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确定位置1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三、教学重点1.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位置(一)。
2. 探究新知(1)教学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① 通过PPT展示教室座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②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讲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③ 学生练习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2)教学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① 通过PPT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图形的位置?②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讲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③ 学生练习用数对表示各种平面图形的位置。
3.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和物体,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5. 课后作业(1)用数对表示教室内的各种物体位置。
(2)用数对表示家里的各种家具位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坐标系、数对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对与实际物体的位置联系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的直观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对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能够将数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的直观联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数对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强调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5.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7—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确定位置》教案第一讲: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XXX(西)、XXX(西)的含义,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研究需求。
1.出例如1的场景图。
说话:这是一艘汽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图,在平面图上常用“N”表示方向“北”。
从图中你能晓得些甚么?学生可能会说灯塔1在东北方向,灯塔2在西北方向。
2.揭示题:本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确定位置。
二、研究描述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研究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
引见: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
提问:谁再来说说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学生根据教师介绍再次用“北偏东、XXX”说说灯塔1和灯塔的方向。
诘问:灯塔1和灯塔2—个北偏东方向,一个北偏西方向,都偏离了正北方向,但偏离的角度一样吗?从图上能看出来吗?设想意图:使用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按照“方向——角度——距离”的按次让学生逐步体会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出示教材例1中的平面图。
说话:现在你能说说它们具体的位置吗?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汽船的XXX°方向:灯塔2在汽船的北偏西55°方向,等等。
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2.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说话: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唯一方向还不够。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理解坐标系的性质,并能够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坐标系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坐标系的性质和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对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坐标系的性质。
2.让学生学会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坐标系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和性质。
2.观察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坐标系的性质。
3.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和掌握。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坐标系的概念,如用坐标系表示地图上的位置、用坐标系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作用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坐标系的性质和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坐标系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利用坐标系确定一些具体点的位置。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坐标系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坐标系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确定位置(一)》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确定位置(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位置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能够使用坐标系进行定位和描述位置。
3.能够解决简单的位置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能够使用坐标系进行定位和描述位置。
教学难点1.复杂位置问题的解决方法。
2.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彩笔、板书笔、教学PPT、教学挂图等。
2.学生准备:笔、笔记本、教辅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约 8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简单的图形(如点、小鸟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点在哪里?”2.引导学生分别用口语和笔记本写下对这个点位置的描述及相关术语。
Step 2 认识坐标系(约 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坐标系图,向学生解释坐标系的概念。
2.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使用方法。
Step 3 练习(约 2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或图形定位问题,学生通过口语或笔记本记录答案。
–学生提出问题或图形定位问题,学生通过口语或笔记本记录答案。
2.组内合作–学生分组,各组在黑板上画出坐标系,通过回答问题或描述图形位置,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Step 4 综合练习(约 15分钟)1.给学生出示类似数学练习册中的趣味练习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思考。
Step 5 小结(约 5分钟)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2.教师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和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位置概念,掌握和运用坐标系进行位置描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针对性练习,既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答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未来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如何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和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如何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坐标系的含义,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点的坐标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迷宫游戏,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和实例,探究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3.讲解: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以及点的坐标的意义。
4.巩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坐标系的含义2.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3.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4.点的坐标的意义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1确定位置教学课件

试一试1:“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兽” 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经过的第2个位置,那么 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排5
4
(4,5)
(5,5)
(5,4)
3
(3,3)
(4,3)
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
数据 ?
解:(1)有敌方舰艇B和小岛;还需要敌方舰艇B与我方
潜艇O的距离. (2) 距离我方潜艇20 n mile的敌舰有哪几艘?
(2)有敌舰A和敌舰C.
小岛
敌方舰艇 B
我方舰 艇2
40˚
O 1cm
1cm
˚
敌方 舰艇 C
敌方 舰艇 A
我方 舰艇 1
(3) 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两个数据:距离和方位角.如,
对我方潜艇O来说,敌舰A在正南方向,图上距离为1cm处;敌舰B在
北偏东40°,图上距离为1.4cm处;
敌舰C在正东方向, 图上距离为1cm处.
40˚
O 1cm
1cm
˚
小岛
敌方舰艇 B
敌方 舰艇 C 敌方 舰艇 A
我方舰 艇2
我方 舰艇 1
试一试
如图,货轮与灯塔相距40n mile,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灯塔相对 于货轮的位置?反过来,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货轮相对于灯塔的位 置?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数学 八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 据.(重点)
2.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确定位置》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确定位置》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能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对坐标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坐标系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对坐标系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购物找位置,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包括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的表示方法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这些练习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掌握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坐标系的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个教室的座位图,让学生根据坐标系找到自己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