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在高一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人物形象描写必修二中的文学作品涉及了很多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那山那人那狗》中的山、《红高粱家族》中的粱大头等等。

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我们可以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谈举止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栩栩如生。

同时,还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转变来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二、环境描写和背景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背景描写往往是衬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比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葛峰和高粱地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粱地的特殊环境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基础。

通过精细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的情境中,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三、比喻和象征的运用必修二中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运用到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以便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主题和深意。

比如在《借箸头马戏团》中,作者通过“箸头马戏团”来隐喻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奇特和矛盾的现象。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到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并加以分析和理解。

四、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在必修二的文学作品中,叙事和抒情往往是交替出现的。

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作者通过叙事技巧引导读者去理解和关注故事情节;而在情节高潮或者重要场景中,抒情的描写则更多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读者在阅读时,要注意保持对叙事和抒情的敏感度,以便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情感与内涵。

五、寓言和寓言故事必修二中的寓言和寓言故事是另一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言传递了很多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应该关注作者的用意,思考其中的寓意和启示,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六、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在必修二的课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如在散文《我的母亲》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包括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时代背景等。

例如,对于朱自清,需要了解其生平、主要作品,以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基础知识点:如字音、字形、字义等。

比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读音、意义等。

课文内容理解:涉及课文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

例如,需要理解《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写景手法,以及《故都的秋》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北国秋天的特点。

名句赏析:对于课文中的名句,需要能够进行赏析,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此外,还包括文言文知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积累、总结,多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请注意,由于教材版本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总结知识点时,需要参考自己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教学大纲。

同时,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便更全面地掌握高中语文必修二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2《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3《鸿门宴》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 妻亲眷关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文学常识与重点字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文学常识与重点字词
15.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7不吾知其亦已兮(特殊句式),苟余情其信芳。
18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1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文学常识
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歌体 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 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以及后世诸人的仿骚作品。
21.否泰如天地,22.谢家事夫婿,
23.处分适兄意, 24.虽与府吏要,
25.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
26.蹑履相逢迎。 27.便复在旦夕。”
28.渐见愁煎迫。 29.多谢后世人,
二:文学常识: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学习目标
1 积累课内基础文言文字词
2 积累课内相关的文化常识
学习重难点
1 基础文言文字词积累
2文化常识积累
3重点篇目背诵
学习过程
《诗经·卫风·氓》
一:重点知识点
1.匪我愆期
2.将子无怒,
3.乘彼垝垣
4.体无咎言。
5.以我贿迁。
6.其叶沃若。
7.无与士耽
8.自我徂尔,
9.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0.士也罔极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掌握几个重要人物形
象的特点和事件情节,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理解《红楼梦》中存在的诗歌
和断章、对联等形式及其功能;了解《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性形象等。

2. 诗歌鉴赏:了解近代白话文和诗歌的特点、形式和主题;掌握一些重要的近代文人
和他们的作品,如郭沫若、毛泽东等;学会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来分析诗歌,如从字词、句法、运动和意象等方面进行研究。

3. 古文鉴赏: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造句、用典、运笔等;熟悉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孔子家语》、《孟子》等;掌握古文鉴赏的方法
和技巧,如批注、演绎、辨析等。

4. 《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掌握《西游记》中几
个重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事件情节,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理解《西游记》中
的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5. 短篇小说:学习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和特点,如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等;
掌握一些重要的短篇小说,如《草地》、《稻草人和火柴人》等;分析短篇小说中的
主题、情感表达和意义。

6. 记叙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基本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了解
一些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经典作品,如《隋唐演义》、《彭祖百中庚申忆学步·杜谢征南》等。

7. 视听说写:学习听力、口语和写作技巧,如听力辨音、口语表达、写作方法等;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并写作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记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记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记知识点1.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它具有以下特点: - 以句子为单位,每句由“主谓宾”构成。

- 使用的代词、副词较少,依靠词的位置和语序来表示语义关系。

- 词义简练,注重修辞、比喻和对偶。

1.2 文言文的常见应用•古代文献和史书的阅读:如《史记》、《论语》等。

•古代诗词的鉴赏和理解: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古代名篇的学习和演练: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1.3 文言文阅读技巧•注意句子结构:主谓宾的顺序,补语的位置。

•理解词义: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辨析近义词的用法。

•理解修辞手法:注意对襟、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2. 《红楼梦》知识点2.1 《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2.2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贾宝玉:以细腻的情感和纯真的性格著称。

•林黛玉:聪明敏感,以其独特的才情和美丽的外貌引起人们的关注。

•薛宝钗:懂得权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2.3 《红楼梦》的主要题材和艺术特点•主要题材为家族兴衰和爱情婚姻。

•描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虚伪,以及人性的善良和复杂。

•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印象深刻。

3. 史诗《长恨歌》的解读3.1 《长恨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长恨歌》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叙事长诗。

•描写了唐玄宗和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和权力斗争。

•反映了唐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3.2 《长恨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武则天之间的爱恨情仇。

•运用了比喻、夸张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通过描写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社会的现象,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

4. 散文《岳阳楼记》的鉴赏4.1 《岳阳楼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散文。

高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承接了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二语文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必修二的文言文阅读主要包括《出师表》、《岳阳楼记》等经典篇目。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者、也、矣”等,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如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 注重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在必修二中,学生将接触到如《再别康桥》、《故都的秋》等经典现代文作品。

在阅读现代文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文章的基调和风格。

2.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三、写作技巧的提升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高一必修二的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语言风格。

2. 学习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布局,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四、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是支撑语文学习的根本,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在高一必修二的学习中,学生应继续巩固和拓展这些基础知识:1. 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特别是成语和专业术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如句子成分、复句类型等,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
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
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
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
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
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
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
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
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
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
们。

【篇二】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今天:
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今义:由于
这个、因此。)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特别,副
词。)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治学的人、求学
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
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
名词作动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
3.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
后“其”,代词,代好游者)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
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
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一个“其”,结构助词,不译;
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
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
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介词)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
“而”,表并列)

5.之
①而卒葬之(代词,这里)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
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结构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焉
①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侧面、从旁边)
(二)名词作动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
取名)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
(三)形容词作动词
①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
②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五)使动用法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误)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⑥此余之所得也。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二)省略句
①而卒葬(于)之(译文:并且最终安葬在这里。)
②有碑仆(于)道(译文:有块石碑倒在路上。)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我对倒地的石碑,又因
此而感慨)

(三)倒装句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固定结构
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意为“难道……吗”)
七、文学常识
1.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号半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临川
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官至宰相,后封舒国公,
不久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主要作品集《临川
先生集》。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新法”,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这是一篇说理性游记,以游山为喻,文章前面写游山,后面谈
道理,即事说理,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
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
上要“深思慎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