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综述
紫草

·238·紫草ZicaoRADIX ARNEBIAE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状】新疆紫草(软紫草) 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
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
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涩。
内蒙紫草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长6~20cm,直径0.5~4cm。
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残茎1或多个,被短硬毛。
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
气特异,味涩。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将试管底部加热,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紫草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5: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再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斑点变为蓝色。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含量测定】羟基萘醌总色素取本品适量,于50℃干燥3小时,粉碎(过三号筛),精密称取0.5g,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4小时内时时振摇,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51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左旋紫草素(C16H16O5) )为242计算,即得。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紫草

紫草(《本经》)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
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
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
味甘,性寒。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临床用名紫草。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苦,寒。
主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名医别录》:无毒。
主治腹肿胀满痛,以合膏,治小儿疮及面皻。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甘,平。
能治恶疮疥癣。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
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皻。
《本草图经》:紫草古方稀用。
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韦宙独行方》治豌豆疮煮紫草汤饮,后人相承用之,其效尤速。
《药类法象》: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治腹肿胀满。
《本草纲目》:紫草甘咸而气寒,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
其功能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
故痘前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
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
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
故《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
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
又《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
脾气虚者,反能作泻。
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
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本草经疏》:紫草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故味苦气寒而无毒。
入足少阴、厥阴。
为凉血之圣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
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
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
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利水道也。
腹肿胀满痛者,湿热瘀滞于脾胃,则中焦受邪而为是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证自除也。
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齇,皆凉血之效也。
简误:紫草苦寒而能通利九窍,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本草乘雅》:紫草色胜,盖肝主色,而肝之色,又从风化。
中药“清热凉血药”——紫草

中药“清热凉血药”——紫草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主产于新疆、内蒙古。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本品气特异,味微苦、涩。
以质松软、色紫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咸,寒。
归心、肝经。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或用植物油浸泡。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紫草咸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三、临床应用1.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品咸寒,入肝经血分,既能凉血活血,又善解毒透疹。
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赤芍、蝉蜕、甘草等药,如紫草快斑汤(《张氏医通》);若配伍牛蒡子、薄荷、山豆根等药,可治麻疹不透,疹色紫暗,兼咽喉肿痛者。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本品甘寒能清热解毒,咸寒能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消肿。
治痈肿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同用;若配伍当归、白芷、血竭等药,可治疮疡久溃不敛,如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治湿疹,可配伍黄连、黄柏、苦参等药。
若治烧烫伤,可将本品用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外涂患处,或配黄柏、大黄等药,麻油熬膏外搽。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紫草素(紫草醌)、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二甲基戊烯酰早素甲基内烯酰紫草素、B,B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及阿卡宁、甲基阿卡宁、乙酰阿卡宁基烯酰阿卡宁等萘醌类化合物及软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等脂肪酸。
2.药理作用紫草水煎液、醇、油溶液及紫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具有抑制作用;其萘醌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紫草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副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亦有抑制作用;紫草提取物对特异性过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紫草素对烧烫伤、创伤有愈合作用。
此外,本品还具有抗肿瘤、保肝、止血、抗生育等作用。
五、紫草茸本品为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胶质物。
紫草

紫草的理化性质
1、紫色片状结晶或结晶粉末,熔点147—149℃。 2、脂溶性强,能溶于石油醚、乙醇、笨等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易溶于碱水,遇酸又沉淀析出。
3、具有热不稳定性,60℃以上颜色由红色变成紫黑 色,随温度升高变化速度加快,易被破坏。
4、具有酸性;由于羰基上氧原子的存在有弱碱性。 5、可做无色亚甲蓝反应和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检识。
化学合成途径
贾丽霞通过6-氯-5-羟基-1,4-萘醌的全合成, 提出了一种合成萘醌羟基衍生物的新方法。这种 方法以安全价廉的丙三醇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或 混合溶剂,使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具有原料便 宜易得、合成过程简单、分离提纯方便、产物收 率高等特点。在过程中还合成出另一个重要化合 物:3-羟基-4-氯-2-吡喃酮;李娟以1,4-二氢 基萘醌为原料, 经过甲基化、甲酰化、NHK (Nozaki-Hiyama-Kishi)反应、硝酸铈铵(CAN) AgO/HNO3氧化脱甲氧基等 5步反应,完成了一条 简便、快速合成紫草素类似物新的合成路线。
紫草素类化合物做为一种天然色素是重要的天然
化妆品原料,食品、饮料的天然无毒添加剂,天然 印染化工原料等被国际上称为天然红色素之王。正 是由于新疆紫草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 值,近年来被大量采集,加之过度放牧和生态环境 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使本来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的 新疆紫草野生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其野生种 类分布区域和数量迅速减少,1996年新疆紫草已经 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因此,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 该类化合物,既可以保护紫草资源,又可以开辟紫 草及其色素新用途。
新疆紫草草中药材
紫草中一类是脂溶性很强的紫草色素 (萘醌类化合物);另一类是水溶性成 分,主要是多糖类、酚酸类,含量在2 %左右。紫草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紫草素 (紫草宁)及其衍生物,有显著的止血、 杀菌、抗炎、抗肿瘤和抗生育作用。
紫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应用研究进展

紫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应用研究进展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摘要紫草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用药历史悠久。
现代研究显示,紫草主要含有萘醌类、多糖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和酯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肿瘤、抑菌、保肝护肝和免疫调节等。
目前紫草的应用集药品、纺织品和药妆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本研究对紫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应用作一概述,以期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紫草是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1],通常为不规则的圆柱形,多扭曲,主要产于新疆、西藏、甘肃等地。
紫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2]。
紫草性味甘、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和透疹消斑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和烫伤等病症[1,3]。
紫草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萘醌类、多糖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和酯类等。
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的成果显示,紫草具有抗炎、抗肿瘤、抑菌、保肝护肝和免疫调节等功效。
目前,对紫草产品的开发如药品、纺织品和药妆等也较为广泛。
因此,本研究对近年来紫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化学成分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与其药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品种鉴定、质量及资源发掘等也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从紫草中分离鉴定出多种萘醌、多糖、酚酸和酯类等化学成分[5-14]。
1.1 萘醌类色素脂溶性的萘醌类色素是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母核通常为5, 8-二羟基萘醌,并具备异己烯边链。
迄今为止已从新疆紫草根中分离出数10种萘醌化合物,因其旋光性不同分为R-型和S-型[3],其中R-型命名为紫草素,见表1;S-型则被命名为阿卡宁[4],见表2。
中药资源学综述

中药资源学综述题目新疆紫草资源研究进展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药学班级药学102班姓名王哲学号105031228 任课教师马生军2012年 5 月25 日新疆紫草资源研究进展1、植物来源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紫草、紫草及黄花紫草的干燥根,此外还有滇紫草和藏紫草等的根也作为药用。
新疆紫草收载于《中国药典》紫草类,习称软紫草【1】(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平伏状粗毛。
根粗大,圆锥形,多扭曲,紫色栓皮多层。
干时紫色。
茎直立,上部分枝。
叶互生,披针形,长4.5~8cm,宽1~2cm,无柄或具柄。
基生叶丛生,叶条状披针形,长约13cm,全缘,黄绿褐色;茎生叶互生,较少,短小。
花集结成聚伞花序,密生于茎顶,近于头状;苞片条状披针形;花无梗,花萼短筒状,5深裂;花冠紫色,长筒形漏斗状,管部与花萼裂片近于等长,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喉部与基部光滑;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或无;子房4深裂,花柱细长,柱头球状,花萼裂片线性;花冠白色,长6~8mm,喉部有5鳞片,鳞片顶端微凹。
小坚果骨质,宽卵形,淡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
花期6~8月,果期8~9月。
【2】2、地理分布新疆紫草具耐寒、耐旱、抗瘠薄特点,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阳坡上生长较好。
紫草种子有休眠特性,但只要有-1℃的温度条件24小时,就能解除休眠。
发芽率适温为13-17℃,发芽率可达80%以上。
贮藏期间种子发芽率逐渐下降,寿命为l-2年。
【2】3、主要质量指标根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
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
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或黄色。
气特异,味微苦、涩。
【3】4、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1)有效成分新疆紫草含萘醌类成分:B一羟基异戊酰紫草素、紫草素(Shikonin)、2,3一二甲基戊烯酰紫草素(TeEacrylshikonin)、乙酰紫草素、B,p一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d一甲基一正丁酰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Isovalerylshiko-Ilin)、去氢阿卡宁,以及少量的去氧紫草素。
紫草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紫草药材名称:紫草[国家保护3类]拼音名称:ZICAO别名: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
科属: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
产地: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性味:[性味、归经]甘、咸,寒。
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中成药:共有120种中成药使用紫草:复方炉甘石外用散国公酒京万红京万红痔疮膏白癜风胶囊消糜栓维妇康洗液外伤如意膏六味补血颗粒解毒凉血合剂等。
应用: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常与赤芍、蝉蜕、高槽同用;麻疹不透,常配伍山豆根、牛蒡子、连翘同用;麻疹气虚,疹出不透,常配伍黄芪、升麻、荆芥。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治痈肿疮疡,常配伍银花、连翘、蒲公英;疮疡久溃不敛,常配伍当归、白芷、血竭;治湿疹,常和黄连、黄柏、漏芦同用;治水火烫伤多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捈。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采收加工:种植后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
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去净泥土,切忌水洗,去掉地上茎及芦头,捆成小把,晒干即可。
炮制工艺:硬紫草: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软紫草:拣去杂质,去苗,剪断。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紫草根含色素成分、脂肪酸。
色素成分为萘醌衍生物,有紫草素(紫草醌)、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基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紫草烷、紫草红、Α-甲基-正-丁酰紫草素、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
新疆假紫草根含Β-羟基异戊酰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
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紫草素、二甲基戊烯酰紫草素、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粘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乙醚、水、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抗炎作用;新疆紫草根煎剂对心脏有明显兴奋作用;新疆紫草中提取的紫草素及石油醚部分有抗肿瘤作用;本品有抗生育、解热作用。
紫草的薄层鉴别

紫草的薄层鉴别
摘要:
1.紫草的概述
2.紫草的薄层鉴别方法
3.紫草薄层鉴别的应用
4.结论
正文:
1.紫草的概述
紫草,学名为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是紫草科紫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紫草在我国分布广泛,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它的根、茎、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2.紫草的薄层鉴别方法
薄层鉴别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鉴别方法,它通过观察样品在薄层板上的色谱行为,来判断样品的真伪和品质。
对于紫草的薄层鉴别,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取样:取一定量的紫草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取筛上物备用。
(2)制备薄层板:将筛上物均匀地涂布在硅胶薄层板上,晾干,形成薄层板。
(3)点样:在薄层板上点上待测的紫草样品,然后进行展开。
(4)展开:将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加入适量的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氨水(7:5:3:1)混合溶液,进行展开。
(5)显色:展开后,将薄层板取出,晾干,喷洒碘蒸气,观察样品点的颜
色变化。
3.紫草薄层鉴别的应用
紫草薄层鉴别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薄层鉴别,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紫草样品的真伪和品质,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此外,薄层鉴别还可以为中药的品种鉴定、资源调查等提供科学依据。
4.结论
紫草的薄层鉴别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药鉴别方法。
通过薄层鉴别,可以判断紫草样品的真伪和品质,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过紫草的介绍来认识紫草并了解其用途作用,分析了解紫草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及紫草的栽培技术和现代研究的意义, 并研讨了紫草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紫草的研究、开发及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很多使用方法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紫草为一常用中药,其药理作用确切,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对紫草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临床应用制剂仍为传统剂型:紫草油剂、紫草膏等,缺乏方便高效的剂型如气雾剂,注射剂等。
这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结果与结论:紫草是一种非常具有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对中医药资源意义重大。
关键词:紫草、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分类、性状、使用价值、栽种技术、现代研究。
简介紫草(学名: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
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
又名山紫草、紫丹、紫芙、藐、地血、鸦衔草、紫草根,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中美、欧洲及温带地区、太平洋及印度洋岛屿。
中国地区也有紫草产地分布于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及日本、朝鲜,生长于海拔5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草地,目前已经开始人工引种栽培。
多生长在山坡草地,属中国原产的植物(非从国外引种)。
是中草药的一种,春秋挖根,除去残茎及泥土(勿用水洗,以防退色),晒干或微火烘干,生用。
紫草的根和花均含色素,乙酰紫草醌、紫草烷、异丁酰紫草醌等。
中文学名:紫草别称:硬紫草,大紫草,茈草,紫丹,地血,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菊亚纲目:唇形目属:紫草属分布区域: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
拉丁文名称: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命名者:Sieb. et Zucc。
形态特征紫草为多年生草本。
高50~90厘米。
全株被糙毛。
根长条状,略弯曲,肥厚,紫红色。
茎直立,上部分枝。
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粗糙,卵状披针形,全缘或稍呈不规则波状。
总状聚伞花序;苞片叶状,披针形或窄卵形,两面具粗毛;萼片5极针形,基部微合生;花冠白色,简状,先端5裂,喉部有5个小鳞片,基部被毛;雄蕊5;子房4深裂,花柱单一,线形,柱头2裂,小坚果卵圆形,灰白色或淡褐色,平滑有光泽。
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
茎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有贴伏和开展的短糙伏毛,上部有分枝,枝斜升并常稍弯曲。
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宽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短糙伏毛,脉在叶下面凸起,沿脉有较密的糙伏毛。
花序生茎和枝上部,长2-6厘米,果期延长;苞片与叶同形而较小;花萼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果期可达9毫米,背面有短糙伏毛;花冠白色,长7-9毫米,外面稍有毛,筒部长约4毫米,檐部与筒部近等长,裂片宽卵形,长2.5-3毫米,开展,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有时微凹,喉部附属物半球形,无毛;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毫米,花药长1-1.2毫米;花柱长2.2-2.5毫米,柱头头状。
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毫米,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
花果期6-9月。
分布范围分布于新疆、甘肃及西藏西部。
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产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四川、陕西至甘肃东南部。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物种分类1.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5-40cm。
全株被白色或淡黄色长硬毛。
根粗壮。
略呈圆锥形,根部常与数个侧根扭卷在一起,外皮暗红紫色。
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成两歧,基部有残存叶基形成的茎鞘。
基生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5-20cm,宽5-1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无鞘状;无叶柄。
镰状聚伞花序密集于茎上叶腋,长2-6cm;花两性,苞片叶状,披针形,具硬毛;花萼短简状,5裂,裂片狭条形,两面均密生淡黄色硬毛;花冠简状钟形,紫色或淡紫色,长1-.5cm,裂片椭圆形,开展;外侧略被白毛,喉部与基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花丝短或无,关睡于花冠简中部或喉部;子房4深裂,花柱纤细,先端浅2裂,柱头2,倒卵形。
小坚果宽卵形,褐色,长3.5mm,宽约3mm。
有粗网纹和少数疣突起。
花期6-7月,果期8-9月。
2.紫草多年生草本,高50-90cm。
根粗大,肥厚,圆锥形,略弯曲,常分枝,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全株密密被白色粗硬毛。
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5-17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糙伏毛。
聚伞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长达3cm,两面有粗毛;花萼5深裂近基部,裂片线形,长约4mm;花冠色,简状,长6-8cm,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开展喉部附属物半球形,先端微凹;雄蕊5,着生于花冠简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mm,着生花冠简中部,花药长1-1.2mm,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长2-2.5mm,柱头球状,2浅裂。
小坚果卵球形,长约3mm,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
种子4颗。
花期6-8月,果期8-9月。
3.黄花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0-35cm。
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外皮紫褐色,常呈片状剥离。
茎直立,通常由基部分枝,2-4条,有时1条,直立,密被开展的长硬毛和短伏毛。
叶无柄,互生,椭圆形、长卵状披针形或匙状线形,长1.5-5.5cm,宽3-11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下延,全缘或有微缺刻,两面密生具基盘的白色长硬毛。
镰状聚伞花序,长3-10cm;花多数,密集;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短钟状,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6-10mm;花冠鲜黄色,简状钟形,细长,长约1.8mm;子房4裂,花柱丝状,稍超过花冠简之半,先端2裂,柱头球形。
小坚果三角状卵形,长2-3mm,淡黄褐色,有小疣状突起。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4.新疆紫草新疆紫草,又名软紫草,属于紫草科软紫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新疆紫草仅分布于新疆及西藏西部,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天山南、北坡,生于海拔2 400~4 200 m山地向阳坡、砾石山坡、洪积扇、草地及草甸等处[1]。
新疆紫草的花两性,具有长花柱和短花柱两种花型。
它们的花型不同,但营养器官在形态上相同。
主根粗壮直生,直径可达2~3 cm,根头部成绳索状,外皮暗紫红色。
花期5~7月,属于自交不亲和类型,果期6~9月,果实为坚果[2]。
药用价值根含紫草素,可入药,治麻疹不透、斑疹、便秘、腮腺炎等症;外用治烧烫伤。
药材概述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性味:性寒,味甘、咸。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还有恶虫咬伤。
用药禁忌: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
《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常用量:4~10克有效成分:含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sovalerylshikonin)、紫草素(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等。
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紫草耐寒,忌高温,怕水浸。
土壤以石灰质壤、砂质壤土、粘壤土为佳。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
秋播从种子采收后到11月上旬地上冻为止,秋播第二年4月初开始萌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全苗。
春播3月至4月上旬进行,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
春播种子必须进行低温处理,让胚发育成熟,如果将种多干播,当年不出苗。
播种方法分条措法和撒播法两种。
种子处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将种子与湿沙接1:3掺和均匀后,坑藏,在向阳坡挖深45厘米,长宽各30厘米的土坑,在坑底放入少量树枝,上铺一层树叶,把种子放进后,覆土10厘米,种子沙藏期间注意防鼠害。
翌年清明前后,待大部分种子已萌芽,再播种。
条播:按行距15~20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覆土3厘米,播入镇压。
公顷用量22.5~30千克。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畔面,覆土2~3厘米,播后使种子和土接触,稍压一下。
公顷播量30千克。
种子经处理后春播,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约10天内开始出苗。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紫草根含色素成分、脂肪酸。
色素成分为萘醌衍生物,有紫草素(紫草醌,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异丁基紫草素(Isobutyshi- konin)、异戊酰紫草素(Isovaleryl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 cryl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sovalerylshikonin)、紫草烷(Alkannan)、紫草红(Alkannin)、α-甲基-正-丁酰紫草素(α-Methyl-n-butyrylshikonin)、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Teracrylshikonin)。
新疆假紫草根含β-羟基异戊酰紫草醌、3,4-二甲基戊烯-3-酰基紫草醌、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作用1、抗菌作用紫草对多种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生长,从而起到抗菌消炎、生肌祛腐的功效。
紫草水、醇及油溶液对多种病原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近年来, 通过体外抗菌实验研究表明:新疆紫草抗菌谱广,作用较强,内蒙紫草次之[3]。
研究表明紫草油剂常用于治疗创面,对创伤创面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
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有抑制作用,发现其主要作用于孢子萌发阶段, 可知它对叶霉病的预防作用将优于治疗作用。
紫草色素的作用机理及色素中不同化学成分的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价值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2、抗炎作用[6] 大鼠灌服紫草乙醚提取物50 mg/kg及其残渣水溶液或水提物100~200mg/kg,对组胺、缓激肽、角叉菜胶、菠萝蛋白酶及抗大鼠-兔血清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紫草成分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口服100~200 mg/kg,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腹腔给药5~10 mg/kg,可明显抑制血管通透性及急性炎症的发生,对慢性肉芽肿前者无明显影响,后者能抑制肉芽肿形成。
醚提取物软膏(0.1%~0.2%)及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局部用药也有抑制渗出及抗急性炎症活性,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对创伤有促进愈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