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归纳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归纳

1.(中国)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中国)GlobeLand30产品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发布部门:中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3.(美国)GLCC产品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发布部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序号CLASS中文表述1Urban and Built-Up Land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2Dryland Cropland and Pasture旱地农田和牧场3Irrigated Cropland and Pasture灌溉农田和牧场4Mixed Dryland/Irrigated Cropland and Pasture干旱/灌溉混合型农田和牧场5Cropland/Grassland Mosaic农田/草地镶嵌6Cropland/Woodland Mosaic农田/林地镶嵌7Grassland草地8Shrubland灌丛9Mixed Shrubland/Grassland草地/灌丛混合10Savanna热带稀疏干草原11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落叶阔叶林12Deciduous Needleleaf Forest落叶针叶林13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常绿阔叶林14Evergreen Needleleaf Forest常绿针叶林15Mixed Forest混交林16Water Bodies水体17Herbaceous Wetland草本湿地18Wooded Wetland林泽19Barren or Sparsely Vegetated贫瘠或稀疏植被20Herbaceous Tundra草本苔原21Wooded Tundra木本苔原22Mixed Tundra混合型苔原23Bare Ground Tundra裸体苔原24Snow or Ice冰雪发布部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部门:美国马里兰大学发布部门:日本农林省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7.(日本)土地利用统计分类体系发布部门:日本总务省统计局8.(欧盟)GlobCover产品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发布部门:欧洲航天局9.(欧盟)CORINE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发布部门或组织:欧共体环境信息协作计划10.(国际)LUCC分类体系发布部门: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概述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用途,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土地资源。

这种分类可以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经济用途、社会需求等多个因素进行划分。

在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准确地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有根据土地用途划分、根据土地的产品划分、根据土地的属性划分等。

根据土地用途划分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地的用途进行划分。

常见的土地用途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1. 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可以将农业用地进一步分为粮食作物种植用地、经济作物种植用地、果园用地、林地等。

农业用地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基础。

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的土地。

根据工业类型的不同,工业用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重工业用地、轻工业用地、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等。

工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3.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经营和服务行业的土地。

商业用地可以包括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零售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等。

商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对于城市商业繁荣和提供便利服务至关重要。

4.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土地。

居住用地可以按照住宅类型的不同划分为住宅用地、公寓用地、别墅用地等。

合理规划和管理居住用地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5.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是指用于交通运输和交通设施的土地。

交通用地可以包括道路用地、铁路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用地等。

合理规划和布局交通用地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城市的可达性。

根据土地的产品划分另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地的产品进行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针对农业用地,根据农作物类型和品种的不同来划分土地利用类型。

1. 粮食作物种植用地粮食作物种植用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及内容

土地利用分类及内容
-
-
64
沼泽地(58,225,234)
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
-
65
裸土地(156,156,156)
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
-
66
裸岩石质地(255,210,194)
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的土地。
-
-
67
-
指城乡居民点及其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
-
-
51
城镇用地(241,0,0)
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
-
52
农村居民点(219,95,95)
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农村居民点。
-
-
53
其它建设用地(255,188,188)
指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
其它(222,199,215)
指其它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6
未利用土地
-
-
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
-
61
沙地(246,245,118)
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漠。
-
-
62
戈壁(255,169,0)
指地表以碎砾石为主,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
-
-
63
盐碱地(203,243,255)
指地表盐碱聚集,植被稀少,只能生长强耐盐碱植物的土地。
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4 Nhomakorabea水域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

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含义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滩涂11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耕地111 山区水田112 丘陵水田113 平原水田114 大于25度坡地水田12旱地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121 山区旱地122 丘陵旱地123 平原旱地124 大于25度坡地旱地2 林地——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以及沿海红树林地等林业用地21 有林地指郁闭度>30%的天然木和人工林。

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22 灌木林指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23 疏林地指疏林地(郁闭度为10%~30%)24 其他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地等)3 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31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

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32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含义代码名称代码名称33 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

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4 水域——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41 河渠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42 湖泊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43 水库坑塘指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44永久性冰川雪地指常年被冰川和积雪所覆盖的土地45 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侵地带46 滩地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5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指城乡居民点及县镇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51 城镇用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52 农村居民点指农村居民点53 其他建设用地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6 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61 沙地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62 戈壁指地表以碎砾石为主,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63 盐碱地指地表盐碱聚集,植被稀少,只能生长耐盐碱植物的土地64 沼泽地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65 裸土地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66 裸岩石砾地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以下的土地67 其他指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耕地的三级编码为:1山地;2丘陵;3平原;4大于25度的坡地(如“113”为平原水田)。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体系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有林地
指林地郁闭度三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灌木林
指灌木覆盖度三%的林地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林地郁闭度三,<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
苗圃等林地
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为住,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2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水工建筑用地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盐地。
冰川及永久积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滩涂沼泽
指苇地、滩涂、沼泽地等用地。不包括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米矿用地
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交通水利用地
指城乡居民点之外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公路、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作的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分类文档。包括84年到现在的分类标准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66
裸岩石砾地
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以下的土地
67
其他
指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
耕地的三级编码为:1山地;2丘陵;3平原;4大于25度的坡地(如“113”为平原水田)
21
有林地
指郁闭度>30%的天然木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22
灌木林
指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
23
疏林地
指疏林地(郁闭度为10%~30%)
24
其他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地等)
3
草地


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31
高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32
中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33
低覆盖度
草地
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
4
水域


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
111
山区水田
112
丘陵水田
113
平原水田
114
大于25度坡地水田
12
旱地
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
121
山区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含义 1、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 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2、种类 1)土地利用现状概查:为满足国家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制定
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规划的急需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详查:为国家计划部门、统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3、内业阶段
1)航片转绘 —— 编制工作底图 2)面积量算
3)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
内容有: a.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b.调查工作情况; c.调查成果及质量分析;
d.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
4)成果整理。省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需提供的材料: a.全省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b.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c.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d.全省土地边界接合图表。
门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及土地基础资料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
查。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查界线:查清单位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和行政管辖界线; 2、查类型和分布,算面积:查清土地类型及分布,并量 算出各类土地利用分类面积; 3、汇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和行政管辖范围汇总出总 面积和各类型土地面积; 4、编图: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4)2019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类12个: A、依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01耕地;02园地; 03林地;04草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 B、依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05商服用地; 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08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地。 C、12其他土地。 二级类57个。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2) 2019.1 《土地分类(试行)》 a.指导思想 b.基本原则:实用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连续性原则; 多途径满足土管需要的原则; 精简、协调的原则 c.土地分类的基本框架 -- 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设3个: 1农用地;2建设用地;3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15个: 1农用地: 11耕地、12园地、13林地、14牧草地、15其他农用地; 2建设用地:21商服用地、22工矿仓储用地、23公用设施用地、 24公共建筑用地、25住宅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 27水利设施用地、28特殊用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2其他用地 三级地类设7l个。
专题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5.1 土地分类 一、土地的分类体系
1、土地分类 1)概念:将在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按一定的指标或分类 标准,分成不同的若干类型。 2)目的:认识土地 便于统计、研究、指导,对土地进行管理 2、分类体系 — 分类系统 1)概念: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土地有规律 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不同土地体系。 2)土地分类方法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4、检查验收阶段 1)检查验收的制度 实行省、县、作业组三级检查和省、县二级验收制度。 2)检查验收的内容 a.外业调绘与补测的检查; b.航片转绘的检查; c.面积量算的检查; d.图件绘制的检查;e.调查报告的审阅; f.档案材料整理工作的检查。 3)成果质量评价方法 成果评价一般采取质量合格率来进行。 4)编写检查验收报告 a.参加检查验收的人员,检查的时间和方法; b.单项、总评合格率及综合评价等级; c.不合格部分及其主要问题的类型、性质、数量和处理意见; d.对成果的利用意见及建议。
A、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B、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C、土地综合分类系统(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土地利用现状 1)概念:是指在土地调查时土地的实际用途。 2)利用现状分类:是指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 和覆盖特征等因素来划分土地的类型。 3)分类的原则 统一性:分类指标相同 科学性:科学的方法 —— 多层续分法
5、回顾和展望:调查、分析和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 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1、准备阶段 1)调查申请, 2)组织、宣传, 3)仪器表格工具, 4)资料准备 a.权属证明文件: b.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c.图件资料: 基础图件(航片 地形图 影像平面图 其它图件) 是制作工作底图的基础图件,注意比例尺选择。 2、外业阶段 1)外业前的准备 a.预求航片的平均比例尺 b.室内判读(同名点选刺、划分区域、勾绘界线) c.编制航片接片图,选择调绘路线 2)外业判读调绘 —— 航片调绘 3)外业补测和修测 调绘、补测是外业工作的核心。 4)填写各项调查表
实用性:简单、明确、清楚
开放性:开放、兼容 继承性: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1) 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2019.1 A.农村 — 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一级8大类,二级46小类。 1989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2019.1
B.城镇 — 两级分类,一级10类,二级24小类。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 1、土地分类 2、土地分类体系 3、土地利用现状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6、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或详查) 7、航片调绘 8、航片转绘 二、问答题 1、我国土地分类体系有哪几种,各种分类体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原则是什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一般采用 什么样的方法进行? 3、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状况分别是什么样的?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哪几种?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遵循什么原则?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包含哪些内容?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又包含哪些工作?
2、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3)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 继承前2次分类体系 采用三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设3个: 1农用地;2建设用地;3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10个: 1农用地:5个二级类 11耕地、12园地、13林地、14牧草地、15其他农用地。 2建设用地:3个三级类 20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将21、22、23、24、25、28 和26中的街巷合并而来):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26交通运输用地;27水利 设施用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2其他用地。 三级地类:27+13+12,总5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