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一(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文学语言。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

2.运用课文中的文学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辅导,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课文表达的意义。

3. 讨论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讨课文背后隐含的意义和故事内容。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将分析内容结合文学语言。

4. 书写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就所读课文中的某个情节进行书写,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文学语言进行表达。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2.引导学生在课文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写出自己设计的故事情节。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用文学语言描述自己的一段故事。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要多运用互动、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各种文体形式的功能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文学成就的高度,拓展学生对语文的认知范围。

其中包括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初步认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意义;2.能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朗读训练;2.通过文学作品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间互动和合作;4.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诗歌与散文内容;2.导入:通过一首短诗或一段散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3.学习:逐段解读教材中的一个诗歌或散文,分析其含义和意义;4.活动:进行诵读或朗读练习,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5.作业布置: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1.课前回顾:让学生朗读上节课的作业,分享自己的感悟;2.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3.学习:分组讨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展开思想碰撞;4.活动:开展小组朗诵比赛或文学作品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度;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诵读和朗读表现;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情况;3.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水平;4.学生的文学作品表演效果。

六、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和落实。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
主备:五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复备栏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
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并掌握诗词大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
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朗读课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2)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思想感
情的体会。

(3)抓住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4)从文章
的字里行间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起始篇目。

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选取了与春天有关的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

本篇课文《语文园地一》主要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散文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对文中隐含的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散文的欣赏,体会文中隐含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春天的图片、音乐、课文动画等。

2.生字词卡片:的生字词。

3.课堂练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歌的美学意蕴;•掌握使用语言的基本要素,丰富个人语言表达。

能力目标•能倾听、感受、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能够就所学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与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热爱,提高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热情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特点,感知诗歌的美;•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

难点•主题诗歌的情感表达与理解;•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诗歌选读材料•黑板、彩色粉笔等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声音、图像等方式带着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导学引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3. 诗歌赏析指导学生阅读选定的诗歌,讨论诗歌的主题、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

4. 语言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或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语言创作,如写诗、情感日记等。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五、课后作业•完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诗、撰写感想等;•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在课后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否明白诗歌之美,能否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上是根据《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的教学流程及方式,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部编版《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8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认识反义词。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5、建立句的概念。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

7、正确、有事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

2、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声韵母贴图、拼音卡、生字卡、事物贴图、插图第一课时一、我会写1、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的声母、韵母你们还记得吗?自己试着背背吧!2、检查指导。

教师依照顺序出示拼音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错误。

3、小游戏:找一找。

⑴依照顺序,出示u、o、zh、ing、s、un、g、ie、r、m、ao、e、k、n、a、ui、f、en 声、韵母苹果卡片及两棵苹果树贴片。

⑴贴一贴。

请小朋友把苹果贴在相对应的苹果树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对。

⑴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完成好呢?5、全班交流。

⑴先给每一个苹果分类,是声母的画个“√”做记号,是韵母的画个“○”做记号。

⑴画后分别抄写。

⑴检查是否遗漏,数数总数是不是18个字母。

6、还有什么方法呢,只要能做到不会错、漏,各种方法都可以肯定。

7、按照学到的方法,动手完成书上的“我会写”。

8、教师评价。

二、我会连1、游戏激趣。

⑴师生合作完成“反话游戏”。

教师说一个字,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也边说边做一个相反的动作来。

比如:教师说大,用手比个大;学生说小,用手比个小。

教师说下,同时比个下;学生说上,用手比个上⑴引导:刚才,我们说的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对字游戏。

⑴出示生字卡片:“大、小、人、左、右、上、下”。

学生认读。

⑴小组讨论,哪两个字是意思相反的呢?贴一贴,对一对。

⑴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全班齐读。

3、说句练习。

如:我上楼了,他下楼了。

4、完成书上连线题。

三、我会读1、识字比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五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汉语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个部分分别是:汉字笔画的变化、词语接龙、成语故事、古诗欣赏和语文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汉字、词语、成语、古诗等语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了解词语接龙、成语故事、古诗欣赏等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汉语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笔画,词语接龙、成语故事、古诗欣赏等语文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生字、词语、成语、古诗等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语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趣味小游戏,如“猜字谜”或“成语接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概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一》。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次《语文园地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本单元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进入具体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本次课程进行整体把握。

要深入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反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风光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我将采用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关注教学重难点。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风光之美;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教学之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和教学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知识,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我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 简述本教案的重要性和目标。

本教案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针对五年级学生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的重要知识点与技能点的传授。

此教案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语文教育的核心要求,更是针对特定年级学生能力水平的精准教学设计。

我们致力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教案所承载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规划,更是对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与启发。

本教案的目标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一》单元中的生字新词、优美语句以及文章结构等核心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并能进行仿写。

3.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再进行仿写。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赞颂母爱的古诗词名句。

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情景描写句和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进行仿写。

3.积累描写母爱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1.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2.体会情景描写句的特点,并进行仿写。

1.把握体会课文情感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总结情景描写句的特点。

一、交流平台1.激趣谈话,导入主题。

导语: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课文所描绘的景物、记叙的故事中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师生交流,学习方法。

示例:生1: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生2: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描写园子里的花草、虫子、鸟儿等事物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我”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生3: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生4: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了,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师总结:你们分别是抓住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从文中描写的具体事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语气、语调等的变化表达出文中的情感。

除此之外,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还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读《梅花魂》时,我们可以从描写外祖父语言、神态的句子中体会他眷恋祖国的深情。

二、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读《月是故乡明》时,从“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中的“立刻”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和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从课文的开头、结尾或点题的句子体会作者强烈的情感。

如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第1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就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3.练习体会其他课文。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

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体会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词句段运用(一)1.教师出示教材中给出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

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教师指名说说句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特点。

示例:生1:第一组句子通过对人、蚯蚓、蝙蝠的描写,具体表现了太阳光的“亮”。

生2:第二组句子通过写鸡、狗、蝉的表现,突出了天热的程度。

生3:这是两组情景描写句,都是用排比的句式呈现出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参考例句,进行写话训练。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两组情景描写句的特点,在诵读的同时,你能仿照例句的写法,想象在不同情景下人、物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选取表现突出的三种,用排比的句式呈现出来吗?(课件出示备选情景)忙冷吵静快辣4.指名展示自己所写的片段。

示例:吵——水塘边真吵啊,吵得人心烦意乱,吵得青蛙不敢“呱呱”歌唱,吵得鱼儿不敢跃出水面。

冷——寒冬腊月,冷极了。

人们冷得裹上了厚厚的棉衣,树木冷得直打哆嗦,小狗冷得躲进了温暖的窝。

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加深了对本单元所学课文的理解。

此外,还体会了情景描写句的特点,并进行了仿写。

希望大家能够把握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都很不错,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积累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1.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的表达特点,再进行仿写。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积累古诗。

1.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诗意,积累有关母爱的古诗词名句。

一、词句段运用(二)1.教师出示语句,引导学生体会。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2.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交流后明确:这几组语句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一组句子将作者在其他地方见过的美妙绝伦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情有独钟。

第二组句子将杭州的桂花与故乡的桂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组句子将姑爹的小船和绍兴精致的乌篷船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姑爹的小船让作者难忘,因为它凝聚着父亲对自己的爱。

3.教师总结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明确: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手法有两种情形:反面对比和反物对比。

4.引导学生仿写练笔,交流展示,师生评议。

示例一:我是一株小小草,没有树高,没有花香,但我也要呼朋引伴,染绿春天,绿遍海角天涯。

示例二:虽然老槐树枝叶凋零,远不及旁边的松柏茂密繁盛,但它对我来说仍有着非凡的意义,来年春天它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示例三:迷恋过很多书籍,有情节动人的小说,有清新隽永的散文,有感人至深的戏剧,但我最挚爱的还是那意境优美的诗歌。

示例四:这种花,虽不如牡丹富贵,虽不如玫瑰浓艳,虽不如百合芳香,但它有自己的淡雅清新,也颇受人们青睐。

二、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这些古诗或描写自然美景,或歌咏亲情友情,而今天我们则要学习一首赞美母爱的古诗。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诵读示例: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介绍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唐代著名诗人。

少年时隐居嵩山。

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今属江苏)县尉。

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有“诗囚”之称。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著有《孟东野诗集》。

写作背景《游子吟》写于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重点词语:[临]将要。

[意恐]担心。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诗意:母亲手持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孩子在外迟迟不能归来。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报答得了犹如春晖般仁慈的母爱呢?赏析:这是一首关于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突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语言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5.指名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6.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唐]李商隐《送母回乡》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元]王冕《墨萱图》(其一)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清]黄景仁《别老母》三、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对比句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了仿写。

此外,还积累了一首赞美母爱的古诗。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动脑,认真学习,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古诗《游子吟》的相关知识。

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嘉奖!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语文园地”是本单元内容的延伸,它的教学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要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体会到语文带来的乐趣。

所以“语文园地”的栏目设置一般比较灵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我在教学时重点从文章抒发情感的方法出发,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词句段运用”重点是分析情景描写句和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进行仿写,学生大多完成得不错。

“日积月累”选编的是孟郊的一首古诗,在学习时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诗意,并进行简单的赏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名句的积累,方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