在28~30℃,哺乳母猪舍的温度应控制在20~22℃。
2.湿度:猪舍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5%。
湿度过高会导致猪只呼吸困难,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湿度过低则易引起猪只皮肤干燥、裂蹄。
3.通风:猪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排除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光照: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0~200勒克斯。
5.饲养密度:猪舍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具体的饲养密度应根据猪的品种、年龄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环境控制标准可能会因养殖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为了达到最佳的环境控制效果,建议养殖场定期监测和调整猪舍的环境条件,以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殖场环境调控与注意事项

养殖场环境调控与注意事项养殖场环境调控与注意事项养殖场环境调控是指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以促进动物生长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系列措施。
环境调控包括空气质量调控、温度湿度调控、光照和噪声控制等各个方面。
正确的环境调控对于养殖场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养殖场环境调控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是养殖场内动物生存和生产的基础条件。
因此,要保持养殖场内空气流通良好、含氧量充足,防止气味、粉尘等污染物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粪便等污秽物质,保持空气清新。
其次,要合理控制温度湿度。
不同动物对温度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进行调控。
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同时,湿度调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对动物的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此外,光照也是养殖场环境调控的重要方面。
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食欲,提高饲养效益。
对于某些动物,如家禽,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还可以影响其生产性能,比如提高蛋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养殖场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安排光照。
最后,噪声控制也是养殖场环境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养殖场内的噪声往往来自于机器设备、动物叫声等。
持续和过大的噪声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都有不利影响,还可能导致动物厌食、生长缓慢等问题。
因此,养殖场应采取措施,如合理安置机器设备、合理规划场地布局等,减少噪音对动物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控,养殖场环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养殖场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定期清理场地和设备,防止积累过多的污物和垃圾,避免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滋生。
其次,养殖场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比如合理利用水源,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尽量减少养殖场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养殖场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
养殖过程中的养殖环境控制与注意事项

养殖过程中的养殖环境控制与注意事项养殖是指人工喂养和繁殖动植物或微生物的过程。
为了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养殖环境控制至关重要。
养殖环境控制包括温度、光照、通风、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养殖过程中,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调控。
通常来说,要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光照控制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一些需要光照的动植物来说,光照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室内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灯光来模拟自然光照周期,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3.通风控制通风是保持养殖环境新鲜与清洁的重要手段。
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养殖时,需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空气污浊、氧气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多的风进入养殖环境,造成动植物的不适。
4.湿度控制不同的动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调控。
一般来说,要保持一个适宜的湿度范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5.空气质量控制养殖环境中空气质量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保持养殖区域的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积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同时,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在养殖过程中1.定期清洁养殖环境,保持养殖场所干净整洁,避免细菌、霉菌等的滋生,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2.定期检查和调整养殖环境控制设施,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各项参数处于适宜范围。
3.注意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根据其需求适时调整养殖环境控制参数,确保其健康成长。
4.防止疾病传播,加强动植物的保健与防疫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疫情。
5.在养殖过程中,增加养殖者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确保最终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养殖环境控制是影响养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充分了解养殖动植物的需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才能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选择:1.下列不是应激猪肉特征得是(C)。
A、质地较硬B切面干燥C色泽淡白D色泽较暗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A.血钾B.血钙C、血钠D.血磷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C)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A.体液调节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中枢神经系统D.生长激素多项选择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A.空气B.蚊蝇C.土壤D.树木E.昆虫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A.色泽苍白B.切面干燥C.质地坚硬D质地松软E.有渗出液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A.土壤重金属元素B.光照C.气温D.气湿E.饲料判断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
(错)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
(对)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
(错)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
(对)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对)第二章温热环境单选题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A.36 B.39 C.42 D.45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A.直肠B.腋下C.尾尖D.耳尖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A.35~37B.37~39C.39~40D.40~42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
(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A.T=0.9Tr+0.1TsB.T=0.7Tr+0.3TsC.T=0.6Tr+0.4TsD.T=0.8Tr+0.2Ts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A.马B.鸡C.绵羊D.小白鼠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A.马B.鸡C.绵羊D.小白鼠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A.接触物的传导系数B.家畜体表面积C.空气的流动速度D.家畜与接触物的温差8.家畜四种散热方式中,不属于可感散热的是(A)A.蒸发散热B.对流散热C.传导散热D.辐射散热9.家畜在炎热的高温季节,主要依靠哪种方式散热?(C)A.传导散热 B.对流散热 C.蒸发散热 D.辐射散热10.家畜的喘息散热属于哪种散热?(A)A.对流和蒸发B.蒸发和传导C.传导和对流D.辐射和传导11.太阳高度角在以下哪一角度时,家畜站立时受太阳直接辐射的体表面积可最小?(C)A.35°B.45°C.55°D.75°12.一般情况下,黑色被毛吸收太阳的辐射能量约为白色被毛的多少倍?(B)A.1B.2C.3D.513.骨骼肌的强烈颤抖,可提高到原基础产热的多少倍?这对冷应激下之热平衡可起到重要作用(A)A.2~3B.4~5C.6~7D.1014.下列畜禽中汗腺较发达的是(C)A.猪B.牛C.马D.鸭15.牛的最佳生长育肥温度是(D)A.40℃左右B.30℃左右C.20℃左右D.10℃左右1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是家禽羽毛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C)A.高温B.低温C.低湿D.高湿17.高温高湿环境下,家畜易发的疾病为(B)A.风湿病B.疥癣C.关节炎D.肌肉炎18.能够相对比较安全地评价不同状态下奶牛热应激程度的指标是(A)A.等温指数B.温湿指数C.风冷指数D.有效温度19.气象因素的综合评定中,与风速无关的指标是(B)A.等温指数B.温湿指数C.风冷指数D.有效温度20.在高温条件下,主要通过显汗蒸发来散发大量的热量的动物是(D)A.猪B.鸡C.狗D.马21.关于湿度影响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C)A.高湿加剧高温影响B.低湿减轻高温影响C.低湿加剧低温影响D.低湿减轻低温影响22.动物处于临界温度以下时,依靠哪种方式维持体温恒定?(C)A.物理调节B.化学调节C.物理和化学调节相结合D.基础代谢23.高温下,湿度对家畜哪种散热影响最大?(B)A.对流B.蒸发C.传导D.辐射24.气温过高时,家畜出现(D)A.采食量增加B.增重较快C.饲料转化率升高D.代谢率升高25.一般用来表示家畜等热区的符号为(A)A.TNB.TKC.TBD.TD26.下列不属于家畜在冷应激时的表现得是(D)A.皮肤血管收缩B.集群C.颤抖D.呼吸变浅27.大气层的最低层是(B)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热成层28.猪体重在11~90kg的最适温度为(C)A.30~32℃B.25~26℃C.18~21℃D.12~15℃29.下列与空气湿度有关的指标中,那个指标值越大,表示空气越干燥?(B)A.相对湿度B.饱和差C.绝对湿度D.露点?30.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首要温热因素是(B)A.气湿B.气温C.气流D.气压31.造成温热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B)A.降水B.太阳辐射C.海拔高度D.云况32.家畜的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大而(A)A.下降B.升高C.先降后升D.先升后降33.基础代谢热式动物哪种产热量?(B)A.最高水平B.最低水平C.中级水平D.采食后34.高温条件下,畜体最有效的散热途径是(D)A.辐射B.对流C.传导D.蒸发35.家畜生产、健康、饲料利用率和饲养效益最高的温度范围是(C)A.等热区B.体温恒定区C.舒适区D.存活区36.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家畜为了护身,维持行为中什么变化最为明显,是判定求的重要指标?(C)A.活动量B.采食量C.姿势变化D.饮水量多项选择1.动物处于哪些情况下时,代谢率会升高?(BCE)A.舒适区B.过低温度区C.过高温度区D.等热区E.临界温度以下2.一般来说,家畜辐射散热量与哪些因素关系较大?(ABCDE)A.体型B.被毛C.颜色D.体表结构E.空气状况3.下列因素中对等热区和临界温度有影响得是(ABCDE)A.年龄B.体重C.被毛D.生产水平E.饲养水平4.若饲养水平为3M(M代表维持需要)时,下限临界温度为17℃,则饲养水平的下限临界温度可能为(AB)A.20℃B.19℃C.16℃D.14℃E.15℃5.寒冷时家畜的主要散热方式有(BCD)A.蒸发散热B.对流散热C.传导散热D.辐射散热E.隐汗散热6.气流的状态通常用哪些指标来表示?(AE)A.风速B.气温C.气湿D.气压E.风向7.温热环境主要包括(ABDE)A.气温B.气湿C.水温D.气流速度E.太阳辐射8.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有(ABE)A.温湿指数B.等温指数C.风湿指数D.综合温度E.风冷指数9.下列属于由气温直接引起的疾病的是(BCD)A.流感B.冻伤C.热痉挛D.热射病E.高山病10.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BCDE)A.经度B.距海远近C.海拔高度D.云量E.纬度11.家畜的下列散热方式中属于蒸发散热的是(ABD)A.呼吸道散热B.出汗散热C.对流散热D.隐汗散热E.辐射散热判断:根据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的恒温动物,处于寒带的体型较大,处于热带的体型小(对)一个善于吸收辐射能的物体,亦必是一个善于发射的物体。
(对)辐射散热属于不可感散热。
(错)无论是冷、热条件下,相对湿度较低都有利于缓和家畜的气候应激。
(对)大量研究表明,家畜基础代谢热量随体型增大,绝对值增大,按每千克体重计算,体型大的动物越高。
(错)空气的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越湿润。
(错)肉鸡对高温耐受性较强,蛋鸡对低温耐受性较强。
(错)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时,其产热量决定于采食量。
(对)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把皮温直接称作家畜的体温。
(错)在炎热高温环境中,为缓和家畜的高温应激,可以适当减少脂肪用量增加粗饲料的量。
(错)家畜的皮毛不仅可以保温,还可以隔热。
(对)风向玫瑰图一般要标明每个方向的风速平均值。
(错)各种动物对低温的忍受力不同,一般鸟类较哺乳动物善耐低温。
(对)气温引起的直接致病作用都是非传染性的,如冻伤、热射病、日射病等。
(对)家畜的热平衡被打破后,一般先发生化学调节,后启动物理调节。
(错)太阳距离家畜非常远,可略而不计,是影响家畜的一个次要的环境因素。
(错)辐射电磁波的发射和传递不需要介质。
(对)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对家畜繁殖的影响比对其它生产力的影响更为严重。
(对)在高湿度环境中的家畜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弱。
(错)气温年较差是指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冬季平均气温之差。
(错)通常用风向和风速来表示风的状态。
(对)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大于成年畜禽。
(对)饲养于低温环境中的瘦肉型猪,脂肪含量增加,瘦肉率下降。
(对)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错)在0-30℃范围内,乳牛的产乳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错)通常家禽产蛋最适宜温度为13—23℃。
(对)高温使母畜发情周期延长,发情持续期缩短,有的甚至不发情。
(对)高温能提高公畜禽的精液品质和性欲。
(错)相对而言,潮湿空气有利于空气中细小颗粒物的积聚,从而可降低舍内粉尘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
(对)舍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主要决定于畜舍结构的严密程度和畜舍的通风。
(对)不论在寒冷的北方或炎热的南方,天棚上铺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或隔热层)。
这是保温隔热性能的关键。
而结构严密(不透水、不透气)则是提高保温性能的重要保证。
(对)通常,低湿在高温时有利于机体蒸发散热,低温时则可减少散热。
(对)高温可使动物患热痉挛、热射病,低温可致冻伤。
气温大幅度升降,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对)第三章光环境单项选择1、下列光波中,增热效应最大的是(C)A.紫外线B.紫光C.红外线D.红光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B)A.100~300nmB.400~760nmC.700~800nmD.900~1100nm3、人工光照强度大约在多少时,对肥育猪的正常代谢有利,并能增强抗应激能力(B)A.30lxB.45lxC.60lxD.75lx4、下列动物属于长日照动物的是(D)A.绵羊B.鹿C.山羊D.猫5、下列动物属于短日照动物的是(A)A.鹿B.雪貂C.野兔D.马6、一般认为产蛋鸡的适宜光照时间应保持在多少小时以上?主要是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而使孕酮保持较高水平(C)A.8B.12C.16D.207、一般将紫外线分为三级,不同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其中能引起××病和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波段为(C)A.400~460nmB.320~400nmC.275~320nmD.200~275nm8、动物光敏性皮炎专发于什么皮肤(B)A.黑色B.白色C.棕色D.黄色9、正常情况下,鸡的产蛋周期约为(C)A.20hB.24hC.26hD.29h10、常用来表示光源的发光强度的是(A)A.坎德拉B.流明C.勒克司D.瓦11、下列属于紫外线作用的是(A)A.红斑作用B采暖C.日射病D.消除阵痛12、下列属于红外线作用的是(D)A.杀菌作用B.光敏性皮炎C.红斑作用D.日射病13、根据多数学者对鸡的研究,在哪种光色下鸡趋于安静,啄癖较少,成熟期时间变短(红光)14、可见光主要是导致什么兴奋,进而引起动物的一系列生理反应?(C)A.副交感神经B.交感神经C.下丘脑D.视网膜15、松果腺对动物生理节律的影响造成(B)A.体温节律B.季节性繁殖C.脑电图节律D.呼吸节律16、在全部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约占(D)A.20%~30%B.30%~40%C.40%~50%D.50%~60%17、在全部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约占(A)A.1%B.2%C.3%D.4%18、下列哪个波长范围的红光和红外线能引起日射病?(B)A.300~600nmB.600~1000nmC.1000~1200nmD.1200~1500nm19、下列动物中属于短日照动物的是(C)A.马B.野兔C.山羊D.猫20、太阳辐射光谱中波长大于760nm的是(D)A.红光B.紫光C.紫外线D.红外线多项选择题2、下列动物中属于长日照动物的是(BC)A.野生反刍兽B.马C.鸟类D.鹿E.绵羊判断:光照不是对雏鸡的生长直接产生刺激作用,而是通过对雏鸡的活动和觅食等各种行为的固有节律起同步信号作用,从而间接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