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与视图》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29.1 投影(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过程性目标:经历探索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过程,自主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教师出示图片,引入新课.学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日晷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投影,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索归纳1.影子随处可见,请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形成影子的实例吗?投影定义: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2.观察下列图片,你认为太阳光线有什么特征?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3.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教师引导学生大胆举出身边的例子.小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投影及相关的概念.教师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平行投影的概念.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识记中心投影.学生观察,理解记忆中心投影.)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探究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三、新知应用例1 如图所示,图(1),图(2)表示两根标杆在同一时刻的投影.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投影的光线,它们是平行投影还是中心投影?并说明理由.解:分别连接标杆的顶端与投影上的对应点(如图).很明显,图(1)的投影线互相平行,是平行投影.图(2)的投影线能相交于一点,是中心投影.例2 如图是一棵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请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确定光源的位置.解:如图,连接CB,并延长相交路灯杆于点O,则OC就是形成树影的光线,点O就是光源所在的位置.(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师生共同点评.学生尝试分析,小组内交流后,解决例题.教师投影例2,学生作图解决.)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例题,达到巩固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四、检测反馈1.如图是一根电线杆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影长图,试按其一天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2.皮影戏中的皮影是由中心投影得到的.3.当你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在你的后边,并且影子越来越短.4.星期六王明和他的哥哥到公园散步,哥哥的身高是170cm,在阳光下的影长为68cm,王明的身高是160cm,则此时王明的影长为64cm.5.当一个圆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的形状是圆;当一个圆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的形状是椭圆;当一个圆垂直于投影面时,它的正投影的形状是线段,其长度等于圆的直径长.五、课堂小结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联系光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平行投影平行的投射线全等都是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即都是投影)中心投影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放大(位似变换)六、板书设计课题:29.1 投影第1课时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联系与区别例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投影与视图》这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投影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投影方式来得到物体的视图。
内容主要包括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三视图的绘制方法等。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空间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学会通过不同的投影方式来得到物体的视图,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性质和特点2.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3.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物投影和视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实物模型3.绘图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实物投影和视图,让学生感受投影和视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投影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投影的性质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物,通过实际操作来绘制该实物的三视图。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投影与视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1)学习目标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学习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教学互动设计备注(一)创设情境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
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二)你知道吗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三)问题探究(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1、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还有其他情况吗?(四)应用新知:(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章《投影与视图》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介绍投影的概念、分类以及投影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投影在数学、物理、艺术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2.正投影和斜投影3.投影的基本性质4.平行投影5.中心投影6.投影变换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投影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投影的性质和变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投影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性质。
2.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特点。
3.能够运用投影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投影的概念和分类。
2.投影的基本性质。
3.投影变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投影的分类、基本性质和变换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投影知识。
4.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投影仪、实物模型、多媒体动画。
2.投影习题、测验题。
3.投影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投影的概念。
例如,用一个三角形模型在灯光下投影,让学生观察投影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投影的分类,包括正投影和斜投影。
通过示例,使学生了解正投影和斜投影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投影练习,掌握投影的基本性质。
例如,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物体,画出其正投影和斜投影。
4.巩固(10分钟)讲解投影变换,包括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投影与视图教案

投影与视图教案标题:投影与视图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并能够正确绘制和解读不同类型的投影与视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提高他们的图形理解能力和技能,为将来更高级的图形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包括正投影、斜投影和俯视图等。
2. 掌握绘制不同投影与视图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正确解读和理解各种类型的投影与视图。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5.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投影与视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绘制正投影、斜投影和俯视图的方法。
3. 解读和理解投影与视图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与视图的示例和练习题、图形学软件或绘图工具、PPT演示文稿。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绘图纸。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概念(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的投影和视图现象,例如看电影时白色光线在屏幕上的投影、地图上的俯视图等。
展示示例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投影与视图的特点。
步骤2:讲解基本原理(15分钟)通过PPT演示文稿或板书讲解投影与视图的基本原理,包括正投影、斜投影和俯视图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不同类型投影与视图的应用场景,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进行对比。
步骤3:绘制实践(30分钟)在绘图纸上,指导学生根据给出的图形描述或投影与视图示例,尝试绘制不同类型的投影与视图。
可以分小组进行绘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供指导和帮助。
步骤4:解读与分析(15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投影与视图示例,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每个视图的特点和信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答,激发他们的思维。
步骤5:巩固与拓展(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绘制和解读投影与视图。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图形,并提供挑战题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技能。
步骤6:总结与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困惑,解答他们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0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3.掌握正投影的概念,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关系.4.掌握线段、正方形、正方体的正投影的特征.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87~91,完成下列问题.1.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或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2.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3.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4.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5.皮影戏是利用中心投影(填“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的一种表演艺术.6.一根笔直的小木棒(记为线段AB),它的正投影为线段CD,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D)A.AB=CDB.AB≤CDC.AB>CDD.AB≥CD03名校讲坛例1(教材补充例题)如图1,2分别是两根木杆及其影子的图形.(1)哪个图形反映了太阳光下的情形?哪个图形反映了路灯下的情形?(2)请你画出图中表示小树影长的线段.【解答】(1)图2为太阳光下的情形,图1为路灯下的情形.(2)略.【点拨】识别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方法:作直线:分别过两物体及其影子的顶端作两条直线,若这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为中心投影;若这两条直线平行,则为平行投影.【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29.1习题)如图,小华、小军、小丽同时站在路灯下,其中小军和小丽的影子分别是AB,CD.(1)请你在图中画出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用点P表示)(2)画出小华此时在路灯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解:如图所示.例2(教材P90例变式)如图,工件的底面与投影面平行,画出工件在投影面上的正投影.【解答】如图所示.【点拨】在判断一个投影是不是正投影或进行正投影作图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投影线与投影面一定要垂直(太阳光与地面不一定垂直,所以以太阳光为投影线、以地面为投影面的投影不一定是正投影).(2)当物体的某个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是全等形.(3)画图时,应先判断投影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依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物体的正投影.【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9.1习题)如图是一个三棱柱,它的正投影是下图中的②.(填序号)04巩固训练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现象的是(B)A.上午10点时,走在路上的人的影子B.晚上八点时,走在路灯下的人的影子C.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D.升国旗时,地上旗杆的影子2.底面与投影面垂直的圆锥体的正投影是(B)A.圆B.三角形C.矩形D.正方形3.如图,在一间黑屋子里用一盏白炽灯照一个球,球在地面上的阴影的形状是一个圆,当把白炽灯向远移时,圆形阴影的面积的变化情况是(A)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4.画出下列立体图形投影线从上方射向下方的正投影.解:如图所示:05课堂小结1.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叫做正投影.注意,正投影是特殊的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不可能是正投影.2.几种基本图形(线段、正方形、圆、正方体)的正投影分几种情况.3.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全等;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29.2三视图第1课时几何体的三视图01教学目标1.了解视图的概念,明确视图与投影的关系.2.理解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明确三视图与我们从三个方向看物体所得到的图象的联系与区别,会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3.画三视图时,要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94~97,完成下列问题.1.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方向光线下的正投影.2.主视图是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俯视图是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左视图是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3.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4.三视图一般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俯视图在正下方,左视图在右边,其中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5.如图是一个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画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这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解:如图所示.6.在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圆的是(D)A B C D03名校讲坛例1画出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圆柱正三棱柱球(1)(2)(3)【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方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4)为表示圆柱、圆锥等的对称轴,规定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解答】如图所示.圆柱正三棱柱球(1)(2)(3)【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29.2第1课时习题)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左视图为矩形的是(B)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其中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相等.【分析】支架的形状是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答】如是支架的三视图.【点拨】对于由几种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组合体,其各种视图可以分解为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再组合,画三视图时要注意各几何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9.2第1课时习题)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立体模型素描教学时,把由圆锥与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圆锥在圆柱上底面正中间放置)摆在讲桌上,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解:如图.04巩固训练1.小明从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C)A B C D2.左下图表示一个用于防震的L 形包装泡沫塑料,当俯视这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形状是(B)A B C D3.如图,从不同方向看下面左图中的物体,下图中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正面 从上面看 从前面看 从左面看4.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请在下面方格纸中画出它的三个视图.解:如图所示.05 课堂小结1.画物体的三视图时,先确定主视图的位置,在主视图的右边画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画俯视图.2.画物体的三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3.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时,要把组合体分割成规则的几何图形.第2课时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01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三视图的意义,由三视图想象出实物原型.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98~99,完成下列问题.1.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前面、上面、左侧面,然后再结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的俯视图是圆,则这个图形可能是圆柱.3.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均相同的是(A)A.正方体B.三棱柱C.圆柱D.圆锥03名校讲坛例1如图,分别根据三视图(1)(2)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首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解答】(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视图都是矩形,可以想象这个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如图(1)所示.(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视图是圆;可以想象这个立体图形是圆锥,如图(2)所示.【点拨】由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后,再回过头来考虑一下该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否与题目给出的相符.【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29.2第2课时习题)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形状是(D)A.长方体B.圆锥C.圆柱D.三棱柱例2(教材P98例4变式)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C)A B C D【点拨】(1)观察三视图,看其可分解为哪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2)想象出各简单几何体;(3)根据三视图反映的位置关系组合简单几何体便得物体原形;(4)可对想象出的物体作三视图检验正误.注意虚线与实线的区别.【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9.2第2课时习题)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D)A B C D04巩固训练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B)A.三棱锥B.三棱柱C.圆柱D.长方体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A)A.长方体B.三棱柱C.圆柱D.圆台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是(B)A B C D4.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想象出这个几何体.解:根据三视图想象出的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上面正中部竖立一个小圆柱体,如图.05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第3课时 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表面积或体积01 教学目标能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等,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体积方面的用料问题.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99~100,完成下列问题.1.圆锥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圆柱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3.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的平面图的面积等于它的表面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B)A.正方体B.长方体C.三棱柱D.三棱锥 5.如下左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A)A B C D03 名校讲坛例 (教材P99例5变式)根据如图所示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并画出物体的展开图.【解答】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上部分是底面直径为10,高为5的圆锥和下部分是底面直径为10,高为20的圆柱组成.则圆锥,圆柱底面半径为r =5. 由勾股定理,得圆锥母线长R =5 2. S 圆锥侧面积=12lR =12×10π×52=252π.∴S 表面积=π×52+10π×20+252π=25π+200π+252π =225π+252π =(225+252)π.该物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点拨】 由物体三视图求它的表面积: (1)由三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2)画出物体的展开图;(3)根据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求表面积. 由展开图确定三视图:(1)由表面展开图确定物体的形状; (2)画出物体的三视图;(3)图或题中所给数据的合理转化.【跟踪训练】 (《名校课堂》29.2第3课时习题)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俯视图为菱形.请写出该几何体的形状,并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解:该几何体的形状是直四棱柱.由三视图知,棱柱底面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4 cm ,3 cm. ∴菱形的边长为(32)2+(42)2=52(cm), 棱柱的侧面积为52×8×4=80(cm 2).04 巩固训练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其中主视图都是腰长为4、底边为2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C)A.2πB.12π C.4π D.8π2.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C)A.52B.32C.24D.9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含有数据),则这个几何体的展开图侧面积等于(A)A.2πB.12π C.4 D.24.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写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解:这个立体图形为圆柱,其中高是10,底面圆的半径为5,所以体积为π×52×10=250π.05课堂小结1.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可首先根据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然后进行几何体的相关计算.2.利用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可以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以确定实际生产中的用料问题,还可以解决一些最优化问题,可以起到化曲折为平直的作用;用到“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数学思想.。
投影与视图教案

投影与视图教案投影与视图教案引言:投影与视图是工程制图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各个领域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详细介绍投影与视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
一、概述投影与视图是工程制图中的基础知识,它们是将三维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以二维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
通过投影与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物体的各个面及其尺寸,从而进行设计、制造和施工等工作。
二、投影的原理1. 正交投影正交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的各个面分别垂直地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形成多个平行的投影线。
这种投影方法常用于工程制图中,能够准确地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2. 透视投影透视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的各个面按照一定的透视规律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形成透视效果。
透视投影常用于绘画和建筑设计中,能够产生立体感和逼真感。
三、视图的分类1. 正视图正视图是指将物体的正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它能够清晰地显示物体的外形和尺寸。
正视图通常包括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
2. 俯视图俯视图是指将物体的顶面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它能够显示物体的顶部结构和尺寸。
3. 剖视图剖视图是指将物体沿着某个平面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面的投影呈现出来的视图。
剖视图能够展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细节。
四、投影与视图的应用1. 工程制图在工程制图中,投影与视图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正交投影和透视投影,工程师可以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从而进行设计和制造。
2.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视图的绘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绘制正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建筑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建筑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从而进行设计和施工。
3.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投影与视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制正视图和剖视图,设计师可以详细地了解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从而进行设计和制造。
五、总结投影与视图是工程制图中的基础知识,它们在各个领域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视图》教案第1课时(含答案)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投影与视图:《视图》教案第1课时(含答案)第五章投影与视图5.2 视图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视图及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并能判定简单物体的视图.3.经历有关视图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括、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难点:对三视图的理解.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四、相关资源《三视图》微课.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我们这节课也学着诗人的眼光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一起来看看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诗引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反映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新知】想一想如图,假设有一束平行光线从正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你能想象出它在这束平行光线下的正投影吗?把你想象的正投影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如果平行光线从左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情况又如何?如果平行光线从上面投射到图中的物体上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先讲解一些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本题.教师讲解: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人们常常从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分别得到这个物体的三个视图,这样大体上就把一个物体的形状特征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了.通常我们把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解:上图所示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视图和三种视图的概念.议一议(1)下图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2)在下图中分别找出上述几何体的主视图.(3)上述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答案.答:(1)(甲)物体可以看成圆柱;(乙)物体可以看成圆锥;(丙)物体可以看成球.(2)圆柱的主视图是图(A),圆锥的主视图是图(E),球的主视图是图(C).(3)(甲)(乙)(丙)三物体的三种视图如下: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体的过程,然后通过辨认找出主视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出它们的左视图和俯视图,从而经历由圆柱、圆锥和球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典例精析】例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下图右边所示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吗?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动手画图.解: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所示.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巩固对圆锥、圆柱三种视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课堂练习】1.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皮球和一个蒙古包模型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精讲点拨 典题 1、右上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是 A.5 B.6 C.7 D.8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变式拓展: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 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 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多为______________ 主视图 左视图 典题 2、长方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A.52 B.32 C.24 D.9
9.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 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五)、布置作业:
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 B 出发,沿表面爬到 AC 的中点 D,请你求出这个 线路的最短路程. 2、画出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A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
B
2.如图,水平放置的下列几何体,主视图不是长方形的是
)
3.如图①放置的一个水管三叉接头,若其正视图如图②,则其俯视图是(
)
4.如图,是有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图, 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 的个数是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王坟初级中学 姓名:李家宝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 电子邮件:wfczljb@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初级中学 个人介绍: 李家宝,男,出生于 1979 年 1 月,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98 年 7 月毕业 于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2005 年 12 月自学本科毕业。现任学校教导主任,同时担任初三 数学、政治两科的教学工作,分管八级部工作。曾先后被评为青州市优秀共青团员、青州市 教坛新秀、青州市优秀教育工作252d380eb6e0c.html 2、李刚同学拿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摆弄,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的是 ( )
.
A B C D 3.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 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 、自主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自己,你能行) (绘制知识网络图标,并对照课本以及2161479171128cf.html 重点复习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 (二) 、交流提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小组交流每个题目,将重点题目、难题错题找出,并组际交流) 1.已知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你如何确定影子是在太阳光线下还是在灯光的光线下形 成的。
)
变式拓展:如图是一个包装纸盒的三视图(单位:cm),则制作一个纸盒所需纸板的面积是 ( )
5 10 5
10
(A)75(1+ 3 )cm2
(B)75(1+
3 ) cm2 2
(C)75(2+ 3 ) c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认为哪些知识点最为重要,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或思想,请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四) 、达标测评(登泰山而小天下) A组 1.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他从 A 处向着路灯灯柱方向径直走到 B 处, 这一过程中他在该路灯灯光下的影子(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投影与视图》教案设计 投影与视图》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⑴、回顾本章学习了哪些内容?总结一下。 ⑵、通过对物体的三视图的学习,交流讨论怎样画物体的三视图。 5, 教师课前准备: ⑴、准备物体三视图的画法视频; ⑵、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第八章《投影与视图》 知识方面: 1、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 ,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 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能力与发展方面: 1、 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基本技能。 2、 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材分析 青岛版第八章《投影与视图》 ,本章研究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从不同方向看物体,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盲区和影子的概念与性质,二是投影的基础知识,三是物体的三视图。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章是第七章“空间图形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继续和发展。在此基础 上本章继续研究的“投影与三视图” ,这也是反映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 转化是本章最重要的数学思想, 物体的各种投影都是将立体图形 转化为平面图形,简单几何体画出它的三视图后,由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反映了立 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同时本章还渗透了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本章的复习重点是:1、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生活上的应用; 。 2、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三视图的概念;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 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本章的复习难点是:1、通过简单几何体与它的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感悟转 化的数学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如图,一桶未启封的方便面摆放在桌面4783e09122b70.html 7、 画出图中几何体的三视图.
B组 8.如图,光源 P 在横杆 AB 的正上方,AB 在灯光下的影子为 CD,AB∥CD,AB=2m,CD =6m,点 P 到 CD 的距离是 2.7m,则 AB 与 CD 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六、教学反思
回顾与总结是对本章知识的梳理与回顾。在本章复习中,我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抽 象,并对知识进行了反思、交流、思考。 在本章复习中,我觉得要特别重视关注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的评价,如 是否能发现和提出有独特性的问题,是否能感悟本章知识同已学知识的联系等。 另外,本章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多数题目都是画图题,而一些学生画图不清晰,不准确, 对画图要求不高,今后要特别注意学生画图是否规范,是否能认真和按时完成,是否做到一 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