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公开课教案(打印)

合集下载

粤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word教案

粤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word教案

第七章熟悉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域——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腹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大体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域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育学生的归纳归纳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彼此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熟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佩服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知道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式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方式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域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导的同窗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初步经验和感性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踊跃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何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式2:请问哪一名同窗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窗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域。

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何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域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域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观点后,再继续深切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式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域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域,对外开放的前沿。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教案
1.展示“中国政区”挂图(或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得出:某某省南临南海和某某省,东接某某省,西连某某省,北倚南岭并与某某、某某两省接壤。
2.出示“某某省地形”挂图(或用多媒体展示“某某省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54活动题2,得出地形与河流关系特征: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地势北高南低。因而,河流大都自北向南流。珠江是本省主要河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汇集而成,是中国第三大河。
3.思考:结合地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出发,说一说某某、某某两市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某某、某某,地处南部沿海。某某在珠江口东岸与某某一河之隔,某某在珠江口西岸与澳门陆地相连,都有着良好的地理区位。二者均是联系内地与某某、澳门及海外的重要进出口岸,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
课后活动: 1.搜集资料,了解某某省有哪些旅游资源?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以上两幅图,注意北回归线在某某省境内的位置。提问:根据某某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某某省气候有何特征?(某某省地处低纬,临广阔海洋,北回归线横跨其中部,因此,海陆位置对某某省气候有非常明显影响,;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冬季较温暖,夏季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4.思考并回答教材P.54(上)活动题1。
讲述某某“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用多媒体播放大型企业或海港码头繁忙的工作场面,同时展示以下字幕:2001年,某某省 GDP产值达 10 556亿元,占全国 GDP的 1八 强,稳居全国第一;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连续 10多年来一直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 l/3以上;近几年外贸出口总额已超过俄罗斯,相当于印度年出口总额的2倍;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某某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教案

《珠江三角洲》教案


入新课

步骤
教 二
教 师 活 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板书)
学生活动
狭义珠江三角洲不 让学生指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识别 包括港澳在内。 狭义和广义的珠江三角洲。 学生看书思考,小组 互相讨论交流。体现 让学生观察课本 P50 页“珠江三角洲” 小组自主、合作、探 图, 分析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究的学习方式。 具有的区位优势。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 师生互动: a.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b.地处珠江下游;c.南临南海;d.毗邻香 港、澳门;e.与东南亚隔海相望;f.海陆交通便利;g.位于热带; h.…… 学生展示改革开 ②、2.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板书) 放资料,了解国家赋 予珠江三角洲的优 教师讲解: 惠政策。 对前为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 用费、劳务费、外汇管理、人员 入境 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①、1.优越的地理位置(板书)
阅读 P51 页“全国著 名的侨乡”加深对爱 国华侨的认识和感 情。 请学生结合 P54 提问: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近年来 页第 2 道活动题中的 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材料,谈谈自己的看 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 法。 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是也会带来一些问 题。 师生总结: 要想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单靠自然条件的优越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等,而人才优势是重 中之重。 要想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还需吸引人 才资源,加速科技进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步伐。 三、 课堂 小结 四、 课后 思考 可通过师生展示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 果,进行总结,将学习推向高潮。
学生课后收集资料, 了解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 的差异,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对城镇规模与分布的影响。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设计二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设计二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设计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学好它可以为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请大家考虑: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河口三角洲)。

谁来解释什么叫三角洲?(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的发育而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大家所生活的城市——广州在哪条大河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谁不说俺家乡美,请大家谈谈自己眼中的珠江三角洲吧。

(略)。

好,今天我们就把镜头聚焦珠江三角洲,给她来一个特写,详细的看看这里的情况。

关于珠江三角洲,有广义和侠义之别,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请大家看课本50页下面注释。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狭义的不包括)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对外开放的前沿[讲授新课]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对此有影响吗?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和中国政区、温度带、干湿地区复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学好它可以为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请大家考虑: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河口三角洲)。

谁来解释什么叫三角洲?(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的发育而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大家所生活的城市——广州在哪条大河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谁不说俺家乡美,请大家谈谈自己眼中的珠江三角洲吧。

(略)。

好,今天我们就把镜头聚焦珠江三角洲,给她来一个特写,详细的看看这里的情况。

关于珠江三角洲,有广义和侠义之别,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请大家看课本50页下面注释。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狭义的不包括)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对外开放的前沿[讲授新课]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对此有影响吗?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和中国政区、温度带、干湿地区复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州教学设计.doc

珠江三角州教学设计.doc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城镇化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知识有哪些?•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读图分析并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珠江三角洲设疑思考•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教师分析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 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课时教案精备初稿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课时教案精备初稿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第一个出现,学好它可以为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五、教具准备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请大家考虑: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河口三角洲)。

谁来解释什么叫三角洲?(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的发育而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大家所生活的城市——广州在哪条大河的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谁不说俺家乡美,请大家谈谈自己眼中的珠江三角洲吧。

(略)。

好,今天我们就把镜头聚焦珠江三角洲,给她来一个特写,详细的看看这里的情况。

关于珠江三角洲,有广义和侠义之别,那么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请大家看课本50页下面注释。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狭义的不包括)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对外开放的前沿[讲授新课]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对此有影响吗?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和中国政区、温度带、干湿地区复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教案)被称为祖国的()。

“临江面海”对于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毗邻港澳,与()地区隔海相望。

3.你认为这里的年降水量应该()(大于、小于)800毫米。

4.珠江三角洲属于()气候类型,如果发展种植业这里的农作物一年()熟。

5.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这里的“江”是指(),“海”是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气候条件好,雨热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较早。

6.珠江三角洲有(、)两条铁路大动脉与全国各地互通。

7.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的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8. 珠江三角洲临江面海,毗邻港澳,其中位于珠江口东侧的经济特区为(),80年代初期只是个不足3万人的小镇,现在成为拥有上千万人的大城市,其紧邻被称为“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的经济发达的特别行政区是()。

9. 珠海市位于珠江口的(),其紧邻以博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特别行政区()。

10. 香港和澳门90%以上华人的祖籍在广东(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邵逸夫、陈嘉庚等等),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有较早的开放历史,容易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珠三角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的()分之一,这里投资比重最大的外商来自()。

11. 珠江三角洲多层次经济开放体系为( 、、 )。

3... 做一做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1.把图中各数码号和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①_____(经济特区)②______(经济特区);③_______(铁路);④_______(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有利因素。

3、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对外开放战略的正确性,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农业、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地理学习过程、由“世界地图”的图名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及位置
1、看课本55页图2-35,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2、复习八下所学内容,珠三角既是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又是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二、珠江三角洲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1、让同学们设想:假如自己是农民,你希望自己的田地是什么样子的田地呢?
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环境优越,再从地形、气候、河流分析。

2、根据地图册28页的图,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环境特征。

过渡: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只有吃饱了才能做其他事情,比如学习、工作、从事工业。

三、珠江三角洲成为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有利因素
1、自然环境优越既是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也是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地理位置优越
3、由“天时地利人和”引出广东省人口过亿,劳动力丰富。

4、通过画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得出陆上交通发达,讲述珠江三角洲发达的交通:陆、海、空、河交通便利。

5、对比2011年香港和大陆人均收入,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来大陆投资更好,知道投资需要国家支持和资金技术的支持。

四、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1、请一个学生来阅读课本55页的“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2、放松听音乐《春天的故事》,并观看一组图片“华南新城——深圳”
五、课堂练习:指南84页 13题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讨论:了解珠江三角洲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想一想我们泉州台商投资区具有哪些优势
板书设计:
珠江三角洲
一、九大商品粮基地→自然条件优越
①地形:平原广阔、地势低平
②气候:湿热
③河流:河网众多、水源充足
二、四大工业基地
1、自然条件优越
2、地理位置优越
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省,南临_____海,与______和______特别行政区相邻。

“南大门”
3、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2)交通发达:陆、海、空、河交通便利
(3)政策支持: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4)著名侨乡:引进大量资金和技术
三、富饶的珠江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