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件2

菜
单
YL·历史
选修3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发动进攻。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短短 4 个多月内, 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 3.5 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同胞成了亡国奴。这就 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YL·历史
选修3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1.爆发标志 1929 年 10 月,美国 纽约 股市股价出现暴跌。 2.危机特点 席卷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YL·历史
选修3
3.“九一八事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以下四个要点: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2) 柳条湖事 件及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 (3)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4) 二二六政变,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讲述九一八事变的 背景时,教师可补充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的“大陆政策”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本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的不同点:德国是以政党议会选举
形式取得政权;二、德国法西斯上台与希特勒的煽动民族 复仇心理和欺骗宣传的关系;三、补充德国内外政策的史 料帮助学生理解法西斯政权的特征:政治上极权独裁恐怖 统治、经济上战争经济体制和军事上对外侵略扩张。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作 业
历史课件九年级历史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德国 开始大规模扩军备战,加速了欧亚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
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一战后,各国政治力量对比 发生变化,法西斯主义在国 内得到广泛支持,成为战争 策源地形成的政治基础。
经济因素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 危机爆发,各国经济陷入困 境,为寻求经济出路,一些 国家开始对外扩张。
社会动荡的加剧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内部冲突的升级, 导致地区内国家的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经济合作的受阻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对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贸易受阻、 投资减少、基础设施受损等问题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国家的影响
01
国家主权的削弱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干涉和渗透,导致相关国家的
02
本主题将介绍欧亚战争策源地的 形成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其 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 的形成背景和过程。
探讨欧亚战争策源地 形成对二战爆发的影 响。
分析德国、日本和意 大利等国家在战争策 源地形成中的作用。
02
CHAPTER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背景
历史背景
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人物的作用
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欧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这导致了社会 的不稳定和不公正,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社会思潮的涌动
在欧亚地区,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涌动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结构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欧亚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为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德国和日本先后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结束。这次战争对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
一战后,各国政治力量对比 发生变化,法西斯主义在国 内得到广泛支持,成为战争 策源地形成的政治基础。
经济因素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 危机爆发,各国经济陷入困 境,为寻求经济出路,一些 国家开始对外扩张。
社会动荡的加剧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内部冲突的升级, 导致地区内国家的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经济合作的受阻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对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贸易受阻、 投资减少、基础设施受损等问题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国家的影响
01
国家主权的削弱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往往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干涉和渗透,导致相关国家的
02
本主题将介绍欧亚战争策源地的 形成背景、过程和影响,分析其 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目标
了解欧亚战争策源地 的形成背景和过程。
探讨欧亚战争策源地 形成对二战爆发的影 响。
分析德国、日本和意 大利等国家在战争策 源地形成中的作用。
02
CHAPTER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背景
历史背景
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人物的作用
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欧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悬殊,这导致了社会 的不稳定和不公正,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社会思潮的涌动
在欧亚地区,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涌动为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结构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欧亚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为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德国和日本先后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结束。这次战争对国际秩序和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6.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 空前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关系没能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已经最终形成 D 各国政府加强管理,以邻为壑
7.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最主要特点是 A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 军部是法西斯政权的核心力量 C 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 标志:
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 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
三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 希特勒上台
1 法西斯政体的建立: 2 内外政策: 政治:一党专政、个人独裁 经济:战争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军事化 军事:扩军备战 对外:侵略扩张
1933年“国会纵火案”
4.纳粹所宣扬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真 正含义是 A为德国农民开垦更多的土地 B 为德意志民族谋求幸福生活 C 保卫德国现有的生存空间 D 用战争手段夺取生存空间
5.德国,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在扩军备战的过程中 都①退出国际联盟 ②违背不利于自己的国际 条约 ③图谋邻国领土以增强实力 ④挑起小规 模的局部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③④
A 金融危机
B 通货膨胀
C 产品过剩
D 市场萧条
2.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扩张的道路 D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3.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德国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与美国相同的是 A 建立资产阶级的极权统治 B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C 采取残酷镇压工人的措施 D 国家对经济实行军事管制
7.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最主要特点是 A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 军部是法西斯政权的核心力量 C 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希特勒演讲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的 标志:
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 理(兴登堡任 命仪式)
三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 希特勒上台
1 法西斯政体的建立: 2 内外政策: 政治:一党专政、个人独裁 经济:战争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军事化 军事:扩军备战 对外:侵略扩张
1933年“国会纵火案”
4.纳粹所宣扬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真 正含义是 A为德国农民开垦更多的土地 B 为德意志民族谋求幸福生活 C 保卫德国现有的生存空间 D 用战争手段夺取生存空间
5.德国,日本的法西斯势力在扩军备战的过程中 都①退出国际联盟 ②违背不利于自己的国际 条约 ③图谋邻国领土以增强实力 ④挑起小规 模的局部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③④
A 金融危机
B 通货膨胀
C 产品过剩
D 市场萧条
2.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扩张的道路 D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3.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德国为摆脱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与美国相同的是 A 建立资产阶级的极权统治 B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C 采取残酷镇压工人的措施 D 国家对经济实行军事管制
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发的开始。
德国占领欧洲:1940 年,德国占领了欧洲大 部分地区,包括法国、 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 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
国宣战,加入战争。
德国进攻苏联:1941 年6月22日,德国进攻 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 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
03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
明治维新:日本开 始向西方学习,进 行政治、经济、军 事改革
开支
战争策源地可能 引发难民潮,给 周边国家带来社
会和经济问题
战争策源地可能 成为恐怖主义滋 生的温床,威胁 地区和平与稳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
推动了科技、文化和思想 的进步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 系
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0XX
改变了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改变了国际关系,许多国家在战争中结盟或敌 对,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欧亚战争策 源地的形成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亚战争 策源地的形成使得欧洲和亚洲的 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 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欧洲:多党制,政党竞争激烈
添加 标题
欧洲:议会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分离
添加 标题
亚洲:集权制度,强调集体利益和 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一党制,政党相对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总统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合一
经济结构的差异
欧洲:以工业为 主导,农业为辅
亚洲:以农业为 主导,工业为辅
德国占领欧洲:1940 年,德国占领了欧洲大 部分地区,包括法国、 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 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
国宣战,加入战争。
德国进攻苏联:1941 年6月22日,德国进攻 苏联,标志着第二次世 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
03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
明治维新:日本开 始向西方学习,进 行政治、经济、军 事改革
开支
战争策源地可能 引发难民潮,给 周边国家带来社
会和经济问题
战争策源地可能 成为恐怖主义滋 生的温床,威胁 地区和平与稳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
推动了科技、文化和思想 的进步
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 系
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0XX
改变了国际关系: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改变了国际关系,许多国家在战争中结盟或敌 对,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影响了国际经济秩序:欧亚战争策 源地的形成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亚战争 策源地的形成使得欧洲和亚洲的 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 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欧洲:多党制,政党竞争激烈
添加 标题
欧洲:议会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分离
添加 标题
亚洲:集权制度,强调集体利益和 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一党制,政党相对稳定
添加 标题
亚洲:总统制度,立法权和行政权 合一
经济结构的差异
欧洲:以工业为 主导,农业为辅
亚洲:以农业为 主导,工业为辅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PPT教学课件

§1.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 识 精 要 高效梳理·知识备考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 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9课 欧亚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的兴起 1、原因: (1)经济危机的影响 (2)凡-华体系下的不稳定性和内部矛盾。 (3)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 激烈
2、法西斯兴起的表现 (1) 法西斯组织 (2)纲领和目标 对内:集权统治
对外:称霸世界
(3)欺骗性宣传
3、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墨索里尼( 1922 )
D.由于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由紧张转变 为缓和
5.下列各项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中,表述有误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斗争
B.英、美等国建立起英镑集团、美元集团等排他性经济集团
C.德、日的统治阶级转而支持法西斯,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 方法摆脱危机
D.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6.(2004·上海·18)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 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 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C.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
D.日本确立“大陆政策”
9.日本的“二二六"政变主要反映了
高二历史教学课件3.9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岳麓版选修3)

【角度2】► 从现实原因角度分析
提示
持。
(1)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政治危机,墨索里尼
领导的法西斯组织通过镇压工人运动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 (2)德国纳粹党蛊惑人心的宣传和日本军部的推动,使法 西斯运动在两国有了较大发展。
3.影响 东北全境 。 (1)日本占领了_________ (2)提高了军部的政治地位,加速了日本的法西斯化。1936 年“二二六”政变,随后成立的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标志 法西斯体制 的确立。 着日本___________ (3)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称霸世界道 路的开端,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挑战,标志着 亚洲战争策源地 的形成。 _______________ (4)在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下,日本民众中出现支持 战争的狂热。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内容解读
1. 了解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膨胀和扩张活动,认识欧洲和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史实。
2. 多角度探究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和条件,比较德、日 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特点。
一、法西斯的兴起 1.兴起原因 (1)历史原因:德、意、日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 军国主义 和_________ 专制主义 浓厚。 _________ (2)现实原因: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 2.兴起表现:一战后,法西斯主义相继在德、日、意兴起。 墨索里尼 建立了法西斯党。德国建立起_____ 纳粹 在意大利, _________ 党 ,日本兴起了以_____ 军部 为主的法西斯运动。 ___
真实目标,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4)纳粹党提出的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 的欺骗宣传,使其得到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历史岳麓版选修3 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课件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目标与导学
1 、掌基础知识: “五 一五事变;“二 二 六事件;《反共产国际胁定》;纳粹党; 国会纵火案;德意志第三帝国。 2、 要求学生认识: 1)日、德法西斯专政的确立,是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产物。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后,法西斯 日本和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1929年—1933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 影响下,德国、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经济 危机和政治危机。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讨论
2.德、意、日三国勾结起来,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德、意、日三国疯狂对外扩张侵略,他 们相互勾结,通过签订协定共同反对当时的 社会主义苏联,相互承认、支持各自掠夺到 的果实,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 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请思考:
(1) 概括德国在 1928 年 5 月 的政治力量对比。 答:法西斯势力弱小,反 法斯势力占优势。
(2) 分析在1930年9月大选 后,各党派力量对比变化, 指出此时德国国内政治形 势基本特点。 答:共产党和纳粹党的席 位增长都很快,反映德国 国内阶级 矛盾尖锐,政治 危机严重。
(3) 1928至 1933年,德国大 选频繁说明了什么 ?原因 何在? 答:政治危机严重,政局 不稳。经济危机的沉重打 击。 (4)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纳 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 答: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块招牌,进行欺骗 宣传。此时插入对希特勒 的介绍,并阐述希特勒的 所谓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达标测试
1 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 答:1933年,希特勒为德国总理,上台后建立法西 斯独裁统治。 2 法西斯政权特点? 答:对内独裁统治,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3 希特勒对内独裁统治,对外疯狂扩军备战具体表 现? 答:希特勒对内独裁,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 反共浪潮。 对外疯狂扩军备战,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 萊茵不设防区。德国成为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目标与导学
1 、掌基础知识: “五 一五事变;“二 二 六事件;《反共产国际胁定》;纳粹党; 国会纵火案;德意志第三帝国。 2、 要求学生认识: 1)日、德法西斯专政的确立,是国内阶 级矛盾激化产物。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后,法西斯 日本和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1929年—1933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 影响下,德国、日本国内出现了严重经济 危机和政治危机。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讨论
2.德、意、日三国勾结起来,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德、意、日三国疯狂对外扩张侵略,他 们相互勾结,通过签订协定共同反对当时的 社会主义苏联,相互承认、支持各自掠夺到 的果实,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 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
请思考:
(1) 概括德国在 1928 年 5 月 的政治力量对比。 答:法西斯势力弱小,反 法斯势力占优势。
(2) 分析在1930年9月大选 后,各党派力量对比变化, 指出此时德国国内政治形 势基本特点。 答:共产党和纳粹党的席 位增长都很快,反映德国 国内阶级 矛盾尖锐,政治 危机严重。
(3) 1928至 1933年,德国大 选频繁说明了什么 ?原因 何在? 答:政治危机严重,政局 不稳。经济危机的沉重打 击。 (4)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纳 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 答: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块招牌,进行欺骗 宣传。此时插入对希特勒 的介绍,并阐述希特勒的 所谓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达标测试
1 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的标志? 答:1933年,希特勒为德国总理,上台后建立法西 斯独裁统治。 2 法西斯政权特点? 答:对内独裁统治,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3 希特勒对内独裁统治,对外疯狂扩军备战具体表 现? 答:希特勒对内独裁,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 反共浪潮。 对外疯狂扩军备战,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 萊茵不设防区。德国成为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PPT精品文档

14日,日军大部队涌入城内,继续搜杀街巷中的难民;并在中
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对聚集江边的难民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5日,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军人9000余人被押往鱼雷营屠杀。 16日,日军又从中日双方都承认具有中立地位的“安全区”内搜捕数万
青年,绑赴下关煤炭港枪杀,再将尸体推入江中。
18日,日军将城郊难民及 战浮5. 7万余人驱至下关 草鞋峡,用机枪扫射,然后 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 油纵火焚烧。此后,又在1 2月下旬开始的“清街运动 ”和“难民登记”中使上万 人头落地。 日军滥杀无辜, 手段残酷,令人发指。有的 往难民身上先浇汽油,后用 枪扫射,枪弹一着人身,火 光随之燃起,被弹击火烧之 难民,挣扎翻腾,痛苦之极 ,日军则鼓掌狂笑。有的则 把难民杀后割下人头,挑在 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
《基本国策纲要》
1936年8月,日本时任首相广田弘毅召开5相(首相、外相 、陆相、海相和藏相)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 把向南洋扩张作为基本国策。为了实现侵略计划,陆军制 定了扩军5年计划。海军制定了包括大和、武藏(世界上 最大的战列舰)等73艘军舰的造舰计划。1937年度军事预 算为前一年的1.3倍,军队增至38万人。政府还大力吹捧 武士道精神,要求军人“忠君爱国”,毒化人民思想。天 皇制法西斯在日本形成了。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 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 ,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 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捍 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保罗· 约瑟夫· 戈培尔
赫尔曼· 威廉· 戈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索里尼漫画
墨索里尼
1922年
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价格 暴跌
1929年经济危机中的华尔街混乱状况
2、危机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中日 本东京平 民窟一景
3、摆脱危机的道路
英美: 建立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国 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⒉过程
⑴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⑵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掌 握国家政权。
新帝国必 须……用德国的 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 人民取得每天的 面包。 ——希特勒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Hale Waihona Puke 新帝国必 须……用德国的 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 人民取得每天的 面包。 ——希特勒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历史背景。
法西斯 是什么意思?
法西斯原意“束棒”,为古罗马 执政官出巡时的权利标志。现在法西 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
一、法西斯的兴起 1、原因:
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 ⑵德意日三国的封建残余和民主基 础的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 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极其激烈等 ⑶经济危机的影响
课堂小结 法西斯兴起
欧 亚 战 争 策 源 地 形 成 九一八事变
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台
希特勒演讲
在任何公开 场合的演说中,希 特勒总能以其激 昂的情绪、戏剧 般的表情,引起 听众们歇斯底里 的狂热激情,吞 噬掉绝大多数听 众的理智和明辨 是非的能力。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德国法西 斯政权建立 的标志:
1933.1.希特 勒出任德国 总理(兴登堡 任命仪式)
3、 统治政策: 政治: 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 经济: 战争经济体制 军事: 扩军备战 文化领域:思想文化专制 民族政策: 极端民族主义
德日: 走上法西斯道路
⒋危机影响: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 1、原因 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国策 摆脱危机,转嫁矛盾需要 中国国内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 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 2、经过:
裕 仁 天 皇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日本法西斯专 政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 弘毅上台组阁
3影响
1)极大地提高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2)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二二六”政变,建立完全听命于 军 部的内阁,日本法西斯体制建立。 4)日本民众出现支持战争的狂热
1936年,确立法西斯体制
(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上台
⒈背景 ⑴经济危机的影响 ⑵《凡尔赛和约》压制
⑶垄断资本家的选择 ⑷希特勒的欺骗性宣传
2、表现:
⑴意大利:墨索里尼建法西斯 党, 1922年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⑵德国: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
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⑶日本:兴起军部为首的法西 斯运动。
3、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并于 1922年夺取政权,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 首的法西斯政权。(现代世界史上的第 一个法西斯政权)
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 国与德、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启示?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是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彻底,没有沉重的封建包袱,有较浓的民主色彩 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 制残余势力 2、日德法西斯势力较强,美国法西斯势力较弱
3、凡-华体系的影响:美、德、日在战后格局中处于 不同地位,美国要维持这一格局,德、日则要冲破它。 4、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经 济实力雄厚;德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日 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严重 5、领导者个人素质不一样。
3、.纳粹所宣扬的”用德国的剑 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真正 含义是 A为德国农民开垦更多的土地 B 为德意志民族谋求幸福生活 C 保卫德国现有的生存空间 D 用战争手段夺取生存空间
4、.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最主要特点 是 A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 军部是法西斯政权的核心力量 C 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
4、 影响: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年“国会纵火案”
迫 害 犹 太 人
美国著名战地女记者怀特拍摄的集中营堆积如山 的尸体的脚
1.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 金融危机 B 通货膨胀 C 产品过剩 D 市场萧条
2.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扩张的道路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放手扩军备战 D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