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合集下载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
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
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手术指征】
1.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多为胆固醇息肉,有症状者。

2.单发息肉多为胆囊腺瘤,蒂粗短或瘤体直径大于1cm,有癌变可能者。

3.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

4.胆囊息肉伴有胆囊结石者,癌变几率增大。

5.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

【治疗原则】
1.胆囊息肉无症状有小于1cm并无肿瘤特征,尤其是多发的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可随访观察。

2.有手术指征单无恶变者仅做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
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息肉住院病历(张海燕) (2)

胆囊炎息肉住院病历(张海燕) (2)

姓名:张海燕住院号55581姓名张海燕工作单位凯里铁通公司性别女家庭住址凯里市湾溪街道年龄54岁入院日2010-12-6 8:50民族汉病史采集日2010-12-6 8:50籍贯广东省病史记录日2010-12-6 14:00职业退休职工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婚姻已婚病史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发现胆囊息肉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常规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平时无腹痛、腹泻、恶心、欲吐等症状,亦无腹泻、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晕倒、昏迷、黄胆、咳嗽、咳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因不影响生活及工作一直未给予治疗,为系统治疗遂到我院求诊、门诊以“胆囊息肉”收入我科住院治疗.病来精神、睡眠、饮食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后参加工作在凯里、长期在凯里居住、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否认食生鱼、生肉史。

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有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月经婚育史:月经13282654--50,平素经量不多、无凝血块、白带无异味、闭经后无阴道流血等症;适龄结婚、婚后育有子女、爱人及子女体键无病。

家庭史:否认有家族中有传染病、遗传病病史。

体格检查T:36.5℃R:20次/分P :78次/分BP:16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

步入病房、表情自如,神志清楚。

回答正确,检查配合。

全身皮肤弹性可,无紫癜、血管蛛、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构未触及。

头颅无畸形。

眼睑无水肿,眼球运动自如,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圆,对光反射正常。

耳廓无异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无畸形,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窦无压痛。

口腔无特殊气姓名:张海燕住院号55581味,口唇、口角正常,牙齿正常,牙龈无渗血,舌质红,舌苔薄白,伸舌居中,无震颤,口腔粘膜无溃疡,扁桃体不肿大,咽部无充血。

颈软,运动自如,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胆囊息肉常识

胆囊息肉常识

胆囊息肉常识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形成的息肉状隆起物,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胆囊疾病。

胆囊息肉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胆囊息肉,本文将介绍胆囊息肉的常识、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胆囊息肉的分类根据胆囊息肉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胆囊内息肉和胆囊壁息肉。

胆囊内息肉是指固定在内膜上突起的息肉,一般直径小于1cm,常见于胆囊的底部和体部。

胆囊壁息肉是指贴壁生长的息肉,一般直径较大,可超过1cm。

二、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胆囊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胆囊内胆汁分泌物的滞留和胆囊壁上黏膜增生,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胆囊壁的局部炎症和遗传等。

三、胆囊息肉的症状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常常是通过体检或超声检查无意中发现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胆囊息肉可能引起以下症状:1.上腹痛:当胆囊息肉长时间存在或增大时,它可能会压迫胆囊周围的组织,导致上腹痛。

2.消化不良: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3.胆囊炎:当胆囊内的胆汁滞留导致感染时,胆囊炎可能发生。

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发热、恶心等症状。

四、胆囊息肉的诊断胆囊息肉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来进行。

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胆囊内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

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胆囊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五、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于大多数无症状的胆囊息肉,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其变化。

当息肉较小,无明显增大倾向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定期锻炼等。

当胆囊息肉引起症状或出现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式通常是胆囊切除术,即将胆囊完全切除。

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以有效解决胆囊息肉带来的问题。

六、预防胆囊息肉的方法虽然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降低患病的风险。

胆囊内息肉怎么办

胆囊内息肉怎么办

胆囊内息肉怎么办胆囊内息肉怎么办?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内长出一个像息肉一样隆起的一个物体。

一般胆囊息肉很难发现,因为它基本没什么症状。

那胆囊内息肉怎么办?小编带你了解。

文章目录胆囊内息肉怎么办1、胆囊内息肉怎么办1.1、西医治疗治疗胆囊息肉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

虽然说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是非肿瘤性的,但是当它的直径小于10毫米而且病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采用手术将其切除,这样可以减少恶变的可能。

有些炎性息肉或者是胆固醇息肉是有可能会增长的,当其长到12毫米以上时再进行手术就会增加风险了。

1.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是讲求辨证治疗的,在中医看来,肝胆气滞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神志不调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治疗应该以疏肝利胆为主;而对于肝胆湿热型的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的,治疗应该遵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原则;而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胆囊息肉,则应该以养肝护肝、滋阴养肾的治疗原则为主。

2、胆囊内息肉的原因2.1、胆汁分泌过多。

胆囊息肉的病因可能是因为胆汁分泌多,当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容易被胆汁腐蚀损坏,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而久之使得胆囊壁不能愈合,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2.2、饮食不规律。

饮食与胆囊息肉的产生存在巨大的关系,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有消化食物的作用,患者如果饮食没有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则胆囊分泌的胆汁得不到利用,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过长,从而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胆囊息肉增大或增多。

2.3、社会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经常使人们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容易被激怒,情绪抑郁等;还有强大的工作压力,使得部分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人也都容易患上胆囊息肉。

3、胆囊内息肉的危害胆囊息肉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息肉容易发生癌变,一旦癌变的话肿瘤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会对患者的性命产生威胁,另外这些人的内心也会留下极大的创伤,留下阴影。

不过多发性胆囊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息肉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

【爱护胆囊疾病常识】胆囊息肉的症状及预防5

【爱护胆囊疾病常识】胆囊息肉的症状及预防5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1、双花连胆汤一、方剂: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

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

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

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

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期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胆囊息肉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原则:相关整本阅读:/ebook/da91361c2af90242a895e5d4.html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

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

胆囊息肉护理查房

胆囊息肉护理查房

检查患者是否有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等体征。
03
心理状况评估
1
评估患者是否有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
2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胆囊息肉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
3
了解患者是否有精神压力、家庭支持情况等心 理因素。
03
胆囊息肉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01
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消
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胆囊息肉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异常 、肥胖、吸烟、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壁细胞过度增生、胆固醇代谢异 常、胆囊肿瘤基因等因素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2
诊断
胆囊息肉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B超 、CT、MRI等。
估自身疼痛水平的能力。
通过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增加患者对胆囊息肉
03
的认知,提高患者满意度。
THANK YOU.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需要与胆囊癌、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疾病进行鉴别。
3
注意事项
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多发息肉、生 长迅速的息肉,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并进行病理 检查,以确定是否恶变。
02
胆囊息肉护理评估
病史评估
01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一般资料。
02
询问患者胆囊息肉的家族史、遗传史等相关病史。
保持规律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总结词
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控制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左右为 宜
适量有氧运动

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心得体会饮食锻炼的重点总结

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心得体会饮食锻炼的重点总结

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心得体会饮食锻炼的重点总结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内壁的小突出物,有时可能会导致疼痛或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治疗胆囊息肉至关重要。

除了适当的医疗干预外,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也是关键。

本文将探讨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心得,并总结饮食和锻炼的重点。

一、胆囊息肉的预防1.均衡饮食: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是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

应尽量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红肉、加工肉类、甜食等。

相反,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海鱼等。

2.限制饮酒:饮酒过多会增加胆囊息肉的风险。

因此,应适度饮酒并避免过量,如果已被诊断出胆囊息肉,最好是完全戒酒。

3.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量:吸烟和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会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概率。

因此,应该戒烟、减少咖啡和其他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量。

二、胆囊息肉的治疗心得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胆囊超声检查是发现和监测胆囊息肉的有效方式。

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的大小有明显增长或出现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药物治疗:对于小型的无症状胆囊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乙酰水杨酸和胆酸。

3.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其中包括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部分切除术。

手术选择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饮食和锻炼的重点1.饮食-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 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摄入。

- 限制肉类摄入,尤其是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

- 增加鱼类和豆类的摄入,以提供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2.锻炼- 维持适当的体重是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

通过坚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帮助减轻体重。

- 强化腹部肌肉,通过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腹部锻炼来增强腹部肌肉。

- 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的锻炼,以免对胆囊造成过大的压力。

虽然饮食和锻炼在胆囊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但仍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咨询专业医生。

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癌变是胆囊息肉对人体最大的威胁,胆囊癌与胆囊息肉有着密切关系,大约0.5%~1%的胆囊息肉可并发胆囊癌。

年龄超过50岁、息肉大于2cm、有肿瘤家谱、胆囊壁厚大于1厘米、胆囊呈瓷器样改变这些都被看作胆囊癌高危因素。

据国内大宗资料报告显示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息肉,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

而胆囊息肉却只有5%~1%几率引起胆囊癌变。

胆囊癌的发生与息肉的大小呈正相关。

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直径在20~22mm 之间癌变的几率为2.4%;直径在30mm以上癌变的几率可高达10%。

胆囊息肉癌变的几率受到息肉类型、大小、患者病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若长期得不到治愈,会增加其癌变的概率。

患者确诊一定要冷静选择自己料方式,不可草率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病情,受到本不必要的创伤。

如果确定有癌变倾向,可以先手术将其切除。

对于手术切除后或者尚未出现癌变倾向的,可以用"细胞凋亡平衡疗法"消除致息因子,并且清除胆囊毒素,改变胆囊息肉赖以生存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胆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如果没有了它,人们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大问题。

很多人发生过胆囊息肉,下面来看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文章目录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1、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胆囊息肉简称胆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该疾病是不会传染的,它不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不会发生传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预防该疾病的入侵,一定做好预防工作。

2、胆囊息肉饮食禁忌有哪些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

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3、胆囊息肉怎么引起的
化学因素
当体内的胆汁分泌过多,它就会在胆囊内潴留,但之内具有高浓度的胆盐以及胰液,这些在胆囊内是很容易刺激胆囊壁出现炎症反应的,炎症反应之后就容易造成胆息肉;另外,如果出现了严重脱水的情况,那么胆汁内的胆盐浓度会大大增加,从而引起急性胆囊炎,几星的胆囊炎则很容易诱发胆囊息肉。

感染和梗阻因素
如果有全身感染或者是局部感染的情况,那么病菌有可能会随着血液、淋巴等进入胆囊当中,也可以通过周围的器官炎症扩散的途径侵入,另外还有寄生虫感染等都有可能会引发胆囊息肉;另外,如果胆囊管受到了梗阻,那么胆囊就会发生膨胀,高浓度胆汁就会在胆囊内聚集,其中的胆盐就容易引发胆囊炎症,从而造成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严重吗
1、得了胆囊息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无症状”胆囊息肉病人久了会出现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发作。

胆囊息肉嵌顿于胆囊颈,胆汁排出障碍,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胆囊壁循环障碍、胆囊积脓、坏疽,甚至胆囊穿孔、腹膜炎。

2、得了胆囊息肉影响胆囊息肉患者的消化功能。

胆囊息肉患者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

3、胆囊息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

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

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4、导致胆囊息肉患者的病死率增加。

资料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直接导致胆囊息肉病死率增加。

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
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mm或合并胆结石的胆囊息肉应进行手术切除。

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通过正规内科治疗无效且影响工作、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无临床症状者可通过B超进行定期观察(3~6个月),发现有增大趋势者进行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