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点双向重分布

合集下载

08路由重分布

08路由重分布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续)
5、因为EIGRP的度量相对复杂,所以在重分 因为EIGRP的度量相对复杂, EIGRP的度量相对复杂 布时,需要分别指定带宽、延迟、可靠性、 布时,需要分别指定带宽、延迟、可靠性、 带宽 负载以及MTU参数的值。 负载以及MTU参数的值。 以及MTU参数的值 6、EIGRP能够识别内部路由和外部路由,默 EIGRP能够识别内部路由和外部路由, 能够识别内部路由和外部路由 认情况下,内部路由的管理距离是90,外 认情况下,内部路由的管理距离是90, 90 170( 部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70 部路由的管理距离是170(路由代码为 EX” ”D EX )。
3、注入默认路由
EIGRP:ip defaultEIGRP:ip default-network (D* 1.0.0.0/8) OR:redistribute static (D*EX 0.0.0.0/0) RIP:defaul defaulRIP:defaul-information originate defaultOR:ip default-network OR:redistribute static 0.0.0.0/0) (R* 0.0.0.0/0) OSPF:defaul defaulOSPF:defaul-information originate (O*E2 0.0.0.0/0)
度量
路由重分布时,必须给重分布而来的路 由指定的度量值被称为默认度量值或 由指定的度量值被称为默认度量值或种 子度量值,它是在重分布期间定义的。 子度量值,它是在重分布期间定义的。
路由协议 RIP EIGRP OSPF IS-IS BGP 默认种子度量值 无限大 无限大 BGP为1,其他为20 0 IGP的度量值
配置重分布( 配置重分布(续)

双向板框架结构内力研究分析

双向板框架结构内力研究分析

所示。
表 1 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值

项目
B1
B2
B4
l01/m l02/m l01/l02
m1 m2 m′1 m″1 m′2 m″2
3.1 5.8 0.55 3.69 1.52 -5.90 -5.90 -4.08 -4.08
4.2 6.2 0.70 6.85 4.07 -13.02 -13.02 -10.11 -10.11
Structurefeasibilitydesignandanalysisofastadium standsroofsystem
XuJianxin
(GuangzhouUrbanPlanning,SurveyandDesignInstitute,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StructuraldesignandanalysisarecarriedoutonthelargecantileversteelroofofthestadiumstandofTheHongKongU
作用。
所以,作用在结构各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Fi =
GiHi

FEK
=2047
GiHi


∑ GiHi i=1
∑ GiH i=1
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可得地震下的水平应力与
他可变载荷的组合值,是用来表示地震发生时,根据遇合概 剪应力曲线图。由图 7可知,随着层高的增加,地震水平荷
率所确定的“有效重力”。
2.9 4.2 0.70 3.58 1.95 -5.90 -5.90 -4.57 -4.57
由表 1可看出:支座处存在最大负弯矩值,跨中存在最 大正弯矩值,且可负 弯 矩 的 绝 对 值 大 于 正 弯 矩 值。 在 正 负 弯矩扭力的作用下将形成应力拱,如图 4所示。同时,可得 到在楼板 弹 性 工 作 阶 段 ,随 着 载 荷 的 逐 步 增 大 ,将 在 板 底 部对角线的位置出现塑性裂缝并开始向四个边角扩展。 临近破坏数值 时,在 垂 直 楼 板 顶 部 两 条 对 角 线 的 方 向 处 将 出 现 环 状 裂 缝 ,根 据 受 力 特 点 还 可 以 得 出 ,楼 板 顶 部 的 板角处混凝土 由 于 正 负 应 力 拱 的 作 用 将 被 挤 碎,具 体 楼 板上下部位破坏情况如图 5所示。从破坏过程和裂纹分 布情况,还可看 出 双 向 楼 板 的 传 递 给 支 承 结 构 梁 的 荷 载 并不是沿着楼 板 边 缘 均 等 分 布,而 是 相 对 集 中 于 板 的 中 部,两端相对较小。

第十一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1什么是单双向板?怎样加以区别?其传力路线有和特征?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

(1)对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对于四边支承的板l b≤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l b<<时宜按双向板计算;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2/3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2l b≤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单向板沿短边方向受力,特征个方向弯曲双向板双向受力特征两个方向弯曲2什么叫截面的弯曲刚度?什么叫截面竖向弯曲刚度?截面的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曲率需施加的弯矩值截面竖向弯曲刚度:使构件截面产生单位挠度需施加的竖向均布荷载3现浇单向板的设计步骤是什么?(1) 结构平面布置,并拟定板厚和主、次梁的截面尺寸(2) 确定梁、板得计算简图(3)梁、板的内力分析(4) 截面配筋及构造设施(5) 绘制施工图4单向板肋梁楼盖其板、次梁、主梁的跨度如何确定?工程常用的数值分别是多少?板的跨度:次梁的间距单向板:1.7-2。

5 m荷载大时取较小值,一般≤3m次梁的跨度:主梁的间距ﻩ次梁: 4-—6 m主梁的跨度:柱或墙的间距主梁: 5——8 m5单向板肋梁楼盖的布置方式都有哪几种?1)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优点:主梁与柱可形成横向框架,横向抗侧移刚度大各榀横向框架间由纵向的次梁相连,房间整体性较好由于外墙处仅设次梁,故窗户高度可开大些,对采光有利(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3)优点: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加了室内净高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的情况3)只布置次梁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6什么是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结构物的计算简图包括计算模型,计算荷载两个方面1)简化假定和计算模型:简化假定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无竖向位移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3)忽略板、次梁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反力4)实际跨数≥5跨时等跨或跨度差≤10%且各跨受荷相同的连续梁按5跨计算 计算模型: 连续板或连续梁(2)计算单元及从属面积板计算单元:1m 宽板带次梁荷载范围 :次梁左右各半跨板主梁荷载范围 :主梁左右各半个主梁间距,次梁左右各半个次梁间距(3)弹性理论计算跨度中间跨 0c l l =边跨 板0min 1.025222n n b h b l l l =+++(,) ﻩ梁0min 1.025222n n b a b l l l =+++(,) (4)荷载取值板和次梁的折算荷载为了考虑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对内力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减小活载的办法板 12g g q '=+ 12q q '= ﻩ次梁 14g g q '=+34q q '=7、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假定有哪些?答:⑴、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⑵、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⑶、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⑷、跨数超过5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数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5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8什么是折算荷载法?为什么采用折算荷载?如何折算?答:折减荷载法:当主梁的线刚度比次梁的线刚度大得多时,主梁变形对次梁内力的影响才比较小。

路由重分布概念

路由重分布概念

路由重分布概念
路由重分布是指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共享路由信息的过程。

为了在同一个网络中有效地支持多种路由协议,需要在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这个过程将一种路由协议获悉的路由信息告知给另一种路由协议,从而实现在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路由信息的共享。

在执行路由重分布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应避免在同一个网络中同时使用两个不同的路由协议,除非在网络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其次,如果有多台路由器作为重分布点,应使用单项重分布以避免回环和收敛问题,并在不需要接收外部路由的路由器上使用默认路由。

此外,在单边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向重分布,但如果没有任何机制来防止路由回环,则不要在一个多边界的网络中使用双向重分布。

在进行路由重分布时,还需要考虑度量标准和管理距离。

种子度量值是在路由生分布时定义的,它是一条通过外部重分布进来的路由的初始度量值。

同时,由于不同路由协议的度量标准不同,需要进行协议标准的转换以实现兼容性。

总之,路由重分布是实现多个路由协议在同一个网络中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在不同路由协议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共享和转换,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路由选择和网络通信。

双向双点重分布

双向双点重分布

自己总结一下双向双点重分布: 拓扑如下: --------------------------------- 目的是为了实现在R1上看4.4.4.4的路由有二条,R2,R3备份或负载, 实现在R4上看1.1.1.1的路由有二条,R2,R3 备份或负载. 实现方法: 修改度量值路由tag: 当一个路由器重分布时,把路由自己总结一下双向双点重分布:拓扑如下:---------------------------------目的是为了实现在R1上看4.4.4.4的路由有二条,R2,R3备份或负载,实现在R4上看1.1.1.1的路由有二条,R2,R3 备份或负载. 实现方法:修改度量值路由tag: 当一个路由器重分布时,把路由打上tag, 当另一个R收到时直接丢弃.环境描述:R1,R2,R3,之间运行ospf 110 ,network 各个互联接口R2,R3,R4 之间运行eigrp 90 ,network 各个互联接口在R1上把环回口地址1.1.1.1 重分布进 OSPF 110.在R4上把环回口地址4.4.4.4 重分布进 EIGRP 90.第一步 : 在R2,R3上把eigrp 重分布进 OSPF :在R2上得到的路由是:D EX 4.4.4.0 [170/2588160] via 192.1.1.4, 00:02:22, FastEthernet0/0 在R3上得到的路由是:O E2 4.4.4.0 [110/20] via 192.1.13.1, 00:00:17, FastEthernet2/0从R4看路由表:O E2 4.4.4.0 [110/20] via 192.1.12.2, 00:02:05, FastEthernet1/0O E2 192.1.1.0/24 [110/20] via 192.1.13.3, 00:02:05, FastEthernet2/0 [110/20] via 192.1.12.2, 00:02:05, FastEthernet1/0 分析一下为什么R2,R3上得到的4.4.4.4的路由一个是D EX 一个是O E2 的呢 ?在R4上把4.4.4.4的直连路由重分布到EIGRP后,R2,R3都学习到了D EX的该网段路由.度量值变为170.此时在R2,R3先后把EIGRP重分布到OSPF中,此时会在AREA0中广播该OE2路由,因为R3也运行OSPF,R3也会收到从R2重分布进行的 O E2 4.4.4.4路由,这时,R3就是从两个不同的接口都学习到了4.4.4.4的路由,这时R3就会比较度量值,哪个小,哪个就会被放到路由表中.OE2 的是110. DEX的是170,所以在R3上看到的4.4.4.4的路由是OE2的.那如何实现在R1上到4.4.4.4的链路是冗余的呢.(一种方法是修改度量值,另一种方法是给路由打上tag.)下面介绍利用给路由条目打tag来实现冗余.在R2上把重分布进OSPF的4.4.4.0路由打上99的标签:ip prefix-list pre seq 5 permit 4.4.4.0/24!route-map cisco permit 10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preset tag 99route-map cisco permit 20!router ospf 110router-id 2.2.2.2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eigrp 90 subnets route-map cisconetwork 192.1.12.2 0.0.0.0 area 0此时在R1上看学习到的路由:R1#show ip route 4.4.4.0Routing entry for 4.4.4.0/24Known via "ospf 110", distance 110, metric 20Tag 99, type extern 2, forward metric 1Last update from 192.1.12.2 on FastEthernet1/0, 00:00:21 agoRouting Descriptor Blocks:* 192.1.12.2, from 2.2.2.2, 00:00:21 ago, via FastEthernet1/0Route metric is 20, traffic share count is 1Route tag 99同样R3上也会学习到tag为99的路由,这时如果在R3上把学习到的该路由丢弃,则R3只会从R4方向学习到EIGRP的4.4.4.0路由,这时从 R1上看到的4.4.4.0的路由应该为二条:R3上的操作:route-map cisco deny 10match tag 99!route-map cisco permit 20!routerospf 110router-id 3.3.3.3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eigrp 90 subnetsnetwork 192.1.13.3 0.0.0.0 area 0distribute-list route-map cisco in!在R3上看路由已经变为:D EX 4.4.4.0 [170/2588160] via 192.1.1.4, 00:02:00, FastEthernet0/0 但R1上路由确依然为,并不是我们预想的冗余:O E2 4.4.4.0 [110/20] via 192.1.13.3, 00:00:09, FastEthernet2/0原来问题是R2上的路由又变为:O E2 4.4.4.0 [110/20] via 192.1.12.1, 00:04:57, FastEthernet1/0在R3上也进行同样的操作:ip prefix-list pre seq 5 permit 4.4.4.0/24!route-map cisco1 permit 10match ip address prefix-list preset tag 88!route-map cisco1 permit 20router ospf 110redistribute eigrp 90 subnets route-map cisco1R2上的操作:route-map cisco1 deny 10match tag 88!route-map cisco1 permit 20!router ospf 110distribute-list route-map cisco1 in至此:从R2,R3上看到的4.4.4.0的路由为:R2: D EX 4.4.4.0 [170/2588160] via 192.1.1.4, 00:03:25,FastEthernet0/0R3: D EX 4.4.4.0 [170/2588160] via 192.1.1.4, 00:12:48, FastEthernet0/0所以在R1看4.4.4.0的路由为:O E2 4.4.4.0 [110/20] via 192.1.13.3, 00:00:35, FastEthernet2/0[110/20] via 192.1.12.2, 00:00:35, FastEthernet1/0到此: 双点单向重分布做完!在R2,R3上把本地的路由O E2 1.1.1.0 [110/20] via 192.1.12.1, 00:05:49, FastEthernet1/0O E2 1.1.1.0 [110/20] via 192.1.13.1, 00:06:12, FastEthernet2/0重分布进EIGRP中,度量值都变为170,此时不会出现(二)中的问题相同操作:router eigrp 90redistribute ospf 110 metric 1000 100 255 1 1500network 192.1.1.0no auto-summary在R4上看到的路由为:D EX 1.1.1.0 [170/2588160] via 192.1.1.3, 00:00:00, FastEthernet0/0 [170/2588160] via 192.1.1.2, 00:00:00, FastEthernet0/0至此: 双向双点重分布做完!。

双点双向重分布

双点双向重分布

们都说,眼见为实,今天自己做了一下ospf与rip的双点双向重发布,终于看到了想要的效果,哈哈哈…………如图r1、r2、r3上起ospf协议,r2、r3、r4、r5上起rip协议。

然后在r2、r3上进行重发布。

r1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ip ospf hello-interval 10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2 102 broadcastframe-relay map ip 10.1.1.3 103 broadcastno frame-relay inverse-arp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network 1.1.1.1 0.0.0.0 area 0network 10.1.1.1 0.0.0.0 area 0r2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2 255.255.255.0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1 2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1.1.3 201 broadcast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24.1.1.2 255.255.255.0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rip metric 100 subnets network 2.2.2.2 0.0.0.0 area 0network 10.1.1.2 0.0.0.0 area 0router ripversion 2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4network 24.0.0.0r3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3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1 3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1.1.2 301 broadcast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34.1.1.3 255.255.255.0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rip metric 100 subnets network 3.3.3.3 0.0.0.0 area 0network 10.1.1.3 0.0.0.0 area 0router ripversion 2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5 network 34.0.0.0no auto-summaryr4配置: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24.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1/1ip address 34.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1/2ip address 45.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router ripversion 2network 24.0.0.0network 34.0.0.0network 45.0.0.0no auto-summaryr5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5.5.5.5 255.255.255.255interface Ethernet0/2ip address 45.1.1.5 255.255.255.0 half-duplexrouter ripversion 2network 5.0.0.0network 45.0.0.0no auto-summary于是出现了这个现象,如图你会发现在r2、r3上5.5.5.5竟然是从ospf上过来的,下一跳是r1的接口………………终于出来了,呵呵,以前总是出不来这个错误的效果…………无疑这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ospf的管理距离要高于rip,造成路由器选择管理距离低的路由协议,所以会出现这个了……解决方法:方法一:修改AD值,我认为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仅仅在两个ASBR节点上,将rip的AD值修改,高于ospf的AD值,问题马上解决,并且在A点和B点都形成了等价负载均衡。

双中点模型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中点模型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双中点模型的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双中点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型,在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核心概念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存在两个中心点,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系统的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双中点模型的规律,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案例。

通过对双中点模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规律,为实践中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首先对双中点模型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接着会说明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各自包含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框架。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双中点模型的概念、应用和实践案例。

首先会对双中点模型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解释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会探讨双中点模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示其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将通过具体实践案例来说明双中点模型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双中点模型的规律,归纳其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展望中,将对双中点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设想,为读者提供一个未来发展的参考。

最后,通过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得出本文的结论,强调双中点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双中点模型的规律性,通过对双中点模型的概念、应用和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在不同领域中双中点模型所表现出的共同规律。

通过对双中点模型规律的挖掘和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模型的核心特点,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文章还将展望双中点模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视野和思考框架。

通过文章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揭示双中点模型的规律性,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2.正文2.1 双中点模型的概念双中点模型是一种在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模型,它主要用于描述和解释人类行为中的一种特殊模式。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ppt模版课件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ppt模版课件

1
2
4
3
整体现浇式楼盖具有整体性好,适应性强,防水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下列情况:
楼面荷载较大、平面形状复杂或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对于防渗、防漏或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高层建筑。
双向板:两个方向弯曲。
单向板: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
如图:某四边支撑板,受均布荷载作用。
一.单向板与双向板
01
02
*
C.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或该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2.内力计算 (1)对于相应的荷载及其布置,当等跨或跨差小于等于10%时,可直接查表用相应公式计算(如查P.130--136); (2)公式中的荷载应为折算荷载,其他相同。 3.内力包络图 (1)意义:确定非控制截面的内力,以便布置这些截面的钢筋。 (2)内力包络图的作法:见附图,以五跨连续梁为例加以说明。 步骤1:由于对称性,取梁的一半作图;
*
对于(2):由于支座约束作用将在板内产生轴向压力,称为薄膜 力或薄膜效应,它将减少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这种有利作用在计算内力时忽略,但在配筋计算时通过折 减计算弯矩加以调整。 对于(3):主要为计算简单。 对于(4):方便查表计算,可由结构力学证明。 2.计算单元和从属面积 (1)计算单元:板—取1米宽板带;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具有代表性的一根梁。 (2)从属面积:板—取1米宽板带的矩形计算均布荷载; (见附图) 次梁和主梁—取相应的矩形计算均布和集中荷载。
塑性铰 理想铰 A:能承受(基本不变的)弯矩 不能承受弯矩 B:具有一定长度 集中于一点 C:只能沿弯矩方向转动 任意转动 (3)塑性铰的分类 钢筋铰—受拉钢筋先屈服,适筋截面;(转动大、延性好); 混凝土铰—混凝土先压碎,超筋截面;(转动小、脆性)。 (4)塑性铰对结构的影响 A:使超静定结构超静定次数减少,产生内力重分布; B:塑性铰出现时,只要结构不产生机动,仍可承受荷载;或者 说,当出现足够的塑性铰,使结构产生机动时,结构才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都说,眼见为实,今天自己做了一下ospf与rip的双点双向重发布,终于看到了想要的效果,哈哈哈…………如图r1、r2、r3上起ospf协议,r2、r3、r4、r5上起rip协议。

然后在r2、r3上进行重发布。

r1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ip ospf hello-interval 10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2 102 broadcastframe-relay map ip 10.1.1.3 103 broadcastno frame-relay inverse-arp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network 1.1.1.1 0.0.0.0 area 0network 10.1.1.1 0.0.0.0 area 0r2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2 255.255.255.0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1 2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1.1.3 201 broadcast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24.1.1.2 255.255.255.0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rip metric 100 subnets network 2.2.2.2 0.0.0.0 area 0network 10.1.1.2 0.0.0.0 area 0router ripversion 2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4network 24.0.0.0r3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255interface Serial0/1ip address 10.1.1.3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serial restart-delay 0no arp frame-relayframe-relay map ip 10.1.1.1 3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1.1.2 301 broadcast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34.1.1.3 255.255.255.0router ospf 1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rip metric 100 subnets network 3.3.3.3 0.0.0.0 area 0network 10.1.1.3 0.0.0.0 area 0router ripversion 2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5 network 34.0.0.0no auto-summaryr4配置:interface Ethernet1/0ip address 24.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1/1ip address 34.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1/2ip address 45.1.1.4 255.255.255.0 half-duplexrouter ripversion 2network 24.0.0.0network 34.0.0.0network 45.0.0.0no auto-summaryr5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5.5.5.5 255.255.255.255interface Ethernet0/2ip address 45.1.1.5 255.255.255.0 half-duplexrouter ripversion 2network 5.0.0.0network 45.0.0.0no auto-summary于是出现了这个现象,如图你会发现在r2、r3上5.5.5.5竟然是从ospf上过来的,下一跳是r1的接口………………终于出来了,呵呵,以前总是出不来这个错误的效果…………无疑这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ospf的管理距离要高于rip,造成路由器选择管理距离低的路由协议,所以会出现这个了……然后在两个ASBR的ospf域内,对in方向设置分布列表,接口为连接A点的接口。

这样配置的意思就是把重分配进ospf域内的rip条目都deny掉,但是这样deny是在ospf域内进行,等于是ASBR不接收rip域内的路由了。

这样做完之后的结果和修改AD值是相同的。

方法三:使用route-map,如果在分布列表的基础上去思考使用route-map的话,会少走一些弯路。

因为在使用分布列表和route-map时的方式是相同的。

这是一个高手写的出现此问题的原因:环路如何产生的?在双点双向重分布的环境中,产生环路主要是因为双协议之间AD值不同,并且假设ASBR 1在redistribute后,此时ospf域内已经产生了type-5的lsa,说明rip的路由条目已经进入了ospf,重分布开始生效。

这时ospf会将数据库内的条目通告其他节点,包括A(假设A为ospf域最远端的节点,该节点不是ASBR)和ASBR 2,并且保持ospf相同域内的lsa数据库相同。

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既然ASBR 1和ASBR 2在相同的ospf域,那为什么两个点的路由表不同?观察路由表发现有一端的ASBR选择了rip协议,另一端的ASBR选择了ospf协议,其实经过分析之后,这种情况很容易可以解释。

在选择rip协议的ASBR端,说明rip域的路由条目是从这个点进来的,进来之后,又重分布进了ospf域,然后,将这些路由条目(分布之前是rip域内路由,分布之后是ospf的O E2路由)通告给了其他ospf节点,对端在学到O E2路由之后就会和之前学到的rip路由比较,比较之后rip条目被丢弃,O E2留下了,就产生了这种情况。

在rip的数据库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在选择ospf协议的一端show ip rip database可以看到,在ASBR 2中(路由表中含有O E2路由的节点)的rip数据库显示rip域内的路由为redistrbute,说明了rip域内的路由是从另一个ASBR 1学到的,因为redistrbute表示该条目是由rip域重分布进来的。

而在ASBR 1中(路由表中包含R路由的节点)的rip数据库则显示R路由是从rip域学到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在ASBR 2的两端同时收到了rip域内的路由,一端是由rip学到的,另一端是由ospf重分布进来的而ASBR 2会选择O E2路由,而不选择rip路由,是和AD有关,ospf(110)的AD值优于rip(120),所以在ASBR 1将这些不同协议的相同路由条目比较之后,选择了ospf,而rip则没有进入路由表。

:o来看rip域这边,如果简单认为rip域内的路由进入ospf域内,再由ospf域重分布进rip域而产生环路是不够的。

环路的产生是因为rip域内的路由在经过ospf重分布之后,再次进入rip域就会引起环路,换句话说,环路是在rip这边产生的。

假设在ASBR 2中O E2路由又在重分布时进入了rip域,这时的B是什么反应?B会想,我又收到了一条相同的路由条目,比较数据库吧比较之后发现,这条路由就是我的直连路由,这样,那条由rip进入ospf,又从ospf重新分布进入rip的路由,被B丢掉了,因为这条路由的metric比直连端口的metric要大(当然了,怎么会有比直连更小的metric?)。

在ASBR 2这端,因为有水平分割,所以ASBR 2是不会把B的直连路由再通告回去的。

这里可以看到,出现问题的链路在ASBR 2和B之间,在收敛之前,ASBR 1也运行了rip,从rip角度来讲,它不会将B的直连路由再发回给B,但是B的直连路由通过rip进入了ospf,而ASBR 1运行的ospf又会将B的直连路由再次通告给B,ok,环路就在这里。

(- - 虽然是在rip链路中产生了环路,但是我还是不认为环路是由rip引起的)再来看ospf域内的路由条目进入rip后会如何,我认为这里是没有问题的,当B收到(不论是从ASBR 1还是ASBR 2收到)ospf域内的路由条目时,会加入rip数据库,因为路径不同,所以从ASBR 1和ASBR 2收到的ospf路由都会加入路由表,然后形成等价的负载均衡。

我想到了樊老师回答的一个问题,在ASBR 1和ASBR 2中,究竟哪一边会出现这种状况?"取决于时间",如果先在ASBR 2做好了redistribute,那ASBR 1和B之间就会产生环路,反之亦然。

环路是如何自己消失的?卷一上说,环路消失是因为失效计时器到时,并且环路的消失和水平分割有很大关系,卷一同时简单例举了帧中继接口,因为帧中继接口的ip水平分割功能在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所以会产生永久环路。

但是具体是怎样的情况,我也没有一步一步分析过。

环路现象很怪异,很多次重启模拟器,很多次的情况都不相同,有时启动后,马上可以收敛,而有时会等几分钟。

我是以A点ping B点来判断是否收敛的。

我觉得应该和rip的计时器有关吧。

盼望高人指点!再来看次优路径问题,双点双向重分布中,环路貌似不是最致命的问题,因为环路会随着达到失效时间而消失,但是次优路径却不会,它会一直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