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详细汇总报告-2014年

合集下载

可穿戴技术2014最新新闻翻译

可穿戴技术2014最新新闻翻译

智能手表的市场机会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Smart WatchesSmart watches have been around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has failed to take off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 They looked ugly, were too bulky, had weak functionality, or the battery life was not good enough. However, over the last six months we have seen a number of new smart watch launches and consumer perceptions have changed. Smart watches could soon become a key accessory to smartphones, or even an independent communication device.ABI Research presents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projections for smart watch technologies. We provide forecasts for smart watches by shipments, average selling price, and revenues for the following key regions: Asia- Pacific, Eastern Europe, Latin America, Middle East and Africa, North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Furthermore, evaluations and projections are also included for smart watch types and mobile operating systems and key players in the smart watch market.智能手表诞生已有十年。

2014年Apple Watch与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Apple Watch与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Apple Watch与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Apple Watch带来的改变 (3)二、从Apple Watch的功能看可穿戴设备的消费需求 (4)1、Apple Watch实现的功能 (5)2、人们对Apple Watch的预期 (8)3、从已上市产品看可穿戴设备的消费需求分布 (9)三、中游:交互和平台是两大看点 (16)1、交互:硬件搭建vs APP互联,后者才是大趋势 (16)2、目前可穿戴设备开发平台竞争格局:竞争愈加激烈,AndroidWear是主流 (17)3、NFC:当前可穿戴设备中游层面的最大亮点 (19)四、从iWatch的硬件端看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需求 (23)1、传感器:竞争红海,更小、更准、更专业应给与高估值 (24)2、充电技术:关注已进入苹果无线充电模组公司 (27)3、SIP:人力成本较高,国内半导体厂商在这个环节最易实现突破 (30)4、低于预期的柔性屏 (33)5、蓝宝石屏:工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35)五、结论和投资思路 (37)1、终端设备的角度 (37)2、中游层面 (38)3、上游的硬件层面 (38)一、Apple Watch带来的改变可穿戴设备概念从去年登陆A 股,相关题材股得到了热捧,市盈率赶超百倍的也不足为奇,如今Apple Watch 终于发布,其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可以说终为可穿戴设备树立了基调和标杆,因此我们将从功能端、硬件端、和中游平台详细拆解,并从产业链的角度寻找投资机会。

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单一行业的角度寻找投资标的,而我们从更中观的层面分析,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节点上,哪一个节点会先爆发,哪一个节点会受益更大,哪一个节点会超预期。

2014-10-09 那些获得融资的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医疗剖析)

2014-10-09 那些获得融资的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医疗剖析)

那些获得融资的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医疗剖析)导读:自2013年以来,智能硬件市场持续升温,互联网、IT、家电等行业巨头,以及各种创业公司蜂拥而至。

与此同时,投资圈也开始对智能硬件津津乐道,并争先恐后洒出真金白银。

投资潮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智能可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62家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已获得融资。

自2013年以来,智能硬件市场持续升温,互联网、IT、家电等行业巨头,以及各种创业公司蜂拥而至。

与此同时,投资圈也开始对智能硬件津津乐道,并争先恐后洒出真金白银。

投资潮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在智能可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的62家中国智能硬件公司已获得融资。

获得融资的中国智能硬件公司之智能可穿戴1.咕咚运动咕咚成立于2009年10月,公司位于成都。

自2012年开始陆续推出咕咚蓝牙智能秤、咕咚蓝牙智能心率带、咕咚手环等产品。

2.思必驰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9月,公司位于苏州。

自2011年12月思必驰完成基于云计算的、口语教育多节点计算集群建设。

3.GolfSense/泽普Zepp泽普Zepp于2012年1月发布GolfSense APP,公司位于北京。

2012年4月GolfSense产品在北美所有苹果直营店上架,2013年10月Zepp推出新产品Zepp Labs,帮助高尔夫、棒球以及网球运动员校对动作。

4.佩奇Petkit养宠助手佩奇Petkit是一个服务宠物的可穿戴硬件及项链,支持狗狗行为数据记录、存储、分析、跟踪等,隶属于上海致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致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位于上海。

5.BongBong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穿戴式设备服务健康手环品牌,可以通过内置传感器记录你完整的一天,如运动情况、睡眠情况等。

杭州攻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攻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公司位于浙江杭州。

6.VigoVigo是一个可以检测用户精神状态、并提供各类提醒服务的可穿戴式设备,在你精神孱弱的时候给予提示,并让你更好地协调休息与工作时间。

2014年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迎合刚性需求,可穿戴中的移动健康设备潜力无限 (5)1、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是什么 (5)2、迎合市场需求,预计可穿戴设备中移动健康领域将率先爆发 (6)(1)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或可满足市场的刚性需求 (7)(2)多家互联网巨头齐推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 (7)3、市场看好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未来潜力无限 (8)(1)全球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规模 (8)(2)中国可穿戴移动健康市场规模 (9)二、立足消费类电子产品路线,普适性产品或更快爆发 (10)1、可穿戴移动健康产品的分类 (10)(1)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 (10)(2)专业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 (11)2、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消费类电子模式 (12)(1)消费类电子产品定义 (12)(2)消费电子产品盈利模式:以手机为例 (12)(3)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点 (13)①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市场需求广泛而且增加速度快 (13)②行业的壁垒较低,市场供给广泛而且增加速度快 (14)③成本下降速度很快 (15)④市场对价格较敏感 (16)⑤更大的市场是作为移动互联网“端口” (16)2、专业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医疗器械产品模式 (18)(1)医疗器械产品的定义 (18)(2)医疗器械产品盈利模式 (19)(3)医疗器械产品的特点 (19)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市场需求范围有限 (19)②行业的壁垒较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加速度慢 (20)③市场对价格不太敏感 (22)④产品市场规模广阔:“薄量厚利” (22)3、普适性设备PK专业性设备:谁会先爆发 (23)三、政策、技术、市场需求强势是非常好的助力 (25)1、行业发展外界环境条件基本齐备 (25)(1)人口面临老龄化,健康关注度提高,医疗面临严重缺口 (25)(2)国家政策鼓励“智慧医疗”发展 (26)(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移动健康提供基础 (27)2、产业发展依赖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28)(1)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改进 (28)(2)蓝牙低功耗技术的出现 (29)(3)低功耗微型化芯片技术也取得巨大进步 (29)(4)柔性屏、柔性电路板技术(FPC)的进步 (29)(5)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云计算的进步 (30)3、市场对健康功能需求强劲 (30)四、巨头虾米齐聚,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产品应接不暇 (32)1、按形态分类 (32)2、按功能分类现 (34)3、按客户分类 (34)4、手环或可打响第一枪 (35)(1)手环技术壁垒更低 (36)(2)手环的成本更低 (37)(3)手环续航能力强 (37)(4)手环的技术相对成熟 (37)五、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终端公司代表 (38)1、远程心电监测公司:BioTelemetry (38)(1)公司简介 (38)①BioTelemetry的前身:CardioNet (38)②BioTelemetry (39)(2)业务介绍 (40)①病人服务——CardionNet (40)②医疗器械——Braemar制造 (42)③研究服务——Cardiocore (42)(3)经营状况 (43)①营业收入及其构成 (43)②公司利润 (45)③股价表现 (45)2、智能手环生产商Fitbit (46)(1)公司介绍 (46)(2)产品介绍 (47)①硬件产品 (48)②移动应用 (50)(3)经营状况 (50)六、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产业链和相关公司 (52)1、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产业链 (52)2、电池、传感器、人机交互等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53)(1)电池 (53)(2)传感器 (54)(3)人机交互 (55)(4)柔性技术 (55)(5)独立于手机 (56)3、普适性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产业链相关公司 (56)七、风险因素 (60)1、研发生产成本较高 (61)2、电池续航能力不足 (61)3、功能较少且同质化 (61)4、缺乏爆发性的创意 (62)5、盈利模式不清晰 (62)。

可穿戴设备简介及应用案例

可穿戴设备简介及应用案例

一、可穿戴简介
可穿戴历史
尽管已经创造了250万台的出货量,过山车式的变化让Apple Watch的 黄金时代一晃而过,可穿戴的未来更加充满变数。
2003年:C-Serie
2012年:Pebble
2013年:谷歌眼镜
2014年:Apple Watch
Vitatron C-Series 是世界首款完全数字 化的心脏起搏器,得 到了广泛的运用。有 了这样一款设备,医 生们可以在18秒内下 载好病人的信息。
1981年:计算机背包?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 Steve Mann把一部 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 一部带钢架的背包上, 来控制摄影装备。这 款设备的显示屏是一 块连接到头盔上的相 机取景器。
一、可穿戴简介
可穿戴历史
蓝牙耳机算不算可穿戴设备?如果单从字面上归类,当然算,但“可穿戴 设备”可不应该就是这么一点追求。
《钢铁侠》威武绚丽的钢铁 盔甲、《阿凡达》机械外骨 骼机甲、《环太平洋》机甲, 智能可穿戴式装备“超人”。
汤姆·克鲁斯在《少数派报告》 中戴上体感手套用手势悬空操 作界面,操作摆脱鼠标键盘的 局限。
二、可穿戴技术
从“玩”到“用”
虽然可穿戴这个概念已经火了很久,属于讲滥了的话题,但实际上商业 化程度仍不高,苹果手表也难称成功。我觉得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取代智能手 机的那一天吧!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应当具有下面的特质:
二、可穿戴技术
关键技术点
可穿戴设备是建立在以IT技术为软件支持并以机械等硬件从而达到物理 上的实用性的设备。其中IT与机械的关系为以软件为首脑,硬件作为执行终 端,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设备的使用效果。
关键交互技术
可穿戴设备设备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种可穿戴的便 携式计算设备,具有微型化、可携带、体积小、移动 性强等特点。因此在人机交互方面与一般的计算设备, 或者说智能设备不同,是一种人机直接无缝、充分连 接的交互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单(双)手释放、语 音交互、感知增强、触觉交互、意识交互等。

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
在的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分析
通过监测用户的睡眠情况,可穿戴 设备可以分析睡眠质量,并提供改 善睡眠的建议。
运动跟踪与记录
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用户的运动轨 迹、步数、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 有助于用户制定和调整运动计划。
运动健身
训练计划提醒
可穿戴设备可以设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在适当的时候提醒用 户进行锻炼。
行业现状与趋势
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 长,用户数量庞大,应用领域不断拓 展。
趋势
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朝着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与人工 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为用 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02
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
健康医疗
健康监测
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 用户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 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潜
商业模式创新
个性化定制
提供多样化的可穿戴设备款式和功能,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订阅服务模式
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软件更新服务,增加 用户黏性。
数据服务
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提供健康管理 、运动指导等增值服务。
跨界合作
与其他产业领域合作,共同开发创新产品和 服务。
政策法规的完善
0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用户体验问题
总结词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愿和满意度,因此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 要。
详细描述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可穿戴设备需要具备简单易用、舒适性和耐用性等特点。厂商需要 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设备的交互性和功能丰富度,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
,用户反馈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途径,厂商应积极收集用户意见并改进产品。

2014年芯片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芯片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芯片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1月目录一、产业政策支持下的国产芯片设计将迎来加速发展 (3)1、芯片产业国产化无论对国家战略还是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3)2、芯片产业不断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 (4)3、芯片设计在整个芯片产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子行业前景更加看好 (5)二、多因素决定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 (6)1、软硬件环境已经为普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做好了准备 (6)2、各大厂商争先推出新品,可穿戴设备从功能到外观的体验在不断提升 (9)(1)智能手表 (9)(2)智能眼镜 (11)(3)智能手环 (14)3、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入口争夺战场 (15)4、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力还将来自医疗领域 (16)三、智能可穿戴市场尚在培育,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18)四、标杆分析:北京君正 (21)1、公司概述 (21)2、公司逐步转型,打造“小而美”的CPU内核自主开发 (23)(1)公司CPU内核完全自主开发,在成本、性能、功耗上具有诸多优势 (23)(2)公司产品低功耗优势突出,契合可穿戴设备续航要求 (26)①续航时间是影响智能可穿戴设备体验的关键因素 (26)②公司转型目标与路径明确 (26)(3)一直困扰公司的软件兼容问题不再重要甚至可能不复存在 (29)①可穿戴App将大幅降低底层指令集调用,CPU架构区别不再重要 (29)②智能可穿戴应用软件环境尚处建设初期,壁垒还未形成 (30)③智能可穿戴操作系统竞争激烈,主导系统尚存变数 (33)(4)公司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优势 (34)(5)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国内市场独占鳌头 (36)(6)公司业绩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最具爆发性 (40)一、产业政策支持下的国产芯片设计将迎来加速发展1、芯片产业国产化无论对国家战略还是对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集成电路产业是建立我国现代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概述

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概述

2014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概述中国电子学会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秘书处一、可穿戴设备定义(一)可穿載设备的定义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是采用感知、识别、无线通信、云服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用户互动、生活娱乐、医疗保健等功能的可穿戴移动智能终端。

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连接技术、柔性显示技术等。

(二)可穿戴设备分类按照功能或者产品外形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性划分为:运动健身类,休闲娱乐类,智能开关类,医疗健康类,远程控制类,信息资讯类等。

按照产品外形划分为:眼镜,手表,手环/腕带/手镯、臂环,头盛/头箍,戒指,鞋服,挂件等。

(三)可穿載设备特征可穿戴设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可穿戴;(2)便携性,能够方便的携带和佩戴;(3)数据性/信息性,具有数据的采集存储功能,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可穿戴设备发展历程2012年google召开开发者大会,会上亮相的Google Glass引发人们的热议。

2013年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可穿戴智能设备更是大放异彩,被誉为未来移动智能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2013年也被业内定位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

2014年1月在拉斯维加斯召开的世界消费电子展会上,可穿戴设备更是大放异彩,很多世界知名的的消费电子产业上下游企业都把目光转向了可穿戴智能设备。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研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

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设备的专栏。

国际性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学术会议IEE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

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设备学术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年来,人们言必及可穿戴设备,展会上网站上电商处满满都是可穿戴设备。

从最初的谷歌眼镜到现在的头盔,从手表到手环,若要时髦或是fashion没带个可穿戴设备都不好意思出门,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目前可穿戴市场的真实写照。

“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预期“可穿戴设备绝不仅仅是智能手机的补充”可穿戴设备可以协助人们管理时间和轨迹,优化健身和健康、生活管理。

可穿戴设备让互联网的普适化新的台阶。

联网的健康手环或是手表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个首饰,实用性还没有体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变成一个无脑化的,更加普及的,人们会随身携带的设备。

例如与互联网相接的可以自动切换时区的手表,能够监控心跳、并将健康数据及时上传到云上的腕带,存储并分析佩戴者健康数据的App。

当然,最让人期待的还是这些可穿戴设备所承载的服务。

毕竟它们将是我们贴身佩戴的,能够检测我们的生命体征,例如睡眠质量等,无论是健身爱好者、减肥人士、老人或是婴儿都可以依靠这些设备。

虽然现在的可穿戴市场上充斥着投机和炒概念等问题,但是在Business Insider 商业智能的报告中能看到,哪怕是保守地预计,手腕上的“小玩意”将能带来120亿美元的市场。

以下是Business Insider对可穿戴设备的简要预计:市场规模的变化:根据IMS报告研究,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有望在2016年达到1.71亿的出货量,而2011年出货量仅为0.14亿(14million)。

根据ABI最近的预计,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

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有些过高,因为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的不确定性。

我们认为在2014年全球年度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1亿这一里程碑,并在今后的五年内达到3亿。

手环:现在,在健身和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手环设备暂时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IMS声明,纵使可穿戴计算不会成为主流,智能手环也会在智能医疗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认为健身和医疗可穿戴设备综合起来将在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据大约60%的份额,甚至在将来会更大。

手表:与健康手环类似,它们也采用蓝牙等无线连接与智能手机相连像。

但是与健康手环不同的是,智能手表不仅收集信息,还要显示信息。

智能手表的销售者也强调一个事实:随着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随时把玩手机就是件很尴尬的事,因此有了智能手表,用户将不再需要经常查看他们口袋里的智能手机了。

眼镜:与虚拟现实相比,增强现实可以让你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时看到环境信息。

谷歌眼镜则成了主流,市场营销人员也看到了它的潜力。

以下ON World是对可穿戴设备的调查和简要预计:ON World上刚刚发表了一则报告指出,涵盖了十几种可穿戴技术的“移动传感穿戴设备”在健康和卫生市场中掀起了一场革命,扰乱了目前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在安全、效率和工人生产力市场开辟了新的市场。

ON World将“移动传感”定义为一个由智能移动设备、传感器技术、通信和云计算组成的新兴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说,移动传感系统一方面感知并存储数据,另一方面当用户在移动时(或是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例如睡觉等)进行实时通信。

能感知位置的可穿戴设备,是被用户穿上身上或是作为用户身上携带的一个附件。

ON World调查结果:2013年移动传感可穿戴设备市场涌现出超过400种的独特产品,比上年增长了2倍;并且伴随着新的产品类别的出现,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新产品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消费化的可穿戴传感器以及日益增长的工业和企业解决方案为主。

2013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接受度增长了2倍。

ON World通过对超过400种移动传感可穿戴设备产品的70000多条评论进行评估。

某些类别如智能手表等已经增加了近十倍,个人传感器的增长超过了500%。

ON World预计:传感器融合和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五年内会生成一个500亿美元的产业。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个人传感器等消费化的可穿戴市场将会在2014年超越那些专用于体育或健身的穿戴设备,并在2018年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五年后,每年将有7亿的可穿戴设备销往全球,市场估值约为474亿美元。

在此期间,硬件将是市场收入的大头,但移动App和服务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可穿戴设备实际的市场情况可穿戴设备发展时间线手环类产品,方案简单,主打计步、卡路里、睡眠提醒、震动提醒等功能,国外用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加上设计美观,因此Fitbit,JawboneUP等运动手环出货不错。

国内手环产品方案趋于同质化,设计比较粗糙,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整体出货量虽不断提升,但因玩家众多,单家出货量并不大。

主要问题:设计不够新颖;功能不具粘性;以APP建立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不够清晰。

手表类产品,主要分为手机伴侣和独立手机两类,功能需求比手环复杂。

手机伴侣主要提供信息查看、信息提醒、电话接听、环境显示、个人健康信息等功能,主要用途是管理简单信息的提醒和查看,减少接触手机次数,同时通过手机管理个人数据;独立手机,提供SIM卡槽,可作为第二手机拨打电话。

主要问题:外观设计不够新颖;方案不够成熟,功耗较大,续航不理想;缺乏刚需应用带动需求;产品设计和目标人群定位不够清晰。

眼镜类产品,眼镜设计复杂度高于手表和手环类产品,主要提供摄像、3D显示、虚拟现实VR等功能,面市产品如Google Glass,Oculus Rift等。

主要问题:技术门槛较高,国内玩家较少;价格昂贵,受众面较小;续航时间短;人机交互方式需要改善。

苹果和谷歌被业内寄予厚望,希望担任可穿戴市场的领军角色,谷歌已领跑一步,Android wear和应用商店已经登录,iWatch则肩负提升用户认知度和培育产业链的重任,同时为可穿戴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提供参考。

可穿戴设备上游产业链近期,通过调研接触可穿戴上游芯片和方案玩家,交流可穿戴芯片技术和方案成熟度以及与下游产品需求的匹配度。

现阶段来看,打造可穿戴产业链还有不少路要走。

主芯片可穿戴主控芯片分为应用处理器(AP)和MCU两种,手环基本采用MCU,手表根据功能复杂度选用MCU或AP。

主要难点是目前市面上仍未出现专门为可穿戴定制的主控芯片,某些厂商宣称的专用芯片也是基于原有平台做优化设计而来。

MCU采用度比较高的为ST和Silicon Labs两家产品。

如Fitbit Flex,三星Galaxy Gear2, Pebble; Misfit Shine等品牌产品都是基于这两家方案。

国内也有不少采用手机芯片如MTK60甚至72平台做智能手表,可接打电话,主要面向出口市场。

土曼、果壳、智器和inWatch X等产品则采用君正JZ4775平台,君正下一步会推出M200和M150两款产品,采用大小核设计理念。

新推出搭载Android Wear的Gear Live ,LG G watch,MOTO360则采用高通骁龙平台。

一家美国的初创公司Ineda Systems正致力于可穿戴芯片开发,基于MIPS架构,已拿到高通和三星投资,产品按照性能分为四个级别,分别覆盖从简单手环设计到运行复杂操作系统的可穿戴应用,目前产品还未量产。

图片来源:公司公开资料操作系统OS已面市产品基本搭载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OS面临的难题与主芯片类似,没有专门的OS适合在可穿戴这样的小系统运行,可穿戴市场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Android Wear也只能满足部分需求,不可能达到Android在手机市场的地位。

Google针对可穿戴新推的Android Wear对软硬件有一点要求,目前仅有Samsung Gear Live,LG G watch,MOTO360支持。

Google对Android Wear设备的特征描述是:获取常用信息、语音交互、监控健康信息和多屏互动。

针对Android wear,需要注意几点:按照Google策略,前期可能倾向与大厂合作,众多中小厂商将无缘,更详细的授权政策有待公布;与手机Android系统策略不同,Google或将不允许厂商进行Android Wear 定制化,意味着所有产品界面出现同质化,不过厂商可以通过绑定其它服务形成差异化;Google Now与语音交互是Android Wear的关键服务,可惜Google Now在中国大陆无法使用或使用较麻烦,这将直接影响中国用户的使用体验;目前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仅支持Android4.3及以上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仅有23.9%已激活的安卓智能手机运行Android4.3及以上系统,这与目前已面市大多数支持蓝牙BLE的产品面临同样的问题,终端支持太少。

传感器目前在可穿戴设备上能看到的传感器产品主要涵盖:运动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生理健康类传感器。

传感器的主要难点是目前仅运动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上采用较多,医疗健康类传感器由于尺寸、精度及价格等方面的原因还无法大规模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上。

运动传感器玩家跟手机市场类似,ST, Bosch Sensortec, InvenSense仍是主要玩家,都能提供多轴运动传感器。

国内也有供应商厂商,不过出货较少。

环境传感器供应商比较多,包括温湿度、气压计、紫外线传感器等,目前应用在可穿戴产品里不多,但不久将有更多产品面市。

生理传感器包括测量心率、血糖、血氧、血压等。

其中心率应用产品较多,主要供应商包括ADI(光照式)和神念(电极式),而其它则需要辅助器件或临床验证,技术门槛较高,尤其是无创式监测技术主要集中在国外。

可穿戴传感器和手机中传感器的设计趋势一致:高集成度、小尺寸和低功耗。

传感器作为可穿戴设备对外感知器件,担负重要角色,要达到良好的体验效果和监测精确度,难度主要在于算法。

算法的获取途径一般由公司自己开发或通过第三方公司授权获得,如SPI, Hillcrest Labs, Movea, Cywee等。

其中Cywee有披露与MTK 可穿戴平台Aster进行合作。

而Movea在近期已被知名MEMS传感器厂商InvenSense收购,可穿戴也是其目标市场。

显示屏用户在购买一款带屏的产品时,第一印象除了外观就是屏幕显示效果。

可穿戴产品不仅要兼顾显示效果,还要关注功耗。

显示屏技术有很多,可选产品不少,厂商主要是在功耗、显示效果以及价格中选择平衡。

目前应用在可穿戴产品的显示技术主要包括:传统LCD显示、Sharp memory LCD,OLED,电子墨水显示、MEMS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等。

传统LCD显示:供应商较多,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目前市面上也有采用半透半反式LCD显示屏的产品,兼具弱光和强光显示效果。

Sharp memory LCD:主要供应商Sharp,功耗较低,价格较高,与电子墨水屏相比,刷新率高,薄且外围元件很少。

典型产品:Pebble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