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灾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往往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矿井突水预兆,做好预防工作,是每一名矿工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矿井突水的原因与危害矿井突水,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使得矿井内部水位急剧上升,矿工和设备被淹没。
矿井突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断层扩大,地下水突然渗入矿井;采矿活动破坏了地下岩石层结构,导致煤层底部渗透性增强;地震活动使得岩石层破裂产生大量裂隙,煤与矿井相接部分开裂,产生突水。
矿井突水的危害非常严重,它往往会造成矿工的身体被淹没,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设备和通风设施被破坏,导致现场的停工、损失和经济影响。
二、矿井突水的预兆虽然矿井突水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它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
我们只有及时掌握和分析这些预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1、水位上升:这是矿井突水比较明显的预兆。
如果你发现矿井的水位急剧上升,可能意味着煤层底部有大量地下水渗透,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处理。
2、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在一些煤矿常常会出现。
如果你发现地面裂缝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和扩大,可能意味着煤层处于破裂状态,需要严密监测危险状况。
3、瓦斯逸出增加:矿井突水往往和瓦斯逸出量有很强的关联度。
如果你发现瓦斯逸出量急剧增加,则可能意味着煤层正处于突水危险之中。
三、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对于矿井突水,我们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矿井的建设建造一座安全的矿井必须考虑因矿井突水而引发的灾害。
要提高矿井的填充效率,以便减少矿井突水的损害。
还应当加强采掘机械的安装与机加强,在地震和突水出现时保持对矿井的快速反应和来不及获救人员救援。
2、科学矿井工艺在采矿活动中要尽可能的避免破坏煤层的稳定性。
对矿层的支柱要进行铲、清理和填补,采取加固支撑和预防渗透水的措施,杜绝煤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突水的情况。
3、不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矿务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救援突水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引导矿务员参与制定突水事故应急救援计划和推广预警措施,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增强矿务员应对突水事故的能力。
矿井突水预兆汇总

矿井突水预兆1)一般预兆.(1)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即臭鸡蛋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肢。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股起,底殿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浊,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征兆一、矿井突水的原因这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层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处很快进入采掘工作面。
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二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天),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水压力、矿山压力大小有关。
突水前,在工作面及其附近往往显示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征兆。
二、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碴、冒顶、支架倾倒或折断柱现象。
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
这种征兆多随顶板来压之后发生,且较普遍。
在采掘工作面围岩内出现裂缝(特别是顶底板为脆性岩层),当突水量大、来势猛时,与底鼓张裂的同时还伴有底爆响声。
在受压最大地段,柔性岩层变薄,相应压力小的地段会出现增厚现象。
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
由出小水至出大水,时间长短不一,据统计由1~2小时至20~30天不等。
如峰峰一矿1532工作面1960年5月8日正式开采,6月2日发现工作面有底鼓张裂现象,且在近F断层的运输平巷的煤层由 1.8m增厚至 2.4m,6月4日随矿山压力逐渐增大,采场底鼓张裂也越趋明显,在距开切眼20m处发现一条长11m宽0.1m的裂隙,先出风,后出水,底板破裂时产生巨响,涌水量达到 4.87/m i n。
随矿山压力增大,底鼓更剧,裂缝增多,涌水量愈来愈大,6月5日23时涌水量达到70.2/m i n。
突水水色开始变为灰色后转为棕黄色,不久变清。
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
三、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矿井突水的预兆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是矿井安全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在事前发现矿井突水的预兆,将其及时控制和处置,是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矿井突水的预兆和控制方法。
矿井突水的预兆矿井突水的预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常见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矿井突水的发生往往与地质构造有关。
有些矿井在遇到某些构造时容易出现突水,因此,在勘探、设计和施工中,要充分了解地质构造特点,做好预防措施。
煤层煤层是矿井突水的主要来源。
煤层裂隙与伸展构造等均可作为矿井突水的通道。
此外,煤层瓦斯指标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指标之一。
矿井地质环境矿井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和岩层等。
地下水是矿井突水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岩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突水的发生。
矿井内部环境矿井内部环境主要包括采掘工作、支护工程和通风等方面。
采掘工作的升降速度和采掘工艺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矿井突水,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支护工程的质量和实时监测也是防止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
煤与瓦斯煤与瓦斯作为矿井生产的主要物质,其存在也是矿井突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尘、瓦斯检测指标的异常波动常常表明煤与瓦斯的压力和储量等出现了问题。
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各种预兆,下面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矿井突水的控制方法。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预防矿井突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煤炭信息化、安全信息化、环保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
这些信息化系统可协助管理员工及时掌握矿井生产状况,实时分析信息数据,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机械设备管理机械设备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
机械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更新、维修和保养等。
只有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才能保障矿井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支护管理采煤过程中支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矿井的稳定性。
支护管理应从设计上规划,制定完善的支护方案,做好支护工程的实时监测,并加强维修保养。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突水事故发生是有前兆的,只要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有哪些预兆呢?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一摸二看三四听,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嘴尝手捏身体冷。
1)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
2)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3)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4)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
今天。
煤矿井下常见灾害—矿井突水

煤矿井下常见灾害——矿井突水
矿井水灾又称矿井突水灾害,是指在矿井开挖或采掘过程中山洪、暴雨、地下水、湖水、老窿水,经井口或岩石裂隙、断层、岩溶洞穴等大量涌入矿井,水量远远超过矿井正常排水能力,以致淹没井巷,威海矿工生命,破坏资源环境,影响矿井生产。
矿井水灾的预兆:
1、工作面空气变冷并伴随有雾气发生。
2、煤岩层突然发潮颜色变暗,巷道壁、煤壁出现挂红挂汗。
3、采掘工作面压力加大,煤岩层裂缝涌水剧增,工作面涌水加大,并伴有丝丝水声。
水灾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方法:防、排、疏、截、堵。
防:查清来源,分别作出预防措施。
如:防水煤柱;
排:在井下挖掘或者疏通排水沟,将各种涌水及时引进水仓,再用大功率水泵将水排到地面,导出矿区;
疏:疏水降压(打钻放水、开钻专门巷道放水);
截:防水闸门、打钻注浆法;
堵:打钻降压、注浆封堵、注浆加固。
冒顶:预兆:顶板来劲,沙沙掉渣,易片帮,支柱受力明显,出现歪斜、钻地等现象。
预防措施:
1、敲帮问顶,探查虚实。
2、加强顶板支护
3、人工强制放顶
4、加强对顶板压力的测试。
如果矿井突然出现大量涌水或出现超过排水量的出水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给国家、企业和员工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一旦矿井内发现有出水预兆或迹象一定要技术处理,避免发生异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矿井突水征兆

矿井突水征兆
1、煤壁“挂汗”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透过煤岩体的微细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剥离一层煤壁面,若煤壁面潮湿则是突水征兆。
2、煤壁“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水的导热系数比煤岩体大,所以采煤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空气变冷,人进去后会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煤岩体的含水量增大时,其导热率增大,所以用手摸煤岩壁有发凉的感觉。
4、采掘工作面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岩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5、工作面煤岩壁发出水叫声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在向煤岩壁裂隙挤压时,与煤岩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声响。
有时能听到“哗哗”的空洞泄水声,这是突水的危险征兆,若是煤巷掘进,突水即将发生。
6、工作面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并出现渗水采掘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带、工作面底板破坏带波及到含水体时,会出现顶板淋水加大或底板渗水现象。
7、工作面出现压力水流工作面出现呈一定压力的水
流流出,这表明水源已经较近,应密切注意水流情况。
若出现水浑浊,说明水源很近;若出水清澈,则水源尚远。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这是因为采空区积水常常有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逸散出来的缘故,说明工作面附近有采空区积水。
9、煤层发潮、发暗原本干燥、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的潮湿、暗淡。
如果挖去表面一层,里面仍如此,说明附近有水。
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预兆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由于突发性强,常常给矿工们带来巨大的危险和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矿井突水的发生,对矿井突水预兆的研究和掌握非常重要。
一、突水的成因矿井突水是指在开采过程中,地质构造破坏或水源过多而导致水从矿体内或周围渗出的一种现象。
通过对突水成因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防范突水灾害的发生。
1. 微观成因:煤体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断裂与压缩导致煤层中储存的地下水渗出。
2. 中观成因:煤层和围岩产生的裂隙、缝隙和开采工作带动地下水的流动。
另外,采矿过程中的矿柱破坏也容易导致突水。
3. 宏观成因:煤层地质构造的破坏和变形引起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使煤层地下水含量增加并发生突水。
二、突水预兆的表现矿井突水预兆是指突水发生前出现的一系列征兆,包括地质、水文和矿井运行等方面。
只有对这些预兆的掌握,才能及时地发现突水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应对措施。
1. 地质预兆:在煤层中发现大量的冲击破碎带、冲击煤柱和滑裂带,以及地面煤层变形及隆起现象等。
2. 水文预兆:井下涌水量或水压上升,井下水位、饱和度和温度的变化等。
3. 运行预兆:井下含瓦斯量的变化,显著的瓦斯风,井下噪声的增大等。
三、突水预兆的监测监测矿井突水预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发现煤层地质变化、水压、渗水和瓦斯等风险因素,以便实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
1. 水文测量:主要测量井深、煤层水位、井底水压和水量。
一旦发现涌水量或水压上升的趋势,就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预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2. 瓦斯测量:定时测量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和压力上升说明煤层破裂、渗透和水力的改变,需要针对性地加强通风措施。
3. 地质测量:经常进行煤体稳定性和煤体变形量的监测,这可以及时发现煤体裂缝、变形或塌陷等现象,从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突水预兆的处理如果发现矿井突水的预兆,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理和应急措施,以保障矿工人员的安全和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突水前的预兆
(生产技术部)
矿井突水时,来势凶猛,破坏性强,对处在威胁区的人员人身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突水事故发生前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只要我们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
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
嘴尝手捏身体冷。
具体释义为:
“一摸二看三四听”:“一摸”指摸煤岩壁(层),是否有凉手,变凉的感觉。
“二看”指(没有注水的)煤层是否发潮、变暗,是否失去光泽。
“三听”指听煤岩层中是否有水叫声,“嘶嘶”声时水的压力不大,“嗞嗞”声时水的压力较大。
“四听”指煤岩层中是否有“汩汩”的流动声,若有则为岩溶水(我矿主采二1煤层受岩溶水影响小)。
“五红六汗硫化氢”:“五红”指煤壁是否挂红,“六汗”指顶板、煤壁是否挂汗。
“硫化氢”指空气中或水流中有H2S气味(臭鸡蛋味)则表示水源为老空水。
“七上八下九水沟”:“七上”指观察顶板淋水是否加大,顶板
压力是否增大;“八下”指观察底板是否有底鼓现象,涌水量是否突然增大。
“九水沟”指水沟中的流水是否出现压力水流,如果水流的水质清澈,说明离水源较远,如果水质混浊,说明离水源较近。
“嘴尝手捏身体冷”:“嘴尝”指涌水的味道若发苦发涩(铁盐、Na2SO4存在时发涩,MgSO4盐存在时发苦),则是老空水;H2S与H2CO3气同时存在时则为酸味;“手捏”指涌水是否有滑腻感;“身体冷”指现场温度下降,人呼吸时有白气,感觉身体冷,此种情况说明离水源已经很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