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显像诊断报告规范(终审稿)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放射科诊断汇报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汇报胸廓:对称、畸形、骨骼状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状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与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
横隔:位置、形态有无变化,肋隔角与心膈角状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状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汇报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旳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体现.心脏:心外形增大旳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旳状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状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汇报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状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
(5)肠道内容状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状况: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测。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状况。
(5)膀胱充盈状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状况。
(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状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旳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状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状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旳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变化应阐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旳关系。
(3)若观测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状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状况。
(5)有无其他异常发现。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汇报1、头颅平片X线诊断汇报(1)头颅大小与形态。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规范

(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
(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
(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
3、颈部:
(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
(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
(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
(4)直肠情况。
(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况。
(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
(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规范
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
1、颅脑:
(1)颅骨骨质情况。
(2)脑沟、脑池情况。
(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
(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
(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
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
(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
(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
2、胰腺:
(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
(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
(3)胰腺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措况。
(4)胰周有无异常情况。
(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巴结情况。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标准国家卫健委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标准国家卫健委
CR、DR、CT、MRI、影像学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或)功能改变。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并符合由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标准》。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书写应符合以下5项标准:
1、一般资料;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医师签名。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内容规范标准:
1、一般资料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CR 号、DR号、CT号、MRI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检查号可以统一编号或分成几项,如X线号(CR、DR)、CT号、MRI号等。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
(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
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征象说明“未见”。
(2)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①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骼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②正常变异的表现;③成像伪影;④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3)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及流程

放射科诊断陈述书写规范.审核轨制及流程(X线.CT.MRI)X线部分一、胸部X线陈述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形.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明病灶要描写其部位.形态.边沿.大小.有无空泛等等情形.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明等.横隔:地位.形态有无转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形.心脏:外形有无平常变更,气量气度比率,各房室情形.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陈述摄片地位: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平常.肺部:重点描写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更,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示.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更,各房室增大的情形,食道左房压迹变更情形.三.泌尿体系X线诊断陈述 1.平片(1)两肾轮廓.地位.形态与大小.(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暗影.(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形.(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平常.(5)肠道内容情形及其他腹部平常暗影.2.渗出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地位.形态.大小.(2)应用比较剂名称.剂量.浓度.(3)两肾功效显影情形: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效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光摄片不雅察.(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形.(5)膀胱充盈情形.(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形.(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形.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地位.形态.大小.注明导管地位.(2)应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形.(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形.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转变应解释病变规模大小,鸿沟与临近脏器的关系.(3)若不雅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沿与四周情形.(4)男性应包含前列腺增生向膀胱凸起榨取情形.(5)有无其它平常发明.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陈述 1.头颅平片X线诊断陈述(1)头颅大小与形态.(2)颅骨表里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形.(3)颅缝与囱门有无平常.(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平常.(6)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有无平常.(7)颅内有无心理或病理性钙化,其地位.形态.大小.数量若何.(8)头颅软组织情形.2.副鼻窦X线诊断陈述(l)各组窦腔发育情形.(2)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平常,黏膜有无增厚,有否液平.(3)鼻腔与眼眶情形.(4)如窦腔消失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写病理变更情形.3.乳突X 线诊断陈述(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2)鼓窦进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展或骨质损坏.(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形.(4)表里耳道情形.(5)四周组织骨质构造情形.4.眼眶X线诊断陈述(1)眶窝大小与形态.(2)眶壁骨质构造.(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平常转变.(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5)四周副鼻窦与颅内幕况.5.下颌骨X 线诊断陈述(1)下颔骨骨质有无平常情形,若有病变应按根本病理变更重点描写.(2)牙槽有无病变情形.(3)软组织情形.五.骨与关节体系X线诊断陈述 1.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陈述(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2)骨折断端移位情形,对位对线情形.(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形.(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损坏,或其它骨质转变.2.关节病变X线诊断陈述(1)关节病变产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2)骨与关节骨质构造有无平常:若有病变应按根本病理变更重点描写.(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形.3.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陈述(1)病变产生部位及累及规模.(2)四肢长骨病变根本病理变更情形应重点描写(3)软组织变更情形.(4)假如是肿瘤病变应描写肿瘤发展方法(膨胀性.榨取性或浸润性损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限情形.4.脊柱病变X线诊断陈述(1)脊柱曲度变更情形.(2)病椎的部位,数量与根本病理变更情形应重点描写.(3)椎间隙转变情形.(4)软组织特殊是椎旁软组织转变情形.六.急腹症平片X 线诊断陈述 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大.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2.卧位片:(1)膈肌地位,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地位.形态及大小.(2)腰大肌与腹膜表里脂肪层影.(3)何段肠道积气扩大.肠壁厚度.肠道散布与地位若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平常.七.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陈述 1.食道造影诊断陈述(1)胸部通例透视情形.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2)食道钡剂经由过程各段充盈情形,有无受阻缺损或狭小.(3)食道壁柔嫩度.扩大度.粘膜情形.(4)经由贲门钡流情形,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形.(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形,膈胃间距离若何.2.上胃肠造影诊断陈述(1)腹部通例透视情形.(2)食道有无平常.(3)胃部:类型.地位.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形.(4)胃壁柔嫩度.移动度.排空程度.(5)胃双重比较相,胃小区显示情形有无平常.(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效变更.(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不雅察各组小肠粘膜地位,走行偏向有无平常.并要持续不雅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3.结肠造影诊断陈述(1)腹部通例透视情形.(2)导管拔出顺遂与否.(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形,有无受阻,地位,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嫩性.排钡后结肠压缩功效.粘膜皱壁情形.(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形,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转变等情形.CT与MRI部分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陈述 1.颅脑:(1)颅骨骨质情形.(2)脑沟.脑池情形.(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形.(4)脑室大小.形态,地位与移位情形.(5)中线构造是否移位情形.如发明病灶则应重点描写其产生部位.外形.累及规模.境界.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等情形.2.眼眶:(1)眶壁骨质构造:眶顶.眶底.眶表里骨壁.(2)眶裂与视神经管.(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构造情形.(4)视神经情形.(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形.(6)若有加强片应留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请况.(7)眶四周鼻窦窦与颅内幕况.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形.(2)中耳:包含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形.(3)内耳:包含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构造情形.(4)鼓窦进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形.(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四周区域骨质情形.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构造,鼻中隔.鼻甲情形.(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形.(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4)鼻后孔及四周构造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形.二.颈部CT或MRI诊断陈述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形.(2)咽旁间隙情形,咽鼓管隆突情形.(3)咽后间隙情形.(4)品味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形.(5)鼻咽部四周骨质构造情形.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形.(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构造情形.(3)声门下区情形.(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形.(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形.(6)喉旁间隙与喉周构造及颈部其它构造有无平常情形.3.颈部:(1)脏器区情形: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构造有无平常.(2)两侧外侧区情形:有无占位灶.(3)颈后区情形:有无占位肿块情形.4.涎腺:(1)腮腺大小.形态.地位.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情形,有无占位情形.(2)颌下腺大小.形态.地位.深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加强后情形.有无占位灶.三.胸部CT或MRI诊断陈述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形.2.肺门:肺门构造,血管与淋巴管情形.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形,发明病灶应重点描写.4.肋膜:壁侧与纵隔肋膜及叶间肋膜情形.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凑趣情形.6.胸壁:骨骼骨质构造与软组织情形.7.横膈情形.四.心脏CT或MRI诊断陈述 1.心肌:厚度.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情形.2.心内膜情形.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平常情形.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形.5.心瓣膜情形.6.心包情形.7.肺动脉骨干与肺静脉骨干情形.8.冠状动脉情形.9.心脏内血流情形.五.腹部CT或MRI诊断陈述 1.肝脏.胆囊:(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关调.(2)肝门构造.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形.(3)肝内动静脉(包含门脉)骨干与分支情形.(4)肝脏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特殊留意加强后各期扫描包含延时扫描其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形.(6)腹腔内及四周脏器情形.2.胰腺:(1)胰腺包含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形.(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形.(3)胰腺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措况.(4)胰周有无平常情形.(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凑趣情形.(6)四周脏器情形.3.脾脏:(1)脾脏大小.形态.密度或旌旗灯号平均度如多么情.(2)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3)脾门与脾四周构造情形.4.肾脏与肾上腺:(1)肾上腺大小.形态.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转变情形.(2)肾脏外形.大小.肾皮质与髓质构造情形.(3)加强前后肾上腺与肾脏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4)肾盂.肾盏与输尿管上段情形.(5)肾周间隙.肾筋膜.肾周血管与淋巴组织以及肾周各脏器.六.盆腔CT或MRI诊断陈述1.男性盆腔:(1)膀胱:包含大小.形态.地位.膀胱壁厚度等情形.(2)精囊情形.(3)前列腺情形.(4)直肠情形.(5)盆腔各脏器问脂肪间隙情形.(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形.(7)盆腔骨质构造情形.2.女性盆腔:(1)膀胱情形.(2)子宫.阔韧带.附件等脏器情形.(3)宫颈.阴道情形.(4)直肠情形.(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形.(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形.(7)盆腔骨质构造情形.七.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陈述:l.各椎体包含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棘突各部骨质构造,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情形.2.各椎间盘构造.形态.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情形.3.椎管形态.构造情形:有无占位灶.4.脊膜情形.5.脊髓外形.地位.密度或旌旗灯号有无平常转变情形.6.椎管内若有占位灶,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八.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陈述:1.骨皮质.骨膜.骨髓腔.骨质构造情形.2.关节面.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构造情形.3.关节腔情形.4.关节滑膜.滑膜囊情形.5.软组织情形. 发明病灶则请求重点描写部位.大小.形态.边沿.累及或浸润四周构造情形,加强前后密度或旌旗灯号变更情形.DSA诊断陈述书写规范DSA诊断陈述书写中均请求起首写明插管的方法.导管型号.导管地位.比较剂名称.浓度及剂量.打针比较剂方法及比较剂的流速.造影进程的时光等等.一. 心脏大血管DSA诊断陈述:1.造影剂在各房室及主肺动脉轮回显影时光有无平常情形.2.各房室大小.形态有无平常情形.3.各房室及主.肺动脉及分支(包含瓣膜)的充盈情形,有无平常表示.二.腹自动脉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陈述:按时光次序描写血管充盈显示情形各支血管散布,形态粗细.走行.地位.构造等情形.有无平常血供或病理轮回情形.三.脑血管DSA诊断陈述1. 颈动脉造影:(1)颈内动脉颅内段(C1-5)及其分支(眼动脉.大脑前.中动脉.前后交通动脉.前脉络膜动脉)充盈管径粗细.地位与形态情形.(2)大脑前动脉及各分支(包含回活动脉.眶顶支.额极支.胼缘与胼周支)充盈管径粗细,地位与形态情形.(3)大脑中动脉及各分支(包含额顶升动脉.豆纹动脉.顶后.角回及颞后动脉)显示充盈,管径粗细.地位与形态情形.(4)无平常血管,有无静脉早显成侧支轮回.(5)有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6)深部静脉的位直与形态情形.(7)颈外动脉及各分支情形.2.椎动脉造影(1)基底动脉地位.形态与充盈情形.(2)大脑后动脉及各分支(包含中心小动脉.后脉络膜动脉,额支与枕支)充盈情形,管径粗细.地位与形态.(3)小脑前上动脉充盈.管径粗细.地位与形态情形.(4)小脑后下动脉及各分支(包含蚓支及扁桃体支)充盈情形.地位与形态情形.(5)有无动脉瘤或其它平常发明.四.四肢血管DSA诊断陈述:1.比较剂名称.浓度.剂量.导入门路.2. 按次序描写各段血管及各分支血管充盈显影情形,各血管散布.形态粗细.走向.地位.有无病理血管消失等等情形.陈述审核轨制1.医学影像检讨陈述均由取得执业医师资历人员书写相干的诊疗陈述,并提交上级医师审核.核片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陈述的审核.严禁未经上级医师审核出具相干的诊疗陈述.2.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查对“申请单,片头,陈述”三者的姓名,性别,年纪,检讨号,科别,住院号,床号,检讨日期等根本信息是否相符,联合患者临床材料.相干检讨材料及响应影像表示提出合理的看法或相干建议,审查陈述时,要卖力细心,不得漏掉.3.核片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查对检讨名称,部位和办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请求(针对性要强).以为不当者需实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接洽商议(亲自接洽或请书写陈述医师履行)4.一般情形影像陈述必须两人以上签发,原则上审核医师职称.年资高于书写医师,审核医师可依据病例疑难程度提交上级医师审核,或提交集体阅片会评论辩论经由过程.5.核片医师在审核陈述进程中应留意修改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写用语,以及描写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殊是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须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影像学检讨,交书写陈述医师落实履行.尽可能地削减误,漏,过诊之机率,进步陈述的精确性. 6.核片医师还应留意对摄片中临床请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明在陈述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主要性的主次次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7.核片医师在赞成的和修改后经由过程的陈述上签名,笔迹要清晰.8.急诊陈述可由1人单独签发并在陈述上加盖临床诊断印章,病人必须留下靠得住接洽方法,工作日有相干上级医师对急诊医学影像检讨进行复阅,发明错误应实时与病人或相干科室接洽,实时更正陈述.。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
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 并加以贯彻与推广。
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
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
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
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
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4、医学影像学诊断。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
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
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
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与DSA号等,”适用于较大医院.如该院放射科还包括超声与核素成像,也可再加上相应的编号.这是因为放射科的技术部们或某几位技师往往相对固定于几组机房。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编写规范制度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编写规范制度1. 前言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医院向患者供应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紧要依据。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全都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订立了本规范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影像科相关医务人员,包含影像医师、影像技师等。
2. 诊断报告的编写要求2.1 诊断报告的基本要素每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患者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
•影像学检查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项目、影像仪器型号、扫描层厚、采样率等信息。
•影像学影像学特征描述:对影像学所见的形态、密度、信号、加强等进行认真描述。
•影像学结论:依据所见影像学特征,提出诊断看法和建议。
•报告医师信息:报告医师姓名、职称、医师编号等信息。
•报告日期:诊断报告的编写日期。
2.2 诊断报告的编写准则•准确性要求:诊断报告应客观、准确地反映影像学所见,并排出主观推断及个人偏见的影响。
•规范性要求:诊断报告应符合有关医学影像诊断的规范和标准,尽量使用统一的术语和缩写,并遵从商定俗成的写作规定。
•清楚性要求:诊断报告应使用清楚、简明的语言,以便患者和临床医生能够理解和正确使用报告信息。
•完整性要求:诊断报告应包含全部必需的信息,不能遗漏紧要内容。
•及时性要求:影像医师应在完成影像学诊断后的24小时内完成相应的诊断报告,对于易感染、重症患者的报告应及时处理。
3. 诊断报告的编写步骤3.1 影像学所见的描述•影像学所见应依据图像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描述,包含形态学、密度学、信号学等方面的表现。
应使用准确的术语进行描述,避开使用含糊、模糊的措辞。
•对于多个病灶的情况,应逐一描述各个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以便于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推断和处理。
3.2 诊断看法和建议•影像医师在分析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应提出明确的诊断看法,包含具体的病名、病理类型等。
•针对不同病情,应供应相应的临床处理建议,如进一步检查、试验室检验、治疗方案等。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制作的一份书面报告。
这份报告需要符合一定的书写规范,同时还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书写规范1. 报告格式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采用标准的格式,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史、检查日期、检查方法、检查部位、检查结果等信息,其中病史要写明具体症状、持续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2. 报告内容放射科诊断报告应该包含清晰、准确的诊断结论,同时要详细描述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大小、形态、结构、密度、强化等内容。
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检查结果作出的诊断结论和建议。
3. 书写要求放射科医生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书写清晰、字迹端正、符号准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等方面的要求,避免出现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保证整个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二、审核制度和流程为了保证放射科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审核制度和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1. 检查医生录入报告并提交至审核人员;2. 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检查结果、诊断结论、建议等内容;3. 审核人员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检查医生,如果审核有问题,则需要回访病人重新进行检查;4. 检查医生修改报告,并重新提交至审核人员进行审核;5. 审核通过后,报告可以打印或写成电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
三、总结放射科诊断报告书是一份重要的医疗文书,对于患者的诊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和流程,要求放射科医生严格遵守报告书写规范和审核流程,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避免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标准规范来源山东省放射质控网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第一节总则影像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最后成果,是临床治疗重要根据,诊断报告反映了影像检查全过程质量和水平。
从一份规范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出使用设备、检查程序和技术参数,诊断者观测与否全面,以及诊断思路与否对的等。
因而,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中,诊断报告书规范化非常重要。
一.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格式应涉及如下5项:1.一股资料,普通是表格式,应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 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3.医学影像学体现。
如X线检查所见、CT检查所见、MRI检查所见、DSA检查所见等。
4.印象或诊断意见。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二. 诊断报告书内容1.普通资料:能精简地概括辨认病员标志。
2.检查项目:应注明检查内容,如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增强CT 扫描等。
3.影像学体现:①应包括对检查部位总体描述,如胸廓与否对称,②对重要器官和脏器描述,如腹部扫描者应重点描述肝脏、胆囊、胰腺等脏器。
③对异常发现描述,如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与否均匀,有无空洞、脂肪、钙化等,边沿征象、与邻近构造关系,增强后体现,强化限度等,如为复诊病人应描述病变变化,如病变大小变化。
④对临床关注问题描述,有无临床关注病变,如病变存在与否,病变与大血管关系、肿瘤有无转移等。
4.印象:即诊断意见或结论。
应按照如下原则书写:①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应给于必定结论;②对病变必定,性质范畴大体必定状况,应按照由大范畴到小范畴,由必定诊断到不必定诊断,由形态到病理顺序写书结论,对不能必定某些要留有余地。
如:右肺占位性病变,肺癌也许大;③病变体现无特性性,可有各种也许性,应按照几率大小写出几种也许疾病;④所见体现不能必定为病变,也许为正常变异或各种因素导致假象,要阐明不能必定因素;⑤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或辅加做MRI其他序列检查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显像诊断报告规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核医学显像诊断报告规范 自学综述学习人: 影像核医学的检查报告包括: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单和检查图像三个部分。 一、检查申请单 (一)申请单由有关科室的医生填写,核医学科接诊医生补充。 (二)申请单的内容:病人姓名和出生日期(年龄)、社会保险号、病历号、送检医生,送检原因,申请检查的类型或名称,申请日期。 (三)申请单的补充内容:与检查有关的临床资料,其它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等。 二、检查报告单 (一)报告单由核医学科医生填写。 (二)报告单的内容:病人姓名和出生日期(年龄)、社会保险号、病历号(或住院号)、临床诊断,检查类型或名称,检查日期,放射性药物,给药剂量和途径,使用仪器。 (三)报告内容 1.过程和材料 (1)准备过程和实施程序; (2)影像采集的时间和方式(动态或静态、局部或全身、平面或断层、透射和发射成像、显像部位、……等); (3)检查过程中的其它介入性程序的描述; 2.检查所见 (1)评价影像质量; (2)静态检查:描述正常和异常放射性分布的部位和数量,以及浓集情况; (3)动态检查:描述放射性分布与时间的关系; (4)定量或半定量检查:列出器官或病灶摄取放射性的定量或半定量结果; (5)介入性检查:描述介入前后放射性分布的变化; (6)其它需要描述或说明的内容,如图像融合、非靶区组织的异常发现等。 3.检查局限性的分析 特殊情况(如:影响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因素、病人配合的情况…等),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 4.回应临床的要求 报告应当回答或涉及临床送检提出的问题。 5.比较 和同一病人先前的检查和报告进行比较。 (四)印象(结论或诊断) 1.应当尽可能给出明确的临床诊断。 2.可能的情况下,给出鉴别诊断。 3.提出随访(包括时间)和/或行其它检查的建议,以便明确或证实目前的印象。 三、图像 选择与结论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图像。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 甲状腺静态显像是利用甲状腺具有摄取和浓聚放射性碘或摄取99mTc-过锝酸盐的功能,通过显像仪器显示其甲状腺位置、大小、形态及其放射性分布状况,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甲状腺疾病。 一、适应证 1.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状态; 2.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4.估计甲状腺重量; 5.判断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6.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病灶,以助选择治疗方案,评价 131I治疗效果; 7.甲状腺术后残余组织及其功能的估计; 8.各种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等。 二、禁忌证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行甲状腺显像,但使用99mTc-过锝酸盐无特殊禁忌。 三、操作方法 (一)病人准备 用99mTcO4-甲状腺显像剂时,病人无需作特殊准备;用131I显像剂时,根据情况停用含碘食物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一周以
上,检查当日空腹。 (二)显像剂 1.99mTcO4-:常规静脉注射剂量74~185MBq(2~5mCi)。 2.131I-碘化钠溶液:常规甲状腺显像口服剂量为~(50~100Ci);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口服剂量74~148MBq(2~4mCi)。 3.123I-碘化钠:空腹口服~(200~400Ci)。 (三)显像仪器 一般采用SPECT或照相机,也可应用传统的闪烁扫描机。 (四)显像方法 1.甲状腺99mTcO4-显像:静脉注射显像剂后20~30min进行甲状腺显像。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一枕头,颈部伸展,充分暴露甲状腺部位。采用低能通用准直器或针孔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128×128或256×256,放大2~4倍。采用定时或定计数采集图像,根据计数率大小确定采集时间,通常预置计数200~500K或采集150~200s。常规采集前位像,必要时采集斜位或侧位图像。 2.甲状腺癌转移灶和异位甲状腺显像:一般应用131I显像。空腹口服131I后24h行颈部甲状腺和异位甲状腺显像,范围包括颈部和胸骨后。寻
找甲状腺癌转移灶显像时,空腹口服131I后24~48h进行全身显像或颈区局部显像,必要时加做72h显像。病人一般取仰卧位,应用高能平行孔准直器,能峰364keV,窗宽20%。 3.123I显像:空腹口服123I后6~8h显像,应用低能准直器,能峰159keV。 4.甲状腺断层显像 静脉注射99mTcO4- 296~370MBq(8~10mCi)后20min应用SPECT行断层显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矩阵64×64或128×128,放大2倍,探头旋转360°共采集64帧;对于吸锝功能良好者,每帧采集15~20s,或每帧采集80~120K计数。采集结束后进行断层重建,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也可采用高分辨率针孔准直器行甲状腺断层显像,病人取仰卧位,肩部垫高,病人颈部尽量伸展,探头自甲状腺右侧到左侧旋转180°,采集30帧(每6°1帧),每帧20~30s,矩阵128×128。应用针孔准直器采集时,不宜用身体轮廓采集,以尽量保持准直器与甲状腺距离相等,否则将影响检查结果,其断层重建方法与平行孔相同,但影像分辨率高于平行孔准直器,该法适合于甲状腺结节,尤其是探测较小结节。 5.甲状腺重量的估计 根据在前位甲状腺影像获得甲状腺面积和左右两侧甲状腺的平均高度,代入下式计算甲状腺重量。 甲状腺重量(g)=正面投影面积(cm2)×左右叶平均高度(cm)×k k为常数,介于~,随显像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各单位可建立特定仪器条件的k值。 四、注意事项 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碘制剂或用过含碘X线造影剂等可影响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
第二节 甲状腺血流显像 甲状腺血流显像是将放射性核素经静脉“弹丸”式注射后,流经甲状腺时进行动态γ照相,以反映甲状腺血流情况,作为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通常与甲状腺静态显像或阳性显像一次进行。 一、适应证 1.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时的甲状腺血流灌注; 2.了解甲状腺结节血运情况,帮助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等。 二、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三、操作方法 (一)病人准备 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二)显像剂 一般与99mTcO4-甲状腺静态显像或99mTc-MIBI甲状腺阳性显像一次完成,显像剂体积为~为宜。 (三)显像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患者肩部放置枕头或棉垫,使颈部充分伸展暴露甲状腺。 2.采用低能通用或低能高灵敏准直器,使甲状腺位于探头视野范围内,探头尽可能贴近颈部皮肤。 3.以“弹丸”方式,自肘静脉注射99mTcO4-或99mTc-MIBI 370~740MBq(10~20mCi),同时起动计算机进行动态采集,矩阵64×64,放大~,2s/帧,连续采集16帧;或1s/帧,连续采集32帧。如甲状腺有结节,则自对侧肘静脉注射显像剂。 4.动态采集结束后,根据显像目的和所用显像剂不同,可进行常规甲状腺静态显像或亲肿瘤阳性显像。 5.采用ROI技术绘制出甲状腺血流和颈部血流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由曲线计算出甲状腺动脉和颈动脉血流的峰时和峰值,以及甲状腺结节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的甲状腺血流比值。 四、注意事项 弹丸式注射时,宜选择较大的静脉血管,显像剂的体积应小于1ml,以保证弹丸注射的质量。
第三节 甲状腺吸131I功能试验 甲状腺吸131I功能试验是了解甲状腺碘代谢的常用方法。甲状腺具有摄取和浓聚碘的能力,碘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的全过程。在空腹条件下,口服放射性131I后,经胃肠吸收并随血流进入甲状腺,并迅速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摄取,其摄取的量与速度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利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获得不同时间的甲状腺摄碘率,以此来评价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一、适应证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前治疗剂量的计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辅助诊断。 3.亚急性甲状腺炎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4.了解甲状腺的碘代谢或碘负荷情况,鉴别诊断高碘和缺碘性甲状腺肿。 5.用于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和甲状腺兴奋试验。 二、禁忌证 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 三、操作方法 (一)病人准备 1.很多含碘的药物、食物以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均能改变甲状腺摄131I功能,如果患者服用或食用了上述药物或食物,在接受本检查前应停服一段时间,以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①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 带、紫菜、海蜇、海鱼虾等,可抑制摄131I率,根据食用量的多少,需停食2~4周;②含碘药物,如碘化物、复方碘溶液、含碘片等,可抑制摄131I率,根据服用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需停服2~8周;③影响甲状
腺功能药物,如甲状腺片、抗甲状腺药,可影响摄131I率,需停服2~4周;④某些中草药,如海藻、昆布、贝母、牛蒡、木通等也能抑制摄131I率,根据服用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需停服2~6周。 2.检查当日患者应空腹。 (二)检查方法 1. 空腹口服131I溶液或胶囊74~370kBq(2~10μCi),服药后继续禁食1h。 2.开机预热,使甲状腺功能仪处于正常测量状态。 3.测量本底计数。 4.测量标准源计数。将与患者服用的等量131I溶液或胶囊加入试管中,然后插入专用颈部模型内,测量标准源计数。标准源模型与患者甲状腺的几何位置应一致。 5.患者于口服131I溶液或胶囊后2h、4h、24h(或3h、6h、24h)分别测量甲状腺部位放射性计数,用以下方法计算出甲状腺摄131I率。
%本底标准源计数本底甲状腺部位计数率(%)=甲状腺摄100131I
5.绘制摄131I率曲线,并注明各时间点的摄131I率及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含碘的药物、食物以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的影响是本项检查质控的关键。 2.各单位应根据各自所用的设备条件和检测技术,建立自己的正常人参考值。 3.摄131I率测定也可采用两个时间点,但应包括24h摄131I率。 4.受检者服用量必须与标准源放射性活度相同。 5.若短期内同一患者重复测量摄131I率,宜在口服131I率前先测定甲状腺部位131I残留本底,计算时予以扣除。
第四节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thyroid hormone suppression test)是利用正常甲状腺细胞的摄碘能力受TSH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垂体分泌的TSH减少,继而降低甲状腺的摄碘率。所以当给予外源性T3(T4)时,正常人的甲状腺摄碘率会下降;但甲亢时,由于体内存在非垂体性甲状腺刺激物质,这些物质刺激甲状腺引起摄碘率增高,且不受TSH控制,因此给予外源性T3(T4)时,患者甲状腺的摄碘能力无抑制现象或抑制不明显。据此可判断甲状腺轴反馈调节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