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及其塑造的研究
培养人格,塑造灵魂——如何让初中生喜爱思想品德课

用高尚师德塑造学生灵魂

用高尚师德塑造学生灵魂摘要: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教师应在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尚;师德;塑造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今天,在我们国家里,人们又把教师称作百花园中辛勤的园丁。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为了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地培养本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发展教育能力。
这是改善劳动工具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劳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
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
其次,一个教师要保持威信,首先就要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业务水平永远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
一个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品格等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只有经常严格剖析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保持在“良好”水平上,始终受到学生的爱戴。
如果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就会使威信得而复失。
有素养的教师能被学生看作楷模、理想的榜样,从而产生处处向教师模仿的意向,使教师的示范可以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
那么,教师怎样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一、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到“师诚”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集中表现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培养下一代而勤勤恳恳地工作上。
分析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工作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学习、经历不同,年龄、性别不同,但他们都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党、对社会主义赤胆忠心,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为名,不为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一颗红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艰辛。
虽然年华流逝,但他们毫无怨言,从不惋惜,甘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作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教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品质、个性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无声的而又最直接的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和社会都会有深远的激励和影响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
我认为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只有具备了诚实、守信、自信、自尊、自爱的人,才是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好老师。
教师在工作中要踏实,努力,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影响。
所以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去体现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
二、热爱学生, 给予每位学生适当的期望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赐、才能和独特的“闪光点”, 这样教师就能从心里喜欢这些学生, 并且言谈举止都渗透着对这些学生积极的期望。
当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 会产生鼓励的效应, 他们会切实感到教师的殷切期望与浓浓爱心, 这成为他们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
教师在得到学生的良好反应后就会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 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 从而引起了一种良性循环。
当然, 对学生的期望应该恰当, 不宜过高,教师的期望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 把握住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完善自己。
三、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必须改革、必须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智能开发的重要保证。
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对自已要不断地充电,更新知识加强修养,改革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用魅力塑造灵魂——浅谈语文教师的素养

新 精神 。作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 在 课堂教学 中,不 能只是停 留在作 品字面含 义的解释与分析上 ,而要把握教育 的内在规律 ,认真研究学 生, 研究教材 ,并结合 自己的人生感 悟,从文本 的解读来透视文学和 生活 自身的本质 ,引导大学生对 现实社会及 自我生存 进行 自主性 思 考, 这需求教师有超强 的能力魅力 。 大学语文不仅仅是用来传播 中同古典文化 ,也不仅仅是欣赏文学 经典作 品,而是用教材 内容中的深刻 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情感来打动学 生, 感化学生 ,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 , 使学生 的知识结构不断健全 , 人 格修养得 到陶冶 ,语 言表达得 到提升 。教 师是学生 学习的指导 者 和引路人 , 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 , 好 奇心强 ,而且受到多元文化的影
同时 ,还要加强 自 身 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 能的训练 ,了解 每天发 生的大小新 闻,适 当地懂得一些文体娱 乐知识 ,这样就更能拉 近与学生的距离 , 让学生从心底佩服老师。因此 , 作 为一个语文老师
应树立终 身学 习的理念 ,不断充实 自己 ,不断提高 自 身 的素养 ,以渊 博的知识 、 儒雅 的作风赢得学生的敬仰与爱戴。知识 渊博 的教师 ,勤 于学习 , 不断充实 自 我 ,他们常常会 使学生 如沐春风 ,享受知识带给 人的启迪 ,美感 的力量 , 进而对学 习萌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 3 要有超 强的能 力魅 力 教师应 具备 一定 的教育 能力才 能完成教育 教学 的各项任务 和要 求, 它不仅包括敏锐 的观察力 、优秀的思维力及 良好 的的语言表达能 力 ,还包 括超强的应 变力及组织 能力 。教 师还应有 宽广的胸怀 ,能 理解学 生 、 尊重学生 。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 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
以优秀的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教育

为 强 大 的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盾 和 营 养 基 ,师 生 在 文 化 沃 土 上 生 命 得 到
尊 重 与 发 展 , 每 一 个 人 得 有 尊 严 、 意 义 、 价 值 , 让 有 有 这 才 是 教 育 的灵 魂 。
优秀的文化在何方 ?
作 为 一 校 之 长 , 应 是 学 校 文 化 的 引 领 者 , 校 文 理 学 化 的管 理 者 , 校 文 化 的 执 行 者 、 扬 者 。 但 是 看 看 学 学 发 校 的 实 际 : 学 历 史 不 短 , 六 十 年 的 时 光 , 在 岁 月 办 有 但 的 沧 桑 中 几 经 易 名 拆 合 ,存 世 纪 之 初 的 教 育 综 合 改 造 中 更 合 并 三 间麻 雀 学 校 ,可 以 说 既 没 有 显 赫 的 家 族 历 史 . 没有前 人积累下 的名气和实 力 , 也 更谈 不 上 有 什 么 优 秀 的 、 出 的 学 校 文 化 了 。优秀 的 学 校 文 化 究 竟 在 哪 突 里 呢 ?我 们又 能 去 哪 里 挖 掘 寻 找 优 秀 的 文 化 呢 ? 令 我 这 在 一 段 时 间 内陷 入 了深 深 的踟 蹰 思 考 当 中 。
处。 因此 , 西 关 文 化 根 源 与 底 蕴 之 下 , 择 了 “ ” 在 选 玉 文
文化 是指 一个社 会 中的价值 观 、 度 、 念 、 神 态 信 精
取 向 。理 论 家 普 遍 认 同 : 育 是 人 类 文 化 的 一 部 分 , 教 文
化 需 要 教 育 去 传 承 与 创 新 , 同 时 教 育 也 受 到 所 处 时 代 文化 的影响 , 育必 须适应 其所 在时代 文化 的 “ 变 ” 教 嬗 而 进 行 相 应 的 变 革 与创 新 。而 作 为 传 播 人 类 文 化 载 体 的 学 校 , 必 须 形 成 一 种 自己 独 特 的文 化 氛 围 , 造 有 也 营
撑起爱的伞——浅谈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灵魂塑造——中学生精神家园重建的实践与思考

个学 生的德育素质 , 同时受 其家庭精神 的影 响 , 更需要社
会精 神 家 园 的健 康 引 导 。作 为一 线 教 师 , 者 深 感 现 在学 笔
生的精神家园 已遭破坏 。我们该如何重建学生 的精神 家
园,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讨的问题 。
一
甚至奖励 自己 ; 自我管理 , 就是让 学生 习惯于 自己约束 自
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 中的每一株幼苗 , 让它不断壮
大 , 后 排 挤 掉 自己缺 点 的杂 草 。“ 最 唤醒 ” 时候 也 是 一种 有
相信 , 一种期待。 相信并期待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步 , 都
能够成为 自己成长的主人 ! 新德育重在培养学生“ 自律 ” 能 力, 主要通过 引导学生勇于 自我教育和善 于自我管理来实 现。 自我教育 , 就是让学生学会 自己提醒 自己 、 激励 自己 、 战胜 自己—— 犯了错误能谴责 自己, 了进步能肯定 自己 有
化 的教 育 效果 。
苟 子认为 , 一个具 有道 德情操 的人 . 权势利禄 动摇 不 了他 的决心众人反对不 了他的信念天下大乱也打扰不 了
他 的意 志 。 “ 志意 定 乎 内 ”我 们 的 学生 如 果 具 有 顽 强 的 意 ,
志, 相信他们在行为 、 习、 学 生活其它各方面都会取得很 大
2“ 到 ” 即人 到 、 到 、 到 .三 , 心 情
人到是指常规管理身体力行 。 自习、 早 读报课 、 自修 晚 多到班上走一走 , 晚就寝到学生寝室看一看。 在军训、 运动 会 这种集体活动教师也积极参加 。活动中开展德育 , 其意 义不言而喻 , 它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
。理 论 思 考
总 第 1 9期 4
塑造班级灵魂2

(二0 0九年)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参评申报表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资源研究中心塑造班级灵魂——谈班级文化建设之实践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种文化育一种人。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熏陶成长起来的,国内知名学者冯恩红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
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会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5]这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塑造班级精神为重点,谈谈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的体会。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含教室内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1]。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3]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中提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2]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凝聚力都比较大。
整洁、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我在03年担任初二(1)班主任,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让全班同学把教室的里里外外认真的清扫一遍,使同学们心情非常的舒畅,也使他们很快的进入了新学年的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有无灵魂的问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对信仰上帝和西天的人来说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对无神论者或者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来说就不一定。
对自己心目中的好人来说不仅希望他的灵魂一定存在而且希望它能得善报升入天堂,而对不共戴天的坏人就说他没有灵魂或灵魂喂狗吃了。
对严谨的科学家来说还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寻找灵魂存在的证据,对浪漫的文学家来说可根据需要安排灵魂的有无。
对小孩子来说灵魂是可被人塑造的,对大人来说灵魂已顽固不化了。
对普通常人来说,关键时刻希望他有以便得到帮助,而在平常时候又不那么在乎它以便让自己放松警惕。
……这么多答案,其实也等于没有答案。
所以,究竟有没有灵魂,最准确的回答还是鲁迅大师回答祥林嫂那句话:“关于灵魂的问题,这个吗,或许有,也许没有吧,这个我说不清楚。
”当然,这个回答并不意味着你我就是祥林嫂,或者一定要有祥林嫂那样的结局。
如此说来,灵魂就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用途而异的了。
尽管这样说显得有点两面三刀,圆滑无骨,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更体现了灵魂的本质:虚无缥缈没有定踪,而又无处不在。
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法力无边,影响一切。
想来,科学发展这么多年了,似乎解决了不少问题,可是也就更明白了地球的渺小,不管是在太阳系,银河系,还是河外星系,实在就如同海边的一粒沙尘。
就现在的科学达到的极限,就是纯粹的物质世界,也还没有搞明白,哪里就明白和物质没有任何关系的灵魂问题了。
抛开这些不说,按照常规的了解,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经常遇到灵魂问题的。
也就暂且承认灵魂的存在吧。
例如:那些人体炸弹们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灵魂早日解脱上天堂,才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当然这壮举对一般人来说不可理解,甚至说他们是被恐怖分子利用了的炮灰而已。
国外的不说,就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当年也一定是为了更好统一管辖下子民的灵魂,而采取一项伟大壮举。
就是现在几千年过去了,记住他统一中国的伟大业绩的人多,也就淡忘了他残忍杀人、消灭思想和灵魂的独裁专制。
这些远了。
远的不说,说近的。
当年那些送子弟丈夫上前线的百姓,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能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完全平等的天堂才去战斗的。
不知道那些为了这个理想而躺在低下的先烈们,如果真的九泉有灵,看着如今他们后代的生活,是否真的能够灵魂安息了?
死的不说,说活的。
当年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时候,自己的灵魂也一定在每时每刻爆发革命,只是革命的痛快过后,那颗革命的的灵魂还是不能喂饱饥饿的肚皮。
这些也已远去了,可就在你我身边,不是还这样活生生的存在着一大批人,他们被尊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吗。
试想如果灵魂根本不存在,哪还要这么多“工程师”来改造什么?
现实的情况是,那些挂着“工程师”头衔的和没挂工程师头衔的人们,还依然铺天盖地的站在你周围,不断实施着他们的塑造计划,改造着一代代人的可怜的“灵魂”。
这改造的工具和改造的目的自然是要更好满足工程师或工程师们的教师的要求。
工程师们为更好完成塑造灵魂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树立了一批可作为榜样的“高级灵魂”拥有者,然后编纂一本本厚重的“灵魂”塑造专业指导教材和业余学习书籍。
成立了一座座专门培养“雕塑大师”的“工程师”培训学校。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塑造灵魂”的伟大事业。
然而塑造灵魂的教材却是要不断的改进着。
所谓同样的事实,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视角,也就有不同的结论,而这些结论也是很难统一的,哪怕是就在眼前发生着的。
而对于历史,那些早就过去了的事实,没有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对证,就只能凭后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任意发挥了。
对中国人来说,圆明园被烧了感到悲痛,对八国联军来说占领了圆明园就应该是一场战斗的胜利。
对朱三太子们来说,满清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对中华民族来说,清朝不过是同历史一样的一次改朝换代。
对东三省的亡国奴来说,丢掉的家园是永远的痛,复仇光复是不忘的目标,对汉奸狗腿子来说,日本人也是很好的靠山,不错的衣食父母。
对孩子来说,可以告诉他们萨达姆不是好人,可也不能就说美军是好人。
说日本人不是好人,可也不能说蒋介石就是好人。
说以色列人杀巴勒斯坦人不对,可巴勒斯坦人炸以色列的公共汽车似乎也不那么正确。
就是面对发生的坏人坏事,孩子说为什么大人们都不管,他们孩子能做什么?
不知道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们的精神被宣扬和培训了这么多年,他们的灵魂是否已扎根在亿万群众心中?也不知道那些站在台上的成克杰陈希同陈良宇们的灵魂是否已经塑造的像他们发表的演讲那么好看好听,还是像他们台下进行的实事那么龌龊卑鄙!
如此看来,这灵魂的塑造工程,还是有不少可以发挥的地方。
经过深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是从仿生学的角度。
我们知道作为一条狗,他天生就忠于主人,而作为一只狼,生来就到处流浪。
也许坐在狗的身体内部天然就存在一个“忠诚”的基因,真心希望这些工程师们有朝一日可以找到这种基因,但是狗良好的基因可以表达在狼身上,从而让他们的后代狼狗尽管有狼基因,但还一样遗传狗最宝贵的忠诚基因。
按照哺乳动物的共通性,如果将来的科学家分离出来了狗的忠诚基因,并经过脱活处理,变成一种可以供人类使用的疫苗,那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注射在那些不那么忠诚的子民身上,这样,对于改造那些异己分子的思想,让他们彻底的忠于一个理论,一位领袖,达到舍生忘死的程度,应该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方法,就是采用高科技的软件的方法。
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大脑的研究,最新的芯片已经可以植入大脑,按照主人的指令,完成某些特定的人脑的功能。
也许不远的将来,软件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与人脑衔接。
如果需要某一类人的时候,就按照一个统一的软件制造一批人,就如同在生产流水线上知道一批机器人那样,首先可以让他们作为仪仗队,一定可以做到步调一致,然后作为保镖,确保首长的安全,然后就是改造所有的人,让他们完全的消失了自我的意识,听从一个口令的指挥,完成一个统一的目标,实现一个人制定的蓝图。
如果这样的,这世界该多么太平与和谐!相信,也许这个忠诚基因的发现或者忠诚软件的开发,是指日可待的吧。
只是有一条,但愿这个基因和软件囊括了人类文明进化几万年隐含在每个人本能中的良知,而不是根据权力和财富的大小由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控制!
至于自己,还是愿意相信人皆有灵魂,而且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心底的那片未泯的良心。
而且希望这灵魂能更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时处处监督肉身的表现,让肉身在人前人后的表现都对得起良心。
如果这样,也就宁愿不要再受被别人塑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