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中学课时备课

学科:地理主备人:时间: 2016 年 11月 16 日课题

第二节降水的变化与差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4.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重点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画降水量柱状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法学法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第二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类型:----------、------------、----------------

三、降水的分布规律

纬度、海陆、地形

总第()课时第()页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精品文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 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的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受降水:展示给学生几幅不同的有关降 雨,雪,冰雹等的图片。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生活中对于天气我们 最关注的除了气温之外,还有---降水,引 入降水的学习。降水对我们的生活,生产也 有深刻影响。 欣赏图片。 学生明确天气要素有气温, 降水等,今天要学习的是降 水。 让学生在课前感 受降水的不同形 式,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为下面 的学习做铺垫。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目标) 阅读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具体 的学习目标进入 学习 教学过程一.理解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下 面内容: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主要形式是什么? 3.降水与降雨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答后,教师紧接着问:在生活中你有没 有见过其它的降水形式? 雾、霜、露 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测量划分 的呢? 二.降雨的测量与等级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 题。 给学生时间(自学课文) 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一 种主要形式。 降水既有液态水也有固态 水。 学生复习各种雨的符号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请学生当气象工作者介绍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必免一言堂,给 学生足够思考时 间 让学生学会自学 教材,练习自主 学习的技能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3.22) 板书: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

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一、单选题 1.降水的主要形式() A. 冰雹 B. 降雨 C. 降雪 D. 雾 【答案】B 【解析】解: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故选:B. 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 A. 蒸发 B. 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表水(海水)→蒸发→云→水汽输送→云→降水→地表径流…,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但不属于水循环,故ABC属于水循环,D不属于水循环. 故选:D. 地表水通过汽化(蒸发)变为水蒸气,通过水汽输送,形成降水,降水在地球表面形成地表径流,然后再重复前面的过程,形成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题考查了水循环过程,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源,它引起水体的蒸发,产生水汽输送.径流是由高到低流,是在重力势能作用下产生的,但太阳辐射不属于水循环过程.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相比() A. 东岸多 B. 西岸多 C. 一样多 D. 不一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解答即可。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相比,东岸多,西岸少。故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4.小明、小强、小鹏、小力在一起讨论降水的相关问题,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说:夏季降水一定多 B. 小强说:降水就是指降雨 C. 小鹏说:有雨必定有云,有云一定下雨 D. 小力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4.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降水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6.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

上来。(打一自然现象)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 (一)降水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济宁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三)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提问)你知道吗? 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 2.哪一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提问)你知道吗? 3.气象部门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了几个等级? 合作竞学 巩固训练教师精讲点拨: (多媒体)走进气象观测场——降 水量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滕州市30年平均降 水量(1981-2010 )资料和柱状图。指出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 需要接触一个新朋友(降水量柱状 (讲解)用多媒体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 绘制方法。 (相信自己行) 根据老师讲解,独立完成课本P70活动, 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提出疑问:世界各地降水季 节变化特征一样吗? (多媒体)展示五个不同城市降水变 思考老师提问: 1 .雨、雪、冰雹等。 联系生活 2.降雨。说出降水 3?阅读课本明确答案:的主要形 24小时内的降雨量:式,关注生 小于10毫米为小雨;活中的地 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25毫米理。 为中雨; 大于等于25毫米小于50毫米知道降水 为大雨;的测量仪 大于等于50毫米为暴雨。器 观看视频,了解降水测量的仪 器是什么。(雨量器)了解天气 通过老师讲解学习降水量柱状 图的绘制方法。 独立完成济南市降水量柱状 图,并得出济南市降水季节变 化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 预报中降 雨是如何 分级的 培养学生绘 制降水量柱 状图的能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分) 1.下列关于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B.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 D.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多,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少 2.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3.降水概率为100%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A.可能有雨肯定无雨 B.肯定有雨可能无雨 C.可能有雨可能无雨 D.肯定有雨肯定无雨 4.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A.赤道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洲东部 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5.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6.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雨类型主要是() A.地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锋面雨 7.读图,从纬度分布看,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带是() A.南北回归线地带 B.南北极圈 C.中纬度地带 D.赤道附近地带 8.有关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的降水一定多 B.纬度越高,降水越多 C.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少多 D.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9.有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0.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不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降水多 B.两极地区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11.读图,表达正确的一组是() A.①地形雨②对流雨③锋面雨 B.①对流雨②锋面雨 ③地形雨 C.①锋面雨②地形雨③对流雨 D.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 12.读盐城市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9-20题. 据图判断盐城市区的降水量最有可能为() A.1000毫米 B.1050毫米 C.1090毫米 D.1150毫米 13.读图,回答4-6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乞拉朋齐地处亚洲,是世界上著名的雨极,平均年降水量11500毫米.该地降水类型多与下图所示的()相符.

七年级地理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 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月降水 量柱状图的方法。(重点) 3 .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知 道三地降水类型。 4 ?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重点) 5.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难点) 6. 知道影响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新闻播放]: 上课之前,请大家收看一则新闻: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 景 导入自 主学 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由于降水的差 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引导自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主要的降水形式是 什么? 2. 降雨有哪些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3. 降水量如何测量的,用到了哪些仪器? 思考,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 很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 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做 好标划。 B 回答问题。 1. 雨、雪、冰雹。主要形式 是降水。 2. 小雨、中雨、大雨、暴 雨。 3.24小时内的降雨量:小于 10毫米小雨; 大于等于 10毫米 小于25毫米大雨; 结合 时政, 情境 导入, 激发 兴趣。 要求学生独 立完成, 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 【教学过程】 大于等于50毫米 为暴雨。 3 .雨量器、量筒等。

人教地理七上《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同课异构教案 (20)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 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商务星球版】7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习题2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差异》习题 一、选择题。 1、人类活动中可以调节气温增加降水量的是()。 A.填海造陆B.围湖造田C.植树造林 D.毁林开荒 2、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降雨 B.测量降水量的基本器具叫雨量器 C.赤道附近降水多 D.非洲撒哈拉沙漠属于干燥少雨区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差别大,影响降水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4、下列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B.雨量器就是测量降水量用的量杯 C.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D.降水对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很大 5、北京的降水量是644毫米,其含义是()。 A.某一年的降水量 B.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 C.每天测得的降水量总和 D.历史上降水量最多和最少平均值 6、我国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A.全年多雨区 B.全年少雨区 C.夏季多雨区 D.冬季多雨区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台湾山脉的东部,该地降水的类型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8、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偏高、气温低 B.海拔较高、水汽少 C.深居内陆、距海远 D.山地阻挡、背风坡 9、世界各地区降水量差别很大,下列地区降水量较大的是()。 A.赤道地区 B.北极地区 C.南极地区 D.大陆内部 10、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降 11、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 12、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 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 1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说明什么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降水。 C.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 D.南北极地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 15、“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16、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17、图上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对一个地方一天降水量的观测,通常时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气候要素测量工具单位 气温温度计摄氏度(℃)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_1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培养读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分析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重点) 3.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知道三地降水类型。 4. 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重点) 5.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分析、学习探究。 教具准备媒体文件 教学过程

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3.降水的主要形式? 4.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参照59页 天气预报符号)? 提示我们要结合生活经验与感受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 5. 学生阅读:P69《降水量的测量》,明确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气象部门对降水等级的规定。 小结讲述我们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降水量的测定,生活中能体验到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降雨 4. 暴雨、大雨、中雨、小 雨。(根据亲身经验谈感 受) 5.学生阅读回答: 单位:毫米 降水等级规定(24小时 内): 小于10毫米为小雨 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25 毫米为中雨 大于等于25毫米且小于50 毫米为大雨 50毫米及其以上为暴雨。 验与感 受,体现 身边的地 理。 增强学生 对雨量器 的与降水 等级的认 识。 衔接过渡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不一样;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是存在差异的。要知道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通过是看各月的数据资料或降水量柱状图来了解。那么就从 下面这个例子当中来了解怎样看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慧眼识图探变化(季节) 慧眼识图探类型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读图分析要求学生读课本69页 《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设计问 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青岛的降水季 节分配规律。 1.青岛市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该地 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 最少? 2.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多,最大月降 水量是多少毫米? 3.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最小月降 水量是多少毫米? 4.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 归纳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 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生活体验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 经历完成课本70页思考题。 读图思考 讨论回答: 1.667毫米,7月,1月。 2.夏季,258.6毫米。 3.冬季,0.6毫米 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 少。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回 答: 6、7、8月降水多 12、1、2月降水少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 少。 设计问题 读资料目 的性更 强,降低 学习难 度。 讲述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也是不 一样的。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各月的 降水量柱状图,就能够看出降水的季节 变化差异。 (3)读图分析指导学生读课本70页图 4-3-3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 状图,探究新加坡、北京、罗马降水量 的季节变化特点与降水类型。 归纳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不一 样的。比如:新加坡属全年多雨型;北 京属夏季多雨型;罗马属夏季少雨型(冬 季多雨)。 读图思考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 北京:夏季多雨型 罗马:夏季少雨型(冬季多 雨) 通过读降 水量柱状 图可培养 学生观 察、分 析、归纳 总结能 力,也可 培养学生 对柱状图 的分析运 用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一.辅助(教师提示,时间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除了气温外,降水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因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 2.揭示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三个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3.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58—61页的内容,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 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2) 降水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需要用到什么基本仪器? (3) 读59页图3.22,比较A地和B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阅读图3.23左边 黄色方框中的内容掌握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4)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 读60页图3.24,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6)通过61页“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 二.先学(15分钟左右) 1.看书 重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难点: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三个因素. 2.检测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米) 月份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 3 4 33 62 93 103 米) ①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 ②该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②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③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三.后教(14分钟左右) 1.更正 学生互相讨论更正当堂检测中的错误. 2.讨论 (1)检测题1:降水的形式除了降雨外还有哪些? (2)检测题2:同一个地方的降水量除了有季节差异外,不同的年份会有差异吗? (3)检测题3: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其有什么影响? 拓展 请从地形因素分析为什么乞拉朋齐降水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四.训练(当堂训练,至少15分钟) 《自主学习与测评》第41页智能演练1—10题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 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 月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重点) 3.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知道三地降水类型。 4.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重点) 5.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难点) 6. 知道影响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情景导[新闻播放]: 上课之前,请大家收看一则新闻:思考,说一说自己 的看法: 世界各地的降 水,差异很大,对 人类的生产、生活 产生了深刻的影 结合 时政, 情境 导入,

入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由于降水的差异,给人们带来了 什么?响。激发 兴趣。 自主学习[引导自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主 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雨有哪些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3.降水量如何测量的,用到了哪些仪 器? A 阅读课本, 找出答案, 做好标划。 B 回答问题。 1. 雨、雪、冰雹。 主要形式是降水。 2.小雨、中雨、大 雨、暴雨。 3.24小时内的降雨 量: 小于10毫米小 雨; 大于等于10毫 米小于25毫米大 雨; 大于等于50毫 米为暴雨。 3.雨量器、量筒等。 要求学 生独立 完成, 培养学 生自学 能力。 深层探究[读图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的两组图片,说明什 么问题? 观察图片,说一说: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产生什么影响? 注意对 学生抗 灾防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作者:邢雪 单位:唐山七中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二)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并且“降水”这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之前学习的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之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四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冰雹等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并且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视频、图片等资料信息都非常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再者,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降水”的教学与“气温”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 【引入新课】 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掌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知道降水的情况。 【讲授新课】 1.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2.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 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 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关于世界年降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地区降水多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D.赤道附近降水多 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天气预报准度将大幅提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 . 在卫星云图上,当北京地区为绿色时,说明当时北京的天气 A.晴B.阴 C.小雨D.雨夹雪 3 . 要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主要渠道有 ①当天的报纸 ②课本 ③手机短信 ④收音机 ⑤互联网 ⑥电视 ⑦地图册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 4 . “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A.B.

C.D. 5 . 世界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A.赤道比两极多B.内陆比沿海多C.冬季比夏季多D.山地比平地多 6 .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并且有“世界雨极”之称的是 A.新加坡B.乞拉朋齐C.火烧寮D.巴拿马城 7 . 关于世界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D.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温差大 8 . 小明对右面某地的气温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30℃ B.该地位于南寒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当北京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冬季 9 . 山地降水较多的是() A.迎风坡B.背风坡C.山顶D.山麓 10 .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主要降雨类型对应下图中的()

初中地理_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1、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随时间变化的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阅读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点拨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学生齐答这些符号的名称。通过认识一些常见的关于降水的天气符号,自然引入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二、新授: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谈谈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小组代表介绍。多媒体展示图片分别介绍降水过多过少带来的灾害,最后强调适量的降水才是一种保贵的水资源。 2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降水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降水形成的条件?(水汽在降温条件下形成降水) 3自学课本68—69页阅读部分找出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等级,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过渡)展示邹城市各月降水资料表格,提问邹城市各月降水一样吗?集中在哪几个月份?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的,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 (1)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按相等的降水量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以8月份为例:先找到8月份对应的横坐标,在纵坐标上找到8月份降水量对应的刻度,画成柱状来表示降水量的大小。同样道理看7月份。其余也一样。 (4)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小组交流答案。多媒体展示用电脑绘制的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并提出问题:1、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多,最大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2、济南市哪几个月降水量比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这三个问题。 3、多媒体展示邹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探究邹城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4、展示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指名学生分析各个城市的降水类型。 过渡:不同的地区,年降水量是不同的。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大屏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课本P72读图1—3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全场,并对各小组活动进行点拨) ②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③教师点拨总结 师:讲解图例注意让学生观察每种颜色的分布,找出赤道穿过的地区的年降水量,再找北极圈、南极圈,看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降水量。最后得出结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关于地形雨的形成播放视频地形雨的形成,让学生解释乞拉朋齐降水多的原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钱中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云南近半地区降水偏少”及“澳大利亚洪灾”,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云南和澳大利亚在同一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过少对云南地区的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降水过多对澳大利亚的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

板书:一、降水的概念 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 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 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④第三组:降水过少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干旱灾害。 教师总结、归纳 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降水适中利于人类生产生活; ②降水过多则会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③降水过少则会造成人类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严重不足,还会造成干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 向学生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8时和20时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为年降水量。如今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向学生介绍:根据单位时间降雨的多少,我国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的划分(一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