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9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较弱。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个加减法的框架,中间写上“解决问题”,然后列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看板书就能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第9课时解决问题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1.(1)把24瓶酸奶平均装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瓶? (2)有24瓶酸奶,每盒装6瓶,可以装几盒?
算式:24÷4=6(瓶)
答:每个盒子装 6 瓶。
算式:24÷6=4(盒) 答:可以装 4 盒。
我发现,在“平均分”问题中,求平均每盒有几瓶,就用 ( 总瓶数 )除以( 盒数 );求可以分成几盒,就用(总瓶数) 除以( 每盒瓶数 )。
4.一根20米长的绳子剪了4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4+1=5(段) 20÷5=4(米)
2.张老师买来8本故事书。 (1)每个小朋友分2本,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8÷2=4(个)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本? 8÷4=2(本) (3)用去了2本,还剩几本? 8-2=6(本)
3.(1)一张桌子需要配4把椅子,现在有5张桌子,需要 配多少把椅子?
4×5=20(把) (2)16把椅子能配几张这样的桌子? 16÷4=4(张)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比”的意思。
2.能用比较多或比较少表示数量多少。
3.能用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高矮。
4.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数学计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来表述比较大小。
2.能够动手做,锻炼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能够养成注意周围事物变化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爱思考、会动手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分析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用比较多或比较少、比较高或比较矮表示数量和高矮。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能够在比较中准确表达数量和高矮的差异。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2.尺子、卷尺、同学之间的比较工具。
3.课前准备好同学们可以比较高矮、多少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出示两个同学提前准备好的实物(可以是各种水果、书籍、学习用品等),并让学生两两比较这两个实物的数量、高矮,引出“比”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察两个同学的身高,并讨论谁高、谁矮。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然后用数学语言表示比较结果。
3.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高或矮的水果,并讨论。
4.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苹果比梨高吗?”,“香蕉比橘子高吗?”等。
3. 启发思考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示例问题: - 张三同学有3个苹果,李四同学有6个苹果,谁有的苹果比较多? - 小明比小刚高,小刚比小华高,那么小刚和小华谁更高呢?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他们自己身高的高低,并用“比较高”“比较矮”等词语进行描述。
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比较问题,并邀请同学回答。
5. 展示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使用“比”这个词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第9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例5,P32)一、算一算。
27+(35-19)=4348+9-28=2984-(17+48)=19二、在里填“>”“<”或“=”。
66-8,<)6163-19,<)5478+8,=)8639+7+16,>)52-6+1568-12+11,>)68-(12+11)三、解决问题。
1.学校合唱队有男生36人,女生比男生多9人。
(1)女生有多少人?(2)合唱队有多少人?36+9=45(人) 36+45=81(人)口答:女生有45人。
口答:合唱队共有81人。
2.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小松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1-6=25(个)口答:小兔子采了25个蘑菇。
31+25=56(个)口答:小松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56个蘑菇。
3.实验小学六年级男生35人,女生42人,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五年级有学生85人,比六年级多多少人?(仿教材P33页第1题)35+42=77(人)口答:六年级一共有77人。
85-77=8(人)口答:比六年级多了8人。
4.一共要装订多少本数学故事书?如果再装订24本英语故事书,一共装订了多少本故事书?37+15=52(本)口答:一共要装订52本数学故事书。
52+24=76(本)17-5=12 10+10=20 30-30=0 22+1=23 55+5=60 10-10=0 5-3=217+5=22 20-5=15 6+9=15口答:一共装订了76本故事书。
5.小李有一本68页的故事书。
他每天看14页,连续看了2天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完?易错点68-14-14=40(页)口答:还有40页没有看完。
四、看图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兔子和山羊一共重多少千克?34-5+34=63(千克)口答:兔子和山羊一共重63千克。
五、大猫钓了多少条鱼?20+6+6=32(条)口答:大猫钓了32条鱼。
第9课时一、432919(竖式略)二、<<=>>三、1.解析:求女生有多少人,就是求比36多9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合唱队的总人数就是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总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新课(1)乘除法的意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 课后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 (含解析)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9课时-解决问题
知识点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
预习课本第32页例5.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有多少人?(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①已知美术兴趣小组有()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人.
②第一问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因为男生比女生少.所以用女生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就是男生的人数.
第二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第一问求出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
()法计算.
③检验:因为14-9=().与题意相符.所以答案正确.因为23-9=().与题中已知
条件相符.所以答案正确.
归纳总结: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要做到“一想”、“二用”、“三查”.
一想:就是想一想第二问和第一问之间的联系;
二用:把第一问求出的答案当作第二问的条件;
三查:做完之后要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温故知新:(1)16+12=28(条)(2)15-3=12(个)预习新知:14 5 减去 14-5=9 加 9+14=23 5 14
预习检验:1. 27+13=40(朵) 40+27=67(朵)
2.22-4=18(元) 18+22=40(元)
每日口算:12 56 90 54 81 69 53 99 69 46。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9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
课程内容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信息。
2.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2. 重点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和示范、练习题、讨论和总结。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9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9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表内乘法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这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1. 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黑板、彩色粉笔/白板、马克笔•学生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习题练习册•相关的教学课件或实物教具2. 教学目标•理解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方法•熟练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他一共付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表内乘法来解决。
3.2 讲解表内乘法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表内乘法的概念和方法,向学生介绍如何用乘法表来快速计算乘法运算。
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便利之处。
3.3 练习习题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相关习题来练习表内乘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3.4 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内乘法方法来解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于表内乘法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时 解决问题
RJ 二年级上册
1.2.Βιβλιοθήκη 兔妈妈比小兔多采了9个蘑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
菇。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 普书比故事书少11本,科 普书有多少本? 12+9=21(个) 35-11=24(本) 答:兔妈妈采了21个蘑菇。 答:科普书有24本。
3.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 求小兰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求比( 4 )多( 16 )的 数,用( 加 )法计算。列式:( 4+16=20 )。 (2) 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小强)的邮票数 和(小兰 )的邮票数合起来,用( 加 )法计算。 列式:( 4+20=24 )。
知识点 1 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够不够的问题
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
收了多少箱? 18+29=47(箱) 47+43=90(箱)
7.(选题源于教材P34第7题)
在 里填上“>”“<”或“=”。 41+37 > 75 79 = 95-16 90 = 19+71 89-33 < 59
43+5 < 50 73-25 > 45
8.(选题源于教材P34第8题)
知识点 2 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5.
好消息:商城玩具促 销,满80元减10元
(1)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个布娃娃要花多少钱?
49+27=76(元)
(2) 买一个圣诞老人和一把玩具手枪要花多少钱? 53+31=84(元) 84>80 84-10=74(元)
6.
(1)
小兰有多少张邮票? 34+16=50(张) 答:小兰有50张邮票。 (2) 小强和小兰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34+50=84(张) 答:小强和小兰一共有84张邮票。
7.
(1) 一共有多少条红金鱼? 23+18=41(条) 答:一共有41条红金鱼。 (2) 池塘里还有38条黄金鱼,比红金鱼少多少条?
41-38=3(条) 答:黄金鱼比红金鱼少3条。
易错辨析
8.小白兔拔了18个萝卜,比小灰兔少拔 6个。小灰兔 拔了多少个萝卜?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18+6=24(个) 18+24=42(个) 答:小灰兔拔了24个萝卜,两只小兔一共拔了42个萝卜。 辨析:小灰兔拔萝卜拔的多,计算时用加法,所以列式 为18+6;求综合,应该用加法,列式为18+24。
1.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 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
33+4=37(人) 33+37=70(人)
答:二班有37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70人参加。
1.(选题源于教材P33第1题)
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只教 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 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句? 21+38=59(名) 59-45=14(名)
易错点
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定性思维
9.买一个文具盒多少钱?两样都买多少钱?
文具盒:18-6=12(元) 两样:12+18=30(元)
提升点
进一步巩固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10. 今天卖出多少个熊猫蛋糕?两天一共卖出多少个熊
猫蛋糕?
今天:28-9=19(个)
昨天卖出熊猫蛋糕28个
今天卖的比昨天少9个
1 0 0
1 0 0
9 0
1 0 0
2.列竖式计算。 100-64= 36 100-29= 71100-13= 87 100-95= 5 1 0 0 1 0 0 1 0 0 1 0 0
-6 4
3 6
-2 9
7 1
-1 3
8 7
-9 5
5
知识点 用加、减法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3.小兰有多少张邮票?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 小强拍了多少个 ? 答:小强拍了43个?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 女生有15人 ,
9+34=43(个)
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3+15=28(个)答: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28人。
探究点 1 用加、减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 要解决的问题 组的同学们 是什么? 去郊外写生。
(1)孵小鸡要用多少天?
28-7=21(天)
(2)孵小鹅比孵小鸡多用9天,孵小鹅要用多少天?
21+9=30(天)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略
夯实基础
1.列竖式计算。 72+28= 100 45+55= 100 21+69= 90 73+27= 100 7 3 4 5 2 1 7 2 + 2 8 + 5 5 + 6 9 + 2 7
4.(选题源于教材P33第4题)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 已经贴好了41幅,还剩多 少幅没贴好? 27+36=63(幅) 63-41=22(幅)
5.(选题源于教材P34第5题)
左边:21 35 43 34 95 右边:64 41 59 55 70
6.(选题源于教材P34第6题)
还收了43箱柚(yò u) 子,橘子和柚子一共
4 8 + 16 5 4 - 2 9 2 5
4 0 +2 3 6 3 + 1 2 7 5
67-8+13= 25 6 7 8 5 9 + 1 3 7 2
73-20-35= 18 7 3 - 2 0
5 3 - 3 5 1 8
73-(20+35)=18
2 0 + 3 5 5 5 7 3 - 5 5 1 8
4.实验小学体育器材室有100个足球,借给一年 级36个,二年级39个。一共借走了多少个? 三年级需要35个,剩下的足球够吗?
方法1:剩下的足球与三年级需要的足球相比较: 36+39=75(个) 100-75=25(个) 25<35 剩下的不够 方法2:三个年级一共需要的足球与总数100相比较: 36+39=75(个) 75+35=110(个) 110>100 剩下的不够
一共:28+19=47(个)
11.
我们一班有38人
我们二班有36人
有60顶帽子,如果每人发一顶帽子,还差多少顶帽子? 38+36=74(顶) 74-60=14(顶)
提升点
12.
连续两问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 综合问题
(1) 芳芳家交电费多少元? 38-9=29(元) (2) 亮亮家比芳芳家多交17元,亮亮家交电费多少元? 29+17=46(元)
归纳总结:
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要做到: “一想”“二用”“三查”。 “一想”:想一想第二问与第一问之间的联系; “二用”:灵活运用第一问求出的结果当成第二 问的条件; “三查”:做完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第1~4题。第34
页练习六第5~8题。
教材习题
(选题源于教材P32做一做)
思路
女生 男生
14人
?人 比女生少5人
男生比 男生 女生 - 女生少 = 人数 人数 的人数 美术兴趣 女生 + 男生 = 小组的总 人数 人数 人数
14-5=9(人) 9+14=23(人)
点击播放例题动画
解答正确吗? 检查一下。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4-5=9(人) 9+14=23(人) 男生有9人,美术兴 14减9等于5,男生确 14加9确实等于趣小组一共有 23。解答正确。 23人。 实比女生少5人。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个是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解答呢?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男生的人数,就 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是求比 14少5的数是 就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 多少,用减法计算。 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选题源于教材P33第2题)
一共要做多少朵红花?如 果再做40朵黄花,黄花和 红花一共要做多少朵? 25+10=35(朵) 35+40=75(朵)
3.(选题源于教材P30第3题)
48+6-29= 25 40+23+12= 75 59-(34-14)= 39 3 4 - 1 4 2 0 5 9 - 2 0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