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柱脚计算手册DOC

合集下载

钢管桩计算书(仅供参考)

钢管桩计算书(仅供参考)

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设计计算一、计算何载(单幅)1、直线段梁重:15#、16#、17#混凝土方量分别为22.26、25.18、48m3。

端部1.0范围内的重量,直接作用在墩帽上,混凝土方量为:V=1×[6.25×2.5+2×3×0.15+2×2×0.25/2+2×225 .065.0 ×1-1.2×1.5]=16.125 m3作用在支架的荷载:G1=(22.26+25.18+48-16.125)×22800×10=1957.78 KN2、底模及侧模重(含翼缘板脚手架):估算G2=130KN3、内模重:估算G3=58KN4、施工活载:估算G4=80KN5、合计重量:G5=1957.78+130+58+80=2226KN二、支架形式支架采用Φ800mm(壁厚为10mm)作为竖向支承杆件。

纵桥向布置2排,横桥向每排2根,其中靠近10#(13#)墩侧的钢管桩支承在承台上,与墩身中心相距235cm,第二排钢管桩与第一排中心距为550cm,每排2根排的中心距离为585cm。

钢管桩顶设置砂筒,砂筒上设纵横向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再在纵梁上敷设底模方木及模板。

钢管桩之间及钢管桩与墩身之间设置较强的钢桁架梁联系,在平面上形成框架结构,以满足钢管桩受载后的稳定性要求,具体详见“直线段支架结构图”。

根据支架的具体结构,现将其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327.5585327.510×1202020780550115115纵桥向横桥向三、支架内力及变形验算1、 横梁应力验算:横梁有长度为12.4m ,采用2I56a 工字钢,其上承托12根I45a 工字钢。

为简化计算横梁荷载采用均布荷载。

(1)纵梁上面荷载所生的均布荷载:Q 1=2226÷2÷12.25=90.86KN/m (2)纵梁的自重所生的均布荷载:Q 2=0.8038×(1.15+5.5/2)×11÷12.25=2.815N/m (3)横梁自身的重量所生的均布荷载:Q 3=2×1.0627=2.125N/m (4)横梁上的总均布荷载:Q=90.86+2.815+2.125=95.8N/mq=95.8KN/mQ图(KN)320585320M 图(KN.m)(5)力学简图:由力学简图可求得: 支座反力R=95.8×12.25/2 =586.78 KN由Q 图可得Qmax=306.56 KNM 图可得Mmax=490.5 KN.mq320320585横梁为简支双悬臂梁(6)应力验算σmax =W M max =22342105.4905⨯⨯=104.7MPa <[σ]=145Mpaτmax =Ib S Q max =225.1655762136921005.306⨯⨯⨯⨯⨯⨯==255.96Kg/cm 2τmax =25.6 MPa <[τ]=120 Mp Δ复合强度 σ=223τσ+=226.2537.104⨯+=113.7Mpa <[σ] 2、横梁的刚度验算λ=m /L=3.2/5.85=0.54f C = f D =EIqml 243(-1+6λ2+3λ3)=655762101.2245853208.9563⨯⨯⨯⨯⨯⨯ (-1+6×547.02+3×547.03) =0.9285×1.286 =1.194cmf E =3844ql (5-24λ2)=655762101.23841085.58.95684⨯⨯⨯⨯⨯⨯(5-24×547.02)=0.1061×(-2.18)=-0.393cm(向上)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横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将出现向上的拱度。

【VIP专享】钢管柱角,地脚螺栓及人工挖孔桩的计算书

【VIP专享】钢管柱角,地脚螺栓及人工挖孔桩的计算书

0 � Y � 0.18Ks fab0b1 � 0.18�1.5� 570� 0.82 � 3.14 � 309.3KN 满足要求
6
� � 2 Eh 1� 2� 3
3
�Y
�e

fh� �
1 2
fb1E
� � � 2 � 3375.3� 7 � (1� 2 � 0.7353 ) � 247.63� 0.4 �1.42 � tan 35 � 7 3
3、设计标准
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的设计基准期 50 年。设计风速为 34m/s。 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对于重点设防类别建筑结构�应按高于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确定其 地震作用。6 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应允许不 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抗震设防烈度按基本烈度 6 度计算�按 7 度考虑构造抗震措 施。并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场地地基条件简单�可不作变形验算�地基土承 载力特征值为 180kPa。
二、基本荷载及计算模型
上部结构经过计算后�其所受风荷载和钢管自重在柱脚处产生的作用力如下 图��单位�KN�
2
三、 法兰与地脚螺栓的计算
柱脚法兰采用厚度为 40mm 钢板�柱脚加劲板厚 10mm�材质均为 Q235D。 地脚螺栓规格为 12M48x1500mm、8.8 级�在挖孔墩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为 1300mm。法兰形式如下图�
N�ei � 82.68�1.001�16.944 �1402.3KN � m
墩极限受弯承载力为�
2 3
a1
f
c
Ar
sin3 � a �a

刚接柱脚计算书

刚接柱脚计算书

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4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113; 111; 524; 526;端部所在单元号: 56; 55; 886; 887;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500×400×16×16;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4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0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775.00 列间距: 500.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8.96砼最大压应力(N/mm2): 3.86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2最大水平剪力(N):128925.03抗剪承载力(N):452293.82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93563.31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1 1670 1120 46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2 430 360 36板焊缝高度(mm): 14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3 430 360 36板焊缝高度(mm): 14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21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115; 121; 123; 135; 143; 147; 151; 155; 161; 131; 145; 149; 153; 157; 159; 163; 179; 181; 183; 165; 185;端部所在单元号: 57; 60; 61; 66; 70; 72; 74; 76; 79; 895; 71; 73; 75; 77; 78; 80; 88; 89; 90; 81; 91;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350×350×10×10;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21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0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420.00 列间距: 335.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6.15砼最大压应力(N/mm2): 5.92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35最大水平剪力(N):48987.90抗剪承载力(N):212286.43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74460.04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1 960 790 41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2 330 220 16板焊缝高度(mm): 12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3 330 220 16板焊缝高度(mm): 12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48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119; 125; 127; 271; 133; 137; 139; 273; 1; 27; 29; 31; 33; 35; 117;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37; 39; 41; 43; 77; 79; 81; 83; 87; 89; 91; 93; 95; 97; 99; 101; 103; 105; 107; 141; 517;端部所在单元号: 59; 62; 63; 279; 65; 67; 68; 280; 1; 14; 15; 16; 17; 18; 5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9; 20; 21; 22;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69; 865;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400×400×12×12;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48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0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515.00 列间距: 395.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3.86砼最大压应力(N/mm2): 5.59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9最大水平剪力(N):89454.58抗剪承载力(N):408035.41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96343.42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1 1150 910 47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2 360 255 22板焊缝高度(mm): 14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3 360 255 22板焊缝高度(mm): 14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14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167; 171; 175; 49; 51; 53; 55; 65; 67; 69; 71; 169; 173; 177;端部所在单元号: 82; 84; 86; 25; 26; 27; 28; 33; 34; 35; 36; 83; 85; 87;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400×400×20×20;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14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295.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7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3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650.00 列间距: 460.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75.72砼最大压应力(N/mm2): 4.73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5最大水平剪力(N):189418.32抗剪承载力(N):188093.20柱脚水平抗剪承载力<实际剪力,应该在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连接件或在柱脚处增设抗剪插筋并局部浇灌细石混凝土!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93138.74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1 1430 1050 46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2 410 325 32板焊缝高度(mm): 14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3 410 325 32板焊缝高度(mm): 14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2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129; 85;端部所在单元号: 64; 43;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450×500×20×20;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2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295.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7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0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815.00 列间距: 570.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50.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0.00砼最大压应力(N/mm2): 3.63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0最大水平剪力(N):116203.77抗剪承载力(N):754022.09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111982.45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1 1750 1260 52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2 440 380 38板焊缝高度(mm): 14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3 440 380 38板焊缝高度(mm): 14端部设计类型: 箱形柱刚接柱脚(1); 此类端部个数:8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调整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取值端部所在节点号: 45; 47; 57; 59; 61; 63; 73; 75;端部所在单元号: 23; 24; 29; 30; 31; 32; 37; 38;截面名称:焊接矩形截面□500×400×16×16;相关杆件单元:截面名称:;下面的计算结果由这8个端部在计算模型中所有荷载组合中轴力,剪力,弯矩的最大,最小值经计算得到构件抗拉强度(N/mm2):310.00构件抗剪强度(N/mm2):180.00焊缝抗剪强度(N/mm2):200.00钢材牌号: Q345接触面处理方法: 喷砂高强螺栓类型: 摩擦型螺栓等级: 10.9级锚栓信息:直径d0(mm): 30锚栓排列: 3 行 3 列行间距: 775.00 列间距: 500.00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65.00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80.00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11.90锚栓最大拉应力(N/mm2):0.65砼最大压应力(N/mm2): 3.86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1.22最大水平剪力(N):53229.44抗剪承载力(N):336557.99底板区格最大弯矩(N.mm): 93563.31连接板信息: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1 1670 1120 46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2 430 360 36板焊缝高度(mm): 14板号板长(mm) 板宽(mm) 板厚(mm) 3 430 360 36板焊缝高度(mm): 14。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

外露式刚接柱脚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xxx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一、柱脚示意图二、基本参数1.依据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2.柱截面参数柱截面高度h b =500mm柱翼缘宽度b f =500mm柱翼缘厚度t f =14mm柱腹板厚度t w =14mm3.荷载值柱底弯矩M=350mkN柱底轴力N=500kN柱底剪力V=50kN4.材料信息混凝土C25柱脚钢材Q235-B锚栓Q2355.柱脚几何特性底板尺寸 a =75mm c =100mm b t =85mm l t =75mm柱脚底板长度 L =800mm柱脚底板宽度 B =800mm柱脚底板厚度 t =30mm锚栓直径 d =39mm柱腹板与底板的焊脚高度 h f1 =10mm加劲肋高度 h s =210mm加劲肋厚度 t s =10mm加劲肋与柱腹板和底板的焊脚高度 h f2 =10mm三、计算过程1. 基础混凝土承压计算(1) 底板受力偏心类型的判别36t l L +=800/6+75/3=158.333mm 偏心距 NM e ==350×1000/500=700mm 根据偏心距e 判别式得到:abs(e)>(L/6+lt/3) 底板计算应对压区和拉区分别计算(2) 基础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和锚栓拉力a. 6/0L e ≤<锚栓拉力 0a =T)/61(max L e LBN +=σ b.)3/6/(6/t l L e L +≤<锚栓拉力 0a =T)2/(32max e L B N -=σ c. )3/6/(t l L e +>若d <60mm 则:2max 6LB M L B N ⋅⋅+⋅=σ 2min 6L B M L B N ⋅⋅-⋅=σ 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 x n =m inm ax m ax σσσ-⋅L 若mm 60≥d 则:解下列方程式得到柱脚底板的受压区长度x n :0))(2/(6)2/(3n t t a e 2n 3n =---+--+x l L l L e BnA x L e x 其中,A e a 为受拉区锚栓的有效面积之和,n =E s /E c 。

钢管柱脚计算手册DOC

钢管柱脚计算手册DOC

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技术手册根据对柱脚的受力分析,铰接柱脚仅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除了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外,还要传递弯矩。

软件主要针对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并对相关计算过程自行推导。

设计注意事项刚性固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加劲板)、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为满足柱脚的嵌固,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柱脚底部(柱脚处)在形成塑性铰之前,不容许锚栓和底板发生屈曲,也不容许基础混凝土被压坏。

因此设计外露式柱脚时,应注意:(1)为提高柱脚底板的刚度和减小底板的厚度,应采用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2)设计锚栓时,应使锚栓在底板和柱构件的屈服之后。

因此,要求设计上对锚栓应留有15%~20%的富裕量,软件一般按20%考虑。

(3)为提高柱脚的初期回转刚度和抗滑移刚度,对锚栓应施加预拉力,预加拉力的大小宜控制在5~8kN/cm2的范围,作为预加拉力的施工方法,宜采用扭角法。

(4)柱脚底板下部二次浇灌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将给予柱脚初期刚度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灌以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

通常是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50的膨胀水泥砂浆。

一般构造要求刚性固定露出式柱脚,一般均应设置加劲肋(加劲板),以加强柱脚的刚度;当荷载大、嵌固要求高时,尚须增设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圆形柱脚底板的直径和厚度应按下文要求确定;同时尚应满足构造上的要求。

一般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通常情况下,圆形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先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锚栓设置的构造要求确定;当荷载大,为减小底板下基础的分布反力和底板的厚度,多采用补强做法,如增设加劲肋(加劲板)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以扩展底板的直径。

柱脚计算

柱脚计算
加劲板焊缝高为 10 mm
按基础平均反力算得如下加劲板所受力:
加劲板受弯矩 4.688 kN.m
加劲板受剪力 37.5 kN
加劲板弯曲应力 = 65.104 MPa 剪应力 = 31.250 MPa 满足!
加劲板板底计算得需要焊缝高度为 0.696 mm 满足!
加劲板板侧计算得需要焊缝高度为 0.859 mm 满足!
六、计算翼缘加劲板(满足)
加劲板高为 200 mm
加劲板宽为 125 mm
加劲板厚为 14 mm
加劲板焊缝高为 10 mm
Hale Waihona Puke 按基础最大反力算得如下加劲板所受力(偏安全):
加劲板受弯矩 5.303 kN.m
支承板板底计算得需要焊缝高度为 2.946 mm 满足!
支承板板侧计算得需要焊缝高度为 1.813 mm 满足!
八、计算锚栓(满足)
单个锚栓抗拉力为 49.35 kN
侧面锚栓总抗拉力为 148.050 kN
计算得需要抗拉力为 40.323 kN,满足 !
最大板应力为 186.602 MPa,满足 !
四、计算底板与柱焊缝(满足)
底板与柱焊缝高为 10 mm
算得底板与柱焊缝高需不小于 82.758 mm,满足 !
五、计算腹板加劲板(满足)
加劲板高为 200 mm
加劲板宽为 245 mm
加劲板厚为 9 mm
连接板件材性:Q235
锚栓采用:M24
锚栓材性:Q235
锚栓孔类型:圆口
每侧锚栓数:3
锚栓离板边缘距离:65 mm
同侧锚栓间距:175.000 mm
受轴压力 N = 300 kN

钢管桩计算书

钢管桩计算书

钢管桩计算书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设计计算一、计算何载(单幅)1、直线段梁重:15#、16#、17#混凝土方量分别为22.26、25.18、48m3。

端部1.0范围内的重量,直接作用在墩帽上,混凝土方量为:V=1×[6.25×2.5+2×3×0.15+2×2×0.25/2+2×225 .065.0 ×1-1.2×1.5]=16.125 m3作用在支架的荷载:G1=(22.26+25.18+48-16.125)×22800×10=1957.78 KN2、底模及侧模重(含翼缘板脚手架):估算G2=130KN3、内模重:估算G3=58KN4、施工活载:估算G4=80KN5、合计重量:G5=1957.78+130+58+80=2226KN二、支架形式支架采用Φ800mm(壁厚为10mm)作为竖向支承杆件。

纵桥向布置2排,横桥向每排2根,其中靠近10#(13#)墩侧的钢管桩支承在承台上,与墩身中心相距235cm,第二排钢管桩与第一排中心距为550cm,每排2根排的中心距离为585cm。

钢管桩顶设置砂筒,砂筒上设纵横向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再在纵梁上敷设底模方木及模板。

钢管桩之间及钢管桩与墩身之间设置较强的钢桁架梁联系,在平面上形成框架结构,以满足钢管桩受载后的稳定性要求,具体详见“直线段支架结构图”。

根据支架的具体结构,现将其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327.5585327.510×1202020780550115115纵桥向横桥向三、支架内力及变形验算1、 横梁应力验算:横梁有长度为12.4m ,采用2I56a 工字钢,其上承托12根I45a 工字钢。

为简化计算横梁荷载采用均布荷载。

(1)纵梁上面荷载所生的均布荷载:Q 1=2226÷2÷12.25=90.86KN/m(2)纵梁的自重所生的均布荷载:Q 2=0.8038×(1.15+5.5/2)×11÷12.25=2.815N/m(3)横梁自身的重量所生的均布荷载:Q 3=2×1.0627=2.125N/m(4)横梁上的总均布荷载:Q=90.86+2.815+2.125=95.8N/mq=95.8KN/mQ图(KN)320585320M 图(KN.m)(5)力学简图:由力学简图可求得: 支座反力R=95.8×12.25/2 =586.78 KN由Q 图可得Qmax=306.56 KNM 图可得Mmax=490.5 KN.mq320320585横梁为简支双悬臂梁(6)应力验算σmax =W M max =22342105.4905⨯⨯=104.7MPa <[σ]=145Mpaτmax =Ib S Q max =225.1655762136921005.306⨯⨯⨯⨯⨯⨯==255.96Kg/cm 2τmax =25.6 MPa <[τ]=120 Mp Δ复合强度 σ=223τσ+=226.2537.104⨯+=113.7Mpa <[σ] 2、横梁的刚度验算λ=m /L=3.2/5.85=0.54f C = f D =EIqml 243(-1+6λ2+3λ3)=655762101.2245853208.9563⨯⨯⨯⨯⨯⨯ (-1+6×547.02+3×547.03) =0.9285×1.286 =1.194cmf E =3844ql (5-24λ2)=655762101.23841085.58.95684⨯⨯⨯⨯⨯⨯(5-24×547.02)=0.1061×(-2.18)=-0.393cm(向上)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横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将出现向上的拱度。

圆钢管柱计算书-样品

圆钢管柱计算书-样品
底板尺寸: D440 mm, 厚度 30 mm
锚栓信息:
直径d0(mm): 30
环向锚栓个数: 6
锚栓环向半径: 175.00 mm
底板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295.00
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140.00
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5.00
混凝土压应力按近似法计算
σmax=0.28 N/mm2
σmin=0.26 N/mm2
受拉区范围 x=0.00 mm
锚栓所受拉力合力 Tax=0.00 N
底板下混凝土最大压应力 σmax=0.28 N/mm2
0.28<5.00 ,满足!
3.锚栓的强度校核
受拉侧锚栓所受的最大拉应力 σt=0.00 N/mm2 < ftb=140.00 N/mm2,满足
4.水平剪力的校核
锚栓所受的总拉力 Ta=0.00 kN
由底板和底板下混凝土摩擦所产生的水平抗剪承载力
Vfb=0.4*(N+Ta)=0.4x(41.55+0.00)=16.62 kN
柱脚所受的水平剪力 V=sqrt(Vx*Vx+Vy*Vy)=0.05 kN
V < Vfb, 满足
底板的最小厚度 tmin=sqrt(6Nta*lai/(D+2*lai)/f)=0.00 mm <30.00 mm, 满足!
6.柱与底板连接焊缝计算
沿柱周边采用完全焊透的坡口对接焊缝连接,不必进行焊缝强度验算。
Q2max 情况下 :
1.作用于柱脚处的轴力,剪力,弯矩
轴力: N=41.55kN
4.水平剪力的校核
锚栓所受的总拉力 Ta=0.00 k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技术手册根据对柱脚的受力分析,铰接柱脚仅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除了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外,还要传递弯矩。

软件主要针对圆形底板刚接柱脚压弯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并对相关计算过程自行推导。

设计注意事项刚性固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加劲板)、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为满足柱脚的嵌固,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柱脚底部(柱脚处)在形成塑性铰之前,不容许锚栓和底板发生屈曲,也不容许基础混凝土被压坏。

因此设计外露式柱脚时,应注意:(1)为提高柱脚底板的刚度和减小底板的厚度,应采用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2)设计锚栓时,应使锚栓在底板和柱构件的屈服之后。

因此,要求设计上对锚栓应留有15%~20%的富裕量,软件一般按20%考虑。

(3)为提高柱脚的初期回转刚度和抗滑移刚度,对锚栓应施加预拉力,预加拉力的大小宜控制在5~8kN/cm2的范围,作为预加拉力的施工方法,宜采用扭角法。

(4)柱脚底板下部二次浇灌的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将给予柱脚初期刚度很大的影响,因此应灌以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

通常是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的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50的膨胀水泥砂浆。

一般构造要求刚性固定露出式柱脚,一般均应设置加劲肋(加劲板),以加强柱脚的刚度;当荷载大、嵌固要求高时,尚须增设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

圆形柱脚底板的直径和厚度应按下文要求确定;同时尚应满足构造上的要求。

一般底板的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通常情况下,圆形底板的长度和宽度先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锚栓设置的构造要求确定;当荷载大,为减小底板下基础的分布反力和底板的厚度,多采用补强做法,如增设加劲肋(加劲板)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以扩展底板的直径。

此时底板的尺寸扩展的外伸尺寸(相对于柱子截面的边端距离),每侧不宜超过底板厚度的倍。

当底板尺寸较大时,为在底板下二次浇灌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并保证能紧密充满,应在底板上开设直径80~105mm的排气孔数个,具体位置可根据柱脚的构造来确定。

一般加劲肋(加劲板)的高度和厚度,应根据其承受底板下混凝土基础的分布反力,按下文具体要求确定。

其高度通常不宜小于250mm,厚度不宜小于12mm,并应与柱子的板件厚度和底板厚度相协调。

由于锚栓支承托座加劲肋或锚栓加劲肋时对称地设置在柱周,锚栓支承托座加劲肋或锚栓加劲肋的高度和厚度,应取其承受底板下混凝土基础的分布反力和锚栓拉力两者中的较大者,按下文具体要求确定。

通常其高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16mm,并应与柱子的板件厚度和底板厚度相协调。

锚栓支承托座顶板和锚栓垫板的厚度,一般取底板厚度的0.5~0.7倍。

锚栓支承托座加劲肋的上端与支承托座顶板的连接宜刨平顶紧。

锚栓在柱脚端弯矩作用下承受拉力,同时作为安装过程的固定之用。

因此,其直径和数目应按下文要求确定。

但无论如何,尚须按构造要求配置锚栓。

锚栓的数目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每侧不应小于2个,同时尚应与钢柱的截面形式和大小,以及安装要求相协调;其直径一般可在30~76mm的范围内采用,且不宜小于30mm。

锚栓应设置锚板和锚梁,此时锚栓的锚固长度均不宜小于25d。

具体长度可参照《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锚栓表进行选取。

柱脚底板和锚栓支承托座顶板的锚栓孔径,宜取锚栓直径加5~10mm;锚栓垫板的锚栓孔径,取锚栓直径加2mm。

在柱子安装校正完毕后,应将锚栓垫板与底板或锚栓支承托座顶板相焊牢,焊脚尺寸不宜小于10mm;锚栓应采用双螺母紧固,为防止螺母松动,螺母与锚栓垫板尚应进行点焊。

为使锚栓能准确的锚固于设计位置,应采用刚强的固定架,以避免锚栓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移位。

加劲肋(加劲板)、锚栓支承加劲肋、锚栓支承托座加劲肋,以及锚栓支承托座顶板,与柱脚底板和柱子板件等均采用焊缝连接。

其焊缝形式和焊脚尺寸一般可按构造要求确定;当角焊缝的焊脚尺寸满足时[],可参考下表采用。

细部设计计算柱脚底板的外径,应根据设置的加劲肋等补强板件和锚栓的构造特点,按下列公式先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要求。

参数说明:为圆柱的截面直径,;为底板直径方向补强板件或锚栓支承托座板件的尺寸,可参照下文表格的数值确定;为底板直径方向的边距,一般取mm;刚性固定露出式柱脚在柱脚端弯矩、轴心压力和水平剪力共同作用下,应按下文所列公式和要求,分别计算底板下混凝土基础的受压应力、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或锚栓的总有效面积、水平抗剪承载力。

当柱脚的水平抗剪承载力时,应在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件或在柱脚处增设抗剪插筋并局部浇灌细石混凝土。

圆形底板半径,受偏心的压力作用,受拉锚栓面积定义为,锚栓近似认为距底板边缘,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底板下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混凝土受压区长度。

(一)底板出现受拉区,分布较大,仅一侧锚栓出现拉力,另一侧不产生拉力时:如上图所示,通过0点弯矩平衡,,据此可列平衡方程。

下面介绍平衡方程的具体列法,及各部分公式的算法含义。

偏心压力和锚栓总拉力对0点形成弯矩方向相同,可得: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形成对0点的弯矩方向与上式相反,利用积分方法可求得:整理后即得:积分公式中为宽度范围内的区域的长度。

根据受压区位于左侧半圆范围内时求得,该算式同样适用于受压区延伸至右侧半圆范围内时,因不受正负号的影响。

积分公式中为所在位置(距0点距离)的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值,根据与位置的受压区三角形等比例关系求得。

积分公式中的为所在位置距离0点的距离;为区域宽度。

因与合弯矩为0,方向相反,所以数值上,即:令:令:令:上式写成:则:(1)根据竖向合力平衡,,得:代入、得:(2)利用(1)(2)式方程组,约去,可得:(3)根据几何协调,可得:(4)根据应变物理,可得:定义为钢材的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则:(5)利用(4)(5)式方程组,约去,可得:(6)利用(3)(6)式方程组,约去,可得:(7)代入、、后,可利用方程(7)求得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长度。

将代入(1)、(2),约去,可求得底板下的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将、代入公式(1)或(2),可求得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水平抗剪承载力:(二)底板全截面受压,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时:如上图所示,通过0点弯矩平衡,,据此可列平衡方程。

下面介绍平衡方程的具体列法,及各部分公式的算法含义。

偏心压力对0点形成弯矩方向相同,可得: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形成对0点的弯矩方向与上式相反,利用积分方法可求得:整理后即得:积分公式中为宽度范围内的区域的长度。

根据受压区位于左侧半圆范围内时求得,该算式同样适用于受压区延伸至右侧半圆范围内时,因不受正负号的影响。

积分公式中为所在位置(距0点距离)的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值,根据与、间的受压区梯形形等比例关系求得。

积分公式中的为所在位置距离0点的距离;为区域宽度。

因与合弯矩为0,方向相反,所以数值上,即:即:令:令:令:上式写成:则:(8)根据竖向合力平衡,,得:即:代入、得:(9)利用(8)(9)式方程组,约去,可得:即:代入、、,由得:整理后得:即:,此时圆形柱底板全截面受压。

利用(1)(2)式方程组,约去,可得:即:底板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为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水平抗剪承载力:(三)底板出现受拉区,但分布较小,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时:如上图所示,通过0点弯矩平衡,,据此可列平衡方程。

下面介绍平衡方程的具体列法,及各部分公式的算法含义。

偏心压力对0点形成弯矩方向相同,可得: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形成对0点的弯矩方向与上式相反,利用积分方法可求得:整理后即得:其中积分公式中为宽度范围内的区域的长度。

根据受压区位于左侧半圆范围内时求得,该算式同样适用于受压区延伸至右侧半圆范围内时,因不受正负号的影响。

积分公式中为所在位置(距0点距离)的底板下混凝土压应力值,根据与位置的受压区三角形等比例关系求得。

积分公式中的为所在位置距离0点的距离;为区域宽度。

因与合弯矩为0,方向相反,所以数值上,即:即:令:令:令:上式写成:(10)根据竖向合力平衡,,得:代入、得:(11)利用(10)(11)式方程组,约去,可得:当时,求得的边界条件一:当时,求得的边界条件二:其中因此:当时,底板出现受拉区,但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

联立(10)(11)方程,约去后可列出关于的方程:(12)代入、、后,可利用方程(12)求得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长度。

将代入(10)或(11)中,可求得底板下的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水平抗剪承载力:综上三种情况,类同于矩形柱底板计算情况,可将圆形底板分成三种情况:(1)底板出现受拉区,且分布较大,仅一侧锚栓出现拉力,另一侧不产生拉力;(2)底板全截面受压,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3)底板出现受拉区,但分布较小,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

(1)底板出现受拉区,且分布较大,仅一侧锚栓出现拉力,另一侧不产生拉力时:当时,底板出现受拉区,一侧锚栓受拉。

(2)底板全截面受压,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时:当时,底板全截面受压,锚栓均不产生拉力。

(3)底板出现受拉区,但分布较小,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时:当时,底板出现受拉区,但所有锚栓均不产生拉力。

节点验算:底板下的混凝土最大受压应力:受拉侧锚栓的总有效面积:水平抗剪承载力当时,不需设置抗剪件即满足抗剪要求;当时,需另外设置抗剪件以满足抗剪要求。

参数说明:为偏心距,;为底板下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底板下混凝土局部承压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提高系数,因软件无法判定基础与柱底板的相对关系,所以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取;当用户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下列条文确定的数值:为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为混凝土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局部受压面积需与计算底面积按同心原则确定),按下图采用:为受拉侧锚栓的总拉力;为底板底面与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之间的摩擦力;为锚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下表采用(Q235钢为140;Q345钢为180):为受拉侧锚栓的总有效面积,根据总有效面积,可按《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九章表9-75(458页)确定锚栓的直径和数目(下表):为由受拉侧底板边缘至受拉锚栓中心的距离(见上文图);为底板受压区的长度;为钢材的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

柱脚底板的厚度,应同时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而且不应小于柱较厚板件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参数说明:为根据柱脚底板下的混凝土基础反力和底板的支承条件,分别按悬臂板、三边支承板、两相邻支承板、四边支承板、周边支承板、两相对边支承板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其值可按以下要求确定:①对悬臂板:——计算区格内底板下混凝土基础的最大分布反力,按上文中三种情况下对应计算可得;——底板的悬臂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