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线基本计算表

合集下载

架线基本计算表

架线基本计算表
弧垂、张力和线长计算表
代表档距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重量 代表百米弧垂 代表档弧垂 桩号 Ld(m) 例 4140-4139 4142-4141 360 648 648 L(m) 344 647 642 H(m) 15 W(kg/m) 0.707 20.188 20.188 fb(m) 0.446 0.6908 0.6908 fd(m) 5.782 29.084 29.084
弧垂最低点距悬点(m) 低侧悬点 49.948 323.500 321.000 高侧悬点 294.052 323.500 321.000
平视弧垂f平(m) 低侧 0.446 28.995 28.548 高侧 15.446 28.995 28.548
已知水平距求垂距 任意点纵坐标X、Y(m) 距高侧X处 110.0 380 距高侧Y 12.55 106.02 距低侧X处 110.0 542.00 距低侧Y 3.03 55.92
本表相对高差均用“+”值
已知水平张力--计算任点弧垂、线长计算表
水平张力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重量 桩号 T(kg) 例 2809.70 2488.57 L(m) 303 922 H(m) 13.1 50.10 W(kg/m) 2.06 2.06 β (弧度) 0.04320742 0.05428501 β (角度) 2.48 3.11 高差角 高差角
946.577 #DIV/0!
89.793 #DIV/0!
370
106.40
106.40 #DIV/0!
0.001 #DIV/0!
计算档高差 H2(m) -86.3 -18.7
高差角(弧度) β 1 0.193945 -0.042251 β 2 COSβ 1
COSβ COSβ 2

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计算表

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计算表
2、满堂脚手架为一层作业,且按一半作业层面积计算脚手板; 3、参考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使用时仅需将红色字体表示的脚手架参数输入,即可自动生成主要材料用量。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材料用量计算
满堂脚手架
立杆总数 (根)
3
搭设高度 (m)
10
步距 (m)
5
立杆纵距 (m)
立杆横距 (m)
排数 (排)
长杆总长度 (m)
小横杆数 (根)
5
3
3
36.00
0.00
双排脚手架
立杆总数 (根)
250
搭设高度 (m)
20
步距 (m)
3.2
立杆纵距 (m)
立杆横距 (m)
排数 (排)
小横杆重量 (吨)
钢管总重量 (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角构件数 (个)
对接构件数 (个)
旋转构件数 (个)
扣件数量(个)
脚手板面积 (m2)
40.76
8.71
49.47
3987.50
2123.00
636.90
6747.40
1227.60
说明:1、本表以Φ48钢管为例计算,长杆平均长度取5m,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和剪刀撑(满堂脚手架也包括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平均长度取立 杆横距+0.5m;
长杆总长度 (m)
小横杆数 (根)
3
1.5
2
10615.00
1134.38
长杆重量 (吨)
小横杆重量 (吨)
钢管总重量 (吨)
直角构件数 (个)
对接构件数 (个)
旋转构件数 (个)
扣件数量(个)

送电线路清单实例(架线)

送电线路清单实例(架线)

送电线路清单实例(架线及附件安装)1. 概况某110kV单回线路工程,全长45km,导线LGJ—300/25,地线一根为GJ—50,导地线连接采用液压方式,另一根为OPGW—23复合光缆。

全线杆塔153基,导线绝缘子金具串和防振锤为:(1)耐张串:NS1—Y32—B8导线双联耐张绝缘子金具串,设计用量120串,绝缘子为玻璃耐污绝缘子,绝缘子型号为FC—70P,组合形式(片数×联数)为(8×2)。

如图6-8所示。

(2)悬垂串:XSL—XL5—H导线双联悬垂合成绝缘子串,设计用量396串,绝缘子为合成绝缘子,绝缘子型号为XSH—100/110,组合形式(支数×联数)为(1×2)。

如图6-9所示。

(3)防振锤:导线防振锤FDZ—5F,设计用量912个;架空地线防振锤FDZ—1T,设计用量486个。

(4)交叉跨越:铁路2处,高速公路2处,35kV高压线3处,85m宽通航河流4处,低压线35处。

(5)工地运输平均运距:人力运输平均运距0.35km;汽车运输平均运距6km。

(6)工程沿线地形:平地45%,泥沼40%,河网15%。

架线工程综合地形增加系数17.5%。

附件工程综合地形增加系数4.75%。

OPGW工程综合地形增加系数8.75%。

(7)人力运输地形:平地45%,泥沼55%。

线材人力运输综合地形增加系数38.5%。

金具、绝缘子人力运输综合地形增加系数22.0%。

(8)汽车运输地形:平地100%。

(9)OPGW牵张场地4处。

图6-8NS1—Y32—B8导线双联耐张绝缘子金具串组装图NS1—Y32—B8导线双联耐张绝缘子金具串组装图材料表图6-9XSL—XL5—H导线双联悬垂合成绝缘子串组装图XSL—XL5—H导线双联悬垂合成绝缘子串组装图材料表2. 业主提供,由业主或委托中介机构计算按《送电线路计价规范》规定表式填写。

(1)NS1—Y32—B8导线双联耐张绝缘子金具串:120串;(2)XSL—XL5—H导线双联悬垂合成绝缘子串:396串;(3)FDZ—5F导线防振锤:912个;(4)FDZ—1T架空地线防振锤:486个;(5)交叉跨越:铁路2处,高速公路2处,35kV高压线3处,85m宽通航河流4处。

[架线]导地线各种弧垂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附计算表格),彻底弄懂弧垂

[架线]导地线各种弧垂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附计算表格),彻底弄懂弧垂

[架线]导地线各种弧垂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附计算表格),彻底弄懂弧垂01-导地线各种弧垂的含义弧垂,又叫弛度,行业外叫“挠度”。

一般定义为:导线悬挂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两侧悬挂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任意点弧垂)。

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行中,涉及到观测弧垂、竣工弧垂、平视弧垂(分小平视弧垂和大平视弧垂)、任意点弧垂、最大弧垂、中点弧垂和百米弧垂等诸多术语。

我们施工平时常用的弧垂,有观测弧垂、竣工弧垂、百米弧垂。

为方便初学者使用,将各种弧垂的含义逐一解释如下。

1)观测弧垂,就是某一温度下,现场观测时需要达到的弧垂。

高差不大的情况下,观测弧垂=竣工弧垂,只有连续倾斜地形工况下,才需要区分观测弧垂和竣工弧垂。

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先计算竣工弧垂,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竣工弧垂,进一步计算出观测弧垂和线夹安装位置调整值(俗称“爬山值”)。

当导地线弧垂稳定达到观测弧垂时,停止紧线,开始进行附件安装,直线塔附件安装时,需要对线夹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线夹安装的位置不一定是导线与滑车的中心,正常线夹安装完毕,悬垂串应呈竖直状态,各档的弧垂由观测弧垂值变成竣工弧垂值。

观测弧垂、紧线弧垂、施工弧垂,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意思。

孤立档的观测弧垂,在以前,孤立档或构架档紧线,是一端挂好耐张瓷瓶串,然后在另一端不带瓷瓶串紧线,弧垂紧到设计所规定的紧线弧垂时,再将耐张瓷瓶串挂到导线上,由于瓷瓶串自重比载往往比导线重很多,弧垂会发生变化。

紧线完毕挂耐张串前的弧垂,称之为观测弧垂、紧线弧垂或施工弧垂,两侧瓷瓶串均安装完毕后的弧垂,叫竣工弧垂。

如今的紧线施工工艺,是两端均带瓷瓶串紧线,其中一端事先压接完毕,另一端通过卡线器、钢丝绳短套临时与瓷瓶串金具连接,紧线完毕画印、断线压接,然后过牵引挂到金具上,弧垂直接定型,直接达到竣工弧垂。

2)竣工弧垂,附件安装完毕之后的弧垂值,是与观测弧垂、紧线弧垂、施工弧垂相对而言的。

通过上面观测弧垂的阐述,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张力计算(导线)

张力计算(导线)
22.98333
0.00000 42.71667
档距 悬挂点 高差
(m) (m)
高差角 Φ
高差角 COSΦ SINΦ
导线 自重力
控制点坐标
控制档 水平张力
牵引机侧 平视驰度
N/m X Y-y0 (N)
177 5.9 0.033321 0.999445 0.033315 11.133
739 -16.405 -0.0222 0.999754 0.022193 11.133 200 48 13779 527 -43.795 -0.08291 0.996565 0.082817 11.133 339 -12.1 -0.03568 0.999364 0.035671 11.133 332 -30.6 -0.09191 0.995779 0.09178 11.133 309 14.2 0.045922 0.998946 0.045906 11.133 717 -25.3 -0.03527 0.999378 0.035264 11.133 300 62 13553 225 -12.005 -0.05331 0.99858 0.05328 11.133 718 -94.495 -0.13086 0.99145 0.130483 11.133 225 111 7652 897 -5.1 -0.00569 0.999984 0.005686 11.133 140 35 17248 348 -34.6 -0.0991 0.995094 0.098937 11.133 862 -177.3 -0.20286 0.979495 0.201467 11.133 346 52 0.149173 0.988894 0.14862 11.133 506 63.4 0.124647 0.992242 0.124324 11.133 446 121.495 0.265957 0.964841 0.262833 11.133 815 1.705 0.002092 0.999998 0.002092 11.133 230 69 10931 613 7.695 0.012552 0.999921 0.012552 11.133 98 5.105 0.052045 0.998646 0.052021 11.133 9014

桥架支架计算表

桥架支架计算表

序号http://ybsl.net/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1桥架宽度501001502003004005002型号水平角钢40404040404040 3角钢单边超出量50505050505050 4型号吊杆10101010121212 5单根吊杆长度1111111 7吊杆间距 1.5 1.5 1.5 1.5 1.5 1.5 1.5 8桥架长度11111119水平桥架型钢合计 1.06 1.15 1.23 1.31 1.83 1.99 2.15QQ:262780555 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联系Q易表安装图形算量安装算量 首选易表桥架支撑架计算表易表图形算量软件省级总代理提供 133********刘先生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下列数据手填单位桥架宽度水平角钢吊杆60070080010001200mm 100-200∟40*40*4φ104050505050KG/m 300-600∟40*40*4φ12/∟40*40*45050505050mm 800-1200∟50*50*5∟40*40*41240404040KG/m 11111m 理论重量∟40*40*4 2.4221.5 1.5 1.5 1.5 1.5m 理论重量φ80.39511111m理论重量φ100.6172.315.245.495.996.50KG理论重量φ120.888联系QQ//表133********刘先生参考参考参考KG/m KG/m KG/m KG/m。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常用计算公式集锦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架线施工常用计算公式集锦

6
1
求,是否需要悬挂双滑车或者采取其他补强措施。 5.耐张段代表档距:
l db
l cos l cos
3 i i i 3 i 2 i
i
(李庆林版)
l db
l cos l cos
i
i
(李博之版)
注:地形平坦情况下,两者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为了确保精确度,建议采用李博之版。 6.导线在滑车上的悬垂角:


2
当包络角大于 30°时,需要悬挂双滑车,对于光缆来说,可以放大到 60°。 8.相邻导线挂点高差角:
tg 1
9.导线一档线长计算公式
h l
l W 2l 3 L (平抛物线计算公式) cos 24H 2 L
10.弧垂(驰度)计算公式
l W 2 l 3 cos (斜抛物线计算公式) cos 24H 2
lv
l 1 l1 2 2 cos1 cos 2
由此可见, 杆塔的垂直档距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与架空线的张力有关。 实际计算时,H 1 和 H 2 可以取相同值。重点留意公式中正负号的取值,相邻杆塔悬挂点较高时取“﹢”号,较低时取“-” 号。对于施工来说,垂直档距有两个作用:判断滑车是否上扬;判断滑车及挂具承载力是否满足要
其中: l 为控制档档距,m; x 为障碍物到高悬挂点水平距离,m; y 为高悬挂点到障碍物顶部的垂直净空距离,m。
4
y 0 为导线对正下方障碍物垂直净空距离,即安全距离,m;
为控制档两侧挂点高差角。
16.出口张力计算
T0 1i H i W (h1 1h2 2 h3 1i hi 1i f i )
3
-1 -1

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计算表

脚手架钢管、扣件用量计算表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材料用量计算
满堂脚手架
立杆总数 搭设高度 步距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 排数 长杆总长度 小横杆数 长杆重量 小横杆重量 钢管总重量 直角构件数 对接构件数 旋转构件数
(根) (m) (m) (m) (m) (排)
(m)
(根) (吨) (吨)
(吨)
(个)
(个)
(个)
3
3
3
3
3
3
10.80
(m)
(根)
(吨)
(吨)
(吨)
(个)
(个)
(个)
பைடு நூலகம்
224
16.5 1.8
1.5
0.9
2
7423.35 1375.73 28.51
7.40
35.90
5010.13 1484.67
445.40
扣件数量 (个)
6940.20
脚手板面积 (m2)
329.67
说明:1、本表以Φ48钢管为例计算,长杆平均长度取5m,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和剪刀撑(满堂脚手架也包括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平均长度取立杆横距+0.5m; 2、满堂脚手架为一层作业,且按一半作业层面积计算脚手板; 3、参考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使用时仅需将红色字体表示的脚手架参数输入,即可自动生成主要材料用量。
0.00
0.04
0.00
0.04
7.20
2.16
0.65
扣件数量 (个)
10.01
脚手板面积 (m2)
9.90
双排脚手架
立杆总数 搭设高度 步距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 排数 长杆总长度 小横杆数 长杆重量 小横杆重量 钢管总重量 直角构件数 对接构件数 旋转构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张力(kg) 桩号 前T1 #4149 127431 103593 后T2 138067 103248 W(kg/m) 29.498 29.498 前L1 474 492 后L2 314 329 前H1 93.1 -20.8 线重量 计算档档距(m) 计算档高差(m)
注:计算杆塔悬点高于档对杆悬点时,H 取“正”、反之取“负”。
度=弧 弧度=
计算档弧垂 f(m) 5.285 28.995 28.548
高差角 β (弧度) 0.04357705 0 0
高差角 COSβ β (角度) 2.50 0.000000 0.000000 0.999051 1.000000 1.000000
COS β
3
计算档线长 水平张力
LAB
T(kg) 1980.82 36432.77
弧垂、张力和线长计算表
代表档距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重量 代表百米弧垂 代表档弧垂 桩号 Ld(m) 例 4140-4139 4142-4141 360 648 648 L(m) 344 647 642 H(m) 15 W(kg/m) 0.707 20.188 20.188 fb(m) 0.446 0.6908 0.6908 fd(m) 5.782 29.084 29.084
本表相对高差均用“+”值 已知水平张力变量求计算档弧垂、线长变量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单位重量 原张力 桩号 L(m) 例 344 H(m) 15 W(kg/m) 0.707 T(kg) 1981.50 TB (kg) -600 β (弧度) 0.04357705 #DIV/0! #DIV/0! 张力增减 高差角
已知水平距求垂距 任意点纵坐标X、Y(m) 距高侧X处 110.0 380 距高侧Y 12.55 106.02 距低侧X处 110.0 542.00 距低侧Y 3.03 55.92
低悬挂点侧 跨越物对低侧悬点 水平距(m) 垂距(m) 跨越处线点 跨越物与线 距低侧Y 垂距(m)
552.00
56.30
△L(m) 0.228 #DIV/0! #DIV/0!
0.99905067 0.99715472 #DIV/0! #DIV/0! #DIV/0! #DIV/0!
344.543 #DIV/0! #DIV/0!
344.771 #DIV/0! #DIV/0!
计算表
计算档线长 COSβ
LAB
水平距 中点弧垂 f(m) 8.422 88.091 弧垂最低点距悬点(m) 低侧悬点 92.59 395.45 高侧悬点 210.41 526.55
本表相对高差均用“+”值
已知水平张力--计算任点弧垂、线长计算表
水平张力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重量 桩号 T(kg) 例 2809.70 2488.57 L(m) 303 922 H(m) 13.1 50.10 W(kg/m) 2.06 2.06 β (弧度) 0.04320742 0.05428501 β (角度) 2.48 3.11 高差角 高差角
垂距 平视弧垂f平(m) 低侧悬点 3.15 64.82 高侧悬点 16.25 114.92
0.999067 0.998527
303.906 945.705
高悬挂点侧 COSβ 计算档线长
LAB
中点弧垂 f(m)
跨越物对高侧悬点 水平距(m) 垂距(m)
跨越处线点 跨越物与线 距高侧Y 垂距(m)
0.9985269 #DIV/0!
56.30 #DIV/0!
0.001 #DIV/0!
垂直档距(m) 合计 -33.55 63.57
悬垂角(角度) 杆前 14.05 1.59 杆后 -13.63 -0.57 合计 0.42 1.02
悬挂点张力(kg) 高侧 1982.89 36452.96 36452.96 低侧 1980.88 36452.96 36452.96
弧垂最低点距悬点(m) 低侧悬点 49.948 323.500 321.000 高侧悬点 294.052 323.500 321.000
平视弧垂f平(m) 低侧 0.446 28.995 28.548 高侧 15.446 28.995 28.548
水平张力 桩号 T1(kg) 例 127431 103593 T2(kg) 138067 103248 W(kg/m) 29.498 29.498 L1(m) 474 492 L2(m) 314 329 H1(m) 93.1 -20.8 线重量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注:共有杆塔悬点高于前或后杆悬点时,H 取“正”、反之取“负”。 悬垂角计算表
0.997154715 344.543 1 1 650.465
645.38529 36432.77
长变量
COSβ COS β
3
原计算档弧垂 原算档线长 现计算档弧垂 现计算档线长线长变量 f(m) 5.283 #DIV/0! #DIV/0!
LABBiblioteka f(m) 7.577 #DIV/0! #DIV/0!
Lab
946.577 #DIV/0!
89.793 #DIV/0!
370
106.40
106.40 #DIV/0!
0.001 #DIV/0!
计算档高差 H2(m) -86.3 -18.7
高差角(弧度) β 1 0.193945 -0.042251 β 2 COSβ 1
COSβ COSβ 2
垂直档距(m) 杆前(L1侧) 杆后(L2侧) -1123.59 -34.18
-0.26821816 0.98125162 0.964244638 1090.03 -0.05677782 0.99910755 0.998388573 97.75
计算档高差(m) 后H2 -86.3 -18.7
高差角(弧度) β 1 0.193945 -0.042251 β 2
COSβ 前COSβ 1 后COSβ 2
本表相对高差均用“+”值 跨越物校核
水平张力 计算档档距 计算档高差 线重量 桩号 T(kg) L(m) H(m) W(kg/m) β (弧度) β (角度) 高差角 高差角

2441.40
922
50.10
2.06
0.054285008 #DIV/0!
3.11 #DIV/0!
本表相对高差均用“+”值 垂直档距计算表
悬垂角(弧度) 杆前 0.24521 0.02770 杆后 -0.237905 -0.009917
-0.26821816 0.98125162 0.964244638 -0.05677782 0.99910755 0.998388573
度=弧度*180/3.1415926 弧度=度*3.1415926/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