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梳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含解析

地理湘教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区位的含义区位包含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指某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即区位的含义可简单理解为位置和分布。

2.产业活动的类型与区位条件现代产业活动种类繁多,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下属部门。

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如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的沿海地区,濒临深圳湾和大鹏湾,与珠江隔珠江口相望,紧邻香港特别行政区,京九、广九两条铁路的枢纽处。

受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影响,深圳发展相当迅速,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很多,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如影响橡胶种植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气候;影响石油开采的主要区位条件是资源;影响甜菜制糖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原料;影响面包制作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影响软件开发的主要区位条件是技术力量;影响普通服装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廉价劳动力。

产业活动的类型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表3-1所示。

条件的影响显著。

而工业生产同农业的生物生长过程不同,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像农业那样大,它一般不受季节和地带的约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生产比较稳定、可靠,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并且除了极少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外,绝大多数工业可在任何季节进行连续生产,即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在地域上具有灵活性,在季节上具有连续性。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从而导致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主要是指生产协作、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

高中地理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从容说课人类离不开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主要学习两项内容:一是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二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分析了如何选择理想的区位及不同的产业活动具有不同的区位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区位,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会发生相应变化。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四部分内容,教学中可运用相关的图片及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

学习本节教材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及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学会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四种方式。

教学难点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

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状况及主要的分布,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定义,理解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生产协作联系的方式。

3.结合生活事例了解商贸的含义及主要环节。

4.明确科技与信息在产业活动中的作用。

5.理解工业地域在布局上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及发展变化。

3.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认真求学的热情。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8)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7)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7.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区域产业活动 7.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新人教版

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08620041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 主导区位条件是 (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集聚型
举例
布匹的生产过程; 钢铁工业的生产
分散型 汽车的生产过程
联系 图示
结果
集聚成为工业城 市
分散成为跨国公司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_限__制__性__因__ _素__。 (2)发展原则:与当地优势条件和_发__展__潜__力__相适应。 (3)布局要求:尽量发挥当地_自__然__条__件__、自然资源、地 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优势;在条件较好 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的_产__业__集__群__。
产业类型 主导区位
产业特点
煤炭开采 自然资源
受矿藏状况限制
服装、电 子装配
卫星、飞 机等
廉价劳 动力
需要劳动力数量多。如典例1 中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 就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技术
要求技术水平高
【高考模拟精练】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1848年修通联
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 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 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 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 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
准确把握_市__场__动__态__, 及时获得_技__术__创__新__信 息。加强企业之间、 区域之间经济协作, 扩大技术交流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产业活动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学案新人教版

第1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识记—基础梳理]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部门差异[农业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而工业虽然也受土地、水、矿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性更明显,所以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理解—要点突破]1.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就地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对象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铁路等),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一片草地等)。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分析。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位置要素;②自然区位要素;③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的分析如下表所示:考向1 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2017·江苏高考)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2040081】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 .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1.D 2.A[第1题,D对:淅川附近有规模较大的水库,水库对该地气候调节作用强,有利于柑橘的生长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一、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本区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1)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条件,劣势条件是(2)本区的寿光市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发祥地,简要分析该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述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优势主要集中在土地和土壤方面,劣势主要在气候和气象灾害方面。

第(2)题,从气候、土地、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第(3)题,根据材料二,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1)优势是土地面积增加迅速,土地平坦,肥沃;劣势是气候较为干燥,水源不足,生长期短,热量较少(2)冬季光照充足;土地广阔,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3)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资金、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位处温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土地、海洋、石油)资源丰@0二、考点讲解1.产业活动的区位分析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具体表解如下:产业类型主要区位特征原因目的农业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与自然环利用区域矿矿产资源蕴藏同时经济效益矿业境联系密产资源,促丰富的地区与矿产数量、切进经济发展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充分利用当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重部件、能源和地优势,降工业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劳动力来自四低成本,占的地区面八方,选择领市场机会多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接近最大消商业、服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消费水平和消费人群,增务业的地区费数量决定生加商品销量产效益2.部分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是否有廉价劳动力。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走进高考]
(2013·课标文综Ⅰ,1、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 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2题。
1.每年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
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
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气候条件可知该地夏季高温 多雨,同时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再加上该国人口众 多,适合发展高产的水稻种植业。第(2)题,由于图中呈现 的主要是该国的纬度位置和气候情况,因此可以推断图示 最优区位条件是水热充足。第(3)题,由于中国杂交水稻技 术在世界领先,而且其产量高,可知该国希望引进该品种 及生产技术。 答案 (1)A (2)D (3)B
(2013·大纲文综,2)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 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
3.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该公司研发中
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知识和技术,必须有人才做保
证,B项正确。
答案 B
4.[2014·重庆文综,14(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 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 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9~ 20°C、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下图是云南某区域示意 图。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讲义)

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讲义)

1. 理解区位的含义;2. 理解农业、矿业工业、商业和效劳业等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3. 理解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分析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难点:区位条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一、区位与我们的生活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该事物的地理位置;二是该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

我们个人的生活、行为都与区位有关。

我们的购物行为要充分地考虑适宜的地点以节省时间和金钱;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会把我们与国内外很多地方联络起来。

在区位分析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对几个可能的区位进展比拟,然后确定一个最为理想的区位。

如企业在选址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市场,该企业是否符合所在地区的开展方向,以及消费活动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最终从几个可能的区位中选择最优区位。

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 产业活动的种类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消费和供给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效劳两大部门,详细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消费和生活效劳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效劳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效劳业和各类技术效劳业;三是为进步科学文化程度和居民素质效劳的部门:教育、文化、播送、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2. 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有很多,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和技术条件〔冷藏、良种、机械、化肥、科技人才等〕。

通常,农业与矿业的消费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络最为亲密。

相对来讲,工业消费区位受【归纳总结】农业消费活动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而工业虽也受土地、水、矿产等因素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性更明显,所以与农业相比,多数工业具有地域上的灵敏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部门差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方式
1.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地形、土地和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重点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2)不同之处: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②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③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1.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1)评价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

评价判读某工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需考虑环境、社会因素等。

例如,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应布局在河流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高技术人才,应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在某地建厂,总要考虑当地的有利条件,或有丰富的资源,或劳动力廉价,或交通便利,或市场广阔,或科技发达等。

当然也有限制性因素,比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在山区交通不便等。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2)根据工业生产中原料及产品的性质
①在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料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②生产的产品易腐烂变质或易燃、易爆、易碎,可运性差的,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3)根据某地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
在确定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要结合具体工业地区进行分析,如:
①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因素则是原料。

②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而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原料导向型。

③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④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属于市场导向型。

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2)污染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