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的高 考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兴趣和优势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其次,多元的考试形式和灵活的考试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使 其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最后,新高考改革有利于推动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 人才。
转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考试时间方面,两地均采取了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 测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做法,以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改革目的
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改革是为了体现素质教 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引导学 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改革有利于促进公平教育。取 消“文理分科”和“一考定终身”的做法,可以避免单一标准造成的片面评价, 保障不同类型学生的平等机会。最后,改革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鼓励 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 考
目录
01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 响与思考
02 参考内容
浙江新高考改革:影响与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浙江省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点省份,于2017年 颁布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次改革在考试形式、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方面都 做出了重大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 质量。本次演示将对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和若干思考进行分析。
感谢观看
在介绍能力建设和高考改革同行调查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改革措施的 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原有的高考制度已经暴露出一些 问题,如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只看分数等。因此,高考改革试点工作 势在必行。
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和鼓励

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和鼓励清华大学朱金金上清华之后经常会收到同学们的短信,问我该如何调整心态,在高考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的却,这是给个要高考的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记得以前我备考时,班主任常常这样告诫我们:“不要指望自己会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应该想想自己在高考中怎样正常发挥!”应当说,我在2007年的高考中属于正常发挥,考完走出考场时心中还是很快意的。
一些心得和经验,可以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会给处于焦虑状态的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首先,我和大家谈谈在高考中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不过分紧张,不慌乱。
最重要的是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高考,我想父母在这个时候其实是不会也不敢给将踏入考场的孩子过多的压力的;所以关键就在与我们自己是否能够镇住阵脚,不慌不乱。
充足的睡眠是良好心态的保证,高考前一个月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高考前一晚一定不要再看任何复习资料了,就大多数人的经验来看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有自信。
个人建议是高考前一夜最好去公园散步,做做有氧运动,当然不要太累了,否则第二天很可能会没有精神;另外,也不要刻意睡得很早,还是保持平时的作息规律为好。
我现在还很清晰的记得我高考前夜的安排,先是和同学吃了一顿,然后逛了会超市,最后去公园溜了一会,将近11点时洗了澡之后便睡去了。
同学之间可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睡不着”或者是“很晚才能睡着”,这其实是同学自己给了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即:“明天就是高考了,今晚睡不着啊。
”如果我们不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事实上不会存在睡不着的情形,所以同学们在高考前夜一定不要想着第二天高考的事,明天是明天,今晚先睡个好觉再说。
进考场之前就要调试好自己的心态,小小的紧张必然会有的,比如上好几趟厕所啊,收回不自觉的发抖啊等等,这是很正常的,没必要担心。
考前我的建议是不要再翻复习资料了,因为会家居自己的紧张心理;最好的方式是和同学聊聊天,或者是看看报纸,或者一个人静静地做下深呼吸、眼保健操。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

PH计
电导率仪
(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 d.命题趋势: 《实验化学》取消后,实验选择题应该会有一个颠覆性的 变化。可参考一下江苏、北京卷的实验题。
1、(2014江苏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 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 4H2O
二、研究高考试题---题型特点与趋势
1.从选择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
1.(2012年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 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 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 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3.(2014年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 解程度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 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 液含有蛋白质
(PH计13年第7题14年第8题考到),电导率仪也能用于滴定终点的判断
2023语文高考作文备考 思辨关系材料型作文——抓住核心概念 深挖概念内涵

思辨关系,材料型作文共性:考生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结合材料语境理解话题内涵,然后跳出材料本身,发挥想象,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联系社会和人生,参悟出其中所包含的处世哲理。
在两层或多层关系的辨证分析中,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进行思辨的基础;找不到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思辨就没有针对性,更没有深刻性可言。
可以这样说,材料是引子,任务为本真;材料是现象(自然、文化),任务是寓意(社会、人生);材料是形,任务是神;材料是“移过来”,任务是“说开去”。
不少学生写作文过不了审题关,往往扣不住中心话题,话题的核心概念抓不住,对概念的理解处在“游离”状态;即使扣住了中心话题,可对话题概内涵理解吃不透,拿不准,说不清;不能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内涵,理解表面肤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泛泛而谈,大而无当。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品读材料,从关键句子中“扣”出作文话题作文第一步,就是要品读作文材料。
先有材料,后有作文;作文立意起源于材料,依据于材料。
材料作文会有一个中心话题,写作话题当从作文材料中提取。
审读作文材料的关键在于两点:抓住关键词,紧扣关键句。
无论什么材料,都要抓住关键词,扣关键句。
因为关键词中有作文话题,关键句中有命题指向。
例1【2022高考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
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高考心得感想(精选10篇)

高考心得感想(精选10篇)高考心得感想篇1学习没有捷径,但是学习有方法。
无论是高中理科还是高中文科,只要找到方法,所以的问题将迎难而解。
下面是有途网整理的历届高考状元总结的学好高中文科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学好高中文科我在学习时,喜欢频繁地与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活跃而融洽的学习气氛中令自己得到进步。
学习的时候集中全部精力去投入,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高效率。
(李滨兵,湖南湘乡一中,文科666分(130,134,133,269),北京大学)也许是由于我为人比较热情,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从来不会拒绝,所以同学们遇到难题总爱向我求助。
不少同学都来我家问过题,一呆就是一下午。
我从来不觉得被别人占用了这么多时间是种损失,其实帮助别人答疑解难的同时对自己也是种提高。
(罗佳媛,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文科668分(143,125,145,255),北京大学)我认为,课堂上的45分钟,顶得上课外通宵达旦的复习和补课。
夜自习是我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时段,我努力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复习,两三天后进行一轮系列复习,并做相关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检测。
(朱萝伊,浙江象山中学,文科684分(137,134,133,280),北京大学)高中文科学不好的原因首先,高中文科在学习上要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
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其次,高中文科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
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最后,记忆方法尚未优化。
毫无疑问,高中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
基于”素养为本“的浙江新高考复习思考

浙江省学选考分开后高考复习的思考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考复习
绍兴鲁迅中学
陈建荣
01 研究高考,把握命题方向
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基 础 性
综合性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应用性
创 新 性
“一核”
即高考评价体系,是总体框架 高考核心立场——“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基 础 性
综合性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应用性
创 新 性
“一核”
即高考评价体系,是总体框架 高考核心立场——“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四层
考查目标——“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 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
考查要求—“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 性、创新性”
四层
考查目标——“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 科素养、核心价值”
考什么?
科学素养 形成
必备知识
思想方法 渗透
结构决定性质 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 物质分类
学习能力
控制变量
提高
基础知识 应用
•对接新受信、息吸的收自、学整能力, •整合合化新学信信息息与的已能有知识的
关力联。能力, •重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命题趋势
• 2019年考纲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 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 化学科学素养。
• 2020年1月浙江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选考命题严格遵循“原创性、科学性、不超纲”原则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试题背景选择体现 基础性和科学性,设问在体现学科素养同时有创新。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近年来,高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的痛点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高考改革措施。
本文将对浙江新高考改革进行若干思考。
首先,新高考改革使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加广阔。
传统的高考模式严重依赖于学科成绩的排名,会导致学生选择热门专业的集中。
而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学科选择上更加自由,有更多的发展路径。
这不仅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也可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其次,新高考改革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过去,高考只检验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高考改革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纳入评价范围。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新高考改革有助于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传统高考中,学校只看重升学率和分数线,重点学校资源集中在重点班级和重点学生身上,导致一些普通生源被忽略。
新高考改革突破了学校“升学至上”的模式,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优化配置,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然而,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评价标准和方式的统一。
新高考改革提倡综合评价,但具体评价标准和方式并没有统一规定,这会导致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其次是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
新高考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使其适应新的教育需求。
最后是社会认知和接受度的提高。
由于长期以来高考成绩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新高考改革需要时间来被社会认知和接受。
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和解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浙江新高考改革为解决高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通过拓宽学生选择空间、注重素质教育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高考改革有望提高学生的发展机会和个人素质,推动中国教育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参加浙江省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浙江省高三地理备考培训心得体会首先很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聆听的机会,我们于xxxx年xx 月xx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参加了今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备考复习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中,我们收获很多。
本次会议主要是由宁波中学、学军中学、和杭师大附中的三位名师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演讲。
给我们的高考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宁波中学xxx老师给我们将xxxx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作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一、取材内容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和教育功能。
1.突出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对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知识。
考频最高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太阳高度、晨昏线及时间计算,气候特点及成因,地壳物质运动,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的区位因素等。
2.关注社会热点。
13年高考地理浙江卷考查的主要社会热点有:雾霾天气成因、用工荒对经济的影响、钓鱼岛附近的海洋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空气质量监测、海洋旅游特色项目、物流中转基地建设。
要求考生认清世界人口变化,探讨人力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农业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关注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理解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重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热点问题。
3.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4.以中尺度区域背景为主。
没有限制,可选取世界和中国任一区域。
36题美国图中的西部和棉花带是较大尺度中的中尺度;37题舟山群岛为省区地理中的中尺度。
二、测量目标体现学科特点和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课改精神。
1.信息解读:突出考查图形信息传递;2.知识运用:鼓励多角度、创造性思考;3.学术表达:侧重规范化分析、评价。
三、试题难度体现社会反响和高校选拔功能。
1.选择题难度适当降低;2.综合题难度略有下降;3.图文材料量适当减少,表述逐渐精简。
四、试卷结构体现学习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题型保持稳定;2.结构更趋均衡。
学军中学邵老师从xxxx地理基本情况介绍、试题的基本特点、答题考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错误、错误归因分类、答题技巧和备考建议6个方面展开了他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