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初中地理七上《3第一节 海陆分布》word教案 (7)

合集下载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案

教案名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2)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3)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位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拓展学生对海陆分布相关知识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 经纬网的概念及应用4. 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网的应用、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

2. 教学难点: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绘制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构造和特点;(2)学生分享对地球仪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海陆分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加深对地球空间概念的理解;(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地球仪,学习经纬网的绘制和解读;(3)教师讲解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地图上指出相应的大洲和大洋。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挑选个别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5.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认识、经纬网的应用、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

3.1 海陆的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3.1 海陆的分布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的分布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位居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互动率达100%重点(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难点(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球?水球?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分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目标】1 •通过读“四大洋的面积与形状”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重点)2.通过阅读“海和海峡” ,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3 •通过“活动”在图上说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洲大洋地图及相关图片【教学过程】洋海洋的(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远、近)例:海1海洋的(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例: 1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教学环节诱思导学1、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七嘴八舌话大洋设计意过欣赏自主学习一、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 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海洋美景,让生对海洋有个初步印象,激起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初步了解四大洋的知识。

用多媒体展示瑰丽的海洋美景这就是这节课所要探讨海洋一一四大洋(板书)2、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远、近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例:直布罗陀海峡和土耳其海峡分别沟通的海洋果,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理解“海峡”的意义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情况。

精讲精练(重难占八、、突破)1比一比(1)地球上的水域被陆地分割成四个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尤来洋1300(单百万平方千米)(2)、读图回答展示课本P46图3 —1— 6“四大洋的面积和形状” ,•世界第二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_ 、形状略呈_____________形,印度洋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 带,形状略呈______________ 形。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以及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内容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但学生对海陆分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2.难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海陆分布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海陆分布特点。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地图、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讨论和展示。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大陆和岛屿的概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海陆分布的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1节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第1节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四大洋的面积与形状”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海和海峡”,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3、通过“活动”在图上说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精当点拨【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达标(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分布和界线, 大家看一下地球仪,让学生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和七大洲的界限;那么除了大洲,地球上面积最大的还是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四大洋的知识。

学生活动依据地球仪回答学习目标1、通过读“四大洋的面积与形状”图,说出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海和海峡”,了解洋、海、海峡等概念。

3、通过“活动”在图上说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

(重点)(多媒体展示目标)1、阅读课本P46内容,可知:地球上的水域被陆地分割成四个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自主探究指定一学生朗读,同时点出这节课的学习要点。

阅读教材读图,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从海陆比例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海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目标,有的放矢。

以问题为指导,让学生的明确学习任务。

认识大洲、大洋的相关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界第一大洋是,它周围分别有洲、洲、洲、洲和洲。

2、读课本P46图3-1-6,完成:世界第二大洋是,它周围分别有洲、洲,_洲、_洲和_洲。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形状略成—形,它周围分别有_____ 洲、洲、________洲和 _____ 洲。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它绝大部分位于_内, 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周围分别有 _洲、_洲、洲。

看图巩固,小组之间互答互查,熟记大洲、大洋的相互位置。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海陆分布 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海陆分布  教案

海陆分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和“活动”,能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七大洲的分布”图,说出七大洲的相对位置。

3.通过读“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图,了解七大洲的形状和大小。

4.通过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教学准备】地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加加林登入太空观测地球的图片:加加林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做‘水球’,而不应叫‘地球’。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海陆分布》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观看、思考、回答。

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师生研讨与学习。

1.展示“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图,明确海陆面积比例。

2.引导学生着重对比陆地相对集中的北半球、东半球和陆半球的海陆面积比例,总结、归纳海陆分布特点。

3.追问:为什么我们把这个星球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阅读课本,填空:(1)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地球表层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2.阅读课本完成:(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2)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西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3)从陆半球和水半球看,陆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水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4)结论: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3.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观点。

(1)称为“水球”的理由: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的面积。

(2)称为“地球”的理由:自古以来,人类就居住在陆地上,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除陆地以外还有广大的海洋,更不知道海洋的面积还大于陆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3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材以地球的海陆分布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事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六上的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认识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学生能够找到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认识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球仪,找到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找到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图等教学道具。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3.1海陆分布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3.1海陆分布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3.1海陆分布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第一篇:3.1 海陆分布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课题:海陆分布课型:新授课标要求:1、能在地图上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说出七大洲的分布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第一节海陆分布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具:多媒体、世界地图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创境导入:]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提出问题: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世界大洲的知识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组织活动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平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学生活动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学生回答71%为海洋,29%为陆地。

概括来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提问: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鼓励学生)(水球)(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海洋和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第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教学目标】1.通过读“海陆面积比例示意”和“活动”,能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
的特点。

2.通过读“七大洲的分布”图,说出七大洲的相对位置。

3.通过对“七大洲的面积与轮廓”图,了解七大洲的形状和大小。

4. 通过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说出亚欧、亚非、南北美
洲的分界线。

【重点】七大洲的分布,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七大洲空间分布图的落实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思考。

【教具准备】地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检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复习提问: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南北半球的划分
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
这是人类美丽的家园,我们要好保
护好地球母亲,就要了解她。

就让
我们从外表的特点开始认识地球
吧。

指导学生自学
提问: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
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
才合理。

为什么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
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
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5-8)分钟
读课本第42-45页
以助学为纲,完成助学的学

同位互查助学学案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思考、
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以问题探讨
方式,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七大洲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
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
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
洋。

(板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提问:
海陆分布情况如何?
①、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
分界线是什么?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
了什么?
②、展示:“南北半球”图观察是
否蓝色面积大?
据学生回答小结: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
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
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
面积。

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
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
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
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
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据学生回答小结:
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
分海洋、七分陆地”。

(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
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
数的科学家及像杨利伟、聂海胜、
刘洋等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
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
思考,个别回答
不均匀,蓝色多,
读图3-1-2同位合作思考,
个别回答
读教材图3-1-1,“世界海
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
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
少?
学生总结
卫星照片
直观、形象。

指导学生读
图总结地球
上水多于陆。

提出疑问,调
动学生好奇
心;培养学生
的读图能力;
锻炼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
力;
及时进行思
想教育,鼓励
学生树立远
大目标,努力
学习
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板书七大洲
1.理解有关概念。

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让学生看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

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图。

提问:
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亚欧、亚非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非洲、南美洲
②说出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欧洲、北美洲、亚洲
③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西半球
④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东半球
⑤说出七大洲的大小顺序排列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学生阅读课文第44页,观察
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
的有关概念。

个别学生回答
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
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
义,并落实到图上。

读地图册第21-22页,
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
想一想,
1、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
同位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
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
一致意见。

2、勾画出大洲的轮廓简
图,并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
大到小排序。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老
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
文字与图结
合,加深对概
念的认识。


做到生生互
动。

训练学生
灵活运用地
图掌握各大
洲大洋的相
对位置关系。

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与探
索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