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精)

中医治疗低血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对低血压的治疗,以提高低血压的治愈率。
方法:自拟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者72例,显效3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93%。
结论:升压作用温和,服用简单,临床未见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低血压九制黄精饮1 临床观察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多次检测低于90/60mmHg,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4%,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
目前西医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
笔者2011年6月一2013年7月期间,自拟九制黄精饮治疗原发性低血压72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本组7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16—67岁,其中45~60岁者38例。
诊断标准: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有头晕、目眩、乏力、胸闷、气短,甚至黑嚎、晕厥等;经检查无其他可引起血压下降的器质性疾病。
满足以上3条即可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
九制黄精饮方药组成及治疗方法:黄精30g,山药24g,人参30g,大枣20g,百合6g,枸杞20g,肉桂25g。
每天3次,一次一袋,温开水冲服,中气虚加用升麻10g,偏虚寒者加用附子12g,血虚加当归20g,阴液亏虚加麦冬、生地各15g, 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2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血压回升1O--20 mmHg以上,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血压回升5~10mmHg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用药后血压无变化,临床症状没有减轻。
2结果收缩压平均升高15±5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10±5mmHg。
显效35例,占49.3%,有效34例,占47.8%,总有效率93%,无效2例,占2.8%。
3讨论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临床研究近况

参、 白术 。 水 煎 2次 , 服 日 1 , 月 后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温 剂 2个 征 变 化 。 结 果 : 效 4 例 , 效 5 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显 有 无 总 8 .2 。鲍 远 程 认 为 本 病 成 因 以 虚 为 本 , 肾 阴 阳 气 血 俱 18 % 脾
升麻 、 黄各 6 。水 煎分 3次服 。痊 愈 6例 , 7 % ; 麻 g 占 5 好转 2
例 , 2 % 。 停 药 后 随 访 6个 月 以 内 未 复 发 2例 , 月 ~1 占 5 6个 年 未 复 发 2例 , 年 以 上 未 复 发 4例 。认 为 以单 纯 补 中益 气 调 1
S y和 D ae(9 0 首 先 报 道 … 。 S S是 一 种 病 因 未 明 的 以 h r r 16 ) g D 自主 神 经 功 能 损 害 为 主 的多 系 统 神 经 变 性 疾 病 。主 要 侵 犯 脊 髓 侧 角 交 感 神 经 细 胞 、 主 神 经 节 、 干 迷 走 神 经 背 核 、 橄 自 脑 下 榄 核 、 质 、 脑皮 质 、 状核 以 及基底 节 的纹 状体 等部 位 。 黑 小 齿 其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直 立 性 低 血 压 、 厥 等 自主 神 经 及 小 脑 、 晕 锥 体 束 、 体 外 系 等 系 统 的 症 状 体 征 , 感 觉 障 碍 及 智 能 障 锥 无 碍 J 目前 现 代 医 学 在 治 疗 上 除 对 症 治 疗 外 尚无 有 效 手 段 。 。 近 年 来 运 用 中 医药 治 疗 本 病 在 疗 效 上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 现
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

定治疗时 间和范围 内 , 明显改善 和治愈不 同程度 的低血压 。
【 关键词 】 名老 中医 ; 医中药 ; 中 低血 压论治
[ 中图分类号 】 2 9 R 4 R 5; 2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0 5 0 1 2 1 O — 1 — 2 2 9 — 6 6( 0 2)2 1 5 0
佐 以煅牡蛎 、 糯稻 根 , 涩敛 汗 , 收 防风与 黄芪 组成 一方 , 玉屏 为
阿胶 1 、 5g 冲服 , 圆 1 ; 胃虚 弱者加炒扁 豆 1 。炒 山药 桂 5g 脾 5g
1 ; 考过度 、 5g 思 多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配方 柴胡疏肝散加 炒柏 子仁 1 、 0g 制 首乌 1 之类 的药物 , 2g 以疏导 补气 以达 到升压之疗 效 1。四肢 4 1 不温者加 干姜 1 、 0g 肉桂 1 , 0g 脉速者加苦参 5~ 1 16 脉 压 0gI , S .】
2 年 1 第 2 第 2 01 2 月 卷 期
・
中医中药 ・
张学宾 中医方药 临床低 血压论治
张 光 明
安徽省太和县人 民医院, 安徽太 和 2 6 0 36 0 【 要】 摘 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低 血压的疗效 。根据 患者的体质 和低 血压情况 , 如脾 胃虚弱和气虚 下陷等 , 行辨证论 治。在 进
效 快 , 1 共 7剂 , 服 周 一般 血 压 升高 5 ~ 1 g 中药 的 费 0mm H , 用低 , 运用得 当可明显减轻 患者负担 , 治愈率高不 易复发 。
l ,0d 复诊 , P157 mH , 0剂 1 后 B 0 /0F l i g 该患者症 状明显好转 , 为 巩 固疗效 , 服补 中益 气丸 1 月 , 次 l , E 3次 , 加 个 每 0粒 1 l 玉屏
血压低怎么办

血压低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都是高血压患者,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血压比较低,你不要以为低血压没事,其实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的,比如,易疲劳、眼前发黑、心慌等。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中医又是如何治疗低血压的呢? 说起高血压,相信我们都比较清楚,同时,还有点紧张、害怕,但是,低血压也是一样会让你感到难受的呢。 不少朋友们诉说,早晨起床时,经常出现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坐起时感头晕,眼前发黑、心慌,需在床上躺半小时后,状略有减轻,平时有头晕、乏力、尤其午饭后嗜睡,精神无法集中。 中医认为,一般情况下,低血压病人,症状比较轻的话是没有什么症状的,这个时候不需要用药物来医治的。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 (1)中医辨证方 中医药在治疗低血压上面试非常有有事的,不敢是辨证治疗,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高血压,和稳定血压都有明显的效果。 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当归各10克,肉桂6克。 加减:若偏于脾虚气陷,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脾阳虚衰,可用理中汤加首乌、当归、川芎、肉桂等温运中阳;若发生晕厥,可急用针灸促其苏醒,内服六味回阳饮,重用人参以益气固脱。 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阿胶(烊化)、白芍、制首乌、生地、麦冬、当归、枳壳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 加减:若兼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络;气虚及阳,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阴不足,虚火内盛,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克,知母12克。 脾肾双亏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参黄甘杞汤化裁。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术、黄精、远志、炙甘草各10克,党参、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首乌12克,木香6克。 加减: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气止痛;兼见脾阳亏虚,腹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克,以温中止泻。 肝肾不足 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丹皮、麦冬、党参、泽泻各10克,熟地、茯苓、山萸肉、黄芪各15克,山药20克。 加减:若兼见两胁胀满不舒,加川楝子、枳壳、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气;潮热,咽干痛,舌红,虚火较甚者,加知母12克,黄柏6克,地骨皮10克。 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 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2)饮食调理方 中医认为,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得力措施。通过饮食疗法,逐渐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 低血压病人的饮食,可以选择下列几点。 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3)自我按摩法 床上仰卧,双臂自然放于体侧,闭目,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吸气时默念安静,呼气时默念放松,反复2~5分钟,然后进行如下自我按摩: 1 双手十指微屈稍分开,放在头顶,按摩整个头部约2~3分钟。 2 先用两手掌从前额中间向两鬓角按摩30秒钟,再以双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鬓角按摩6~ 8次。 3 轻闭双眼,用手指从鼻梁根部经过上眼睑按摩到眼外角。重复4~5次。 4 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侧颈部,由下颌角经颈部至锁骨推摩 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侧。 5 拇指放在同侧颈动脉搏动处,轻轻按压5~6秒钟,休息10~15秒,重复做3~4次,然后做另一侧。 6 两手指放在前额部,向两侧颈部推摩,然后用掌根揉按两侧颈部,重复8~10次。 7 双手中指点压太阳穴,由轻到重,持续5~6秒,重复5~6次。 8 吸气,同时两手掌用力按压胸廓下部(两胁),然后缓缓从半闭的嘴呼气。重复4~5次。 白酒泡红景天治低血压 具体方法是:取红景天250克(各大中药店均有销售),泡在5000毫升50度白酒中(实际应用时用不了这么多病就痊愈了,可以按上述比例减量使用)。 药酒泡2周后即可饮用,每天于早饭前、晚睡前各饮15~25毫升(千万不可多饮),3天为1个疗程。喝药酒期间要天天监测血压变化情况,待血压正常后,再服1个疗程即可停用,以免血压升得过高。 结语:由此可见,低血压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大家一定要重视哦,轻微的低血压没有什么症状,这个时候我们不要用药治疗,如果严重的话,可以试试中医的秘方哦。
刺五加治疗低血压

刺五加治疗低血压案例:陈大妈的家离镇上比较远,一天,她儿子来到药店对我说,近半年来陈大妈精神很不好,头总是晕晕的,老是想睡觉,要我推荐些药给她吃。
我问他,陈大妈还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他说没有。
我想,这些症状如果服用西药,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药物;如果用中药则可能有较好的疗效。
对于中老年妇女来说,引起这些症状最为常见的原因,按中医的说法就是气血虚。
于是,我嘱他买三服十全大补汤给陈大妈补补身子,我还交代,在煎药时,加些瘦猪肉,不仅味道较好,效果可能也会更好些。
半个月后,陈大妈和她儿子一起走进了我所在的药店。
她儿子说,陈大妈上回吃了三服十全大补汤,一点效果都没有。
于是,他带她去卫生院检查,检查结果是患了低血压。
医生说,治疗这种病目前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药物,引起陈大妈血压低的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足,建议用些补药。
于是,卫生院的医生给陈大妈开了一个星期的点滴,药物是氨基酸和生脉饮。
然而钱花了不少,效果却没有。
我给老人量了血压,结果是80mmHg/55mmHg。
据我所知,对于低血压,基层医疗单位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西药来对付它!于是,我建议陈大妈到三甲医院诊治。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我也很快把它忘记了。
后来的一天,我和很长时间没有见面的读卫校时的同学通电话时,无意中讲起了治疗低血压的经验,从他处我得知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于是,我又记起了陈大妈的事,并很快和她儿子取得了联系。
她儿子说,陈大妈已吃了近两个月的药,还是没有用!不知是什么缘故,这病怎么这么难治?于是,我要他立即前来拿药。
可是,她儿子说,陈大妈看了好几个医生,吃了好多药,钱花了一大把,治疗却没有一点效果,他和陈大妈对治疗都失去了信心。
在我的再三劝说下,陈大妈答应先服用一个月的药试试。
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服药20天后,陈大妈不仅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血压也升到了90mmHg/60mmHg;继续服用一个月,血压达到了100mmHg/65mmHg。
陈大妈这回服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简单,就是刺五加片。
四逆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低血压两则

主 , 似 阴 血 不 足 , 肤 失 养 , 为 湿 热 内 蕴 , 织 缠 绵 , 于 看 肌 实 交 阻 肌 腠 , 肤 经 络 阻滞 , 于 濡 养 而 成 内 越 湿 外 越 燥 之 证 。 同 时 肌 失 心 烦 口苦 舌 苔 黏 腻 , 为 湿 热 内蕴 之 故 。本 证 热 重 于 湿 , 重 均 故
用龙 胆草 、 栀子 、 黄芩 、 黄连 、 生地黄 、 叶 、 竹 丹皮清 心肝火为
主 , 湿 热 为 辅 , 用 当 归 、 芍 、 梅 滋 阴 补 血 。服 用 6剂 后 , 祛 再 白 乌 病 情 明显 减 轻 , 火 渐 去 。后 期 加 用何 首 乌 以养 血 滋 阴 为 主 。 湿 其治疗切 中病机 , 年顽疾 1 而 愈。 多 月
( 收稿 日期 2 0 0 9—0 7—2 4)
甚 。皮 肤科 诊 断 为 泛 发性 神经 性 皮 炎 ,服 用 多 种 药物 及 外 用 药 膏, 未愈 。 : 身 皮 肤 弥 漫性 肥 厚 , 糙 干燥 , 纹 加 深 , 之 硬 查 全 粗 皮 触 如皮 革 , 上有 细 薄 脱 屑 , 以 背部 , 尤 四肢 伸 侧 为 重 。平 素 烦 躁 易
・
3 2・ 3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0 0年 2月 第 1 9卷 第 2期 JT M. e. 0 0 V 11 N . E C Fb 2 1 , o.9, o2
1g 5 。继 服 3剂 后 皮 疹 消退 , 肤 干 燥 、 屑 , 胆 草 、 子 、 皮 脱 龙 栀 黄 芩 减 至 6 , 车 前 子 、 鲜 皮 、 公 英 、 泻 , 当归 1g 白芍 g去 白 蒲 泽 加 5, 1 g 又 服 3剂 , 愈 。 5。 病 12 阴 囊瘙 痒 症 . 郑某 ,男 性 ,3 0岁 ,2 0 0 6年 5月 2 初 01 3
治低血压(眩晕)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治低血压(眩晕)奇方妙药【学为所用】低血压是指由于不明原因引起收缩压低于12.0kPa (90mmHg )同时舒张压低于8.00kPa (60mmHg ) ,并以头晕、头昏、心悸、乏力、脉弱为主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病原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
继发性因孕妇之胎儿或腹腔和盆腔肿物的压迫,或某些麻醉药阻断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或大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引起心收缩力减弱而心输出量减少所致;原发性者病因不明,但多与静脉血回流减少、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临床表现,急性而严重者,由于血压急骤下降,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昏、面色苍白、心悸、出汗、恶心、脉搏摸不到等休克危象;慢性而较轻者,则有头晕头昏、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心悸、乏力、纳差、腰膝酸软、胸闷、嗜睡或少寐、脉弱、血压持续偏低等症。
心电图、脑电图及血常规检查,多无异常,或有轻微改变。
1、熟地黄芪汤[处方组成]熟地24克、山药24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15克、人参6克(或党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15克,水煎服。
[疗程疗效]治疗31例,显效21例,占67.7%;有效10例,占32.3%。
总有效率为99.%。
[处方来源]河北省遵化县新店子医院王兆奎2、桂甘茶方[处方组成]桂枝9克、桂心3克、甘草9克、每日1剂,泡开水代茶饮。
50天为1疗程。
[疗程疗效]治疗血压在86/60毫米汞柱以下患者48例,有36例血压恢复在100/70毫米汞柱以上,有8例血压稳定在90/60毫米汞柱,4例无效。
临床总有效率为91.66%。
[处方来源]山东省济宁市中医研究所王兴国3、人参黄芪等治低血压[方剂] 人参6克(或党参15克),黄芪、熟地黄、怀山药各25克,山茱萸、枸杞子各20克,牡丹皮、泽泻、麦门冬、伏苓、五味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制用法] 将一L 药水煎,征日l 剂,分3次口服,半个月为l个疗程。
[验证] 用本方治疗低血压患者55例,经用药l--2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48例;显效者5例;无效者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文档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
精选文档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目录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按摩食疗治低血压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低血压的饮食疗法老年人低血压的小妙方低血压患者自我按摩疗法补中益气汤治疗低血压低血压病人推荐饮食疗法低血压治疗偏方治疗低血压民间小偏方阿胶可改善低血压症状 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心主血脉,. 精选文档 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页首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有症状和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 精选文档 上述证候。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气血亏虚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川芎、白芍各9克,炙甘草、当归各10克,肉桂6克。加减:若偏于脾虚气陷,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脾阳虚衰,可用理中汤加首乌、当归、川芎、肉桂等温运中阳;若发生晕厥,可急用针灸促其苏醒,内服六味回阳饮,重用人参以益气固脱。气阴两虚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方药: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阿胶(烊化)、白芍、制首乌、生地、麦冬、当归、枳壳各15克,炙甘草10克,夜交藤、茯苓各12克,黄芪20克,五味子6克。加减:若兼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黯者加丹参30克,桂枝10克,檀香6克,以活血通络;气虚及阳,加制附片、肉桂各6克;心阴不足,虚火内盛,口干咽燥者,加玄参15克,知母12克。脾肾双亏治法:健脾补肾。方药:参黄甘杞汤化裁。枸杞子、胡桃肉、茯苓、白术、黄精、远志、炙甘草各10克,党参、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首乌12克,木香6克。加减:若兼腹中冷痛,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10克,以理气止痛;兼见脾阳亏虚,腹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各10克,以温中止泻。肝肾不足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丹皮、麦冬、党参、泽泻各10克,熟地、茯苓、. 精选文档 山萸肉、黄芪各15克,山药20克。加减:若兼见两胁胀满不舒,加川楝子、枳壳、郁金各10克,以疏肝理气;潮热,咽干痛,舌红,虚火较甚者,加知母12克,黄柏6克,地骨皮10克。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肾精不足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页首 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1、党参30克,黄精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可连续服用。 2、党参20克,莲子15克,大枣10枚,糯米50克。先将糯米用水洗净,将上药放水中浸泡膨胀后捞出,与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烂,每日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 3、甘草20克,桂枝40克,肉桂40克。将上药混合后,分3份,每日用开水冲泡当茶饮。页首 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方1 参草汤高丽参10. 精选文档 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方2 参芪陈皮汤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方3 半夏钩藤汤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方4 黄精沙参汤南、北沙参各10克,黄精30克,桑叶8克,川芎5克,共煎汤服用,每日3次,能补气升压。方5 地黄肉桂汤生地、熟地各15克,太子参12克,肉桂8克,白术10克,水煎服。治低血压。方6 桂枝甘草五味汤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低血压。页首 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1.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2. 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3. 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食疗法:1. 取粳米80克,加入800毫升清水,文火煮至半熟,然后倒出米汤,加入500毫升牛奶和适量白糖,煮粥,分2次空腹服用;2. 取母鸡1只,和20个红枣一起轻炒,然后焖熟,每日1剂,分3次吃完。3. 取桂圆肉10克,每日食用1次。页首 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高血压是. 精选文档 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实际上,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严重。据统计,患有头晕、乏力的中老年妇女中,低血压者约占1/5。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为什么老年人低血压会诱发中风与心肌梗死?因为随年龄增大,人的血管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使它们调节血流量的功能逐渐减弱或丧失,这时只有靠一定的血压才能维持适当的血流量。当血压过低时,血流缓慢,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造成供血、供氧不足。同时,血流变缓还容易引致栓塞,从而诱发中风或心肌梗死。老人一旦得了低血压,采用中医治疗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低血压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平时可多吃山药、苡仁、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人参、黄芪等。在肉食中,要多吃瘦猪肉、羊肉及鸡肉、鸽子肉;蔬菜和水果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平时也应多吃一点,尤其是黄豆、黑豆、红豆等豆类食品,对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另外,中医有些药物也可以起到升压的作用,老年人可适当采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2. 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连服10—20天。3. 黄精30克、党参30. 精选文档 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外,艾灸治疗对低血压有较好疗效,常用艾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持之以恒,就可收到明显的效果。页首 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方1 参麦汤治低血压病【配 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6~9克。【制用法】煎水。频服,连服1周。【功 效】用治低血压病。方2 人参糯米治低血压病【配 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制用法】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与糯米同煮粥。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功 效】本方对于低血压症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方3 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配 方】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功 效】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临床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注:肢冷加巴戟天、鹿角片、紫河车;舌红、口干,加生地、麦冬;气短神疲,头晕欲倒,加人参;脉律缓慢、怕冷,加干姜、细辛,酌用麻黄;舌质偏黯或紫气,加川芎、当归、红花。方4 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配 方】黄芪10克,党参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当归12克,熟地9克,陈皮10克,葛根9克。【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功 效】本方补益心脾,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