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艺术概论的资料新选.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 复习资料 自考

艺术概论 复习资料 自考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1、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5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但是,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自考艺术概论真题资料

自考艺术概论真题资料

名词解释:1、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答:寻找艺术发生的历程,艺术是从非艺术活动产生的〔2分〕。

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开展的生产劳动〔2分〕。

2、艺术个性?答:艺术个性就是在肯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根底上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理想、感情气质及艺术才能等表达出来的独特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整体特征〔1分〕。

对于现实生活独特的审美感受、认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手法方面独特的艺术审美追求〔1分〕,构成艺术家创作个性的最根本的方面〔1分〕。

3、艺术的社会功用?答:〔1〕审美功用〔2分〕;〔2〕认识功用〔1分〕;〔3〕社会组织功用〔1分〕。

4、模仿说?答: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1分〕。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的观点〔1分〕,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1分〕。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持这一看法〔1分〕。

5、表现说答: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感情的需要〔1分〕持这一理论的人较早有雪莱、列•托尔斯泰、维隆〔1分〕现代以英国美学家乔治•科林伍德、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为代表〔1分〕。

他们的具体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感情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1分〕。

6、“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答:该言论是现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提出的。

这一提法完整诠释了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2分〕:对待传统要研究、要深刻进去,没有相当的功力和修养便不能得到传统神髓,而吸取传统营养之后又决不能被传统所淹没,必须从传统中冲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这时就需要超人的勇气才能做到,这样经历一入一出的艰辛过程,艺术家的艺术创新活动才到达成熟的程度〔2分〕。

7、卓越的艺术素养答:艺术家是个生命个体,这个个体往往有着从事艺术活动的优越条件,具备异于常人的艺术资质〔1分〕,包含:1.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1分〕;2.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1分〕;3.艺术素养与天才〔1分〕。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六章第六章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因此,将其分为两大类别。

(1)绘画艺术。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绘画种类繁多,范围广泛。

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等。

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

从作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样式。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自考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A. 模仿自然B. 社会意识形态C. 纯粹的审美体验D. 技术展示答案:B2. 下列哪位艺术家不属于印象派?A. 莫奈B. 梵高C. 达芬奇D. 雷诺阿答案:C3.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通常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A. 个人情感B. 社会生活C. 文化传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A. 艺术形式B. 创作材料C. 艺术理念D. 艺术表现手法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的社会功能?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答案:C6. 艺术批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艺术作品的销售价格B. 揭示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C. 评价艺术家的个人品质D. 促进艺术流派的发展答案:B7. 艺术风格的变化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艺术家的个人偏好B. 社会历史背景C. 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哪种艺术形式最能直接表达情感?A. 绘画B. 音乐C. 雕塑D. 诗歌答案:B9. 艺术接受过程中的“共鸣”是指什么?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认同感B. 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C. 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A. 《巴黎圣母院》B. 《悲惨世界》C. 《百年孤独》D. 《自由引导人民》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艺术可以反映和传达道德观念,通过作品展现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同时,艺术作品本身也可能成为道德评价的对象,因为它们可能包含或传达特定的道德信息。

然而,艺术也具有独立性,它追求审美价值和创造性表达,有时可能会挑战传统道德观念。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2. 描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阶段。

答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构思”阶段是艺术家对作品主题、形式、风格等进行初步设想和规划的阶段。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自考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自考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自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A. 模仿自然B. 社会意识形态C. 纯粹的审美体验D. 技术展示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艺术的分类?A. 文学B. 音乐C. 数学D. 绘画答案:C3. 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来源主要是:A. 个人情感B. 社会生活C. 自然现象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距离”是指:A. 观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C. 艺术品的创作年代与现代的时间距离D. 艺术品的尺寸大小答案:B5.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达芬奇D. 雷诺阿答案:C6. 艺术的社会功能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宣传功能D. 经济功能答案:D7. 艺术表现手法中的“象征”是指:A. 直接表达B. 隐喻表达C. 抽象表达D. 现实主义表达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A. 主观性B. 客观性C. 系统性D. 历史性答案:A9. 艺术风格的变化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艺术家的个人偏好B. 社会历史背景C. 技术革新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艺术应当传达高尚的道德情操B. 艺术与道德无关C. 艺术可以反映社会道德观念D. 艺术作品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内容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

答案: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包括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情感表达说等。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模仿;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情感表达说则认为艺术是情感和内在冲动的表达。

12. 描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

答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通常包括构思、创作和完善。

构思阶段是艺术家对创作主题和内容的思考,形成初步的创意;创作阶段是艺术家将构思转化为具体艺术形式的过程;完善阶段则是对作品进行反复打磨,直至达到艺术家的预期效果。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00504《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艺术活动得构成根据艺术活动得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4个要素或环节构成.1. 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与表现得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得客体世界就是艺术创造得主要对象.2。

ﻩ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得审美经验与审美体验,运用特定得艺术语言与材料,所进行得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得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得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得与具有相对独立性得意义。

3. 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得成果,就是由艺术主体创造得审美意识物态化得表现形式。

4. 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得物质媒介与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得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得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得消费、鉴赏与批评活动。

关于艺术发生得几种学说:(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得摹仿.这就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得最古老得理论,它在古希腊得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得游戏本能。

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得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得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得活动中,于就是体现为一种自由得游戏。

德国得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得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得需要.持这一观点得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得巫术仪式活动。

这就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得一种理论。

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得根本动力与原因,在于人类得实践活动,尤其就是占主导地位得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这就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得揭示。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把人的需要概括为五大层次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冯特 C 马斯洛D弗洛姆2、艺术批评的作用不包括A阐释和评价艺术作品 B 影响和指导艺术C 确立艺术创作的价值D参与艺术史的建构3、在艺术作品中包含深广历史意蕴、能从具体反映普遍性的艺术A 艺术典型B 艺术环境C 艺术情节D 艺术意境4、《乐记》音乐美学的主导思想来源于A 道家B儒家 C 墨家 D 阴阳家5、《论语》中把艺术的社会作用概括为A绘事后素 B 和而不同 C 尽善尽美D兴观群怨6、主张心个体批评为本位的艺术批评理论属于A社会学批评 B 心理学批评D现象学批评 D 文化学批评7、“席勒—斯宾塞说“主张艺术起源于A 摹仿B 游戏C 巫术D 劳动8、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指出,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这间具有A互动性 B 非平衡性 C 同步性D 因果性9、引起艺术鉴赏再创造性的原因在于艺术作品的多义性和A 创作主体的情感性B 鉴赏主体的差异性C 艺术创作的形象性D 鉴赏主体的创造性10、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工艺典籍《考工记》诞生于A 先秦B 西汉C 唐朗D 宋朝11、古希腊第一个放弃形而上学思辨方法,运用归纳对客观世界进行科学分析的思想家是A 柏拉图B 亚里土多德C 赫拉克利特D 德谟克利特12、“意象”一词最早见于A 《古画吕录》B 《诗晶》C 《礼记》D 《文心雕龙》13、我国第一部论及导演学的戏剧理论著作是A 《太和正音谱》B 《闲情偶寄》C 南词叙录》D《宋元戏曲考》14、魏晋玄学的“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A 《论语》B《韩非子》C《诗经》D 《周易》15提出“兴趣说”和“妙语说”的著作是A 《沧浪诗话》B 《人间词话》C《姜斋诗话》D〈六一诗话〉16、明朝计成提出“虽虫人作,宛自天开”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评价标准,这个艺术门类是A 园林B 音乐C 建筑D 雕塑17、《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名A 田园交响曲B 命运交响曲C 月光交响曲D 悲怆交响曲18、鲍姆如登被誉为A 设计之父B 美学之父C 现代艺术之父D 艺术学之父19、将古典艺术特质概括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艺术史家是A 温克尔曼B 莱辛C 歌德D 席勒20、人们购买、使用艺术品,获得艺术享受的活动过程叫做A 艺术动作B 艺术接受C 艺术鉴赏D 艺术消费二、名词解释题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2、丹纳23、艺术传达24、审美距离说25、艺术意蕴三、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26、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1: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1:艺术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是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第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第二,它们又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2: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1),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它也作为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也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3),从根本上讲,艺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3: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艺术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和密切的。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可以证明,进步的艺术总是为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进步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给政治以及经济以积极的影响;没落的艺术则是为没落的经济关系通过反动的政治所决定,并反过来为其政治以及经济服务。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是直接的反映,距经济基础较近,对艺术的影响很大。

道德能知道人们一般的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以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另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另一种形式的表现,即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艺术同“中间环节”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不是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不可回避。

4: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艺术与宗教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的思想理论,我们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2:“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1)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2)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3)再从生产的过程与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达到自己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的过程。

3: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对于避免走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异化的弯路,健康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艺术,有重要意义?资本主义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第一,“艺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精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累个人财富的需要而生产,艺术劳动变成了资产者投资的对象,艺术创作的自由精神遭到压抑和窒息。

第二,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律左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的价值也以其实现赚取利润的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相对立,艺术品变成了商品。

第三,从事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的受雇的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成了一种受资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的劳动者。

我过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作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到一种认识(二)艺术以特有到方式“掌握”世界1: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到(哲学到,科学到)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2:宗教到“掌握世界到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到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到观念,是完全空幻到,根本颠倒了实际。

3:真实性:宗教是虚幻到,艺术是真实的。

4:形象性:宗教是宗教观念(普遍观念)的外化,艺术形象是人到本质力量到对象化。

5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的区别?哲学:抽象的、理论化到逻辑活动,把握一般性与本质,抽离个别性与具体性。

艺术:形象化的想象活动,表现事物到个性与特征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性到统一。

哲学作用于人到理性,艺术既作用于人的(理性),也作用于人到感性(情感)。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1:艺术到基本特征是:形象性。

2: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三艺术反映世界到真实性(如何理解艺术到真实性?)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到真实。

所谓“再现”是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到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到具体描绘。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到真实性——表现到真实。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3: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放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一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

4: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以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5什么是艺术典型?首先,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另外,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活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再者,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的个性及特殊的创造。

从跟不上说,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是艺术家概括生活中事物的普遍性,经过艺术传达而创造出来的。

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表现。

6: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

7: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

8:所谓艺术反映现实美,指的是艺术与现实美的关系,它只是艺术与美的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9:罗丹的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

10: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首先,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另外,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的需要。

因此,正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需要,人与现实才是“人化的自然”过程中建立起审美关系。

11:人化的自然: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12:人化的自然,实际上指的是人与现实建立审美关系的条件,是人之所以能够认识美和欣赏美的条件,并不是指美本身。

13:美的本质是什么?首先,美的本质应是和美的规律联系在一起。

美的规律也就是美的本质,掌握了美的规律,也就把握了美的本质。

美的规律首先关系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关系到事物的内容和普遍性。

14:“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

15: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16:美感的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17:艺术的审美特征,从两方面来谈,一是它的一般审美性格;二是它的特殊审美个性,即它特别突出也特别重要的审美特点,这就是艺术的情感特征。

18: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一是实践性与主体性。

二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三形象性。

(也是最根本的)四形式美与形式感。

五创造性。

六情感性。

第六章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2: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活动方式。

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样表现为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

3:艺术活动中的艺术接受与消费为什么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艺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

其次,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

第三,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

4:“隐含的读者”: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他认为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本文潜在意义的预先构成作用,又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性的实现。

也认为“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

从艺术接受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方面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具有现实性。

把它分为两类,一类可称为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一类是美学意义上的。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6:艺术本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另一方面是艺术作品。

7: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与艺术接受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主体构成了特点的对象性关系。

8:接受方式和态度不同,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性质则不一样,历史学家从史学角度去接受和研究《清明上河图》,从而把它仅作为研究宋代民情风俗的旁证。

《清明上河图》作为审美对象存在的特征就被历史学的接受方式给遮蔽了。

9|:艺术不但必须以自身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中的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且在接受方式上也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

10: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也是一种审美能力,这种能力是随人类的历史发展逐渐生成。

第二,在对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识、审美理想这些带有倾向性、目的性,概念性的东西必然参与进来。

11: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首先,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

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数量关系看,两者是不对称的,接受主体要大大多于创作主体。

其次,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