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方式,具有很大的德育价值。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在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策略。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展览、制作手工、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注重情感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需要培养学生对故土、对祖国的热爱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亲身参与庆祝活动,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度过节日,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

注重文化传承。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学习传统节日的历史、民俗和传统习俗,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艺术表演,学习传统乐器和舞蹈等,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

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

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华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我国有7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

这些节日都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有很多节日礼仪。

传统节日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所以传统节日中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一、春节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

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文明用语道祝福”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春节、元宵亲人团聚的机会,学习传统礼仪,给家人、亲戚朋友拜年,与长辈说说知心话,谈谈自己一年来的收获,以及新年的新打算等,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弘扬中华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2.“移风易俗从我做起”活动。

利用节假日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时代新风;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厉行勤俭节约,抵制攀比炫富、奢侈浪费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之风;听家人讲家风故事、晒家庭幸福、秀家庭梦想,弘扬新时代的优良家风。

3.“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务事帮着做,公益事情参与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叠衣服、洗菜做饭、除尘扫地等,培养自理能力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学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清明节前夕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以不同形式来纪念节日。

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开展网上纪念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参与网上向先烈先贤鞠躬献花、签名寄语。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年味之最,春节以家庭团聚、祭祀祖先、拜年等传统习俗为主要内容,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奠定了中国人尊重祖先、维系家族血脉的思想基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寓意着祛邪驱瘴、祈福求安以及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寓意着团圆和感恩。

这些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理想。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强调了家庭、团结、和谐的价值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团结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春节的家庭团聚和拜年习俗,有力地弘扬了家庭美德,培育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强调了尊敬祖先和继承先人遗志的价值观念。

祭祖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纪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强调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行为而设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全民族团结一心的爱国热情。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月饼节,强调了团圆和感恩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和团圆美谭,弘扬了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培育了感恩报恩的美好品质。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

这篇文章拟以传统节日习俗和相关诗文为据,力图发掘传统节日的德育价值,得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谐教育、生命教育价值的结论。

标签:中国传统节日;德育价值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信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估量的德育价值,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和清明节都蕴含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如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等习俗的产生其实并非源于纪念屈原。

按照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一文的说法。

端午节原为古代一个龙的节日,它的产生早于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时代。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当人们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变为对地方知名历史人物的关怀时,端午节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而在民间有纪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勾践、曹娥等种种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纪念屈原说。

《续齐谐记》、《荆楚岁时记》、《金陵岁时记》、《襄阳风俗记》等古籍都记载了这一说法。

这说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仅取代了人们对龙的原始性祈祷和恐惧,也代替了对其他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追忆。

于是端午节也就被赋予了更为积极的内容,变成一种爱国主义的文化。

爱国诗人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统春节节目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传统春节节目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传统春节节目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节期间,各种传统节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欢乐,更是对道德教育与价值观的引导。

本文将探讨传统春节节目如何在德育和价值观引导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传统春节节目通过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等场合,各种戏曲、相声等形式的文艺节目常常以故事情节和艺术形式展示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通过演绎传统的英雄人物和善良的伦理观念,年轻人能够在娱乐中接受到道德的熏陶,了解到善良、勇敢、诚实等美德的重要性。

例如,相声中常常会有一些幽默而深刻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带有警示意义,能够帮助年轻观众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传统春节节目还能够引导人们弘扬传统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

通过舞狮、舞龙、杂技等形式表演,春节节目能够传达团结、勇敢、奋进等传统价值观念。

这些节目凭借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形象的塑造,向观众展示团结协作、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此外,这些节目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再次,传统春节节目通过表演方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春节节目能够以一种朴实、质朴的方式将这些核心价值观注入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无论是电视剧、舞蹈表演还是歌曲演唱,都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表演方式和艺术手法,将其融入到节目中,引导观众从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最后,传统春节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春节期间,家庭聚在一起观看传统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

家长通过观看传统春节节目,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人物形象、剧情发展、情节揭示的道德观念等,引导孩子思考和分析。

同时,传统节目所呈现的善良、勇敢、助人为乐等美德也能够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节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传承

传统节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传承

传统节日的道德教育与价值观传承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传承的内涵。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和活动,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传统节日的道德教育作用传统节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作用。

首先,传统节日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弘扬。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往往会遵循各种礼仪和规定,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端午节的赛龙舟等,这些行为既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培养了人们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道德意识。

其次,传统节日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美德。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通过赏月、团圆等活动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的节日传统,有助于加强亲情、孝道和家庭和睦的观念。

再次,传统节日还能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清明节是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前往扫墓、祭奠祖先,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们对过去的敬仰和对社会秩序的尊重,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传统节日的价值观传承作用传统节日不仅有助于人们的道德教育,也承载了丰富的价值观传承。

首先,传统节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了优秀的民族传统价值观。

例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猜灯谜、吃元宵等,这些活动既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团结合作的价值观。

其次,传统节日通过庆祝活动,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国庆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和平、进步、公正的价值观的追求。

再次,传统节日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的习俗正在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追求环保的过年方式,这种转变体现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浅谈传统节日中幼儿的德育教育

浅谈传统节日中幼儿的德育教育

浅谈传统节日中幼儿的德育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教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

我们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崇尚敬老的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其背后蕴含的是深厚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以活动为载体而又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代表性与活动性是传统文化中其他内容所不具备的。

而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庆祝方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可让其直接体验、感受、耳濡目染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这些都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正是节日环境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了可接受性,从而能发挥出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一、积极探索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有效实施道德教育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实践道德教育。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园组织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唱歌、跳舞、和老人们一起做亲子游戏,为老人送上“重阳糕”,让老人们体味到了久违的亲情。

在重阳节当天,各班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园观看幼儿表演节目,与孩子们一起跳舞,给孩子们讲以前的故事,并展示老人们以前玩的游戏和玩具等。

并通过谈话环节让幼儿了解家中老人所做的事,使他们对爷爷奶奶的情感越来越深。

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使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德育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养成。

本文将探讨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融合可以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来实现。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可以设置专门的课时来学习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节日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习道德知识的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来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校园活动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活动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

在重阳节这一天,可以组织学生登高赏景,教师可以结合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向学生讲解敬老孝亲的道理。

又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通过学习祭祖、贴春联等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尊敬祖先、尊重传统的品质。

通过在德育课程中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的故事与传说,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传说和故事进行教学,在老师生动、真实的讲述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智慧,比如通过春节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向着美好的目标努力、传统节日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尊重长辈、虚心谦和等。

结合课程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是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德育课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

在端午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了解屈原的故事,借此引导学生树立不怕牺牲、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时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工、文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研究
摘要:节日是在农耕社会古代人民通过对天时,物候等的周期
性变化的观察把握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其独特的内涵:一
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自然观;二是体现了浓浓人情;
三是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四是处处体现着民族精
神,爱国大义。传统节日的德育教育功能:一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
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二是对青少年进行亲情教育的
宝贵资源;三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利时机;四是对青
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宝贵素材;五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
具体体现。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日 内涵 德育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德育内涵,对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节日是相对于常日而言的特定的日子。它是农耕社会的伴生物,是
古代人民通过对天时,物候等的周期性变化的观察把握而逐步约定
速成的。从历史长河中看,先秦便有节庆产生,至隋唐时期是古代
节日文化发展、定型的时期。最终形成一系列适应自然环境,反映
天人合一,和谐人际关系的祭祀,庆祝,娱乐等的节日活动,它集
中反映了我国人民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规律。
二、传统节日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有它特有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博大精深
的文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自然观。
无论从儒家,道家还是后来传入的佛家,中国哲学思想一直围绕着
“天人合一” 而不断发展,节日文化也不例外。节日来源于农耕
社会节气的周期性变化,来源自然必反映自然。万象更新的春节,
春回大地的清明,百虫滋生的端午,寄托相思的中秋无不体现着亲
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心境。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浓浓人情。不论是春节磕头敬老孝
道文化的体现,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感恩心境,还是游子归来,万家
团圆的中秋之夜无不体现人伦亲情。节日文化亲情的挖掘对于现代
社会钢筋水泥混泥土层层包裹下的淡漠的人际关系是很好的提醒。
(三)所有的中国节日无不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节日期间,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合家团圆,健康长
寿,表达了人们希望未来和谐美好的热切希望,寓意美好,鼓舞人
心。
(四)中国传统节日处处体现着民族精神,爱国大义。不论是纪念
屈原的端午,祭祀先祖的清明,还是登高思亲的重阳,都深深的体
现着民族的胸怀与爱国大义。
三、传统节日的德育教育功能
1、传统节日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
手段。一个节日,一种文化。节日承载的文化,传递的是情感。传
统节日体现了一种民族情感,所谓民族情感是指个体成员对自己民
族的深切热爱之情。它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
和依恋。近年来,不少全国“两会”代表提议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
法定节日的议案,目的是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文化传统及爱国主
义思想教育。事实上,传统节日本身包含着珍贵的民族精神养分。
譬如端午,形式上虽为划龙舟、吃粽子,但在本源上却暗含着屈原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
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缅怀先辈寄托哀思也激励后人,有浓厚的爱
国主义色彩。在中秋节人们以赏月、吃月饼为形式,表达乡思、乡
恋之情,也蕴含了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内涵。春节是重要
和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夜的团聚和年夜饭则是春节最重要的标
志,离家在外的游子和在外的人们,每年都要克服一切困难,赶在
除夕夜之前到家,为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团圆表达的
虽然是一种情感,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过节是很热闹
的,如果让我们青少年充分感受这些节日的氛围,体验每一个节日
的寓意,通过群众性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又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手
段之一。
2、对青少年进行亲情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情伦理,重视家庭,传统节日生活中的人伦传
统是其中的核心传统。传统节日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周期性团聚与交
流感情的机会,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在节日习俗中得到特别的强
调。如春节、中秋都是以家人团聚为主题的。重阳节以及各种节日
期间相互问候体现了孝亲敬老的习俗。伦理文化渗透于中国传统文
化之中,而传统节日自始至终充满着这种伦理情怀。
3、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利时机
作为被人们公认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理想和主题。在春节这
一盛大的综合性节日,人们用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给压岁
钱、守岁、互送祝福等形式来表示祝贺,表达心中的美好祝愿与祈
祷;七夕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追求,蕴含了诚信友爱、忠贞不渝等
觀念;中秋節以拜月、赏月、吃月饼等活动表达了希望家人团聚,
共同过上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尽管节日的意义与庆祝方式随着时
代的推进有所改变,但其中蕴涵的理想性特征和共同价值观念并没
有变。
如果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能给青少年带来
快乐体验的活动之中,在节日文化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能改
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多采取空洞的说教的局面,而容易引
起青少年逆反心里的局面,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是一个思
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当今由于受各种思潮和不良社会
风气的影响导致青少年道德品质退化、理想信念淡化,所以抓住传
统节日这一有利时机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
4、传统节日是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宝贵素材。
胡锦涛主席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社会当
前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
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由于中国的教育体
制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祖国文化
的了解和认知,也丧失了对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学习兴趣,
他们当中甚至有的人连一些基本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都没有,更不用
说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理解。由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
道德观念的凝练,我们完全可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打
造传统节庆文化,塑造大学生的荣辱观、荣辱意识,重塑大学生的
文化情结。譬如春节所表现出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睦的“和
合”精神;端午节所张扬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及强烈的爱国主义
情怀;七夕节所蕴含的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重阳文化所尊
奉的“无论之孝,推家至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达至和谐大同”
的传统美德等,就是“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
体现。把握好这些节庆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荣辱观教育,有
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
5、传统节日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体现
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积累,它有广泛的群众性,
能够流传千古。这些传统节日对中华民族非常重要,重要之处在于
可凝聚人与人的感情。人与自然地交融。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
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
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端午、清明
均值万物复苏时期,人们可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
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时节,人们登高望远,可在大自然里直抒
胸臆;中秋时节,花好月圆,观花赏月。另外过节期间人们家庭和
睦,甚至平日不来往的邻居见了面也会很礼貌的问好祝福,整个社
会洋溢着安定祥和的氛围。这些均是人与自然的亲合,社会和谐的
重要精神纽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郑永廷等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版。
3、刘姗姗. 中国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纵横,
2011.5
4、王丽萍,王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5、饶武元. 论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j].江西教育科
研.2007年第五期
6、刘丽华 吝莹莹 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开发利用研
究[j]. 江西教育科研. 2007年第五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