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几位重要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主要发现,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资料、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主要发现。

(2)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航海家们的探险精神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历史背景知识和航海家的事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3、资料分析法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很久以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你们知道是谁让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加全面吗?”(2)播放一段关于航海探险的视频片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航海家的发现。

2、知识讲解(1)介绍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包括欧洲经济的发展、对黄金的渴望、传播基督教的动机等。

(2)详细讲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包括他的出发地、航海路线、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的发现。

(3)讲解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新航线的经历,强调其在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

(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壮举,突出其对证明地圆说的重要贡献。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②新航路开辟对亚非拉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③航海家们的探险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资料分析(1)分发相关的历史资料,如航海日志、地图、贸易数据等,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其中的关键信息。

(2)请学生根据资料,阐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小学科学_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科学探究: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大胆质疑。

3.科学态度: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验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伞、纸船、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出示谜底是地球的谜语,,提问,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地球是球形的?谈话:是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几秒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知道吗,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艰苦的探究过程,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节课,就随着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程吧。

二、探究新知:1.古人的疑问。

谈话: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可能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大地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凭着肉眼观察这个大地,他们站在宽广的大地上,向四周看看,能看到什么呢?提问:古人看到这些信息,能对大地的完整形状做出什么判断呢?学生讨论交流:大地的边缘可能是圆的、方的、多边形的,但都是平的。

小结:和同学们的交流类似,我国古代人们做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谁来说说什么叫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个半圆的,而地像一个棋盘,是方的。

)2.古人的猜测。

谈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感到“天圆地方”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提出质疑:如果大地是一个平面,大地靠什么依托?日月星辰又落向何处?古人能解释吗?谈话:印度人发挥自己的想象,认为大地是这个样子的,大地被象群支撑着,象群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

可是,这种想象毕竟是没有根据的,于是有人又做出了猜测——大地可能是球形的。

3.古人的证据。

谈话:大家都看到大地是平的,突然有人说它是球形的,你觉得大家会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怎么样?(就会提出质疑)怎么质疑呢?谁来质疑一下?(……)被问住了,那该怎么办呢?(寻找证据)哪些证据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呢?小组讨论一下。

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师: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的;师:圆的?圆是一个平面。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生:球形师:那最初你们怎么知道地球是球形的?生:看地球仪生:看世界地图生:上网查资料师:现在呢,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看地球仪等好多方法,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获得这个答案。

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获取这个答案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艰难曲折,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沿着古人的脚步,来追寻一下地球的形状。

上课!师: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站在大地上,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大地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个时候人们科技不发达,他们要观察这个大地只能靠什么?生:眼睛师:对,他们只能靠自己的眼睛。

师:那你想一下:古人站在大地上,向四周一看,他们能看到什么?生:大地是平的师:看到大地平平的,一望无际。

我们假设他看到了这些东西。

看到了什么呢?这是........师:他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之后,就会产生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想法,大地是一个平平的。

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觉得奇怪,你说大地是个平的,什么东西驮着大地呢?日月星辰又能到哪里去呢?所以古人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资料,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生1:天圆地方说: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生2.: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生1:谢谢你们小组的补充。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详细。

但是古人这些想法有没有科学依据?生:没有师:毫无科学根据。

接下来有人又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咱们的大地,可能是个球形的。

那你想一下,别人都认为大地是一个方的,是一个平的,突然有人说他是一个球形的,那你觉得大家会对这人怎么样?师:这个人就问住了。

然后他就要去获取证据。

古人获取了哪些证据呢?谁能把你们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生:在海边看进港的船,先看到船桅的梢,然后看到船帆,最后看到船身。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一、导入新课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吧,假如你正站在海边等待着亲人们归来,(出示海天连接图)他们正坐着这艘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

(帆船图片)在海天连接处你会先看到船的哪个部分?生:先看到桅杆......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出示帆船从远方行驶过来动画师:看来咱们班同学果然很聪明,你们的想法是对的,那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先看到桅杆呢?师:问得好,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古人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而且也产生了和同学们相同的疑问。

他们经过一番思考,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海面会不会像伞面一样是弧形的而不是平的呢?(画弧形)有了疑问,就要想办法来验证,假如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实验)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证明一下海面到底是平的还是弧形的?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汇报并完善方案(2—3名学生汇报方案)师:待会我们可以驾驶着小帆船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行驶,看看究竟会看到什么现象?做实验时,每个组选一个同学当小船长,其他同学观察,想一想,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到哪里观察,视线怎样?)出示“观察要求”实验验证(用桌面和伞面做对比实验)汇报结果并得出结论:海面是弧形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证明了海面是弧形的,那你们能推测一下地面是什么形状吗?(弧形)我们把海面和地面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状?(边画边说)由此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来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

二、航海家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师: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科学是严谨的,光靠推测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早在16世纪,就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他是怎么证明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师:航海家们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因此我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称为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航海家的发现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航海家的发现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

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混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一些有关地球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圆的)那你能看见吗?(不能)你想知道有关地球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

板书课题:航海家的发现。

二、猜想假设1、学生讨论,交流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圆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表面画面,猜想地球的表面及整体状况,认识地球的形状。

2、师提出问题:地球是圆的?圆的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讨论回答:地球平均赤道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6.76千米,说明地球不是正圆体,应是椭圆体。

3、师: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学生根据资料交流。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师: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

板书:“盖天说”。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师:古代印度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学生根据已有资料讨论,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世界的中央是高山。

巨象站在一只大乌龟的背上。

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观察想象。

202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202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通过大量的事实,学生已经确信大地是球形的,此时学生提出疑问,无论 是古代还是今天,在空旷处人们放眼望去大地是平的。这又是为什么?这是一 次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撞车”问题。学生存在疑惑,要解决这个困惑,多是查 资料或请教师长,但都是间接了解。为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次安排一个学生 活动:用一段可以弯曲的竹片分别放在大中小三种球上,贴着球面弯一弯,把 竹片的形状画下来,从而发现球越大竹片越接是近平直。通过这一简单的实验 很形象的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以上是本课教学中我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几个典型的探究活动,再配合学生课前搜集大 的资料,较完整的展现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这样的设计想展示三个 体现、一个目标。
一、体现重资料收集整理,更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
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 性。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结 果。以上几个典型活动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二、体现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月食现象这一知识相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较抽象,他们还没有接触到相 关知识,或许看过月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首先通过播放一段自制的月 食过程,唤起学生似有似无的回忆,从而直观的看到月球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总 是弧形的。在此基础上师通过图片简单介绍月食形成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 如果地球不是球形的,是其它任意形状,被遮挡部分的边缘还总是弧形的吗? 转入实物演示。借助实物投影,上面发出的光代表太阳,展台上放圆片代表月 球,二者之间分别放柱体、椎体、球体以及不规则形状物体,发现只有球体才 会使“月球” 被遮挡部分的边缘总是弧形的,由此现象水到渠成推测大地是球 形的。 通过以上活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认识人们通过月食现象推 测大地是球形的,进一步体验到观察思考的重要、古人的智慧。 三、环球航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航海家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表示和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难点: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学情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创设情景,提出想研究的问题1、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

用谜语导课,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在说谜语的时候,渗透了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上有什么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一种方法上的提示。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讲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教师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活动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

学生观察,交流意见。

例如:发现有颜色上的差别,分别代表海洋、高地和平原。

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活动四:观察地球仪,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上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学生分组观察,集体交流小组的发现。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二)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三)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想知道古代人认识的地球是怎样的吗?(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古人认识的地球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这就是最早的“盖天说”。

(2)浑天说(张衡):天如同鸡蛋,地就像蛋中的蛋黄,天大地小,天里还有水,天包着地。

(3)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大象站在乌龟背上,乌龟蹲在蛇身上,世界的中央是高山。

2.古人认识地球的过程历史上人们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1)大约2500年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的高山上,看着海上的船。

他发现船桅杆会先出现,然后船身才出现,所以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

(2)公元前384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落在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于是推断地球是一个球体。

(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1519年9月20日——1522年6月从西班牙起航,历经三年,完成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从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达了原地,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今天再来看地球,怎样描述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半径约为6400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课下查阅资料,除了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印证地球是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航海家的发现》教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航海家的发现》教案
一、 导入新课:
1. 课件播放美丽的星空图。
2. 师:“看了这些美丽的星空图,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3. 师:“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
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将漆黑的大地洒下
一片银光。”“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看
到吗?”“你想了解地球的知识吗?”
4. 师:“这是几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说
的?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二、 认识地球:
1. 出示地球图。师:“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地球的大小、形状等资
料,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搜集的成果?”
2. 同学们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地球的资料。
3. 师:“同学们的资料具体地向我们说明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
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环
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17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地球的
小视频。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1. 师:“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人
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下老师让
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古人认识地球过程中产生的学说。咱们小组先
交流一下。”
2. 学生汇报。
3. 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课件并板书“盖天说”“古印度学说”“浑
天说”“地心说”“日心说”。
4. 师:“你觉得古人的猜想怎么样?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去猜想?”
(仅凭视觉、科学不发达)

四、 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
1.师:既然古人的认识是错误的,那么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逐步证
实地球是球体的?
师:“你们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可见在16至17世纪,航海业的
发展也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通过旅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板书:球体)这就是一位航海家的重大发现。(板书课题:航海
家的发现)下面我们就一起重温一下麦哲伦船长的航线吧!”
(出示麦哲伦环球航海路线图)师生结合图重温。
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
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五、 联系生活谈发现: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1.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
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2. 根据学生的汇报播放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