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计算23653

1.1.1. 二沉池设计参数已知流量:Q=25000m ³/d=1042 m ³/h,水力表面负荷:q 范围为1.0—1.5 m 3/ m 2.h ,取q=1.0 m ³/h出水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L/s.m ,取1.7L/s ·m(146.88m 3/m ·d);。
为挂泥板高度,取;为缓冲层高度,取5m .0h 5m .0h 53污泥斗下半径r 2=1m ,上半径r 1=2m ;停留时间T=1.5h ;池子个数n=2 池子形式:幅流式沉淀池1.1.2. 二沉池的计算步骤 (1) 池表面积:A=Q/q=0.11042= 1042 m2 (2) 单池面积:A 单=n A =21042m2=521 m2 (3) 池直径:D=π单池A 4=25.8m (取26m ) (4)沉淀部分有效水深: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m h 32=(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4D2π×h2=1591.98 m ³(6)沉淀池底坡落差:取池底坡度为i=0.05,则m r D i h 55.0222605.0214=⎪⎭⎫⎝⎛-⨯=⎪⎭⎫ ⎝⎛-⨯=(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H0=h2+h3+h5=3+0.5+0.5=4m >4.0m 。
5.64260==H D (规范D/H0=6~12) ,所以满足要求,h3取0.5 ,h5取0.5 (8)污泥斗容积:73m .1tg60)12(tg )r r (h 0216=⨯-=⋅-=α污泥斗高度 设贮泥时间采用T w =2h ,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378725000360036001042)5.01(22)1(2m X X QX R T V r w w =+⨯⨯+⨯⨯=++=则污泥区高度为m A V h w 76.01042787===(9)沉淀池总高度:H=H0+h4+h1=4.0+0.55+0.3=4.85m1.1.3. 二沉池的尺寸确定池子形式:幅流式沉淀池 数量:2座直径D :26m 总高:4,85 m图6 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排泥出水你若许我此生缘,陪我聆听清风,我愿回你这世情,共赴天涯海角,心守一人,相伴一世,择一城终,白首不相离!。
二沉池计算案例

二沉池计算案例一、设计水量本阶段的设计规模为2万m 3/d ,为便于检修,设计2座二沉池,二沉池按最大水力负荷计算。
总变化系数为K 总=1.49,最大小时流量Q=20000×K 总/24=1242 m 3/h (345 L/s)表面负荷q=1.00 m 3/ m 2.h 。
配水井及回流污泥泵房设计为1口,规模为2万m 3/d ,回流比R=150%。
二、沉淀部分水面面积、池子直径:单个沉淀池水面面积为;F=Q/nq=1242/2/1=621 m 2。
池子直径:设计取28m 直径。
三、实际水面面积和实际表面负荷单个沉淀池实际水面面积为:F=πD 2/4=3.1416×282/4=615.8 m 2。
实际表面负荷为:q’=Q/nF =1242/2/615.8=1.01 m 3/ m 2.h 。
四、校核堰口负荷设计采用双堰出水:外堰直径28-2×0.4=27.2m ,周长=πD=3.1416×27.2m=85.45m内堰直径28-2×1.04=25.92m周长=πD=3.1416×25.92m=81.43m堰口总长L=85.45+81.43=166.88m堰口负荷:q”= Q/nL =345/2/166.88=1.03 L/m.s 。
五、沉淀部分有效水深与容积属延时曝气的氧化沟系统二沉池沉淀时间一般为1.5~2.5h 。
本设计沉淀时间:t=2 h 。
m FD 12.281416.362144=⨯==π沉淀部分有效水深为:h2=q’t=1.01×2=2.02m。
本设计取沉淀池半径中心处的有效水深为:h2= 2.1 m。
单个沉淀池有效面积为:S=单个沉淀池实际面积-中心筒面积=608 m2单个沉淀池有效容积为:V=单个沉淀池有效面积×有效水深=608×2.1=1277m3。
六、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和污泥层高度污泥部分设计含水率99.2%。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二沉池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降可沉性颗粒物。
设计二沉池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以下是一个关于二沉池设计计算的详细说明。
1.二沉池尺寸计算:在设计二沉池时,首先需要确定其尺寸。
一般而言,二沉池的长度应该是水流速度的15到30倍,宽度则取决于设计流量和流速。
设计流量一般根据污水处理工程的需求确定。
流速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通常建议为0.25至0.3m/s。
通过确定流速可以计算出二沉池的长度和宽度。
2.决定水流参数:在计算二沉池的设计流速时,需要考虑到水流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水的流速、水的深度和水的粘度。
水的流速可以通过设计流量和二沉池的横截面积计算得出。
水的深度一般为2至3米。
水的粘度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水的温度进行估计。
3.确定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计算二沉池中颗粒物沉降效果的重要参考因素。
可以通过试验或文献资料来确定不同颗粒物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一般而言,直径在0.05mm至1mm之间的颗粒物沉降速度较慢,而直径大于1mm 的颗粒物则容易沉降。
4.计算沉降时间:在设计二沉池时,需要根据沉降速度计算沉降时间。
沉降时间取决于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和二沉池的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沉降时间一般应为1至2小时。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所需二沉池的长度。
5.计算污泥容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降后的颗粒物会形成污泥。
因此,在设计二沉池时需要计算污泥的容积。
污泥容积一般可以通过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和二沉池的长度计算得出。
6.计算渣(泥)仓尺寸:总之,二沉池的设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考虑,从流量、流速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污泥容积和渣仓尺寸等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确保二沉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降可沉性颗粒物,达到污水处理的要求。
二沉池计算范文

二沉池计算范文二沉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用于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沉降至池底,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二沉池通常作为前处理工艺的一部分,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二沉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污水特性、水力负荷、沉降速度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沉池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点。
1.二沉池的设计原则二沉池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沉降区的水力设计:包括池体尺寸、池底坡度、进出水管道的布置等,要确保污泥在沉底时不发生搅拌和搬运,以减少对出水质量的影响。
-污泥淤积区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泥产生量、搬运、处理等因素,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正常工作。
-流体动力学特性:包括流速、流向、流量分布等,要满足流体动力学的要求,以减少水力能损失和对池内颗粒物的沉降影响。
2.二沉池的计算方法二沉池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水流量计算: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水负荷,计算进水的总流量和水负荷。
-污泥沉降速度计算:污泥的沉降速度是设计二沉池的关键参数之一,可以通过实验或根据污水特性进行估算。
一般而言,污泥的沉降速度应大于进水流速,以确保有效沉降。
-池体尺寸计算:根据进水流量和污泥沉降速度,计算出二沉池的有效面积和深度。
面积可以通过池体尺寸的选择来确定,而深度则需要根据沉降速度和进水流速来调整。
-进水口和出水口设计:进水口需要根据进水流量和流速来设计,以避免进水冲刷出沉降的污泥。
出水口的设计要求将处理后的水从污泥浓度较高的区域引出,以确保水质的优化。
3.二沉池的设计要点在二沉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污泥搬运:要确保污泥可以顺利搬运和处理,避免对系统的堵塞和积累的影响。
-水力负荷:要根据进水流量和废水的水负荷来选择合适的池体尺寸和深度,以确保系统能够有效运行。
-污泥浓度:污泥浓度的管理是保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处理工艺和污水特性来调整污泥浓度。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讲解-共11页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的计算

二沉池的计算二沉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让其经过二次沉淀,以达到净化排放的目的。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详细介绍二沉池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二沉池。
首先,二沉池的计算过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水力学设计:二沉池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其所处的位置、对进出水管道的连接方式、以及污泥泵的安装位置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根据进水口的流量和污水处理量来确定进水池的尺寸和流量。
2. 沉降速度的计算:主要是根据污水的悬浮物质粒径、污水的流量和水质来计算出沉降速度,以此来确定池深和滞留时间。
3. 污泥收集器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污泥产生量和处理量来预估污泥的体积和重量,进而确定收集器的尺寸和数量。
4. 气浮与搅拌系统的设计:二沉池需要配备有气浮和搅拌系统来促进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污泥的自然沉降。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安装位置和功率等因素。
5. 防污染设计:二沉池的运行过程中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进出水口和污泥处理部分进行防污染设计。
在设计二沉池时,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 污水流量:二沉池的设计应该根据污水处理量和进出水口的流量来决定尺寸和滞留时间。
2. 污染物的性质: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决定出污泥的沉降速度,进而确定出池深和滞留时间。
3. 污泥的处理方式:二沉池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排放或沉淀后再处理。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污泥的存储和处理方式。
4. 污泥处理设备的选择:可以根据污泥产生量和处理量来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设备,如压滤机、离心机、自动刮泥机等。
最后,在设计二沉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污水出水口的排放水质标准。
2. 设计应保证污泥泵的排放量满足要求,并进行合理的排水处理。
3. 设计应当考虑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设置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总之,二沉池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和设计。
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详解

二沉池常用计算方法详解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目的。
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
在过去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M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在沉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 (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1.1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l(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oSVl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o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
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 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 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
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1. 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
6~1.5m3∕(m2∙h)。
每人每日污泥量 12〜32g∕人∙d 。
污泥含水率 99.2〜99.6%.固体负荷〈150kg∕(m2 *d)2.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
3m3. 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
0m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
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
方斗宜为60° 。
圆斗宜为55°5.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
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
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 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S ∙ m)o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11、宜采用机械排泥。
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 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
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
5m;机械排泥时。
应根据刮 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O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
325 ml s 。
1、沉淀池表面积F=Q r °6HF=7帰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 3fs ;q' --- 表面负荷。
取1∙5m 3Fm 2h ;n ――沉淀池个数。
取2组。
池子直径:D= 4F = 4 78°=3i.52m 取 32 m 。
—Y 3.14 2、实际水面面积D 2「竺=80425m 244Q max 4 0.65 3600 32头际负何q maX 2 1.45m 3 /(m 2∙ h ).符合要求WD 2 2兀汉 3223、沉淀池有效水深h^ q 't式中t —-沉淀时间。
取2h oh1=1。
5 2- 3。
0m径深比为:D二翌=10.67.在6至12之间. h13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X -Xr1 Rf 1、( 1 \则Xr= 1 + — X= 1+——汉4000=9000mg∕Lr I R丿I 0.8 丿采用间歇排泥。
设计中取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为XZ(1 + R)QXT (1 + 0。
8) X 20000X 4000汉2V r T—(X Xr)N - (4000 9000) 2 245、污泥斗计算h5= (r - r1)tan :式中r——污泥斗上部半径.m;r1 --- 污泥斗下部半径。
m ;: ——倾角。
一般为60 C.设计中取r =2m。
r1=1m.h5- r1)tan、=(2 - 1)tan60' = 1。
73m 污泥斗体积计算:T =2h二923.08m3V5=^(rj 也3.14 1.833(22 26、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计中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1 T2) = 12.7m3 0.05h 4 D -2r20.05 =32 - 2 220.05 =0.7m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体积:•二 h 4 223.140.722 3V^IT(D 2DD 1 D 12^-^(322 32 4 42"213∙94m 3则还需要的圆柱部分的体积:V 3 =V 1 -V 4 -V 5 =923。
08— 213.94— 12。
7 = 696.44m 3高度为:2h 0∙87m7、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 超高h =0.3m 。
缓冲层高度h 2 -0。
3m^hh I h 2 h 3 h 4 h^0.3 3。
00。
3 0.87 0。
7 1。
73 = 6。
9m&排泥装置二沉池连续刮泥吸泥。
本设计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将泥刮至污泥斗。
在二沉池的绗架上设有i =10 %。
的污泥流动槽.经渐缩后流出 二沉池。
采用渐缩是为保证中心管内污泥流速不宜过大 。
以利于气水 分离.因为池径大于20m ,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其传动装置在绗架的 缘外。
刮泥机旋转速度一般为1~ 3rad∕h。
外围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超过3m∕min. -般采用1.5m∕min.则刮泥机为1.5rad∕min① 吸泥管流量辐流沉淀池示意图见图4-2图4-2二沉池高度示意图- Γ⅛口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按80%的回流比计.则其回流量为:= RQ = 0.8 0。
46296 = 0。
37m3 / SQ5本设计中拟用6个吸泥管。
每个吸泥管流量为:Q5 0。
37 31Q 50.031m3∕s6 2 6 2规范规定.吸泥管管径一般在150〜600mn之间.拟选用4Q 4 汉0 031 d =250mm. V 0。
63m/S. 10008。
71 o∏d2 3.14 汉0。
252②水力损失计算以最远一根虹吸管为最不利点考虑.这条管路长4m。
进口 =0.4.出口=1.0。
局部水头损失为h1=- 0.4 1。
0 ∙0630。
028m 2g 2 9.8沿程水头损失为h2 =8.71‰ 4 = 0。
0348m中心排泥管Q5=037=0.123m3 S3 3故中心管选择 DN500。
v = 1.25m s。
1000 i =4。
96V2 1 252h30。
4 1.0 0.11m2g 2 9.8h4=iL =4.96%o 4.0 =0。
02m泥槽内损失h 5 =iL =0。
01 20 =0。
20m泥由槽底跌落至泥面(中心筒内)h 6 =0∙i0m.槽内泥高h^0.i0m 则吸泥管路上总水头损失为h=h ∣h 2h 3h 4h 5h 3h 7= 0。
028 0.0348 0.11 0。
02 0。
20 0.10 0.10 =0.5928m③ 吸泥管布置所以.6根吸泥管延迟经均匀布置. 9、二沉池进水部分计算二沉池进水部分采用中心进水.中心管采用铸铁管.出水端用渐 扩管。
为了配水均匀。
岩套管周围设一系列潜孔.并在套管外设稳流 罩。
(1)进水管计算当回流比R =80%时。
单池进水管设计流量为Q 1 h 1 R Q” =1 0。
8 0。
325=0.585m 3。
s进水管管径取为D^ 900mm当为非满流时.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知:流速为1.43 m s 。
(2)进水竖井计算 进水竖孔直径为D 2 = 2000mm进水竖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为0。
5m 1.5m .共设8个沿井流速:4 0.585 2 3.14 0.92=0.92 m S壁均匀分布; 流速为:V=Q I0。
5850。
13m s :: 0。
15~0。
2 .符合要求孔距为: I。
2蔥「0。
5 6 2.0 3。
14 -0.5 6 CCCLl0.285m6 6设管壁厚为0。
15m.则D 外=2。
0 ■ 0。
15 2 = 2。
3m(3) 稳流罩计算 稳流筒过流面积式中V -—稳流筒筒中流速.一般采用0.03~ 0。
02m s2.02=5.37m 10、二沉池出水部分设计 ①集水槽的设计本设计考虑集水槽为矩形断面.取底宽b = 0.8m 。
集水槽距外缘距 池边0。
5m 。
集水槽壁厚采用0.15m.则集水槽宽度为:0。
8 0.15 2 =1.10m设计中采用Q^ : Q 。
其中〉一一安全系数。
取1.5。
得Q ’ =1。
5 0。
325 = 0。
4875 m设计中取V =0.03m. S稳流筒直径0.5850.032 =19.5mD 34 19.5 .3.14集水槽内水流速度为:采用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槽内终点水深为I q 0。
325 2 h2:Vb 0。
87 0.8槽内起点水深为式中h k——槽内临界水深.m ;:――系数。
一般采用1.0校核如下:0。
7 0.3 =1.0集水槽水力计算冷 Ogm ms符合要求=0.23m因此.设计取槽内水深为0.7m.取超高0.3m.则集水槽总高为h222h2_32 0.1612=V 0.23 20.23 = 0.65mh aI Y D-0.5 2-0.15 2 - 0.8 = 3.14 33 - 2.1 =97.83mX = b 2h = 0。
8 2 0.7 = 2。
2m则沿程水头损失为:* =il =0.079% 97。
83 = 0.077m局部按沿程水头损失的30%十。
则集水槽内水头损失为:h= 1 0.3 h1 =1。
3 0。
077 = 0.1m②出水堰的计算二沉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主要构筑物。
污水在二沉池中得到净化后。
出水的水质指标大多已定。
故二沉池的设计相当重要。
本设计考虑到薄壁堰不能满足堰上负荷。
故采用90三角堰出水。
如图5—3所示O图5—3 三角堰示意图湿周:水力半径:水流坡度: < 2 \2、= VnR 3—0.87 汉0.013^0.255飞I )I )0.7 0.82.2=0.255m2i = 0.079%Q q = nLn =— bL = L I L 22h =0∙7q ’Q qo L 式中 q ――三角堰单堰流量∙ L s ;Q ----- 进水流量.m ∣3 s ;L ----- 集水堰总长度。
m ;L i ――集水堰外侧堰长。
m ;L 2――集水堰内侧堰长。
m ;n ――三角堰数量。
个;b ――三角堰单宽。
m ;h ----- 堰上水头.m ;q o 堰上负荷.L/ S m 。
设计中取b = 0.16mL I hl 33-0。
5 2 3.14=100。
48mL 2 = 33-0.5 2 -0。
8 23.14=95.456m L=L I L 2 =100.48 95。
456 = 195.936mn = L =I9512246 取 1225 个 b 0。
16h =0。
7q 5 =0。
7 0。
35 =0。
027m Q 0。
驚九66L Sm 介于1∙5~2∙9LSm 之间.符合要Q 0325 10∞=0∙265Ls『J1225 q0U考虑自由跌水水头损失0。
15m.则出水堰总水头损失为:0.031 0.15 =0。
181m出水槽的接管与消毒接触池的进水渠道相连.出水管管径为 DN900mm 。
流速为:4 2.431 2 4 3。
14 0。
9当为非满流时。
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知:流速为1.43 m s O出水直接流入消毒接触池的进水渠道; 集配水井内设有超越闸门 以便超越.求。
4QV 一 4 二D 2 =0.96 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