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装订形式 (2)
解说中国古代书籍装订形式(图)

數字中國分類導航數字商品交易免費建站雲計算免費空間免費域名免費推廣創業大舞台當前位置: 首頁 >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print按此返回打印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裝訂(bookding)是書刊印刷的最後一道工序,書刊印刷在印刷完畢後,仍是半成品,隻有將這些半成品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連接起來,再採用不同的裝幀方式,使書刊雜志加工成便於閱讀、便於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為書籍、畫冊等,供讀者閱讀。
我國書籍裝訂形式,自古至於有許多形式:1.簡和策簡和策是我國最早的讀物。
公元前,把文字寫在狹長的木片上,稱為木簡,寫在竹片上稱為竹簡,統稱為簡,如現今的“頁”。
把文字寫在較寬的竹莖,木板上,稱為牘。
將簡或牘用絲、草或籐編排串連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稱為策,策的含意與現今的“冊”相似。
策便成為我國最早的書籍裝訂形式(圖1)。
圖1 早期裝訂──策2.卷軸裝以前寫在絲綢織物上的書,稱為縑帛或“帛書”,帛書上可以依文章的長短剪載下來。
卷成一卷,稱為卷裝,或把上下兩邊粘在木軸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圖面,稱為卷軸裝,收藏時卷起來,閱讀時可將掛線扣在牆上,軸拉著帛書攤平。
如文章很長,可以分成多卷,現在有的書籍稱“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軸裝延伸出來的,卷軸裝具有我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圖2。
圖2 卷軸裝3.經折裝卷軸裝幀的文章,在閱讀和加工,保存時不太方便,便產生了折本形式。
經折裝幀就是將一張長幅的書頁按一定的規格,向左右反復折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冊子,再在其前後兩面裱上硬紙板作為封面和封底,閱讀時隻要把它拉開。
就成為一本書的形式。
這種裝幀最初用於佛教經典,故叫經折裝(圖3)。
圖3-經折裝4.旋風裝旋風裝是由經折裝演變而來的,經折裝幀是前面一頁和最後一頁分開的,如果把經折裝的首頁與末頁粘連在一起,閱讀時翻開,遇風時中間的紙頁飛起,猶如旋風,保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圖4)。
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

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一、卷轴装古代书籍最早采用的装订方式是卷轴装。
卷轴装是将纸张或绢帛依次连续粘贴在一起,形成一端可卷起的长条状,类似于现在的卷帘。
卷轴装的书籍一般以右侧为起始点,从右向左阅读。
卷轴装的书籍虽然保存了古代文献的珍贵内容,但是由于卷轴的特殊形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阅读时需要一手持卷轴,一手翻动,读书的过程颇为繁琐。
因此,卷轴装的书籍逐渐被后来的装订方式所取代。
二、帖装帖装是古代书籍的另一种装订方式。
帖装是将纸张折叠成多页,然后将多页依次贴在一起,形成一本书。
帖装的书籍可以打开阅读,与现代书籍的形式相似。
帖装的书籍在保存、传播和阅读方面都比卷轴装更加方便。
由于帖装的书籍可以平铺开来,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阅读每一页的内容,而不需要不断翻动卷轴。
另外,帖装的书籍也更容易保存,可以放在书架上,不会像卷轴那样容易受潮、变形。
三、线装线装是古代书籍装订的一种重要方式。
线装是将纸张折叠成多页,然后在折叠处钻孔,用线穿过孔眼进行装订。
线装的书籍一般使用硬纸板作为封面,再用绢布或绸缎包裹,形成结实的书套。
线装的书籍在古代非常流行,因为其装订方式简单、经济实用。
线装的书籍容易翻阅,也便于保存。
另外,线装的书籍在装订之后还可以加入页边注、批注等内容,增加书籍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四、平装平装是古代书籍的一种装订方式,也是现代书籍最常见的装订方式之一。
平装是将纸张折叠成多页,然后在折叠处裁剪成一定的尺寸,再用胶水或线穿孔进行装订。
平装的书籍具有装订简单、易于批量生产的特点。
平装的书籍不仅容易保存,还可以便携携带。
另外,平装的书籍还可以在封面上加入标题、装饰和封面插图等,使书籍更加美观和吸引人。
五、精装精装是一种豪华的书籍装订方式。
精装的书籍一般使用硬纸板作为封面,再用绢布、皮革等高质材料包裹,装饰有金属装饰、镶嵌、雕刻等工艺。
精装的书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精装的书籍在装订上更加考究,除了封面上的装饰之外,书脊上还会有书名和作者的字样,方便读者在书架上辨认。
印刷装订有哪些方式

印刷装订有哪些方式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比印刷术产生的时间大约早两千年。
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明,早在三千三百多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有了完善的基础。
随着象形文字、形声文字的进化,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也开始问世,即“龟册”。
后来由于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一系列不断地改革,由龟册、简策、卷轴、蝴蝶装等,到今天的平、精、骑马订装等共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改变了十多种订和装的方法,基本上实现了书籍装订技术的完整化。
书籍制作装法的发展是从萌芽阶段的扎结穿联龟册形式开始的,到现在共有14种。
1.龟册装。
龟册装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
产生于公元前1500-前1100年的殷商时代,持续到西周初年,使用有约七百多年的时间。
制作龟册的材料是甲和骨,即用乌龟壳(称“甲”,以腹甲为主,背甲为辅)和牛羊的肩胛骨(极少数的胁骨和其他动物骨类),经刻写上文字(即象形文字)后联排扎缀成册的。
2.简策装。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地感到用龟甲、兽骨记录文字,材料缺少且制作困难,使用也不方便。
在公元前770-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们逐渐把竹子或木头削成(或直接使用)狭长条(或片状),书写文字。
写在竹条(或竹片)上的称为简,写在木条(或木片)上的称为札或牍,统称为“简”,如同现在“页”的称呼。
把文字写在较宽大的木板或木块上称之为木牍。
将简或牍(特别是简)用皮条或藤、丝编排扎联起来称为“韦编”和“丝编”(即订联方法的意思)。
简和牍经编联之后,成为一篇文章,称之为“策”。
简和牍在当时以用简为多(尺寸规格一般有长6、8、12寸,宽约1寸左右,厚因竹子的粗、细而定),每支简条上可写一至两行字,扎联时可用二或三道皮、藤、丝均匀分道编排;阅读时摊平,阅毕可将简策卷起扎捆后保存。
3.卷轴装。
由于简策装使用笨重,占地面积大,到了公元前5世纪与简策装盛行的同时,由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发明了把文字写在缣帛等丝绸织品上的办法。
中国古代图书装订方式大全

中国古代图书装订方式大全装订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印刷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使书刊杂志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装订形式,自古至于有许多形式:1.【简和策】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
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
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
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2.【卷轴装】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
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
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卷轴装具有我国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经折装】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
凡经折装的书本。
都称"折本"。
中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
来源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
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
……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
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
”可见经折装唐朝已经出现。
特点在单面书写,收展便利。
发展与演变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3第三课时 文献的载体(二)纸及纸本文献装帧方式

——纸本
二、古籍用纸
在汉代,纸原本是缣帛的别名。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 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 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 已普及。 《后汉书》卷78《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 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东汉元兴元年 (105),蔡伦改进造纸术成功,时称“蔡侯纸”。 其后纸写本开始出现。但直到东晋末永始二年 (404)桓玄下令废简用纸以后,纸才成为最主要 的文献载体材料。
《柳文指要》书影
章士钊题语云“荷君 贤妹指疵,一九七二 年六月廿八日,章士 钊病床题赠,时年九 十三”,荷君即潘伯 鹰夫人张荷君。此书 曾经毛主席特批出版, 这在“文革”期间并 不多见。章士钊 (1881-1973),字 行严,今长沙人,是 一位有影响的政治活 动家和著名学者。
线装书结构图
线装与包背装区别
总结
隋唐五代时的图书已有使用皮纸的,宋以后的图书 典籍中,皮纸是使用最多的纸类之一。皮纸的种类 很多,主要有棉纸、宣纸、桑皮纸等。 竹纸至晚出现于唐末,宋、元时建本图书大多数是 用竹纸刷印的。明末以至整个清代,竹纸更是图书 典籍的主要用纸。竹纸品类极多,有毛边纸、连史 纸、开化纸等。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献以手写形式为主,兼用划 刻形式。印刷术发明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流行, 写本虽然还一直存在,但不占主流。近代以来,文 献的印刷逐渐采用铅印、石印、影印等形式,此外 还有拍照、刻录等手段。
(四)纸
书册制度是指古籍的外在形式,与书的文字 内容无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书写材料、 复制形式等因素。早期的书是抄写在竹木简 上的,只能用带子把竹木简编连起来成为简 册的形式,这时书写材料就决定了书籍的外 在形式为简册。在纸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由于抄写是基本的复制方式,所以在很长一 个时期内,书籍的外在形式为沿袭简册形式 而来的卷轴装。
书籍装帧设计2

二、护封的组成和它的特殊形式
1、护封的概念
护封是一张扁长形的印刷品。它的高度与书相等,长度能
包裹住封面的前封、书脊和后封,并在两边各有一个510cm的向里折进的勒口(又叫做折页)。
护封的纸张应该选用质量较好的纸张。如果把封面的高度
多切掉1-2毫米,还可以减少被扯破的危险。
2、护封的组成部分
书籍装帧的概念
装帧是指对书、画的装潢设计。书籍装帧是指构成书籍 的形态、材料和制作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和工艺的设计。
九:扉页 扉页在封面、环衬的后面一页,正文的前一页,
是书籍内部设计的入口,也是对封面内容的补充。 包括书名、副标题、著译者名称、出版机构名称
等等。 扉页应当与封面的风格取得一致,但又要有所区
别,不宜繁琐,避免与封面产生重叠的感觉。
十:版权页 版权页大都设在扉页的后面,也有一些书设在书末 最后一页。版权页上的文字内容一般包括书名、丛书 名、编者、著者、译者、出版者、印刷者、版次、印 次、开本、出版时间、印数、字数、国家统一书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等,是国家出版主管部门 检查出版计划情况的统计资料,具有版权法律意义。 版权页的版式没有定式,大多数图书版权页的字号 小于正文字号,版面设计简洁。
和后封,常常展示在书店、图书馆、 自家书柜的书架上。书脊的厚度要计 算准确,这样才能确定书脊上的字体 大小,设计出合适的书脊。通常书脊 上部放置书名,字较大,下部分放置 出版社名,字较小。如果是丛书,还 要印上丛书名,多卷成套的要印上卷 次。
书脊设计
(3)书后封(封底) 后封上通常放置出版者的标志、系列丛书书名、书籍价格、
十三、参考文献页
参考文献页是标出与正文有关的文章、书目、文件并 加以注明的专页,通常放在正文之后。其字号比正文文字 小。
常用版面装订形式

常用版面装订形式
常用的版面装订形式有以下几种:
1. 钉装:将印刷成品的页面按照顺序钉在一起,使用订书钉或订书机固定。
这种装订形式简单、经济实用,适用于比较薄的书籍或杂志。
2. 胶装:将印刷成品的页面使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书脊。
这种装订形式比较牢固,适用于中厚度的书籍。
3. 精装:将印刷成品的页面贴在硬纸板或厚纸板上,再用布料或皮革包裹整个书脊。
精装书的外观高档大气,适用于重要的书籍、相册或礼品书。
4. 线装:将印刷成品的页面按照顺序缝制在一起,形成线圈。
线装书的装订形式灵活,方便翻阅,适用于笔记本、手账等。
5. 装订圈:将印刷成品的页面打孔,使用装订圈固定在一起。
这种装订形式方便更换、添加或删除页面,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新内容的文件夹、手册等。
以上是常见的版面装订形式,具体选择哪种形式取决于印刷品的用途、厚度和预算等因素。
书籍装帧基本形态

书籍装帧基本形态书籍装帧是指对书籍的外部形式进行设计和装饰,包括封面、封底、封面背面、书脊、封套等部分的设计。
良好的装帧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书籍的美感,还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书籍装帧基本形态。
1. 精装书精装书是指封面和书脊以硬质材料包裹,使书籍更加坚固耐用的装帧形式。
精装书封面多采用布面、皮面或仿皮面等材质,经过印刷和烫金等工艺加工,使书籍外观更加精美。
精装书的书脊通常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方便读者快速辨认和分类。
2. 平装书平装书是指封面和书脊以软质材料包裹的装帧形式。
平装书封面多采用软纸面或塑料面材质,使书籍更加轻便灵活。
相比精装书,平装书成本较低,适合大量印刷和销售。
平装书的封面设计通常注重视觉效果,采用各种色彩、图案和文字组合,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 线装书线装书是指将书页用线穿孔,并用线缝合而成的装订形式。
线装书的封面和书脊一般采用软质材料,如布面或皮面。
线装书装订牢固,方便翻阅和修复。
线装书的装帧设计注重传统美感,常采用精美的线装花纹和烫金工艺,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4. 手工装订书手工装订书是指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装帧形式。
手工装订书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如手工纸、丝线缝制、手绘插图等。
手工装订书的封面和书脊设计独特,常以手绘图案或刻字装饰,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
手工装订书虽然成本较高,但其独特性和艺术性吸引了许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
5. 电子书电子书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传播的书籍。
电子书不需要纸张和印刷,通过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
电子书的装帧形式主要体现在封面设计和页面排版上。
电子书的封面通常以平面设计为主,注重色彩搭配和文字排版,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电子书的页面排版可以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整,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
书籍装帧基本形态包括精装书、平装书、线装书、手工装订书和电子书等形式。
每种装帧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5-5 书籍装订/无线胶订
(5)活页订
在书的订口处打孔,再用弹簧金属 圈或螺纹圈等穿锁扣的一种订合形式。单页 之间不相粘连,适用于需要经常抽出来、补 充进去或更换使用的出版物。新颖美观,常 用于产品样本、目录、相册等。 优点是可随时打开书籍锁扣,调换 书页,阅读内容可随时变换。 常见形式:穿孔结带活页装、螺旋 活页装、梳齿活页装。
的封面或外层加护封,有的甚至还要加函套。
1、精装书的封面
精装书的书籍封面,可运用不同的物料和印刷制作方法,达到不同的
格调和效果。精装书的封面面料很多,除纸张外,有各种纺织物,有丝织品,
还有人造革、皮革和木质等。 (1)硬封面,是把纸张、织物等材料裱糊在硬纸板上制成,适宜于放在 桌上阅读的大型和中型开本的书籍。 (2)软封面,是用有韧性的牛皮纸、白板纸或薄纸板代替硬纸板,轻柔 的封面使人有舒适感,适宜于便于携带的中型本和袖珍本,例如字典、工 具书和文艺书籍等。
现代书刊除少数仿古书外,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西式装订。 西式装订可分为平装和精装两大类。
一、平装书的装订形式
平装书的结构基本是沿用并保留了传统书的主要特征,被认为由传
统的包背装演变而来,外观上它与包背装可以说完全一样,只是纸页发 展成为两面印刷的单张,装订方式采用多种形式。
包背装演变成平装,一是受西方书籍装订之影响,同时它是书页的
图5-17/绳结订 合/格瑞斯戴 尔·布朗尼亚斯 /荷兰
图5-18/锁线装
4、精装书的专属名词 (1)飘口 封面均匀地大于书心2毫米,即冒边或叫做飘口,便于保护书心, 也增加了书籍的美观。 (2)堵头布(脊头布、顶带) 是一种有厚边的扁带,粘贴在书心订口外边的顶部和脚部,用于 装饰书籍和加固书页间的连接。 (3)丝带 粘贴在书脊的顶部,起着书签的作用。(堵头布和丝带的颜色, 设计时要和封面及书心的色调取得和谐。)
图5-1 书籍装订/平订
(2)骑马订
是将印好的书页连同封面,在折页的中间用铁丝订牢的方法, 适用于页数不多的杂志和小册子,是书籍订合中最简单方便的一种形 式。 优点:简便,加工速度快,订合处不占有效版面空间,书页 翻开时能摊平。 缺点:书籍牢固度较低,且不能订合页数较多的书,且书页 必须要配对成双数才行。
平装书的订合形式还有很多,如塑
线烫订、三眼订等。
图5-6 活页订/M&CO/美国
图5-7 活页订
二、精装书的装订形式
精装是书籍出版中比较讲究的一种装订形式。精装书比平装 书用料更讲究,装订更结实。精装特别适合于质量要求较高、页数 较多、需要反复阅读,且具有长时期保存价值的书籍.主要应用于 经典、专著、工具书、画册等。其结构与平装书的主要区别是硬质
图5-3 书籍装订/锁线订
图5-4 书籍装订/锁线订
(4)无线胶订
即将折页、配贴成册后的书芯,按前后顺序,用线紧密地将各书帖串 起来然后再包以封面。 优点:既牢固又易摊平,适用与较厚的书籍或精装书。与平订相比, 书的外形无订迹,且书页无论多少都能在翻开时摊平,是理想的装订形式。 缺点:成本偏高,且书页也须成双数才能对折订线。
图5-2 书籍装订/骑马订
(3)锁线订(胶背订)
是指不用纤维线或铁丝订合书页,而用胶水料粘合书页的订合形式 将经折页、配贴成册的书芯,用不同手段加工,将书籍折缝割开或打毛, 施胶将书页粘牢,再包上封面。与传统的包背装非常相似。 优点:方法简单,书页也能摊平,外观坚挺,翻阅方便,成本较低。
缺点:牢固度稍差,时间长了,乳胶会老化引起书页散落。
书籍的装订形式
装订是书籍从配页到上封成型的整体作业过程。 包括把印好的书页按先后顺序整理、连接、缝合、装背、上封面等
加工程序。
装订书本的形式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中式和西式两大类。
中式类以线装为主要形式,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简策装(周代) 缣帛书装(周代)、卷轴装(汉代)、旋风装(唐代)、经折装(唐
代)、蝴蝶装(宋代)、包背装(元代)、最后发展至线装(明代)。
图5-8 硬封面/特殊材质
图5-10 硬封面/特殊材质
2、精装书的书脊
(1)圆脊 是精装书常见的形式,其脊面呈月牙状,以略带一点垂直的弧线为 好,一般用牛皮纸或白板纸做书脊的里衬,有柔软,饱满和典雅的感觉,
尤其薄本书采用圆脊能增加厚度感。
(2)平脊 是用硬纸板做书籍的里衬,封面也大多为硬封面,整个书籍的形状 平整、朴实、挺拔、有现代感,但厚本书(约超过25毫米)在使用一段时 间后书口部分有隆起的危险,有损美观。
单面印刷转变到双面印刷的必然产物。 平装是我国书籍出版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装订形式。它的装订方法
比较简易,运用软卡纸印制封面,成本比较低廉,适用于一般篇幅少、
印数较大的书籍。 平装书的订合形式常见的有骑马订、平订、锁线订、无线胶订、活
页订等等。
(1)平订
即将印好的书页经折页、配贴成册后,在订口一边用铁丝订牢,再 包上封面的装订方法,用于一般书籍的装订。 优点:方法简单,双数和单数的书页都可以订。 缺点:书页翻开时不能摊平,使阅读不方便,其次是订眼要占用5 毫米左右的有效版面空间,降低了版面率。(平装不宜用于厚本书籍,而 且铁丝时间长容易生锈折断,影响美观和书页脱落)
图5-11 书脊/平脊
图5-12 书脊/圆脊
3、精装书的订合形式也有活页订、铆钉订合、绳结订合、风琴折式等
图5-13/风琴折式/布瑞塔·穆勒/荷兰
图5-14/铆钉订合/Takaaki Matsumoto/美国
图5-15/法式折 式/米勒·汉默/ 荷兰
图5-16/绳结订合 /艾尔玛·布姆/荷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