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50 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以下生活中的物质不是混淆物的是()A.五粮液酒B.精制酱油C.鲜牛奶D.蒸馏水3.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亲密有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由,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焚烧(如灵活车尾气、燃煤)等,以下与PM 2.5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鼎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B. 开发利用各样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靠C. 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 2 . 5 的表面进入人体D. 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4.跟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渐渐被污染。
在以下五种物质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类有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①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焚烧产生的烟A.①③B.①②⑤ C.③④D.①③⑤5.氧气有好多用途。
以下与氧气的用途无显然直接关系的是()6.以下物质中,能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里焚烧,并使容器内压强显然降低的是( ) A.铜丝B.碳 C.磷D.硫7.以下变化中,不属于迟缓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C.农家肥料腐熟D.镁条在空气中焚烧8.对于氧气性质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A.在常温下,木炭与氧气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响B.液氧是无色液体C.细铁丝在氧气里焚烧生成黑色三氧化二铁D.鱼能在水中生计,说明氧气易溶于水9.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铸成刀具B.蜡烛融化C.实验室制氧气D.工业上制氧气10.以下有关催化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催化剂能改变其余物质化学反响的速率B.催化剂能加速全部物质化学反响的速率C.有些化学反响,没有催化剂就不可以发生D.催化剂并无参加化学反响,因此化学反响不需要催化剂11.以下反响属于分解反响的是( )A.乙炔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B.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C.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D .分别液态空气得氮气和氧气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排水法采集时,先将导管口伸到集气瓶口,再给试管加热C.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D.用排水法采集一瓶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槽中拿出,再盖上玻璃片13.以下不属于绿色化学的主要特色的是()A.充足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纳少毒、少害的原料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响,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C.提升原子的利用率,力争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D.生产出有益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善的产品14.以下对于“物质—─在氧气中焚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响种类”的描绘中,正确的是 ( )A.碳──发出白光──化合反响B.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响C.硫──轻微的淡蓝色火焰──分解反响D.白腊──发出白光,有水雾──化合反响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以下操作: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采集,⑤从水槽中拿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结仪器。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上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上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2019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今年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监测项目的是A.臭氧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 .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4 . 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当操作规范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D.C.5 . 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大小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有两种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6 .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液化石油气可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隙D.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7 . 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C.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8 .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a指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9 . C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氢气、水、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元素B.两个氢原子C.两个氢元素D.一个氢分子2 .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伽德罗3 . 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决定C.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催化剂D.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汽油等溶剂,形成紫红色溶液4 .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与石蕊反应B.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C.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5 . 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判断,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发酵粉B.加碘盐C.食醋D.用作食品保护的氮气6 . 表示两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A.2H B.2He C.H2D.2H27 . 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人类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C.太阳能、水能是二次能源D.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8 . 建湖碧水云天,空气质量好,是宜居城市。
下列有关空气或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SO2、CO、CO2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9 . 浓硝酸可以发生反应:4HNO34NO2↑+X+2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是NO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低温保存D.浓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10 . 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prassolin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蛋白质均含有C、H、N等元素B.纤维素、淀粉遇到碘水均不变蓝C.“草油”可适当缓解石油的紧缺D.“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11 . 小明用如图装置(倒扣钟罩)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测试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冰水混合物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 向稀盐酸中滴加适量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冰水B. 汽水C. 海水D. 泥水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物质是()A. 硫B. 木炭C. 红磷D. 镁条5.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到的一种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 胆矾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B.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8.下列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9.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的物质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0.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金刚石、干冰、冰水混合物B. 氮气、氯酸钾、蔗糖水C. 氧气、水、洁净的空气D. 石墨、氨气、石灰石11.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调味用的食醋B. 餐饮用的啤酒C. 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D. 炒菜用的铝合金锅1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点燃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 在点燃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 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二、填空题(共8题;共37分)13.现有①木炭②硫粉③红磷④镁带⑤铁丝,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3)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的是________;(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6)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钾元素:KB.氯化铁:FeCl2C.镁离子:Mg+2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5Co2 . 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 .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内容A常见的碱纯碱、氨水、火碱B挥发性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C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D有机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有机玻璃A. A B.B C.C D. D4 . 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5 . 近年来氯化镁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氯元素和镁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两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氯的原子序数是17C.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6 . 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对健康是有益的。
下列关于乳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乳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核C.乳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D.乳酸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7 .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HgO Hg + O2↑ 分解反应B.生石灰作干燥剂 CaO + H2O == Ca(OH)2 化合反应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O3 + NaOH ="=" Na2SO3 + H2O 复分解反应D.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C6H12O6 + 6O26CO2 + 6H2O 氧化反应8 .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9 .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收集氧气B.②验证CO2的性质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④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10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1:1D.该反应的产物均为化合物11 .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检测卷(带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空气的成分是: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
按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2.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属于物理变化3.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A.H2、N2B.N2、O2C.N2、Ar D.CO2、CO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硫在氧气中燃排水法收集氢气铁丝在氧气中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⑤⑦③②①④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⑦②③①④⑤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6.下列关于分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的逆过程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反应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大量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D.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7.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H O)溶液滴入瓶中,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9.如图所示,将过氧化氢(22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10.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人教版(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基础题】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空气B .液氧C .酒D .水 2.【基础题】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3.【基础题】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来自空气的是( ) A .填充气球用到的氦气 B .制硝酸用到的二氧化氮C .炼铁用到的一氧化碳D .做饭用到的天然气 4.【基础题】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 .1%B .19%C .25%D .78%5.【基础题】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少量液体B .称量固体C .氧气验满D .点燃酒精灯6.【提升题】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大试管、铁架台B .导管、单孔塞C .集气瓶、酒精灯D .烧杯、玻璃棒7.【提升题】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汞−−−−→加热汞 +氧气B . 酒精 +氧气−−→−点燃水 +二氧化碳C . 碳酸→水 + 二氧化碳D .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8.【拓展题】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固体混合物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个数是()①反应结束时剩余的固体仍然是混合物;②P点处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③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大;④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大。
A.1个B.2个C.3个 D.4个二、选择填充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 空气B.过氧化氢C.高锰酸钾D.二氧化锰2、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可燃物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4、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蒸馏水5、下列食品包装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食品腐败的是()A. 填充空气B.填充氮气C.填充二氧化碳D.抽成真空6. 下列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存在C. 煤作燃料D.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正立在桌面上7、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B.为了防止氧气浪费,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C.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加热时,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再将火焰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9、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 燃烧得更旺B.燃着的木条熄灭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10.从 CCTV-1每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中可看到,北京市属于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减少下列哪种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对空气污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二氧化氮A. 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 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C.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12、按体积算在空气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13、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 、氧化钙 +水氢氧化钙B、酒精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水C、氢气 + 氧气点燃水D、氯化氢 +氨气氯化铵14、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可以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有CO2、SO2、NO等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 . 正确的化学用语是()A.两个氯分子:2Cl B.氧化铝:AlOC.60个碳原子:C60D.硫酸亚铁:FeSO43 .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酸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C.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有CO2生成,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4 .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变化属于分解反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D.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5 .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C.地壳中元素含量D.金属的化学性质6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同探究石蜡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实验设计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A B C DA.A B.B C.C D.D7 .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木炭B.红磷C.镁条D.铁丝8 .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它的主要特点有()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 . 如图所示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C.该实验可说明N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0 .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C.在任何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11 . 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②④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⑤12 .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若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一种新的化合物生成B.反应物为过氧化氢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13 . 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解释A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B甲烷燃烧生成和甲烷中含有C、H、O元素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A.A B.B C.C D.D1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道路洒水,减少扬尘B.公交出行,低碳生活C.金属回收,资源再生D.深埋电池,消除污染15 . “雾霾”中的“霾”是指烟、尘等小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下列物质在与氧气充分反应的情况下,能生成类似于霾的物质是A.C B.S C.H2D.P16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原子中一个原子质量最大的是硅B.三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g二、多选题17 .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B.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空隙C.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8 . 对于“1+1是否一定等于2”的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1mL的水与1mL的酒精混合,所得体积等于2mLB.将lkg的铜粉和lkg的铁粉混合,所得质量等于2kgC.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g二氧化硫D.1g的石灰石和1g的盐酸反应后所形成的液体的质量等于2g19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是同一种元素B.带电原子团都带负电荷C.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D.有22个核外电子20 . 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紧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观察、对比试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不断运动的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的大D.分子之间有间隔三、选择填充题21 . 如图,粒子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变为,变化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化合价.核电荷数.元素种类.________.四、填空题22 . 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2)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3)上述粒子中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______.23 .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_________(写化学式)气体排放。
(2)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
如图是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_______。
(3)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
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
(4)扫描二维码可以和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主要用PVC不干胶贴纸,它属于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4 .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__________.(2)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 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3)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所以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4)薯片和瓜子等干脆的食品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变得松软,口感变差,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5)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______作用.五、科学探究题25 .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1)每年钢铁锈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小科取某钢铁厂生铁样品进行实验: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g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1234生铁样品的质量m1/g 2.88 5.769.2410.28生成H2的质量m2/g0.10.20.3m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
②该生铁样品中铁和碳的质量比是_____。
③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_____,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m2与加入生铁样品质量m1的关系图_____。
六、计算题26 . 某厂利用废铁屑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19.6t(含纯硫酸20%)跟足量废铁屑反应,可生产绿矾(FeSO4·7H2O)多少吨?七、综合题27 . (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南海海域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①2017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价,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渔民常在这一带从事捕鱼作业,鱼肉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填序号)。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③科学研究证明,水在光照和Ti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河水和海水一样都是混合物。
自来水厂利用河水生产饮用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的_____性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检验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来检验。
(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C.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 D.废弃电池可以填埋在土壤里②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我们把pH____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
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8.8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 一定条件mCO2+nCO+16H2O。
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7.2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8 . (1)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室的常见操作,要把50g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20%的硫酸,则需要加水的体积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将稀硫酸滴入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洁净铁片无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请写出上述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2)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水使其完全溶解,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至过量,测得加入氯化钙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如图所示。
①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②若要计算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利用上图中的a、b、c三个数据,其中不能用作计算的是_____(填标号)所对应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