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好比春江水

合集下载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在教学中国民歌时使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理解《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歌词和曲调,欣赏优美的声乐作品。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并完成小组讨论和表演任务。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2.学生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学唱歌曲来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如何感悟山水自然之美,并反映在歌曲演唱中。

1. 导入教师播放古筝演奏的山歌《浏阳河》,让学生听一听,感受一下山歌的气息。

2. 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师分节教唱,并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整体演唱,并逐字解释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

3. 感悟自然之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并在小组内讨论,收集每组成员的感受及体验。

然后各小组安排一名代表表演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是说或是唱)。

4.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歌曲和自己感悟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

五、教学扩展1. 拓展乐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其他的民歌,让学生学唱,并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

2. 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或是自然公园,实地观察山水风光,并采集各学生的拍摄作品,用于展览。

六、教学评估本教案采用的教学评估方法包括:1.学生的表演任务,按照学生的分组和表演质量,评选出优秀代表。

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表现和留下的笔记给学生打分。

1.屏幕、投影仪2.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相关图片和图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接近人民生活、直观反映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音乐形式——民歌,也更加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学会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和文化。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
5
3
歌曲简介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1960
年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
序曲和贯穿全剧的主题曲,
歌词描绘了广西歌仙刘三姐
与地主斗歌的场景,反映了
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
1961年,该歌作为长春电影
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刘三姐》
的主题曲随电影播出而走红,
自此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
衰,其后更被歌手斯琴格日
乐翻唱。
4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1
什么是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 类。
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 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 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 切感人。
2
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是一 部非常优秀的歌剧, 主人公刘三姐是位勤 劳美丽、明喉善歌的 奇女子,这部电影讲 的是她以山歌为武器, 与封建官府、地主老 财作斗争的故事。

九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湘教版

《山歌好比春江水》一、教学目标:1、过程方法目标: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手法和方式表现自我以及作品。

2、知识技能目标:大致说出我国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能完整演唱一首乐曲。

3、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演唱时音调的选择以及曲风的把握。

四、教具:1、自制多媒体课件;2、《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谱;3、纸花五:教材分析:①歌曲介绍:选自广西彩调剧《刘三姐》的著名唱段,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③作曲:雷振邦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1、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同时,透过视觉对广西壮族的人文地理、民俗民风形成一定的概念。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刚才在视频中所看到的事物,从而引出与本课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如:介绍歌曲创作所在地“广西”的传统服饰、特色事物及节日等。

1、观看视频《山歌好比春江水》。

2、学生回忆刚才在视频出现过的事物并尝试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

调动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放松情绪,引入本课内容。

同时也为后面难点的解决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30分钟)1、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1)教师讲解:①作品的创作背景②作者、作词、作曲及音乐特点(2)介绍歌仙“刘三姐”(3)老师自弹伴奏并完整把歌曲演唱一遍(4)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展示幻灯片十):①高位置上念歌词②教师弹伴奏,学生慢速唱谱;③教师弹伴奏,带领学生唱歌词④集体齐唱歌曲2、游戏:《模拟赛场我做主》(1)选出比赛选手4名,小评委6名,主持人1 名,记分员1名,其余学生为观众。

(按人数分组)(2)规则如下:听音乐传花,音乐停止花落谁手,谁便要在五秒内回答相应的问题。

(所有问题均1.通过模仿教师,学习完整演唱一首歌曲。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山歌,歌曲以春江水为比喻,赞美了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节奏自由,变化丰富,体现了山歌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地域性认知尚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此外,学生对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歌,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音乐特色的认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并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等。

2.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

3.分组标志:如名牌、颜色等,便于分组活动。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同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

(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公开课教案

(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公开课教案

音乐教案《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3、了解壮族山歌的特点,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对歌的特点,创编歌词进行对歌;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

学生在以前演唱的歌曲大多都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或是国外的名曲,像这样有趣的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族歌曲还是第一次学唱,所以学生很兴奋,学起来应该兴趣盎然,但是因为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强调注意嗓音保护。

不足之处:因为恰逢变声期,部分男生在演唱到高音的时候会惧怕破音而不愿意按照原调演唱,出现降低八度来唱的情况,女生也因为比较害羞而不愿意参与到歌唱中。

以前学过的一些音乐记号都已经忘记,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不能根据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来正确演唱。

在听完音乐之后,都不太愿意表达自己听赏音乐之后的感受,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比较积极。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桂教版的最新教材第一单元《山风乡韵》里的第一课,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广西民歌,所以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广西民歌的特点。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

力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

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电影《刘三姐》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答案示例:
-旋律:《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优美,起伏较大,富有变化,展示了民歌的旋律特点。
-节奏:《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节奏明快,节奏感强,体现了民歌的节奏特点。
-音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色清脆,富有特色,展现了民歌的音色特点。
4.请学生根据民歌的分类,将《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归类,并简要说明其分类依据。
解决办法:
1.采用激励法和鼓励法,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恐惧。
2.通过分组练习和节奏训练,让学生逐步适应快速节奏,提高演唱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2.音乐器材: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3.分组合作工具:如小组名牌、指示棒等,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计时器:用于控制练习和演唱的时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评价表:用于记录和评价学生在演唱、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歌吗?它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维吾尔族民歌: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节奏明快,旋律独特,展示了维吾尔族文化的魅力。
2.请学生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其音乐风格。
答案示例:
-《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壮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请学生结合民歌的组成部分,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湘文艺版九年级下册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一等奖课件)

湘文艺版九年级下册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一等奖课件)

壮族民歌的特点: 多带有装饰音,一字多音。
壮族民歌的内容: 多为对自然、天我们通过学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感受到了广西壮族民歌的特点,并聆听了 我们家乡的山歌,欣赏了拍打舞。
相信同学们会对我国民族音乐多一份了解 和喜爱,希望同学们继续咱们的民族音乐探 究之旅,将更多更美的音乐传唱下去。
山歌 好比 春江 水




城老
城 关


中徐
学莎
4 5.6 2 2.16 1 2 6 5 5
4
地域 通城
特点 旋律简单、说话的声音延长
美丽广西欢迎您
一字多音: 加入倚音: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 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 人。 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 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 爱听,水也爱听,有“歌仙” 之誉 。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 就是电影《刘三姐》中最具代 表性的一首歌曲。

小学五年级语文《刘三姐》课文原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刘三姐》课文原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刘三姐》课文原文《刘三姐》很久以前,广西宜州下涧河边的壮族山村,有位姑娘,因为在家排行第三,人称刘三姐。

她不仅聪明伶俐、美丽动人,而且有一副美妙的歌喉(hóu)。

她唱起山歌来,不仅乡亲们爱听,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

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

因此,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一天,三姐走在崎岖(qíqū)不平的山间小路上,看着弯弯曲曲的江水,不由唱道:“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正唱着,忽然听到一阵争吵声。

刘三姐走到近前,发现青年猎手阿牛正与财主莫怀仁的管家争吵。

原来这个管家仗着莫家的势力,要抢阿牛射中的一只野兔。

三姐忍无可忍,便唱道:“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qín)走兽众人财。

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

”管家听了,威吓[hè]她说:“你是什么人?可晓得莫家的厉害?”刘三姐唱道:“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合众人排。

横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还是歪。

”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大长了乡亲们的志气。

乡亲们捋(luō)袖挥拳,蜂拥而上,管家在众人的嘲笑和咒骂声中急忙溜走了。

人们都围上来说:“三姐,你的歌唱得好,真唱到我们心窝里了!”没过多久,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又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莫怀仁恼羞成怒,把刘三姐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他想除去刘三姐,想来想去,想出一个鬼主意。

他带着媒婆到刘三姐家提亲,并威胁说,要是不同意,就告她哥刘二欠债(zhài)不还。

三姐又气又急,唱道:“三姐生来脾气怪,只爱山歌不爰财。

你若不怕我唱歌,结亲就要摆擂(lèi)台。

谁能唱歌唱赢我,不用花轿(jiào)自己来。

”第二天,莫怀仁找来三个秀才,带着满船的歌书,准备和刘三姐对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

二、学唱歌曲二声部
三、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感受广西音乐风情的美感。

教学重点:听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并识读歌曲乐谱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二声部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剧《刘三姐》中的插曲,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

教材提供的合唱歌谱采用2/4、3/4混合拍子写成,短小精悍,旋律流畅且起伏不大,歌词简单扼要,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具有典型的山歌特点,易学易唱,是八年级学生体验民歌二部合唱较好的作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广西桂林风景,思考: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是哪里(桂林阳朔)
2、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西一起学习广西的民歌
3、导入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
三、学习新课
(一、)听赏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思考:
(1)歌曲的音调(高亢、嘹亮)
(2)歌曲是属于民歌的那一类(山歌)
2、介绍山歌
山歌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
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是中国民歌基本体裁的一种。

3、绍歌曲创作背景
出自我国经典电影《刘三姐》,描写广西歌仙与地主斗歌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传说,传说,她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故事编成歌曲。

每年的歌会中,许多人来找她对歌比赛,但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4、再次聆听歌舞,思考:
(1)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合)
(2)找出歌曲中节奏自由的地方
(二)、学唱歌曲
1、打手号视唱G调音阶
2、用“LA”哼唱歌曲旋律
3、跟随教师演唱歌曲乐谱
4、带上歌词,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感悟其演唱的独特韵味
5、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演唱领唱部分,学生演唱合唱部分
6、学唱二声部乐谱,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歌曲学唱。

7、进行二声部配合,注意节奏、音准、及歌词搭配。

8、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欣赏宋祖英与周杰伦演唱版本
思考:对比两首歌曲,有何不同
1、宋祖英版本音高较高
2、加入流行音乐元素。

五、总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