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
辽宁省北票煤田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子 土 组 城
|பைடு நூலகம்孬 /
/
/ 彗
/ 层
9 层 煤
/
/ 煤 l o
果 见表 1 球 粒 陨石 数 据 据 文献 [ ] , 7。
由 辽 宁 北 票 煤 田煤 的 稀 土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参 数
( 2 可 以 看 出 , ( RE 表 ) ∑ E)为 2 . 5× 1 ~ 07 0 2 4 5 0 , 均 为 9 . 1 1 ~ , Vak vc ] 7 . 0x 1 ~ 平 85 × 0 较 lo i
∞
S
地 - 中图 分类 号 :681 c P 1.1 质 叫
科
情 探 区西界 , 部 m 勘 浅
报 y
h
北 票 煤 田位 于 辽 宁省 西 部 北 票 县 , 田呈 北 东 煤 技 方 向的 带状 展 布 。 东北 起 于 边家 杖 子 , 南至 兴 隆沟 西 自煤 层 露 头 , 部 至垂 深 2k 沿 深 m, 走 向长 度 超 过 3 m, 均 水 平 宽 2 5k 面积 7 0k 平 . m, 5
n
薄层 灰 白色 砂 岩 , 薄煤 层最 多 可 达 9层 , 4个 煤 含 分 组 。根 据岩 性 组合 特 点 分 为上 、 两 部 分 : 下 下部 为浅 水湖 泊 、 泽相 沉 积 , 灰绿 色 、 红 色泥 岩 、 砂 岩 沼 为 紫 粉
与 灰 白色砂 岩互 层 , 薄 煤层 , 部有 不 稳定 的砾 岩 含 底 层 作 为上 、 下含 煤段 的分 界标 志 ; 部 为 湖相 沉 积 的 上
图1 研究区 地层柱状图 及取样位置
Fg 1 S rt rp i p oiso h td ra i. tai a hc rfe f esu yae , g l t s o n c t no a ls h wigl ai f mpe o o s
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含量分析

186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含量分析彭 萌(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摘 要:稀土元素存在于在地球化学样品中,且具有非常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常作为研究地球化学的示踪剂。
本文主要对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与研究,稀土分析主要应用现代仪器进行分析,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繁多,不同的实验分析所用到的化学仪器也不一样,本文从地球化学样品的特点入手,简单介绍现代仪器在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中的技术应用,并着重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ICP-MS)分析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样品;含量;特征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7-0186-2收稿日期:2020-09作者简介:彭萌,男,生于1983年,汉族,四川成都人,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岩矿分析。
地球化学样品组分复杂,不同元素在不同的样品中含量相差较大,实验分析的物质种类繁多,问题也多种多样。
在使用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实验数据和仪器操作慎之又慎。
由于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物质品类广,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也比较多,这就造成了无机化学的分析难度大,所以如何合理应用现代仪器分析地球化学样品,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结论,体现出现代仪器分析的实际价值。
稀土元素主要指的是镧系元素以及和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钪(Sc)、钇(Y),共17种元素总称为稀土元素(RE)。
La (镧),Ce (铈),Pr (镨),Nd (钕),Pm (钷),Sm (钐),Eu (铕)称为铈组稀土(轻稀土);Gd (钆),Tb (铽),Dy (镝),Ho (钬),Er (铒),Tm (铥),Yb (镱),Lu (镥),Sc,Y 称为钇组稀土(中重稀土)。
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是地质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煤中稀土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煤中稀土元素的提取与分离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稀土元素。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稀土元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煤中稀土元素的提取与分离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稀土元素是指具有化学相似性、在化合物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的一系列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多种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高储能性、高导电性、高磁导率等,使得其在冶金、化工、电子、光学、磁性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煤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煤矿的尾矿、废渣等,因此煤中稀土元素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中稀土元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浸出法、火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浸出法是指将煤体置于一定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使煤中的稀土元素被溶解出来。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溶液的制备和处理等环节相对复杂;溶解剂对煤的化学反应并不完全可控,导致稀土元素的提取率不高等。
火法是指将煤样通过高温加热进行分解,利用炉尘中的冷却、凝固等过程将煤中的稀土元素分离出来。
火法主要包括钠盐焙烧法、焦油焙烧法等。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炉温的控制、炉尘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
微波辅助提取法是指在微波辐射下,将煤样置于相应的溶剂中,利用微波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激发的电磁场共同促进稀土元素的析出。
该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一系列优点,但也存在昂贵的设备和材料成本、微波辐射可能对前处理样品的影响等问题。
对于稀土元素的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种方法。
物理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稀土元素磁性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和萃取分离等。
其中,磁性分离主要是指利用稀土元素的磁性差异,将稀土元素的氧化物通过磁性分选机的筛选和磁选过程,分离出其中不同的磁性物质。
离子交换层析和萃取分离主要是指使用含有特定组分的固相萃取材料或液相分离剂,将稀土元素吸附、分离、浓缩。
物理分离方法具有对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分离效率相对较低。
淮南丁集煤矿A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A s a t U igi ut e o p dpam s pc o t ( P MS me o ar dot E nls 8ca sm l n bt c: s d ci l cu l ls amas et me y I — ) t dcre u Ea a i o 1 ol a pe a d9 r n n vy e s r r C h i R ys f s
第2 4卷 1 期 21 0 2年 1月
d i1.9 9 .s . 7 - 8 3 0 20 .2 o:03 6  ̄i n1 4 10 . 1.1 s 6 2 0
文章 编号 :6 4 10 (0 20 — 07 0 17 — 83 2 1 )10 0— 3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OAL GE0LOGY 0F CHI NA
Z a gS i e , i u in Y nZ ia n i h n hz n LuG ia , a hcoadWuBn h j
(A e aoao f rs Mat t a adE vrn e t Sh o o at a dS aeSine, n esyo c n e n C SK yL brt yo ut nl Ma r l n ni m ns c ol f r n pc cecs U i r t f i c d r C - e e i o , E h v i S e a
V0.4 No01 12 .
Jn a.
2 1 02
淮南丁集煤矿 A组煤 中稀土元素地球化 学特征
张时珍 , 刘桂建 , 智操 , 斌 严 吴
( 国科 学 技 术 大 学 地球 与空 间科 学 学 院 中 国科 学 院壳 幔 物 质 与 环境 重 点 实 验 室 , 徽 合 肥 2 0 2 ) 中 安 30 6
东胜煤田侏罗系延安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采 用 中 子 活 化 分析 方法 (N A) I A 测 定 了 8种 稀 土 元 素
( aC , ,m,uT , L ,eNdS E ,b
Y b和 L 1 含 量 , u的 通
过插 值 方 法计 算 了
P , , , , r 和 r DyHoE Gd
收稿 日期:0 7 0 — 5 2 0 — 3 0
责 任 编 辑 : 德林 韩
维普资讯
2期
刘东娜 , 东胜煤 田侏 罗系延安组煤 中稀土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 等:
表 1 东胜 煤 田侏 罗 纪煤 样 的稀 土 元 素 分 析 结 果 一 ( g g /)
取 , 余 的样 品 为全 岩样 , 采 集 了煤层 中的夹 矸 , 其 并
基 金 项 目: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号 4 9 2 2 3 国 编 900 1)
作者简介: 刘东娜(9 2 )女 , , 18 一 , 汉 内蒙古 赤峰人 , 在读硕士 , 从事煤
田地 质 研究 。
中子活 化 分 析 方法 (N A) I A 测定 了煤 层 样 品 中 的稀 土元 素 含量 . 在此 基础 上分 析 了 R E 的地球 化学 并 E
特征。
T 的 含 量 .表 1为 m 样 品的 R E浓度。 E
并 绘 制 了 样 品 中
R E 的球 粒 陨 石 标 E
2 样品采集 与实验
角 州沉 积环境 。
样 品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胜煤 田 由北 向南 采集 , 田北 部 样 品 煤
采 白纳 林 沟 煤 矿 、罕 台 川煤 矿及 长 罕 沟煤 矿 4号
大青山煤田煤系高岭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a tr f so dme tg n cmu s n -a d c m i ig w t e rs l fte r c n n rla a ye n h al td -te eeii f e i no e i d t e n o b n i t e ut o o k a d mie a n ls s a d te e r s y h sc s o n h h s h y u k oi c sma e fr d b h neme it -h b i o lai oc n c a h atrd i i a l r k y b ome y te i tr dae a t rak l v la i s l e n s u.T e a i d u o ee y te no c e t h cd me i m f r d b h p ai c t n i t e n c s ay c n i o h tte a h t n fr d it e k o n rc n e R E p o u e i ee c . e t i i e e sr o dt n ta s r s me o t a l o k a d t E rd c d df r n e fa o sh i h a o n h i h Ke l S o l y WO d :c a 一 ̄ ue ;k oi o k;RE r8 a l r c n E;v la i s oc n c ah;【a i I c a ed I l 姗 ol l. q i f
陈家山矿煤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Ge c m it y o r c l m e sa a ee r h lm e t fc a o he s r ft a e e e nt nd r r a t e e n so o l
i e ja h n c a n nCh n is a o l mie
c o d i — o a ie it b t n p t r so EE i . o e v r i l d t e e s o u v sl e… ’ h n r e n r l z d d s i u i a t n fR n No 4 c a a ey sm a a y a mo t c r e i t m r o e lr i r n h r h k V . n h e a i b o l o i p a n i h i iae a E s l s l e ae o t ri n u lsi o k a d t e n g t ea n r a f sa p e twh c d c t s h t e RE i co e y r lt d t e r e o s ca tcr c s v m Eu r n t h t g n u n e o i o fNo 4 c a e m rg n u tr l r e r m ea i l c d r c sd p st i a a d d r g t e d p s i n o . o ls a t e tri e o sma e a e v d fo r l t e y a i o k e o i i h t h e i di v d e n
陈家 山矿 煤 中微 量 元素和 稀 土元素 地球 化 学特 征
一 一
杨 磊 ,刘池 洋 ,李洪英
(.西北大 学大 陆 动力 学 国家 重 点实验 室 ,地质 学 系 ,陕西 西安 70 6 ; 1 109 2 .中 国地质 科 学 院矿产 资源研 究所 ,北 京 10 3 ) 0 0 7
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含量分析

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含量分析摘要: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物化特性,常用来作为地球化学研究的示踪剂。
本文研究了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稀土元素分析采用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手段丰富多样。
从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的特点与方法入手,介绍仪器分析的技术应用,以期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样品;含量分析地球化学样品的成分较为复杂,不同元素在不同样品中呈现的物化性质及含量都有所差别。
通过实验来分析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物质种类,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
当前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大量引入了现代仪器,对仪器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应仔细谨慎。
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物质品类非常广泛,影响分析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提高了分析难度,应合理利用现代仪器展开分析,得出准确数据,推导正确的结论,体现现代仪器分析和分析技术的价值。
稀土元素含量测定分析可辅助地球化学样品研究。
稀土元素指的是镧系元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两种元素,共17种元素。
一、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在地球化学样品研究中的意义当今稀土元素在战略矿藏储备上的重要意义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我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近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探、开采、生产、贸易领域深入耕耘,取得了较大成就,受到多方瞩目。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稀土在地球化学分析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可以作为示踪剂,对于地球化学研究、地质理论研究、矿产勘探研究等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
稀土元素和地球的地质发展过程联系紧密,参与了地球地质各个阶段的变化,通过测算和分析稀土元素的含量可以了解地球地质变化过程,为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当前测算稀土元素含量采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有以下作用:首先,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含量分析可以通过仪器精确定量。
稀土元素分析的定量化能够解释地球的地质环境和条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矿藏,有助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采用不同的分析手段,对不同元素展开同位素分析,通过合理运用分析技术和分析手段来实现分析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刘文中,肖建辉,陈 萍(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对国内外有关煤中稀土元素丰度的资料做了最新的统计分析,并讨论了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来源和赋存形式及地质成因。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煤中主要与硅酸盐矿物结合,其来源主要是陆源碎屑或溶液,同时也不排除煤中有机质在吸附稀土元素时起的重要作用;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继承了陆源物质铕(Eu)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不受煤变质程度的影响,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主要取决于煤的无机组分含量。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煤中图分类号:P59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253-2336(2007)11-0106-03R esearch progress on geochem istry of rare earth elem ent i n coalLIU W en zhong ,X I A O Jian hu,i C HEN P i n g(Anhui P rov i n ci a lK ey L ab of m i ne g eolog ic a l d isaste r pre v e n ti on and con t rol ,School o f Ea rt h and E nvironm e n t ,Anhui Universit y o f S cie n ce and Tec hn ology,Hua i nan 232001,C hina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资助项目(KJ2007A006)稀土元素有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能,如化学性质稳定、均一化程度高、不易受变质作用干扰,一经纪录 在含煤岩系中,容易被保存下来,是研究煤地质成因的地球化学指示剂。
稀土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虽然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不高,但在煤灰中稀土元素可以富集,并可望得到综合利用。
因此,对煤中稀土元素的研究已成为煤地质学、环境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的重要内容。
1 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国外研究煤中稀土元素起步较早,一些学者在实验基础上得出了可靠的数据,如Sw a i n 报道了世界多数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大致范围[1];世界煤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为46 3 g /g [2];美国煤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为62 1 g /g [3];加拿大悉尼盆地煤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为30 g /g [4]。
国内开展煤中稀土元素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赵志根等人对中国110个煤样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与总结[5],由于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稀土元素在煤中的含量分布范围相当宽,中间值段80%样品的分析数据可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国多数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
研究者们还发现,在La ,Ce ,N d ,Sm,Eu ,Tb ,Yb,Lu 这8个稀土元素中,除Eu 外其余7个元素在煤中的平均值含量明显高于世界煤。
华南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新生代煤最小[6]。
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1 2 g /g ,高于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煤[7]。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的煤中,不同煤层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变化较大,在32~456 g /g [8]。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数量煤样的分析结果丰富了煤中稀土元素丰度的数据,但就样品数量和代表性而言,研究中国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 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和赋存形式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有关煤中稀土元素来源和赋存形式的研究成果:!保加利亚Piri n 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与硅酸盐矿物相结合,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随灰分的增高而增加;与灰分及灰分的主要成分(S,i A ,l Fe ,Na )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低灰分中的典型组分钙缺少相关性,煤和岩石夹层的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模式相似;与典型的陆源灰分的微量元素(T ,i Pb ,C r ,Th ,Ta ,106Sc)也具有好的正相关性[9]。
∀加拿大Nova Sco tia 盆地煤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煤中稀土元素总量和轻稀土元素含量随煤中元素铝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稀土含量与灰分高度正相关,而与元素硫含量无关;元素La,Ce,Pr含量与A l和K含量有显著正相关[4]。
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稀土元素在煤中主要与硅酸盐矿物结合,其来源主要是陆源碎屑或溶液。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发现,低灰分的煤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认为这是溶解状态的稀土元素与有机物质分解产物(主要是腐植酸)相互作用的结果[9]。
溶解状态的稀土元素具有各种来源,一部分是由于陆源物质进入泥炭沼泽时p H值降低,稀土元素被解吸;稀土元素的解吸能力从元素La向Lu增加,从而导致溶液中重稀土元素的聚积;另一部分稀土元素是由流入泥炭沼泽的地下水和河水供给,相对而言,重稀土元素具有较大的迁移能力。
因此,溶液中重稀土相对富集;有机质结合稀土元素离子的机理可能是吸附在凝聚的腐植酸和富里酸上,以及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在低灰煤中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Eskenazy学者[9]对不同煤岩组分稀土元素的研究表明,除源区控制因素以外,另一个控制稀土元素的主要因素是携带这些元素的溶液注入到沼泽中,煤岩组分与溶液状态的稀土元素在泥炭沼泽中发生相互作用;同灰分的丝炭样品比全煤样品富含稀土元素,可能是因为丝炭的物理吸附量较大引起的。
B irk学者[4]也认为低灰分的煤含有较多的重稀土元素,这些元素以有机质结合或吸附在自生黏土矿物中,它们大部分由溶解状态的携带稀土元素的物质演化而来。
Seredin学者[10]在俄罗斯一些煤田中发现了富含稀土元素的煤与普通煤的差别,不仅在于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变化于0 03% ~0 1%),而且这些元素的赋存方式也不同。
这些煤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有机赋存方式,被黏土矿物吸附的和被细粒自生矿物所含的稀土元素只具有次要意义,表明这些元素是以溶解状态进入聚煤盆地的。
关于煤中稀土元素与有机质结合的赋存方式目前尚有争议,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灰分的增高,稀土元素的丰度增加,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也越接近页岩,低灰分的煤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其有机质可与稀土元素形成络合物,有机质是稀土元素最强的吸附剂之一[11];平庄煤田煤中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次才是参与有机质结合和以非主要元素形式存在于无机矿物中[12];由于黏土矿物是煤中的主要无机组分,稀土元素在黏土矿物中含量高,因而黏土矿物中稀土元素占无机赋存的大部分,石英、黄铁矿等矿物在煤的无机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小,这些矿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低。
稀土元素的有机吸附单以无机赋存的方式难以达到煤中稀土元素的平均丰度,就不排除煤中有机质在聚集稀土元素上所起的作用[6]。
3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质成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煤中微量元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入煤层:植物吸收了基底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而进入泥炭,聚集于煤层中;微量元素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运移,由供给区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入泥炭田;微量元素从供给区以机械搬运形式运移到泥炭田;微量元素从煤层围岩中以化学方式进入煤层[13]。
煤中微量元素的聚集,是多种地质因素以及多期地质作用叠加的综合作用结果。
从成煤母质的堆积开始到泥炭的形成,再由泥炭经成岩作用转化为褐煤,以及由低煤级褐煤演化到当前煤级的煤,直至煤层被抬升埋藏至现在的构造位置,煤层经历的所有地质作用过程无一不影响到煤中微量元素的迁移与聚集[14]。
研究煤中微量元素聚集的地质因素,重点是探求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能使这些微量元素在煤中得到富集。
3 1 煤中稀土元素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同成因煤中的组分相同,但稀土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源区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煤中铕(Eu)的负异常是由源岩继承而来的[15]。
泥质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泥质岩、砂岩到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总量逐渐降低,说明黏土矿物更富集稀土元素[11]。
华南晚二叠世、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新生代煤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各区各时代聚煤期物源区复杂程度和沉积物风化搬运历史的反映[6]。
中、新生代聚煤盆地和华南二叠纪聚煤区的风化和搬运时间短,均化程度和成熟程度较低,因此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复杂多样,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继承了母岩较多的特征。
而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在聚煤期物源相对单一,且沉积物风化、搬运时间长,均化程度和成熟程度107较高,所以分布模式单调,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
淮南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受陆源供给影响为主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分布特征具有陆源碎屑特征;受海水影响为主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低,分布模式具海水特征,因受海水影响而重稀土元素亏损。
随着成煤沼泽中海水影响的减弱,陆源区沉积物供应增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也增加,煤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也呈现规律性变化,从类似于海相分布模式转变为陆源碎屑的分布模式[16]。
3 2 煤中稀土元素与变质程度的关系对于开放体系来说,煤变质后的体系内有新物质的加入或原有物质的迁出,作为地质作用过程 示踪剂的稀土元素发生分离和迁移是不难理解的。
Ko rtenski学者[17]在对保加利亚煤的研究中,虽然观察到稀土元素La的含量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增高,其最低值在褐煤中,而最高值出现在无烟煤中,他认为这种差别反映了进入古泥炭沼泽中的物质来源不同。
国内的学者对湘桂粤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煤种的煤进行了研究,认为未变质煤和低变质煤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成近水平的直线,煤中稀土元素几乎没有发生分离和迁移,区域变质煤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略向左倾斜的非V型,煤中稀土元素略有分离,向着富集重稀土的方向演化[18]。
4 结论与建议(1)在煤中稀土元素丰度研究方面,积累了一些数据,但就煤样数量和代表性而言,对研究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分析样品丰富现有数据。
(2)在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和赋存形式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与硅酸盐矿物结合,其主要来源是陆源碎屑或溶液,但不能排除煤中有机质在吸附稀土元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尚需开展更广泛的实验研究,测定煤中稀土元素在各类矿物以及有机质中的分配系数,不断完善与发展煤中稀土元素的分配理论。
(3)关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煤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往研究成果较少,更属于有待研究的课题。
(4)煤中稀土元素对环境的影响目前了解的还不够,应加强有关煤炭开采和燃烧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转化,以及对环境和生态方面的潜在影响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