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染病护理学》教案课时安排:本章共计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护理措施3. 学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4. 培养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教学内容:1.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2. 传染病的基本特点3.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 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5.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护理措施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讨论护理措施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介绍传染病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护理措施。
3. 案例分析(20分钟)分析传染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15分钟)讲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方法。
3.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演练,提高护理技能。
4. 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概念、分类、特点、护理措施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认识。
4.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操作演练中的表现,提高护理技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2. 案例素材:传染病患者病例3. 教学课件:传染病护理相关知识4. 实践操作视频:传染病患者护理操作流程五、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染病医院,深入了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
2. 邀请传染病护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传染病护理经验。
2024版年度(可编辑)《传染病护理学》教案精华版

01课程概述与目标Chapter传染病护理学定义与重要性传染病护理学定义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课程目标与学习要求课程目标学习要求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评估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VS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参考资料国内外相关的传染病护理学专著、期刊、网站等,以及教师推荐的其他参考资料。
02传染病基础知识Chapter传染病分类与传播途径分类传播途径传染病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病原体扩散。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毒灭菌,做好个人防护。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加强锻炼和营养。
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与护理要点治疗原则护理要点03传染病患者护理技能Chapter隔离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隔离区域设置操作流程规范隔离技术选择注意事项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及应用场景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高温等)和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根据病原体特点和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剂等,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应用场景明确各种消毒灭菌方法适用的场景和条件,如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不同区域的消毒需求。
注意事项消毒灭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要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01020304防护用品选择脱卸流程讲解穿戴方法示范个人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措施示范与讲解废弃物处理流程和要求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运送处理方法注意事项04特殊传染病患者护理策略Chapter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心理疏导鼓励社会参与家庭支持与关怀艾滋病患者心理关怀及支持治疗策略结核病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制定全面了解患者饮食习惯、体重变化等,评估其营养状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谱。
2024年《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传染病护理学教案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2.病毒感染性疾病: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
3.细菌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破伤风等。
4.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等。
5.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
6.传染病护理技术:隔离技术、消毒技术、防护技术等。
7.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疫情报告、现场处置、个人防护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操作演示法:演示传染病护理技术,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染病防治和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0学时。
2.理论教学:40学时。
3.实践教学:20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2.实践成绩:40%,包括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
3.期末理论考试:30%。
七、教学资源1.教材:《传染病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书籍:《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护理学实践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3.网络资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传染病护理学相关教学视频等。
八、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传染病防治和护理实践中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 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 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 本期持续 2~4d。 2. 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 临床表 现
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 、恐水为本病的特征, 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 声、 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 外界刺 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可有声音嘶哑,说话吐词 不清, 呼吸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可表现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但病人神 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觉出现等。本期 1~3d。 3.麻痹期 病人痉挛发作停止,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
护理目 标
护理措 施
对症护 理
用药护 理
痉挛、惊厥、呼衰、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5.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病情观 察 心理护 理 健康教 育
倍加爱护与同情患者,做好安慰工作,减轻心理压力。 十三、健康教育 1.预防宣教 向患者、家属及社区广泛宣传狂犬病对人
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 加强对犬、 猫的管理; 宣传被咬伤后, 及时、 彻底处理伤口及注射狂犬疫苗的意义, 督促病人进行预
起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甚至突然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是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特征性的病变是嗜 酸性包涵体, 称为内基氏小体。 内基小体是指具诊断意义的病 人脑组织内嗜酸性包涵体,为狂犬病毒的菌落。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病犬,近年来多起报道,人被 流行病 学
“健康”的犬、猫抓后而患狂犬病。 2.传播途径 .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
四、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与许多 动物都可以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猪的感染率高, 感染后血中病 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其中三带喙库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身心状况评 估
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伤寒的玫瑰疹、麻疹的黏 膜斑等。
1.症状、体 征评估
2. 社会、心理方面的评估:由于传染病需要隔离、
限制探视,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各种检查与治疗、医疗 费用昂贵无力承担等,均可引起病人的不良情绪,如焦 虑、抑郁、孤独、自卑、担心预后等。不良情绪又可造
2. 社会、心 理方面的评 估
病。如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要求病人住单人房间
5 分钟
严密隔离
(同病种可住一室),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门
口挂有醒目标志,禁止探视;进入病室要戴口罩、手套、
穿隔离衣、换鞋,不得随意开启门窗;物品一经进病室
.
精品文档
即视为污染,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室内空气每日消毒 1
次,地面及距地面 2 米以下的墙壁、家具用消毒液每日
毒隔离制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传染病易传染需要隔离,
病人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如焦虑、孤独、自卑
对患者进行 整体护理
等,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及时进行身心护理,促进病人早
日康复。
4.进行病情观察 传染病并发症多,要求护士要密 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病情观察
5.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护士要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 的宣传教育,指导家属和病人遵守隔离、探视管理制度,
钟
问题及主要
能失调有关。
措施
护理措施:①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乙醇擦
浴、冷盐水灌肠等,有皮疹者禁用乙醇擦浴。物理降温
1.体温过高
.
精品文档
效果不佳者可遵医嘱药物降温。②注意监测体温,每 4h 测 1 次,注意热型及伴随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 情变化。③严格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注意室温 维持在 16~18℃,湿度在 60%左右为宜。注意通风,避 免噪音。④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至少 2000ml。给予高 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⑤皮肤、 口腔护理:病人大量出汗后及时温水擦浴,更换内衣,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高热病人易发生口腔炎,可用生 理盐水清洁口腔。⑥用药护理:遵医嘱用退热药,注意 剂量及出汗情况,避免大汉导致虚脱。用抗生素药注意 了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副作用。⑦健康指导:教育病 人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传染病流行期 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诊,发热期 间多饮水。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第一章:传染病护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和护理原则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重要性和护理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二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常见传染病2.2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不同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常见传染病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传播途径及其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三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传染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方法和内容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病情观察的应用能力第四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4.1 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传染病患者的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病情管理和康复护理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和病情管理的应用能力第五章:传染病护理的伦理和法律问题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掌握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5.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案例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6.1 教学目标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6.2 教学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6.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消化道传染病的护理7.1 教学目标掌握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7.2 教学内容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7.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消化道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消化道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八章:血液系统传染病的护理8.1 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8.2 教学内容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8.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血液系统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血液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血液系统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九章:神经系统传染病的护理9.1 教学目标掌握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9.2 教学内容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神经系统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9.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神经系统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常见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章:特殊人群传染病的护理10.1 教学目标掌握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护理措施了解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10.2 教学内容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人群传染病的特点和分类,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和措施10.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特殊人群传染病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特殊人群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特殊人群传染病患者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传染病的心理护理11.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2 教学内容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特点,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11.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特点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传染病的社区护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掌握传染病的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12.2 教学内容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传染病的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在社区中的传播特点,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社区护理12.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在社区中传播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社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社区护理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传染病护理的科学研究13.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掌握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选题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选题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重要性,选题和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护理研究的实施过程13.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选题和方法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研究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14.1 教学目标理解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掌握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4.2 教学内容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传染病护理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染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未来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护理的未来发展14.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传染病护理领域最新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未来趋势和挑战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染病护理未来发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传染病护理案例分析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分析传染病护理的实际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1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提供传染病护理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案例中的护理问题和解决方案15.4 教学评估提问:检查学生对案例中传染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传染病护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特点和分类。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曲靖医学高
(505-202)(数学)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教
案
﹙首页﹚
务处制
等专科学校教
授 课
2015 年
月
日 星期
学
2
时节 间
时数 学时
授 课
章 节
第四章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疟疾
授 课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
方 它□ 式
教 学
目 的
1.掌握阿米巴病、疟疾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2.熟悉阿米巴病、疟疾的流行病学、预防
2.潜在并发症:脑疝、黑尿热。
十一、护理目标
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不发生脑疝和黑鸟热等,发生
时及早发现,及时控制症状。
十二、护理措施
9
(505-202)(数学)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1. 生活护理
(1)隔离:采取虫媒隔离。
(2)休息: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发作期给予温流质,如糖水、果汁。有呕吐、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疟疾
时
间分 配 板书
一、定义
疟疾是疟原虫经蚊叮咬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特征为 间歇性、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伴肝脾肿大和贫
定义
血。
二、病原学 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感染人类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 5 分钟
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 4 种。4 种疟原虫
病原学
的生活史相似,包括在人体内和按蚊体内两个阶段。
进入血液循环,侵犯红细胞,在红细胞内经过环状体、滋养
体、不成熟裂殖体等无性繁殖阶段发育为成熟裂殖体。成熟
裂殖体内含有数个或十几个裂殖子,当红细胞破裂后,疟色 素、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产生典型的临床疟疾发 作。其中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再次侵入红 细胞,形成了临床的周期性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发育周期
《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基本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的护理工作原则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式,运用护理程序为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4学时。
四教材:《传染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石宏,1版,2005年5月。
Ⅱ正文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总论的理论学习,学生应知道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能叙述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描述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有关内容;说出传染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治疗原则;根据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能正确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对临床各种常见传染病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具体实施应用。
通过示教学生应了解传染病院(科)的设施、布局及各种管理制度;如何正确穿脱隔离衣,掌握对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的病人进行护理时的消毒、隔离技术措施及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感染的概念、病原体的致病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护理。
(二)熟悉感染过程的不同转归、机体免疫应答作用、临床特点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三)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三教学内容(一)感染与免疫1 感染的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 查
目前主要 是查抗体
染病。
5 分钟
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
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二、病原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核心为双
链 DNA,由核衣壳包裹,外有脂蛋白囊膜,只有一种血清
型,人为自然界已知的唯一宿主。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
血液及疱疹液中。
疹期应清洁皮肤,勤翻身和更换内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
生理盐水或 2%硼酸水清洗;出疹期一般不用退热,高热亦不
可滥用物理降温,退热药更应慎用,禁用冷敷,忌用酒精擦
浴,以免妨碍出疹。如无并发症,体温在 39.5℃以上时,可
酌情给小剂量退热药。
3.用药护理 及时、正确的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
毒副作用。
4.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
授课 时间
2015 年 10 月 21 星期 三
1.2 节 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 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麻疹 第四节 水痘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授课 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它□
教学 目的
1.掌握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目标) 2.熟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预防
活力,但耐寒、耐干燥,在-70 ~15℃可保存数月至数年。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并复制,
病原学
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形成第 1 次病毒血症。病毒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后在内繁殖并释放,大量病毒再次
侵入血流,形成第 2 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
麻疹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当麻疹病变遍及全身淋巴组织,
好发年龄为 6 个月至 5 岁小儿,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
率已显著下降,但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上升。
五、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发病机制
(1)潜伏期:约 10d(6~18d),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
疫者,可延至 3~4 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 3~4d。这一期的
预防
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六、辅助检查
1.血象 前驱期白细胞总数稍增高,出疹期白细胞总
数略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多核巨细胞检测 初期取病人鼻咽分泌物、痰和尿
伤口处理
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
疫苗接种
第5页
3.血清学检查
(1)检测抗体:检测麻疹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 IgM 和 IgG
水痘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能在痂皮中生存,不耐酸, 不耐热,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艾滋病的 概念
扇动,口唇是否发绀,以及肺部有无罗音和心率、心音情况
等。
3.查阅辅助检查 了解血象、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 查结果。
5 分钟 4.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本病的了解程度,家长 有无过度担忧、焦虑等情绪。
特点 病原学
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麻疹病毒感染和继发细菌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
10 分 钟
主要的护 理诊断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
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
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 A 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 荐,在维生素 A 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 A,<1 岁者
主要护理 措施
每日给 10 万单位,年长儿 20 万单位,共两日,有维生素 A
病例
所、幼儿园暂停接送并停止接收新入托儿童。
2.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应开窗通风半 h 以上。医务人
员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 20min。
避免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
第6页
3.提高人群免疫力 8 个月以上的小儿可接种麻疹减毒
疫苗,年幼体弱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应在 5d 内注射人血丙
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起到紧急预防或减轻症状的目
临床表现 分
前驱期
一般维持 16~18h,多于出疹后 1~2d 内消失。 麻疹黏膜斑 (koplik 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兴奋期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 3~4d 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
麻痹期
第4页
高至 40℃,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
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 内向下发展,
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 3d 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
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
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
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
肺部有湿性罗音,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 出疹 3~4d 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
的。
九、护理评估
1.询问健康史 询问近期小儿所在托儿所、幼儿园有
无麻疹流行,家人、邻居等密切接触者中有无麻疹病人,是
否进行过麻疹疫苗接种,以往是否患过麻疹。了解最近有无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注意有无高热,眼结膜有无充血、
畏光、流泪。询问有无脓性痰、气促、烦躁、声音嘶哑、犬
吠样咳嗽等并发症表现。
2.护理体检 重点检查有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的形态、 出疹时间、出疹顺序及分布特点;有无结膜充血;有无鼻翼
二、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无亚型,在电镜下病毒呈球形 或丝状,中心为单股负链 RNA,外有脂蛋白包膜,膜内有血 凝素,能凝集猴红细胞。麻疹病毒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日
5 分钟
狂犬病的 概念
临床特点
光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紫外线能很快灭活病毒,在空气飞
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 2h,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 h 及失去
缺乏眼症状者 1~4 周后应重复。
3. 中药治疗 前驱期已辛凉解表透疹;出疹期宜清热 解毒透疹;恢复期宜养阴清热,调理脾胃。
健康教育
4.并发症的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发生
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剂;发生喉炎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喉头水肿。
八、预防
1.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患者至出疹后 5d,有并发症 者延长至 10d。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21d。流行期间,托儿 5 分钟
抗体,是早期诊断方法。
(2)检测抗原:用荧光抗体测剥脱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
4.病毒分离 发病初期取病人鼻咽部、血液及眼结膜
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但阳性率低。
七、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按消化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卧床休息,
护理
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 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 皮肤、黏膜清洁。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麻疹
时间 分配
板书
病例:患者,男,10 个月,于 2008 年 12 月 26 日入
院。患者 5 日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3 日前皮肤又出现 5 分钟 红色斑丘疹,曾在当地诊所治疗,效果差。入院检查:
病例
T39.5 ℃ ,P108 次/分,R25 次/分, BP 未测。口颊黏膜
充血,全身膝关节以上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出疹、不思
饮食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喉炎、急性心衰等。
流行病学
5.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病原排出有关。
十一、护理目标
体温正常;皮肤无破溃,无继发感染发生,皮疹消退; 10 分 体重正常,患儿获得所需的营养;无并发症发生;病原不向 钟
第7页
外扩散。
十二、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隔离:采取呼吸道隔离。
(2)休息: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居室应安静、清
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保证病
人充分休息。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多喝温开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不可盲目忌嘴,恢复期
尚应加餐。
2.对症护理 保持皮肤、口腔、鼻腔及眼的清洁;发
实验室检 查
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 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 5 分钟
沉着,7~10d 痊愈。
2.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支气管肺 炎多不严重,继发细菌感染病情加重,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
治疗
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易并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 方法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用病例导入教学内容 采用精讲、启发、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材 参考 文献
1.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2.朱念琼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版 南京 江苏科学出版社 3. 吴光煜 传染病护理学 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王明琼 传染病学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王明琼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第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沙介荣 传染病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 2d 至出疹 5 分钟
后 5d 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均含有
病毒,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 90%
以上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发病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都可发生。
可引起扁桃体、淋巴结、脾、阑尾等处淋巴组织增生和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