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九年级《碱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a.自行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碱的酸中和反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
b.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碱制品,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3.拓展作业:
a.阅读相关化学资料,了解碱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如碱在造纸、纺织、清洁剂生产等行业中的应用。
b.搜索与碱相关的环保知识,了解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如碱吸收酸性气体等。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设想二:运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碱的性质,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碱的性质。
3.设想三:结合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碱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后习题第1-5题,重点加强对碱的定义、性质、化学式的记忆和理解。
b.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c.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碱与酸、盐的反应现象,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8.设想八: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策略: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5年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7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白色粉末状固体 较强腐蚀性
无明显变化
微溶(石灰水)
感悟新知
知1-讲
碱 溶解性 主要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易溶于水,易潮解,溶 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解时放热
石灰水
造纸,印染,炼油,生 生产农药和漂白剂、土木 产化学纤维、橡胶等 建筑、改良酸性土壤等
第七单元 认识1 课时讲解
常见的碱 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
转化关系
2 课时流程 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通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常见的碱
介绍明代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 从化学角度看, 你知道这首诗中 包含了哪些化学 反应吗?
感悟新知
C__O_2_+_C__a_(___O_H__)___2=__=_=_=__C_a_C__O__3_↓_+_ H。2O。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流程图中各步试剂的 作用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成分,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秘方::(1)Ca(OH)2是氢氧化钙的化学式, 氢 氧化钙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2)①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 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 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知识点 1 常见的碱
知1-讲
1. 碱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OH-),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碱。 2.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感悟新知
知1-讲
碱 俗名 颜色、状态 腐蚀性 露置在 空气中 水中溶解 情况
九年级化学《82碱及其性质》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教案标题:九年级化学《碱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方法;3.分析和解决与碱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碱的定义和性质;2.碱的实验方法及反应。
教学难点:1.碱的性质的深入理解;2.不同碱溶液之间的比较和选择。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器材及药品:氢氧化钠溶液(NaOH)、氢氧化钾溶液(KOH)、碳酸氢铵(NH4HCO3)、双氧水(H2O2)、甲酸(HCOOH);3.pH试纸;4.实验操作指导书;5.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小组讨论回顾上一课的内容。
-什么是酸?酸的性质有哪些?-酸和金属反应的特点是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哪些性质?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碱及其性质”。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碱的定义与性质:-碱的定义:指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的化合物。
-碱的性质: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中和酸,可以蓝色石蕊试剂溶液,表现为酸性溶液变为中性或碱性。
2.碱溶液的实验方法及性质:-实验1:观察氢氧化钠溶液(NaOH)性质。
-实验2:观察氢氧化钾溶液(KOH)性质。
-实验3: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差异。
-实验4:判断物质是否是碱的简便方法。
3.碱的一些特殊性质:-氢氧化钙和氨水的性质;-铅酸盐和氨基酸的性质。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学生实验操作指导:-实验1:根据操作指导书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实验记录:-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观察到的现象。
四、思考与讨论(10分钟)1.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碱的性质及实验方法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碱溶液进行实验?-碱的性质和酸的性质有何区别?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总结碱的定义、性质和实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后作业习题。
2.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碱及其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b.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技能目标:a.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其性质是酸还是碱;b.能够描述酸和碱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
3.态度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何为碱及其性质,了解常见碱的种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a.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酸及其性质知识,简要总结并与同学分享;b.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分辨酸和碱。
2.学习(30分钟)a.教师引入碱及其性质的概念和特点;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碱的性质和种类;c.学生完成书本上相关的练习题。
3.实验(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观察碱的性质;b.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为:取几种常见的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分别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其性质;c.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碱的性质。
4.拓展(15分钟)a.教师讲解碱和酸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过程;b.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化学公式及反应机制;c.学生讨论并总结酸和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5.总结(10分钟)a.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碱的性质和种类;b.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四、教学辅助措施1.可使用教学PPT展示碱及其性质的相关图表和实验过程。
2.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试剂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合作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2.实验评价: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对比碱和酸的性质。
3.综合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和自主阅读内容,检测对碱及其性质的理解程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教案

3
4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学生小结:碱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师生合作:师生共同分析前面复习加本节根据实验现象书写的部分化学方程式,与前面学过的反应类型比较,总结给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特点、通式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根据132页“活动天地”中的要求,完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对比表格;
通过阅读132、133页碱的化学性质前面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2.使用氢氧化钠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沾到皮肤上如何处理?
3.工业上是如何制取CaO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NaOH、Ca(OH)2的俗名分别是什么?
三、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பைடு நூலகம்件
1.定义:如果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那么这样的反应就叫做复分解反应。
2.条件:①沉淀,举例:。
②气体,举例:。
③水,举例:。
【要求:学生举例要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特点:两交换(两两交换成分),一不变(化合价不变)
4.通式:AB+CD=AD+CB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2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

6.碱的应用领域:了解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运用,如造纸、化肥生产、石油精炼等。
7.碱的安全使用:掌握碱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防护用具的使用、泄漏处理等。
8.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9.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碱的基本概念,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2.能运用碱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碱的化学性质。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碱的化学性质的运用。
2.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0.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等。
11.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际应用:了解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12.碱的环境影响:了解碱对环境的影响,如水体污染、土壤酸碱度变化等。
13.碱的资源利用:了解碱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如矿石开采、化学合成等。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碱的化学性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2 碱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几种常见的碱,掌握使用碱的方法。
〔2〕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的比照,学会用比拟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局部,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碱性质教学难点:“钙三角〞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三、教学流程【引入】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要小雅去超市买管道疏通剂,小雅见说明书上介绍说“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疏通管道〞。
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投影展示该管道疏通剂及其主要成分,引入课题〕第一环节: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实验,填写表格[特别强调]:1、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解,所以必须密封保存,利用此性质可作一些气体的枯燥剂。
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假设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第二环节:生石灰、熟石灰的生产制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以下问题]:1、工业上如何生产生石灰?2、如何制得熟石灰?表达了生石灰的什么性质?[特别强调]:1、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响,利用此性质,生石灰也可用作枯燥剂,此反响能放出大量的热。
2、利用古诗?石灰吟?,了解一些有关“石灰〞的物质。
纯洁物:生石灰________ 熟石灰_________混合物〔主要成分〕:石灰石________石灰水、石灰浆、石灰乳________碱石灰_______________3、“钙三角〞中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4、浓硫酸做枯燥剂利用的是浓硫酸物理性质——吸水性。
生石灰做枯燥剂利用的是生石灰的化学性质——生石灰能与水反响。
氢氧化钠做枯燥剂利用的是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吸水性。
四、教学小结吸水性用作枯燥剂氢氧化钠常见的碱腐蚀性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五、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a、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化学学科
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b、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观察细致、勇于创新的科学
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探究性试验的探究过程。
(2)难点: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