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 大的意义。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所占土地比
80% 15%
贫农 雇农、手工 业
60% 13%
5% 0%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 共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松潘草地
穿过草地(油画)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地段,纵横几百 公里,海拔3000至4000米以上。草地的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 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 兽出入。红军经过六天六夜,终于走出了草地。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吴起镇,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北部。1935年10月19日,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完全不同的政权

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的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年对峙的知识点 ⼗年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命⽃争的⼤趋势是从错误⾛向正确、从城市⾛向农村、从幼稚⾛向成熟。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年对峙的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5课知识⽹络 必修1历史第15课知识点:重点讲解 ⽑泽东“⼯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含义:“⼯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农村进⾏⼟地⾰命、武装⽃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种⽃争形式,也是中国式⾰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是“⼯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是“⼯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争实践中,⽑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了“⼯农武装割据”思想。

2.形成原因:中国⾰命⾛“⼯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产阶级⼒量不够强⼤;同时,中外反动势⼒特别强⼤,并且多聚集在城市⾥,⼒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量薄弱的地⽅,易于突破。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薄弱,⼯⼈阶级占全国⼈⼝的⽐例不到0.5%,没有强⼤的⼯⼈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命的阶级基础。

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个独⽴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

因此,⽆议会可以作为合法⽃争的阵地,⽆组织⼯⼈罢⼯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建⽴农村⾰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这就是说,中国⾰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地⾰命、武装⽃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国共十年对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国共十年对峙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 论”的局限,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 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1936年胜利完成长征。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 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中共在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之前的尝试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2.概况:(时间?领导人?经过?) 3.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概况:(时间?地点?内容?) 2.意义: 三、秋收起义 概况:(时间?地点?结果?)
断点补疑: 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位于湘赣边,浏 阳市),在这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史 称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 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工农武装割据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打 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 所有制)是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
概念辨析:左倾、“左”倾、右倾、右倾机会主义 左倾: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表现为 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 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三大到国民 革命
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到
南昌起义 开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到 井冈山
从坚持城市为中心斗争到探索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长征到遵义
会议 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 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 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复习导学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长征;遵义会议。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共关系破裂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民主革命并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南昌起义。

原因,反击国民党屠杀,掌握军队重要性。

过程,1927年8月1日南昌,周恩来、贺龙等,南下,余部由朱德、陈毅领导,后上井冈山。

意义,第一枪,标志武装夺权开始。

2.八七会议。

背景,大革命失败,陈独秀右倾错误,南昌起义。

内容,清算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武装反抗,秋收起义。

意义,指明方向,工作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3.土地革命。

1】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第一个。

3】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条件,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根据地巩固,粉碎三次围剿。

建立,1931年11月,瑞金,宪法大纲,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

意义,工农革命政权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5.长征。

原因,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博古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4年10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

意义,粉碎围剿,转危为安,播种,新局面开始。

6.遵义会议。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巨大损失,1935年初占领遵义。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路线,取消博古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成为转折点;中共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毛泽东提出“政 权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的著名论断
中共八七会议会址 ——汉口三教街41号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 秋收起义。图为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部分 人员1937年延安合影 。
2.长征的开始
时间:1934年10月 长征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3.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取消其军事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成功实践: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革命武装十万人;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4.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游击战术: 敌退我追
敌驻我扰
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 , 为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北伐 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进攻和党内的右倾错误, 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5 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 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 。 1927 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当选为中央 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 失败 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 “ 八七 ” 会议 , 结束了陈 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 中央政治局 常委 , 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 期 “ 左 ” 倾盲动错误 , 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 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 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第15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国共的十年对峙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
(4)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中国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
1927年的毛泽东
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
2、秋收起义: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 毛泽东 (3)地点: 湘赣边界 (4)经过: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所占人口比
所占土地比
地主、富农
6%
80%
中农
20%
15%
贫农
60%
5%
雇农、手工业者
13%
0%
探探究究⑴⑵ :在表这格种反情映况了下怎中样国的共历产史党现怎象样?才能在 农村立足?
题件人,”口“我大如们多在果就数农我取的村—们得农,—能了民地够毛战却主普泽胜少拥遍东一地有地切或大彻敌无量人底地土的地。地最解,基决而本土占条地问
1、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
B 争实践中得到 的最深刻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 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 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2005年 全国卷)毛泽东的诗词是 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 “军叫工农革军,旗号镰刀斧头,匡庐 (泛指江西 )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
B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9、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C 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
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 B、从共产国际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 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 义想路线 D、从失败转向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劳工神圣”是一战后出现于中国社会响亮的口号。

据统计,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这反映()A .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中国劳工的觉醒B . 十月革命改变中国劳工阶层的社会地位C .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与方向D . 知识分子关注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结合2. (2分)(2020·西安模拟)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共”行动,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

8月18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而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直接发动秋收起义,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 . 开始建立人民军队B . 积极探索革命道路C . 转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 . 注重总结失败教训3.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同志留下许多壮丽诗篇,下列诗句中,与“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反映同一史实的是()A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B .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C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4.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A .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 .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5. (2分) (2018高三上·五华月考) 著名作家魏巍写过一部名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小说,描写了中国近代一支军队转战南北的英雄事迹。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红飘带”应是()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B . 红军长征C . 八路军的敌后抗战D . 抗美援朝6. (2分)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

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B .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 .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 .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7. (2分) (2019高一下·四川期中) 1935年前后,蔣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

”这说明蒋介石()A . 认识到抗战的艰巨性B . 为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作准备C . 竭力推行消极的抗战D . 为“围剿”红军作物资准备8. (2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1933年,由红军学校与苏维埃大学军事政治部合并组成了苏区最高军事学府——红军大学。

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命名的背景是()A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 . 日本侵略造成严重民族危机C .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 (2分)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如图是中共党员中工人党员所占比重变化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农民的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B . 工人阶级已经失去了领导地位C .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D .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0. (2分) (2018高一上·涟水月考) “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这里写的是()A . 鸦片战争B . 太平天国运动C . 甲午中日战争D . 抗日战争11. (2分) (2018高一下·阜阳开学考)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12.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A .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B .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 .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D . 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13. (2分) (2019高三上·南昌月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相符合的()A . AB . BC . CD . D14. (2分)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B .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 .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 . 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15. (2分) (2016高三上·肇庆月考) 图1和图2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 . 农民阶级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C . 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高潮D . 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16. (2分) (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4”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 . 洋务企业B . 民族资本企业C . 外国资本企业D . 官僚资本企业17. (2分) (2019高三上·长沙月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工厂内迁的提案。

从1938年到1942年底,内迁厂矿共计639家,器材12万多吨,技工1.2万余人;以机器、纺织为主。

这一举措()A . 导致官僚阶层控制经济命脉B .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展开C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D . 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了决定作用18. (2分) (2020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

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

该法令()A . 将纯洁中央苏区的革命队伍B . 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的产物C . 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D . 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令至上19. (2分) (2018高一下·长丰开学考) 仔细观察下图,对其表述错误的是()A . 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B .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使北平免遭沦陷C . 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D . 事变后国共两党走向联合20.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它以特有的精神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尽的力量,而且成为突破时代和国界的神话,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 . 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 .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C . 北方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易于建立革命根据地D . 红军计划北上抗日21. (2分) (2019高二上·桐城期中)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前后“耕者有其田”()A . 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 .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 . 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 . 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22. (2分)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

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中画得清清楚楚。

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

这说明日本人A . 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B . 想对中国地理学开展学术研究C . 已占领了中国广大领土D . 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3. (2分)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

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最终到达陕北。

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A . 武昌起义B . 红军长征C . 百团大战D . 延安保卫战24. (2分) (2016高二下·新洲期末)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A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B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C . 20世纪初的20年D . 抗日战争时期25. (2分) (2020高一下·南宁期末)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信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A .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B .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C . 中国仍处于学习西方器物的阶段D .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6. (2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是()A . 武昌起义B . 北伐战争C . 南昌起义D . 秋收起义27. (2分)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A . 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B .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 .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 . 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28. (2分)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