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能够用口算解决简单表内除法问题。
2.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出表内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
1.复习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探讨如何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
1.小组合作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用表
内除法计算并解答问题。
2.课堂个别练习:老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拓展
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表内除法在更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灵
活地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各类问题。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理解,强化学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朅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思考、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方程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学例1:小明今年10岁,他的哥哥比他大6岁,那么他的哥哥今年多少岁?(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6 = 10(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0 - 6(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0 - 6 = 4,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2. 教学例2:一个数加上5等于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5 = 12(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2 - 5(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2 - 5 = 7,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如:一个数减去3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方程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 (18张ppt)人教版

2.5÷0.4=6.25(个)
25÷1.5= 16.666 …(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这两道题的结果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呢?
第(1)小题,不管 小数部分是多少,都 要进一取整数。
第(2)小题,不管 小数部分是多少,都 要舍去尾数取整数。
探索与发现
3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1. 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99
1 请你计算一下你上算面对两了道吗题?。
2
探索与发现
探索与发现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 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5÷0.4=6.25(个)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大家想一想,到底你需能要列几一个下瓶算子式呢吗?
探索与发现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结果应该取整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RJ)教学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RJ)教学课件
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目录
01 情景导学 02 探索与发现 03 学以致用 04 课后作业
1
情景导学
情景导学
5.52÷4.6 =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4÷33= 1.0303 …
1. 2
1. 0 3 0 3
4.6 5.5 .2 46
33 3 4 33
92 92
100 99
0
100
2.5÷0.4= 6.25(个) 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680÷15≈46(个) 25≈6,需要6个瓶子。 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有5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袋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1)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查答案。
(2)举例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范例,讲解如何运用基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2)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组员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检查答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解决问题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1.口算。
4×0.1= 6.4÷0.04=42×0.07= 0.063÷0.15=39.39÷0.13= 0.2÷0.004=7.2÷0.06= 0.18÷0.09=0.9÷0.45= 15.5÷0.05=2.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法”取近似值。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尾法”取近似值。
【新课讲授】1.教学例10(2)。
出示例10(2)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1.5=16.666…(个)组织讨论:(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做一套衣服用布2.46米,现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分析:求做多少套衣服,也就是求28.8里面有多少个2.46,列除法算式即:28.8÷2.46,商是11,余数是1.74。
余下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所以要舍去,只能做11套衣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的妈妈给了他5元钱,让他去商店买一些文具。
文具店的文具价格如下:铅笔2元/支,橡皮1元/块,尺子3元/把。
请问小明可以用这5元钱买哪些文具?二、例题讲解1. 例题: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1块橡皮需要1元。
所以,2支铅笔和1块橡皮总共需要4+1=5元。
小明有5元钱,所以他够钱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
2. 例题: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3把尺子,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尺子3元/把,3把尺子需要9元。
小明只有5元钱,所以他不够钱买3把尺子。
三、随堂练习1. 小刚有6元钱,他想买2支铅笔和2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2块橡皮需要2元。
所以,2支铅笔和2块橡皮总共需要4+2=6元。
小刚有6元钱,所以他够钱买2支铅笔和2块橡皮。
2. 小华有8元钱,他想买4支铅笔和2块橡皮,请问他够不够钱?解答:铅笔2元/支,4支铅笔需要8元;橡皮1元/块,2块橡皮需要2元。
所以,4支铅笔和2块橡皮总共需要8+2=10元。
小华有8元钱,所以他不够钱买4支铅笔和2块橡皮。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来确定是否够钱购买所需的商品。
难点是对于价格的不同组合,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来计算总价。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文具模型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小明够不够钱买文具。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练习: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文具价格表铅笔:2元/支橡皮:1元/块尺子:3元/把够钱情况:1. 2支铅笔 + 1块橡皮 = 4 + 1 = 5元(够钱)2. 3把尺子 = 9元(不够钱)八、作业设计1. 题目:小芳有7元钱,她想买2支铅笔和1块橡皮,请问她够不够钱?答案:铅笔2元/支,2支铅笔需要4元;橡皮1元/块,1块橡皮需要1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第10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地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课件呈现)(1)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3)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4)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5)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板书:进一法)(6)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课件呈现)(1)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2)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求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的问题,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1” 75次
4 比青少年多 5
?次
也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 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4 75 + 75× 5 = 75 + 60 = 135(次)
4 75 × (1 + 5)
9 = 75 × 5
= 135(次)
回顾与反思
(2)黑兔只数的 等于白兔只数。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
4 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 75 +75× =75 + 60=135(次) (135-75)÷75= 5 80 - 80× = 80 -10 = 70(分贝)
我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
(4)苹果树占果园面积的 75 +75× =75 + 60=135(次)
画线段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关系。 绿化带降低了噪音以后,人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
80×(1- ) = 80× = 70(分贝)
(5)钢笔的价钱比圆珠贵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 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 年多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__7_5__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多的部 分是_青__少__年__每__分_钟__心__跳__的__次_数______的 。 要求的是_婴__儿____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135-75)÷75=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也可以先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4 9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 75×(1+ ) =75× =135(次) 二、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5 5 75 +75× =75 + 60=13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餐桌上的数学。 (1)6 人吃饭需要准备几根筷子?
(2)星期天,乐乐家里来客人了,他准备了 12 根筷子,正好够 用。一共有多少人吃饭?
4. 王阿姨要把 16 米长的绳子剪成每根 4 米长的跳绳, 可以剪多少根这样的跳绳?每次剪掉一根,一共要剪 几次?(在图中画一画)
16÷4=4(根) 4-1=次)
培优训练
5. 一共要折 20 只千纸鹤。 20÷4=5(只) 4+1=5(人) 20÷5=4(只)
口算题卡
10÷5= 2 12÷4= 3 18÷6= 3 2×5= 10 25÷5= 5
9÷3= 3 3×4= 12 16÷4= 4 8÷4= 2 3÷3= 1
2 表内除法(一) 第 10 课时 解决问题
基础练习
1. 我会填空。 (1)20 里面有( 4 )个 5。 (2)18 个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 3 )个。
2. 王老师有24 个糖果。 (1)每个小朋友分 4 个糖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